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顺手灭国

作品:《 魔临

       

“我曾听闻,



       

当年藏夫子入燕京以斩龙脉作为要挟,让那燕国先皇罢兵。结果燕国先皇大大方方地说:



       

来来来,速斩这龙脉给他瞅瞅,瞅完后,他还得去批那折子。



       

我曾听闻,



       

乾国后山曾有一炼气士沿着诸夏之地,一路向西,至北封郡,得一个天定宝穴,告知老一代镇北侯;



       

老镇北侯留下遗言,让李梁亭将其葬于此穴。结果那位炼气士,时隔多年再度西游,寻那处宝穴时,却发现上面并未立有坟陵,而是设了一处猪圈,饲养的猪则专为侯府祭祀所用。



       

我更曾亲眼目睹,靖南王世子领锦衣亲卫列阵于岸,身边一巫正以咒术强行窥探其气机,结果遭遇反噬,精神失智。他说那靖南王世子身上,留有其父所设之禁制,手段鬼神莫测。



       

也是开了眼,



       

以前还真不知道那位上一代大燕军神,竟然还有着一手超越巫正的方外之术。”



       

说到这里,



       

谢玉安顿了顿,



       

看了眼旁边的瞎子,继续道:



       

“今日,又见证了王爷摒天之助,强升三品。



       

这才是大气魄,



       

是那种将鬼神,将老天爷都可一目鄙下的真正桀骜。



       

这大燕,



       

先有一皇二王,横空破局;



       

再有后继之君支撑时局的同时,有摄政王操刀马踏天下。



       

人杰辈出,还都是这等顶天立地的真正英豪。



       

再想想我楚国那位,一直和火凤之灵眉来眼去交割不清,乾国的后山,立在那儿也百年了,连当朝大相公也是从后山走下来的。



       

两相对比之下,



       

这,



       

如何比得过,



       

又如何,



       

拦得住啊!”



       

瞎子笑了笑,



       

指了指天,



       

道:



       

“你当天很大么?”



       

谢玉安反问道:“天难道不大么?举目望去,不都是天之下。”



       

“地上有人山川河流,有波澜壮阔,有人有兽有妖,有金戈铁马也有诗词文章,有太多的滋味与精彩。



       

但这天,却枯燥乏味得让人昏昏欲睡。



       

大而空洞,这种大,又有个什么意思?”



       

谢玉安嘴角露出一抹微笑,点头道:



       

“发人深省。”



       

“你心里觉得天大,是因为你畏惧自己头顶上的那一片,这事儿啊,换个角度,就经不住琢磨。



       

天再大,天再高,



       

也没你脚下的地面来得实在。



       

再高再远的东西,你摸不到碰不着,又算个屁?



       

地龙翻滚、江河决堤、狂风呼啸,都能让人死伤惨重;



       

可你又何曾见过这天,



       

当真塌下来砸死过一个人?



       

终究,



       

只是一个纸老虎罢了,



       

不值得敬畏。”



       

“安,深以为然。”



       

许是眼前这场大胜几乎手拿把攥,不需再担心什么了;



       

亦或者谢氏以及战后楚国之格局也已经敲定,不用再去顾忌;



       

又亲眼目睹了王爷骂天入三品,



       

一向性子有些阴柔的谢玉安,难得的显得豪放了一些,心胸,也就随之打开。



       

这一打开不要紧,与瞎子先前的一番交流,瞎子的话,似乎字字都落入其心底。



       

这说的哪里是天,分明是头顶上的一切。



       

天是纸老虎,那所谓的天子,那所谓的皇权至上,又算是个什么东西呢?



       

“北先生,等这次战后,安想追随于北先生身边学习一段时间。”



       

瞎子微微皱眉;



       

谢玉安有些愣神,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讲,自己追随北先生,无论是对北先生还是对王府,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他实在是不知道为何对方会明显地流露出抗拒的情绪。



       

“你愿意自瞎双目么?”瞎子问道。



       

“额……”



       

“呵呵。”



       

瞎子笑了笑,摆摆手,道:“以后,可以书信交流,你爹身子骨不好,谢氏那里也离不开你。”



       

“是,弟子明白了。”



       

瞎子抗拒谢玉安到自己身边,原因在于在很早前,有魔王包括主上,已经用谢玉安调侃过自己了,总说他们俩很像。



       

气质上,性格上,以及……手段上;



       

甚至是连喜欢剥橘子喂人吃的癖好,都如出一辙。



       

可惜这谢玉安双目正常,要是戳瞎了,就真的是瞎子第二了。



       

“北先生认为,此战之后,天下大势当如何?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啊。”



       

“事儿还早,不急,细枝末节的一大堆,有的忙呢。”



       

瞎子似乎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说太多,



       

但还是提点了一句:



       

“燕京的那位皇帝,当得起英明神武四个字。”



       

皇帝的神武,并非指的是自己的武功,而是他治下国家的武“功”。



       

以眼下这局面,



       

自八百多年前大夏崩塌起到如今,凑个整,称呼上加一个“千古一帝”,还真没半点吹嘘与夸张的。



       

尤其是在驭人这方面,



       

皇帝可谓深得其老子的真传。



       

瞎子甚至觉得,若是让皇帝也成为他们魔王中的一个的话,怕这位陛下将是每次都能舔到头筹。



       

“皇帝太远,小子也没见过。”



       

“以后,你会见到的。”



       

谢氏要成为大燕朝的封王,肯定会入京朝拜圣上。



       

“但天子不会像今日这样,在我面前,横刀立马。”谢玉安很认真地说道,“我认这黑龙旗下的大势,自今夜起已无法逆挡。



       

可既然要跪,



       

为何不选一个让自己跪得服气与舒心的?”



       

“很好。”



       

瞎子点了点头,很满意谢玉安的“乖巧”。



       

“所以,有这个机会么?”谢玉安问道。



       

“以后的事儿,谁又知道呢,但正因为不知道,所以要做更多的准备。”



       

“明白了。”



       

……



       

当梁程胯下貔兽的蹄子,迈过那条乾楚边境的山脉时,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这场……关系到燕乾格局乃至于是整个诸夏最终格局战事的结果。



       

黑色的洪流,如同泄洪一般,冲垮了乾军。



       

乾人的溃败,无法避免,大溃败所带来的大恐惧,让小半个江南,在接下来的月余时间里,几乎望风而降。



       

当燕军骑士从城池下面策马而过时,原本担负其他任务,或搜查、或追逐、或打探等任务的他们,硬是被里头的乾人打开了城门,恨不得将他们围困阻截住,然后赶不及地向其投诚。



       

可以说,燕军追击乾军溃军到哪里,接受投降就接到了哪里,很多情况下,燕军连多余的兵力去接收城池都做不到,只能让他们先换旗,再选派城内的官员代表去静海城参见官家……更重要的,是参拜王爷。



       

伪朝廷立起来的好处,就在这里,大厦将倾时,它给了投降主义者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只要一心安,就舍不得死;



       

当然也可以说成舍不得死,而刻意地给自己找一个心安。



       

大差不差,



       

原本静海城外行宫里,经历了几次波折被大清洗得很是冷清的“朝堂”,在乾军的一场大溃败后,没多久就又变回了:



       

“众正盈朝”。



       

军事,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足以让绝大部分的问题直接消失。



       

这场已经被人称为“静海之战”的大战役,双方动用兵力之规模,其实比以前的几次国战,要小很多。



       

燕军动用之兵力,



       

就算是把一开始的联军后来反水再后来又反回去的楚皇族禁军以及吴家水师也一并算进去,



       

也就二十万的规模。



       

乾军要是算上江南战斗力拉胯的郡兵在内的话,则倍之还多,可所谓的中兴四大将的嫡系部下,合算起来,也就二十多万的样子。



       

故而,真论规模;



       

无论是十余年前南北二王开晋之战,数十万燕军铁骑与数十万三晋骑士的大会战;



       

还是第一次燕楚国战,双方总兵力过百万围绕着镇南关沿线互相煎熬;



       

眼前这一场,还真无法在规模上排到前头去,可问题就在于,这一战,直接打没了乾人这十余年来卧薪尝胆的成果。



       

不同于当年,北方被燕军打进来就打进来了,三边只要还在,燕军打进来了就还得再退回去,然后依靠江南输血,重新将北方再立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江南半壁,都已经或被动或主动的沦丧,乾军的野战精锐死伤殆尽。



       

地基都被人挖了,



       

你还能怎么继续重盖房子?



       

吴家水师逆流北上,这次不敢再观望风向,直接下了血本,主动找乾国水师交手;



       

然后,吴家水师被击败。



       

但同时梁程亲领一部兵马,瞅准了机会,在宜山水寨处,一举焚毁了刚击退吴家水师回寨休整的乾国水师战船。



       

吴家水师重整旗鼓,继续北上,配合着燕军,完全遏制住了乾江水道,等同是掐断了江南地区与上京以及整个乾国以北的连系。



       

这一战报传回静海城,



       

引起了新朝廷上下的一片欢呼。



       

因为没人比江南乾人大族与官员更清楚,乾江水道对于整个大乾的重要意义,这几乎是掐住了乾国的脖子。



       

为此,



       

赵元年这位官家,还领着麾下臣子们,前往静海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行了一场祭天仪式。



       

官家先祭拜上天,



       

随后再祭拜祖先;



       

官家和臣子们哭喊着,老天开眼,终于将这江山社稷,从乱臣贼子的手中又抢夺了回来,大乾得以正本清源。



       

当然,至于地下的祖先们到底是何等想法……活人,向来是不在意的。



       

而且,祭天大典之后,赵元年这位官家还御笔亲封这座山,也叫“泰山”,仿摄政王旧事嘛。



       

后经身边一位江南大儒的提醒,担心恐会有要与摄政王爷别苗头的意思,又添加了两笔,



       



       

“泰二山”。



       

……



       

“泰二山,什么鬼。”



       

王爷看着手中的折子,也是一阵无语。



       

瞎子笑着道:“也就马屁拍得生硬了点儿,但这也是艺术啊,生硬的马屁,看起来滑稽,有时却又能更有效果。”



       

静海之战,已经过去了一段日子。



       

赵元年可以带着他那已经庞大起来的草台班子瞎搞来瞎搞去,



       

但其他人,可没这等闲工夫。



       

谢渚阳留下兵马给他儿子,自己先回了楚南,着手正式与楚国朝廷割裂。



       

造剑师也带着王爷对独孤氏甚至是对大楚贵族体系的承诺,回到了楚国;



       

有谢氏在楚南做屏障,又有独孤氏为首的地方实权派系开始踏上第二条船,哪怕现在郑凡无法抽出手来去找自家那位大舅哥算账,但自家大舅哥现在也没能力再折腾出什么花样来了,怕是真得要面对树倒猢狲散的局面。



       

至于江南,也就是更向西的位置,金术可向西一路追逐乾国的溃军,一大批江南城镇传檄而定。



       

不过金术可到底是沉稳的帅才,并未贪功一味地冒进,在给静海的那座乾人伪朝廷拓宽了一大片安全区域后,就立下不进了,全当是撑场子的打手。



       

这在燕军其他兵马大举北上留守江南的兵力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保障伪朝的生存空间与局面平稳。



       

其他方面,



       

梁程那一路配合着吴家水师,沿着乾江一路向北再转西,兵锋已经进逼乾国京畿之地了,但并未选择继续深入,而是把自己当做一把刀,就在乾人上京头顶上悬着。



       

“那俩臭小子,倒是真玩儿疯了。”



       

郑凡桌上放着的,总共有四封折子。



       

第一封是关于“泰二山”的,不提;



       

第二封,则是关于天天与郑蛮的。



       

陈仙霸、天天与郑蛮,各领一路兵马,起初都是按照郑凡的军令,向西北方向打去,本意是在它乾国肚子里,来一场大闹天宫。



       

但这仨臭小子,这次像是彻底开了光,亦或者是江南之动荡局面,已经波及了大半个乾国,这种时局之下,谁都觉得天已经塌了,抵抗意志就更加的薄弱。



       

结果,他们仨居然越打越勇,越打越激进,一边打一边接受地方乾军的投降,一个个的麾下乾奸部队比本部兵马都多了。



       

天天与郑蛮合并在一起的这一路,打穿了三个郡,一路打到了西山郡,也就是西军的老家所在地,结果在那里,碰到了硬骨头,毕竟西军主力虽然早就不在那里了,但民风彪悍的传统还在,几路民间义军以及几个西军归乡养老的老军门组织起了兵马,如果不是指挥上不统一出了问题,差点把天天和郑蛮给包了饺子。



       

“劫后余生”的天天与郑蛮,终于停止了冒进,开始据守据点进行拉扯与僵持。



       

但他们却传来了一封折子,前线战况只讲了很小篇幅,主要想请示的,是北羌诸部开始主动地向这边示好。



       

眼瞅着乾人要不行了,北羌人准备换主子了,当然,也是有仗着时局混乱,趁势而起的意思。



       

陈仙霸上的那道折子,



       

则简单许多,



       

他那一路与天天和郑蛮分开之后,天天与郑蛮是向西北去,他陈仙霸是向西南去。



       

到底是陈仙霸,的确是生猛太多;



       

他俩弟弟还在那里处于与北羌诸部眉来眼去的阶段,一切还等着后方王爷决断呢;



       

他陈仙霸直接上了一封折子,



       

说要娶喜彩土司的嫡亲孙女儿了;



       

“你瞧瞧,你瞧瞧,陈仙霸这愣种在折子里与我说的是什么,他说人家提前把孙女儿送到他帅帐里来的,人呢,已经被他给睡了……而且是睡了好几遍了,更说这折子在路上时,他估计还得一直睡。



       

现在请示我,问我是否准许他成亲。”



       

“呵呵呵。”瞎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折子属下也看过了,他还觉得自己奉献挺大的。”



       

“这臭小子。”王爷摇摇头,“我知道这臭小子的脾气,一般的政治联姻,他是瞧不上的。”



       

陈仙霸更喜欢的,是直接马刀征服,而不是靠什么联姻与政治手段来迂回完成目的,他的性格就是这般的刚强自傲。



       

“所以啊……”郑凡笑道,“八成那个土人女子,极为漂亮。”



       

不喜欢政治联姻,也不愿意拿自己去联姻,除非……人家闺女确实长得太俏。



       

“属下也是这般觉得。”瞎子附和道,“但,这几封折子,主上打算怎么回?”



       

“泰二山的那道折子,你看着回吧,我是懒得回了,太二。”



       

“是,属下明白。”



       

“天天那里,回折子告诉他,让他以我大燕摄政王长子的身份,册封北羌诸部的首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我封军功侯,东南西北用完了没事儿,可以用赤橙黄绿。”



       

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把它乾国彻底搞乱搞崩,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西山郡是西军的老家,也是乾国地界上最硬的几块骨头之一,得先给它弄得自顾不暇。



       

郑凡可不希望等到自己真的挥师上京时,西山郡那里还能跑出来一支勤王之师。



       

至于名分不名分的,荒唐不荒唐的,无所谓;



       

一样的事儿,当年他在雪海关又不是没干过,当初大皇子可是直接带着空白圣旨与萝卜大印出使雪原的。



       

先利用他们,利用完后,再卸磨杀驴就是。



       

乾人一直无法解决北羌问题,是乾人自己不行,但燕人可是对付渔猎或者游牧部落的好手,所谓的北羌诸部,和蛮族比起来,就是个弟弟。



       

“陈仙霸那边,回折子,捎带一件我的信物……”



       

郑凡顺手从自己的蟒袍上,解下一枚玉佩,



       

“就说,这是我送过去的贺礼,喜彩土司麾下,是西南最大的一个土人势力,先沾亲带故着,把西南安抚住,我自然是同意的。



       

但在折子里,你把大皇子当初和蛮族公主大婚的事儿,提一下;



       

就说,我希望他陈仙霸能像当年大皇子那样,为土人与燕人的和睦相处,做出贡献。”



       

瞎子会意,



       

道:



       

“写两份?”



       

“自然。”



       

一份是给土人的,也就是陈仙霸的丈母娘那里,肯定得好话官话一大堆。



       

一份则是给陈仙霸的,举大皇子与蛮族公主的例子,就是告诫他,大皇子娶了蛮族公主后,燕人照样把蛮族王庭给扫灭了。



       

瞎子道:“仙霸会拎得清楚的,毕竟他可是一直崇拜主上您的。”



       

“我怎么了?”



       

“主上您也娶了楚国公主,但这并不耽搁主上您接二连三地打楚国,一直到把楚国打趴下。”



       

“行吧,把大皇子的例子撤下,换我的。”



       

“是,属下知道了。”



       

这第四封折子,其实发得最早,但来得,却是最晚。



       

因为它走的是密谍司的路子,是从三边那里发来的。



       

“姬老六可是真下血本啊。”郑凡拿着最后一封折子说道,“三边,硬生生地啃下一条。”



       

“皇帝是为了支援与呼应主上。”在这个战果面前,瞎子也不得不承认皇帝这次是真的为了自家主上而豁出去了。



       

“嗯,想办法回个折子,告诉他,可以歇歇了。”



       

瞎子则道:“那边应该早就收到这边战报了。”



       

“战报是战报,姬老六那家伙人最矫情,得以我的名义亲自回一下。”



       

“是,属下明白了。”



       

瞎子将折子收好,起身时,却又似想到了什么,开口道:



       

“原本属下以为,静海之战打赢后,主上要么会选择继续在江南‘撑帝’,要么就挥师北上,直逼上京亦或者是打一个大穿插,去配合皇帝的大军捣那三边。



       

可属下没料到的是,主上接下来的吩咐,竟然这般……生猛。



       

最重要的是,还取得了让属下始料未及的效果。”



       

金术可一路,梁程一路,本部一路,陈仙霸他们仨崽子有两路,再多的兵马,以一个国家的疆域来分配,都会被摊薄得厉害。



       

可偏偏自家主上却果断地选择了多路分兵的战略,将拳头撒开,散了出去。



       

看起来,似乎是上头了,但报上来的战果来看,几乎半个乾国,都进入了“战时”状态,且每一路都是高歌猛进。



       

郑凡摆摆手,不以为意道:



       

“对方野战精锐被打没了,一切就都简单了,趁着这个机会,快速扩大战果,给他打得半身麻痹本就是最优的选择。



       

说白了,满清入关时,才多少人?”



       

“是,属下原本以为自己不通兵事是因为对此不感兴趣,懒得学,现在属下承认,没这个天赋,学也无法学得和主上您一样优秀,会差得很远。”



       

“这个程度的马屁,效力太差了,可够不着那个点啊。”郑凡笑着伸手拍了拍瞎子的肩膀。



       

“这个倒是不急,可以慢慢来,先把战事打完了后,一切就都能从容了。”瞎子说道。



       

“嗯。”



       

这时,



       

郑霖走了进来,先向瞎子行礼,再向自己父亲行礼。



       

不得不说,在经历了静海城外那一夜,亲眼目睹了自己父亲入三品之后,郑霖对他爹的态度,改观了不少。



       

他曾经因血脉原因,瞧不起自己父亲是一个“凡人”;



       

可当一个“凡人”敢于鄙视这天道时,就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凡人了。



       

毕竟,再尊贵的血脉,在高傲的灵魂面前,都会显得低贱。



       

瞎子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虞化平曾说过,主上“腐化”人心的手段,无人能及,瞎子也是这般认为的。



       

只不过以前一直在对外用,现在对内用了后,瞧瞧,效果不就出来了么?



       

“主上,你们父子俩说话,我先去忙了。”瞎子先行告退。



       

等瞎子离开后,郑霖看向郑凡,问道:



       

“父亲,我们不去上京是么?”



       

“上京有你梁干爹领军吊着,足够了,我们这点兵马,现在在乾地倒是可以自在行进,但跑上京那里去攻城的话,其实没多大的效果。



       

刚刚我与你瞎子干爹的话,你在外头也应该听到了,能听得懂么?”



       

“听得懂,爹不想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想瘫痪整个乾国,达到乾国的完全瓦解。”



       

江南有赵元年的伪朝廷,日渐壮大。



       

西南土人、北羌诸部,也将顺势而起,呼应燕人;



       

上京城乾江上游位置,梁程部正虎视眈眈;



       

三边那里,早就打得热火朝天。



       

整个乾国,东南西北中,竟然哪儿哪儿都有战事,哪儿哪儿都在动荡。



       

“嗯,能听懂就好。”



       

“可是儿子有一事不明白。”



       

“说。”



       

“我们这一部,打着您王旗的这一部,现在停在这里,到底在干嘛?”



       

其他部要么在打仗,要么就在打仗的途中,可自己和自家老子所在的这一部,却已经在这儿停驻了三日。



       

既不北上去三边,也不西行接应陈仙霸与天哥,更不东进去眺望一下上京,就停在这一个,空荡空虚的位置。



       

郑凡注意到了,儿子只是在问,虽然语气还是和以往一样,但并不是为了抱怨。



       

伸手,摸着儿子的后脑勺,示意向外走去。



       

郑霖嘴角习惯性地抽了抽,可到底没有拂老爹的面子,跟着老爹走到帅帐外,又向北行进了一段路,这儿,位于帅帐区域和军寨区域的中间。



       

此时,已经有上千被从附近抓来的乾地民夫正拿着锄头等家伙事,刚刚结束了挖掘劳作。



       

刘大虎这时也走了过来,禀报道:



       

“王爷,安排妥当了。”



       

“变化大么?”郑凡问道。



       

刘大虎则道:“重新确定位置,花费了一点功夫,现在已经挖到了。”



       

“嗯。”



       

王爷点点头,走到前方的一个搭建起来的小高台上,郑霖跟在其身后。



       

高台上,有一处供桌,上面还摆着香烛以及其他贡品。



       

郑霖看见自己的亲娘,亲自端来了一些茶点,进行供桌上的丰富。



       

随即,



       

郑凡走到供桌后头,站定。



       

郑霖看见自己娘亲站到父亲身侧,他也就走了过来,站到了另一侧。



       

可自己的娘亲却微微侧腰,看向了他,



       

伸手向前一指,



       

道:



       

“跪那儿去。”



       

“……”郑霖。



       

虽然很意外,虽然很疑惑,虽然很不理解,但奈何郑霖对自己的母亲一向发自内心的孝顺与遵从;



       

所以,世子殿下还是走到供桌前面,也就是高台的边缘处,跪了下来。



       

下方,刘大虎下令,原先在边上的乾人民夫被驱赶了出去,锦衣亲卫列队而入,站在那处已经被挖了很深的大坑旁边。



       

刘大虎将自己的佩刀卸下,



       

喊道:



       

“卸刀!”



       

“喏!”



       

所有锦衣亲卫将佩刀丢在了地上。



       

紧接着,



       

刘大虎蹲下来,其他锦衣亲卫或蹲或跪在地上,用双手,开始往外扒拉泥土。



       

随即,



       

不断有锦衣亲卫将挖出来的身份牌位送到了高台前,也就是世子殿下的面前。



       

不一会儿,



       

在郑霖面前身份牌就已经成堆,而那边,还在不断的有身份牌挖出。



       

世子自然知道这是什么,燕军传统,战场上不便收尸就收身份牌,标注阵亡以供抚恤凭据。



       

下意识地,



       

郑霖回头看了一下身后,



       

发现此时站在供桌后头的自家亲爹,脸上是一种难以描述的肃穆神情,这种神情,他还很少见到。



       

哪怕是之前在静海城被乾军围困时,他爹还能有闲情逸致喂金鱼呢。



       

高台上,



       

世子行着跪礼,



       

王妃亲手上香;



       

还记得那一夜,



       

自己坐在椅子上,看着一个个燕地儿郎将自己的身份牌丢入面前的坑中,最后集体跪下,高呼:



       

“为王爷赴死!”



       

王爷打过很多场仗,他其实早就习惯了在战场上为了全局的胜利而接受必要牺牲的准备。



       

甚至曾在乾军攻打静海城时,坐在城内阁楼上还与阿铭说:觉得自己已经有些麻木了。



       

但这里不一样,



       

这里埋葬的……人,不一样。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战死的,又不是战死的;



       

他们是单纯地……为自己而死。



       

已经脱离了所谓国与国征战的范畴,



       

不是为了军功,不是为了攻城略地,不是为了什么荣华富贵,



       

倒像是江湖帮派讲义气两肋插刀的风格,



       

为自己的大哥,



       

杀出一条血路。



       

郑凡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很双标的人,毕竟,见惯了生生死死,很难不去看淡,不去看轻;



       

可唯独这里,



       

他一直没能放得下。



       

这些年来,梦里更是常常梦到他们,梦到他们一声声高呼“为王爷赴死”。



       

这里的“王爷”,不是王爵的代称,而是指的是郑凡这个人。



       

因为王爵的地位,光环,以及能够带给他们的赏赐,在将死之人眼里,又有什么意义?



       

王爷开口喊道:



       

“儿子,你刚不是问我,为何要带你来这里,而不是去上京么?”



       

郑霖侧过身,看向自己的父亲。



       

王爷笑道:



       

“你爹我啊,这次来,本就是特意接他们的。



       

然后,



       

顺带着,



       

灭一下乾。”




如果您觉得《魔临》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9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