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8章 朱元璋后怕,惊的一身冷汗

作品:《 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本来要走的朱元璋,重新坐下来。



       

“咱问你!”他猛地拍案,“大明刚立,铜矿开采停滞,铜钱铸造不足,加之民间私铸劣币泛滥,陛下推行大明宝钞,省便,易于流转,哪里错了?”



       

马天不紧不慢地碾着药碾子:“大错特错!”



       

“你跟咱说说,错在哪?”朱元璋眼底燃起两簇火苗。



       

“首先,朱皇帝没有准备金。”马天抬眼道。



       

朱元璋眉头拧成疙瘩:“何为准备金?”



       

马天沉思了好一会儿,他前世学过金融,可得用老黄听的懂的话来介绍。



       

“我打个比方,比如打仗,粮草是根基。要是军中发‘粮票’让士兵换米,但库里没存够真米,士兵拿着粮票却换不来粮,必生乱子。这‘粮票’要想让人信,库里就得实实在在堆满米。”



       

“这米就是‘准备金’。”



       

“朝廷发宝钞,好比给百姓打借条,说‘此票能换真金白银’。若国库里金银堆成山,百姓自然信这借条值钱。可要是库房空空,借条就成了废纸,谁还认账?”



       

“好比家里有十石米,最多发十石米的粮票。若没米却印百石粮票,粮票立马变贱,米价必飞涨。准备金就是拴住印钞的绳子,让朝廷不能随便多印。”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前朝滥发交钞,库无金银,百姓拿钞买不到东西,最后扛着钞票当柴烧。咱大明宝钞差不多就是同一条路子。”



       

朱元璋听的背脊发麻。



       

但是,他还是有诸多不解:“朝廷下令全部用宝钞,宝钞不就有价值了?”



       

“朝廷以为'严刑峻法'可替代经济规律?”马天冷笑,“浙商沉三贯私藏铜钱被凌迟后,整个江南的米价涨了三成,这不是信用,是恐惧!”



       

“每发一贯钞,库里存一钱银,百姓可随时兑银。”



       

“宝钞信用稳如泰山,商贾乐用,国库长安。”



       

“否则,朝廷强制实施,百姓会自发抵制,甚至以物易物。”



       

朱元璋后背的冷汗浸透了中衣。



       

因为当前大明宝钞,差不多遇到了这些问题。



       

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原因,可整个朝廷,没人说的明白。



       

“那何为通货膨胀?”皇帝的声音发虚。



       

马天拎起药秤:“好比你今天用一贯钞买这包当归。”



       

他在左盘放药材,右盘砝码却突然减半,“明年同一天,这包药要两贯钞,不是药贵了,是钞贱了!”



       

秤杆猛地翘起,朱元璋像是看见应天府集市里疯涨的粮价,那些他亲手盖过玉玺的宝钞正变成废纸。



       

“无准备发行宝钞,就是攫取民间财富填补国库。”马天的话像银针直刺命门。



       

朱元璋耳中轰鸣,他想起北伐军饷、想起修建中都的民夫,那些雪片般飞出的宝钞背后,是万千农户被掏空的米缸。



       

老皇帝面皮涨得紫红,茶盏当啷落地。



       

原来他引以为傲的治国良策,竟是刮骨吸髓的毒计!



       

药炉腾起的白雾中,朱元璋第一次看清了自己龙袍上沾着的民脂民膏。



       

这个曾用铁腕整顿吏治的帝王,此刻佝偻着微微发抖,如同被暴雨淋湿的老农。



       

……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这个曾用“高筑墙、广积粮”夺取天下的帝王,此刻却像个蒙童般发问:“若换作你坐金銮殿,现下当如何?”



       

马天没好气瞪眼:“老黄,你紧张个啥?若我是朱元璋,直接放弃大明宝钞。”



       

“如果一定要执行呢?”朱元璋认真问。



       

马天也被他提起了兴趣,用他前世那点金融知识思考。



       

发行宝钞,金银本位制几乎不可能实现。



       

大明没有那么多金银,何况,洪武朝税收以实物为主,农民无足够金银纳税。



       

他沉思了好一会儿:“老黄,我就跟你探讨探讨,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于是,他滔滔不绝开始讲解。



       

首先是夯实信用根基:建立“类准备金”机制。



       

实物锚定,以洪武朝丰沛的官仓粮食、盐引为抵押,规定“一贯钞兑米一石”或“兑盐十斤”,在各省设“宝钞兑物所”,确保百姓随时能用宝钞换生存必需品。



       

朱元璋立马反应过来:“发钞如发粮票,库里囤粮保兑,民信钞如信粮!”



       

马天点点头,继续分析。



       

限制发行量,挂钩经济总量。



       

统计全国年粮产量、商税总额,设定宝钞年发行量不超过粮食总值的1/3。



       

朱元璋明白过来:“十锅饭只发三锅饭票,绝不多印!”



       

马天继续讲解。



       

严控流通循环,强制闭环管理。



       

税收“只进不出”回收宝钞。



       

要求田赋、商税全收宝钞,官员俸禄、军饷按“钞七钱三”发放,形成“朝廷发钞,民间流通,税收回收”闭环。



       

朱元璋一拍大腿:“发出去的钞,得用税再收回来,不能只放不收!”



       

马天摊手,接着道:“分段废止旧钞,防通胀堆积每十年发行新版宝钞,旧钞兑换时需缴纳5%‘火耗’,过期旧钞作废,逼迫市场定期出清冗余货币。”



       

朱元璋理解:“旧粮票十年一换,收点损耗费,防假钞囤积!”



       

他越听越激动,拍着马天肩膀:“户部就该请你去做尚书。”



       

马天摇了摇头:“老黄,这些都只是基础,宝钞畅行,还远的很。”



       

“这都还不行?”朱元璋大惊。



       

马天连续问了几个问题:



       

“如何防止伪钞?”



       

“如何兼容白银?”



       

“如何树立宝钞的权威?”



       

朱元璋额头汩汩冒汗。



       

他暗暗把今天马天说的,全部记下来,回去后召集户部官员商议。



       

“今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朱元璋笑着感慨,“你一个郎中,怎么知道这么多?”



       

马天得意的摆摆手:“老黄,你个糙爷们懂啥?这叫金融!这套东西你玩明白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元璋暗暗心惊:“你跟谁学的?”



       

马天耸耸肩:“我无师自通!”



       

朱元璋无语瞪一眼。



       

他心中认定,马天背后肯定有个高人。



       

因为他的武艺是跟陈友谅余孽学的,他的这些“金融”学问,也定然有人教。



       

交出这么一个人才,来京城开个医馆?



       

不可能!



       

马天肯定还有其他目的。



       

朱元璋心中想着这些,目光又落在了朱英身上。




如果您觉得《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