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6章 是非,权衡

作品:《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面对马皇后的质疑,马钰不慌不忙的说道:



       

“贾谊确实没有直接说过此类的话,但从他的文章是可以看出这层意思的。”



       

“《新书》里总共记载了十三篇教书育人的文章,其中两篇失传还剩下十一篇。”



       

“这十一篇无不在告诉世人,教育孩子要有尺度。”



       

《新书》又名《贾子》,是贾谊作品集。



       

其中有十三篇,是贾谊阐述教育思想的文章,好几篇是他为了教育梁怀王特意编写的寓言故事。



       

马皇后其实并不了解这些,毕竟她不可能将所有书都读一遍。



       

不过她也不认为马钰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



       

她关心的是这些文章到底讲了什么,马钰的长辈又是如何得出教育尺度这个结论的。



       

还有就是尺度要如何确定。



       

所以她追问道:“你详细和我说说。”



       

马钰想了想,说道:“我就以其中的《退让》篇为例和您说吧。”



       

“这篇故事讲的是……”



       

梁国大夫宋就在与楚国相邻的县当县令,两国相邻的那一片土地,都不约而同的种了瓜。



       

梁国人辛勤劳作,瓜长的就特别好。



       

楚国那边的人偷懒,瓜长的不好。



       

楚国人就嫉妒了,夜里派人去破坏梁国的瓜田。



       

梁国人非常生气,要去报复。



       

宋就阻止了大家,说这么做只会让仇怨加深,最后酿出更大灾祸。



       

想消弭灾祸,就应该采用更好的办法。



       

所以不但没有去报复,还派人偷偷去帮楚国人照顾瓜田。



       

楚国的瓜也长的非常好。



       

楚国县令觉得很奇怪,派人一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于是就赶紧上报。



       

楚王听闻之后非常惭愧,给梁国赔礼道歉,从此两国交好。



       

这个故事前世也被选入课本,传播度非常广。



       

说完了整篇故事的大概内容,马钰接着问道:



       

“娘娘以为这两个故事如何?”



       

马皇后迟疑了一下,还是给出了内心的真实评价:



       

“迂腐。”



       

马钰并不意外这个答案,说道:



       

“是的,迂腐,甚至说有点蠢。”



       

“如果楚国人不感恩,继续嘲笑他们怎么办?”



       

“我们甚至可以往深处想,梁国是个小国,会不会是他们害怕被楚国打才选择这么做的?”



       

马皇后点点头,她内心也是这般想的。



       

马钰接着问道:“您觉得贾谊是个迂腐的人吗?”



       

马皇后摇头道:“能写出过秦论,并强烈要求铲除诸侯王的人,不可能是个迂腐书生。”



       

马钰说道:“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贾谊不迂腐,为何要写出这样一篇迂腐的故事呢?”



       

他没有吊胃口,紧接着就说出了答案:



       

“因为这篇文章是用来教导梁怀王的。”



       

“梁怀王当时年幼,心智尚不成熟,连最基本的是非观念都没有。”



       

“所以贾谊才会先教他简单的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等他对世界有了正确的认识,再教他权衡利弊的学问。”



       

“反过来想想,一个小孩子连基本的是非观念都没有树立起来,就先教他权衡之术。”



       

“那会是什么后果。”



       

“大概率会变得多疑、猜忌,严重的会不相信人性,甚至性情扭曲。”



       

“如果这个人是个普通百姓,因为能力有限很难造成大的破坏。”



       

“如果他是权贵子弟,干脆他就是君主本身,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看着陷入沉思的马皇后,马钰最后说道:



       

“据此长辈得出了一个观点【先明是非,再教权衡】,是为教育尺度也。”



       

先明是非,再教权衡。



       

马皇后默默的念着这句话,脑海里不禁又想起马钰曾经说过的另一个理论:



       

孔孟为本,管荀为用。



       

以孔孟思想为根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然后以管荀思想为用,学习权衡之道。



       

想到这里,她猛的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她想到了自己的几个孩子,主要是朱标、朱樉和朱棡。



       

同样的三兄弟,相似的环境,相似的教育。



       

为何朱标就很优秀,朱樉和朱棡性格就有那么大的缺陷呢?



       

这是之前她一直都很困惑的问题。



       

此时,听完马钰的一席话,她终于找到了答案。



       

也找到了问题所在。



       

朱元璋特别疼爱孩子,生怕他们吃亏,恨不得将所有知识都塞进他们的脑子里。



       

从小不光教他们读书习武,还教他们人心险恶的道理。



       

区别是,朱标年长一岁多又是太子,夫妻俩尤为重视他的教育。



       

很早就为他请了名师教导,后来更是拜宋濂为师。



       

宋濂是大儒,教的是儒家的学问和做人道理。



       

说起来,因为教育孩子这事儿,朱元璋没少和宋濂起冲突。



       

朱元璋觉得宋濂教的不实用,让他教点别的。



       

宋濂觉得自己教的就是圣人之道,坚决不改,除非将他换掉。



       

朱元璋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宋濂确实有学问,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且文坛第一人的身份,还能帮他们安抚读书人的心。



       

关键是,这么多年下来,朱标确实被培养的很好。



       

以前马皇后也没有深究,只觉得自己儿子聪明教育也得当,才如此顺利就将他培养成才。



       

至于另外两个儿子,或许是生性顽劣,不堪造就吧。



       

虽然作为母亲,这么想自己的孩子很不应该,可除此之外她实在找不到答案了



       

现在她终于知道,自己冤枉那两个儿子了。



       

他们享受的教育,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朱标有宋濂教正确的是非观念,朱樉和朱棡则没有,他们两个更多的是受朱元璋的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宋濂坚持己见,朱标会不会也变成朱樉和朱棡那样?



       

她已经不敢继续往下想了。



       

虽然这么想很对不起朱元璋,可她认为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再想想其他的皇子,她的心情就更加沉重。



       

常妃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马钰引经据典说的非常有道理。



       

已经开始想,自家的两个弟弟都那么不成器,大概率就是这个原因。



       

不行,得好好的教他们,不能让他们成为祸害。



       

马钰虽然不知道马皇后具体在想什么,但也大致能猜到和皇子们的教育有关。



       

有一说一,朱元璋的子女成材率是极高的,但出变态的概率也高的离谱。



       

如果是极个别的,还能说是本性就坏。



       

这么大批量的出变态,只有一种可能,教育出了问题。



       

再想想朱元璋对孟子思想的态度,就不奇怪了。



       

马钰提出教育尺度问题,就是希望能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不求每一个都能成为贤王,起码不要出那么多变态。



       

这也算是他能为百姓做的为数不多的贡献了。



       

过了许久,马皇后才清醒过来,说道:



       

“钰儿,今日你这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啊。”



       

马钰谦虚的道:“不过是一家之言,能对姑姑有所帮助就好。”



       

马皇后说道:“太有帮助了……你说想自己学习的事情,我同意了。”



       

马钰笑道:“谢姑姑体谅……不过,能让马烨去大本堂跟着学习吗?”



       

马皇后非常高兴,没有任何犹豫的道:



       

“可以,你能这般为他着想我很高兴,让他跟着你是个正确的决定。”



       

马钰忽然失落的道:“那也是他真的将我当大哥了,对我很是尊重。”



       

“我在这个世界别无亲人,好不容易多出个兄弟,自然要多照顾一些。”



       

马皇后安抚道:“可怜的孩子,别伤心了,有了姑姑你就重新拥有了家。”



       

一旁的常妃也是鼻子一酸,她很早就没了母亲,很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心中对马钰不禁升起了同情。



       

两人姑侄情深了一会儿,才重新讨论起教育尺度的问题。



       

马皇后将朱元璋教育皇子的方法,浅浅的说了一些。



       

马钰听的是连连摇头,果然如之前猜测的那般,朱元璋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哪有孩子还没学会吃奶,就直接让他吃麻辣火锅的?



       

不出问题才见鬼了。



       

有了他的支持,马皇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教育方式必须得改。



       

之后她也没有再多停留,带着常妃返回皇宫。



       

将他们送走后,马钰先是重新认识了马皇后带来的人。



       

然后将所有仆人都喊过来,给大家重新分了组,明确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



       

谁的工作出错了,不光自己受罚,每个小组的负责人也会受罚。



       

虽然他没有管理过这么大的班子,可责任到个人,赏罚分明的道理还是懂的。



       

还调高了每个人的例钱,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三倍。



       

还规定,如果全年不犯错,可以额外多拿一个月的例钱。



       

之所以涨这么多,是因为原来的例钱太少了。



       

倒不能怪马皇后吝啬,战乱年代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不能要求太高。



       

现在他想收买人心,自然要涨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涨薪大家自然高兴,对马钰的认同感提升了一大截。



       

之后他带着人,将马皇后送的书籍全部摆放在书架上。



       

四大车看起来很多,其实也就一百六十部。



       

没办法,古代的书籍字比较大,一部史记就有几十册之多,高高的一大摞子。



       

别的史书也不遑多让。



       

这四大车一大半都是各类史书。



       

剩下一小半,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籍。



       

其中就有墨子等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的书籍。



       

将所有书籍分门别类摆好,马钰也非常高兴。



       

以后有事儿干了。



       

马烨是最高兴的,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书。



       

甚至可以说,听都没听过。



       

“大哥,以后这些书我都能看吗?”



       

马钰点头道:“可以,不过要爱惜。”



       

马烨连忙点头:“我一定会小心的。”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马钰心下莞尔,道:



       

“过几日陛下会开馆供太子读书,我已经和姑姑说好了,到时候你也去跟着学。”



       

马烨惊喜的道:“我,真的可以吗?”



       

马钰笑道:“我还能骗你不成。”



       

“那里都是权贵子弟,你去了可能会被人轻视,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也不用怕他们,谁真敢明着欺负你就和我说,看我不收拾他们。”



       

马烨眼眶顿时湿润了,重重点头:“我知道了,我不会给大哥丢脸的。”



       

马钰摸了摸他的头,心中也非常感慨。



       

这孩子也是个苦命人。



       

小时候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去,甚至还能让他读书。



       

前两年一场兵灾,家里人死了七七八八,全靠宗族救济才活了下来。



       

当然,主要是靠马八爷照顾。



       

马八爷其实也差不多,一家十一口死的就剩三个。



       

其中一个儿子被砍了一刀装死才侥幸活命,但也落下病根身体很差。



       

或许是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马八爷才会对失去家人的马烨非常照顾。



       

但宗族也不是净土,内部欺凌也是常态。



       

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个伤病号,在宗族内部也属于最底层。



       

之前马皇后已经明确拒绝给亲族封官,如果不是日子实在太难过,他也不会冒险带着马钰来应天。



       

没那个胆子离开家乡。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出远门本就危险。



       

更何况他是个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的老头,马烨才只有十岁(虚岁)。



       

一个不小心人就消失了。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他们一老一少能活着到应天,是有多难。



       

这也是为何被利用被吓破胆之后,马八爷依然选择留下的原因。



       

回家乡虽然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还不如拼一把。



       

这些情况,也都是这几天,马钰才从马烨和马八爷嘴里了解的。



       

对于之前留下两人的决定,他也非常庆幸。



       

但随着对这个时代了解加深,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马八爷他们可怜,然而更可悲的是,他们已经是幸运儿了。



       

大多数人活的还不如他们。



       

这就是乱世。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终结乱世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如果没有后续那一系列的弊政,他的历史地位能有多高简直不敢想。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他的答卷并不好看,大明也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只希望自己的到来,能有所改变吧。



       

他不是圣人,前世也只是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欲望。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这个时代的下限,比他的底线还要低无数倍。



       

他做不到视若无睹。



       

我没打算成为圣人,也做不到视死如归。



       

只希望力所能及的带来一些改变,让更多人活的像个人。



       

这要求不算高吧。



       

他心中默默的想道。




如果您觉得《我的姑母是马皇后》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