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55章 形势之易

作品:《 虎贲郎

       

“现在的确不好得罪卫仲坚。”



       

营房里,赵基听了裴秀的讲述,就对胡班说:“兵曹可在北乡过夜,就推说马匹伤了腿脚,难以行动。”



       

胡班又看一眼裴秀,见裴秀默许,就说:“若是这样,卫仲坚日后回想起来,恐怕会生出芥蒂。”



       

“他的芥蒂,怎么比得上大兄的性命?”



       

赵基反问,又说:“南北讯息不通,大兄返回县邑,如池塘内投下一枚石子。石子再小,也会生出涟漪。这波痕惊动韩暹,岂不是自寻烦恼?”



       

胡班不懂涟漪,可他懂水波,也就勉为其难点头:“就依阿季。”



       

赵基又看裴秀:“七哥,觉得这次出多少人为好?昨夜我与贾梁道商议,都觉得五百人有些多了。若是选骑术优良者,我们最好出三百余骑,余下人才能压制辅兵、俘虏,不至于生乱。”



       

裴秀坐在一边矮桌上,思索片刻:“阿季是顾虑马矢枝、北绛豪强滋生事端?若是这样,大可不必。南下虎贲行动顺利,彼辈不敢乱动。若是受挫,留下四百虎贲也难济事。在我看来,此刻当不留余力,成功于一举。”



       

“我也只是忧虑,那就听七哥的。”



       

赵基又说:“我本想求助赵公,举荐贾梁道为尚书郎,贾梁道更在意驱逐匈奴,想将机会让给他妻兄柳孚。”



       

尚书郎?



       

这是胡班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后汉政令出自台阁。



       

能担任尚书郎的,哪个低于三十岁?



       

不仅要有名望,征辟后还要历任公府,担任郎官观政,没有最少三年沉淀,怎么能入台?



       

可现在尚书台严重缺编,朝廷自身郎官储备死伤狼藉。



       

这是眼前极好的机会,尚书郎的履历,基本奠定了以后的公卿尊位。



       

这是要送对方一个厚礼。



       

有赵公在,有虎贲定力支持,这个事情几乎很稳。



       

现在就看柳孚想不想当赵彦的门生。



       

裴秀心思变化,反而问:“阿季是要举虎贲郎转任各署?”



       

“有这个想法,我南下后,希望七哥能整理军册,选拔合适人选。再以功勋高低,由赵公举用。”



       

赵基也觉得这个事情十分重大,没有跟贾逵细说。



       

但以贾逵的聪慧肯定能联想到后续动作,就继续说:“擅长厮杀、领兵的终究是少数人,我不希望伙伴以短处击匈奴之长。十个匈奴人,也不如一个伙伴。”



       

与这个计划比起来,卫固算什么?



       

卫固这一支卫氏又算什么?



       

裴秀搓着自己双膝,专注思索……他不觉得自己伯父能担任乡党的举主,虽然有这个设想,但也只是优中择优。



       

朝廷给的是五百虎贲编制,裴茂能举三五人就已经到达极限了。



       

不是说裴茂可支配的影响力就这么多,而是短期内只能举这么多人。



       

朝廷再破败,也要遵循基本的规矩。



       

裴茂出身河东,再大肆举用河东籍贯的虎贲,本身就很惹忌讳。



       

可现在不一样,虎贲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翻盘,补足了王师的短板。



       

不需要裴茂,甚至也不需要赵彦,朝廷公卿自会以功勋高低选虎贲郎为自己的署吏。



       

你不选立功的虎贲郎,难道去选观望的豪右子弟?



       

虎贲郎的出身已经很干净了,也就是太过密集,不利于以后。



       

但只要肃清白波诸将,太原、河内、弘农的士人会快速聚拢过来,可以冲刷、稀释河东的影响力。



       

甚至三辅之地的士人,以及中低层军吏也会率兵反正,渡河来投。



       

各方面都会朝好的方面发展,这种预期之下,厚赏重用虎贲出身的郎官,反而会激励后来者。



       

何况……在裴氏内部,裴茂家里也不稳定。



       

别看赵基家里闹的有些难看,裴潜兄弟两个与裴茂、以及裴茂另外三个儿子相处的也不是很愉快。



       

家里、乡里闹腾,族里、乡里自会在外人面前给你遮蔽。



       

哪怕现在朝廷派人去赵家附近访问赵基的门风,乡里人自然会往好处说。



       

坏人前程,这是不死不休的大事。



       

朝廷再强,也在远处;而邻里则朝夕相处,你连乡党前程都不肯维护,真让盗匪夜里灭了满门,也不会有人质疑什么。



       

把乡党推上去,自家、周围人也能受益。



       

这个朴素的观念下,很多破事根本不会摆上台面。



       

对裴秀来说,是常年在外做官的伯父裴茂亲近,还是一起长大的裴潜更亲?



       

裴茂新旧两个妻子生育了五个儿子,他连家里都摆不平,又能给侄儿裴秀提供多少帮助?



       

他能给裴秀的提携,绝对比不上裴潜。



       

若裴秀前程稳定,又何至于放下老娘,应募虎贲?



       

家里母亲再三逼迫是一个原因,为乡党做表率也是一个原因,可关键还是父祖早亡,裴秀缺乏祖辈的门生故吏提携扶持!



       

若家家户户男丁真那么恭谦礼豫让,也就不会反复强调,视之为珍贵美德。



       

赵彦与裴茂不一样,赵彦是琅琊人,大面积举荐河东虎贲,根本不算事。



       

异地为官,在异地才方便大面积培养门生、故吏。



       

赵基口口声声要当稷山赵氏之祖,除了大多数单纯的虎贲,外面谁相信?



       

即便没有过继入祧的仪式,谁又会否认他未来琅琊赵氏家主的身份?



       

能接替赵彦的赵昱已经死了,琅琊赵氏元气大伤。



       

就赵彦与天子、公卿生死患难的交情,现在的朝廷没人愿意打压赵基!



       

别说侯氏,就是赵基心志狂乱将卫氏、范氏一起扫了,也就是回乡养病。



       

病好了,现在的公卿会争着征辟赵基。



       

可能回乡的路上,就有人派属吏来征辟,给赵基补足‘公府征辟’的资历短板。



       

而赵基要做的就是婉言辞谢,直到迎来重量级的征辟。



       

现在的公卿,是前所未有最为团结的公卿,这是无数人血液铸成的感情。



       

一切不稳定因素,都在东迁过程里被淘汰了。



       

试问此刻朝廷公卿,谁能忍住当赵基举主的诱惑?



       

从赵基一箭射死李乐的那一刻起,整个河东的形势,乃至朝廷的形势都发生了大变。



       

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不适应这种变化的人,还顽固以旧有的观念来解读时势,难免会做出背道而驰的决定。



       

就如卫固,或许已经察觉了这种变化,可他又能做什么?



       

派胡班去送死,然后还能干什么?



       

真让贾逵将五百金、两千匹送到朝廷手里,他这一支卫氏不死也要大残!



       

朝廷下令讨伐这支卫氏,甚至不需要河东虎贲动手,县吏与乡党就能将卫固的父兄捉来!



       

能打的军队,才是执法的基础。



       

用军队去打卫氏……实在是大材小用。



       

河东虎贲肃清白波诸将后,各县对朝廷诏令执行力将得到空前的强化!



       

但也同样的,李傕郭汜可以放任丢失三条腿的朝廷在河东喘息;若是知道朝廷重新恢复权威,那李傕郭汜肯定会率兵渡河。



       

抢不到天子、朝廷已不重要了,必须打断朝廷复兴的势头,他们才能继续关门混日子。



       

彼此的仇恨已经无法消解,灭掉李傕郭汜的三族,朝廷才能算是初步恢复天下级别的权威。




如果您觉得《虎贲郎》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