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03章:大明第一课,沈教习上线

作品:《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午时。



       

沈念在翰林院官厨吃过午饭,小憩片刻后,奔向了位于司礼监的内书堂。



       

目前——



       

内书堂有十岁左右的小宦官二百余人。



       

教习除了翰林院的沈念、王祖嫡外,还有数名来自国子监的官员。



       

众教习负责教授的内容也不同。



       

有人教启蒙读物,如:百家姓、神童诗、千字文等。



       

有人教圣人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诗经》等。



       

还有人负责教授宦官戒谕、历朝历代名宦官事迹以及简单的政务。



       

有时,翰林院的侍讲、侍读(正六品)也会充当教习。



       

起初,建立内书堂是为了扫盲。



       

但当下内书堂的师资配置,俨然能与大明的最高学府南北国子监齐平。



       

沈念主要负责圣人经典。



       

基本是三日一讲,有时上午、有时下午,目前该讲《尚书》。



       

……



       

片刻后。



       

沈念大步走入内书堂学厅。



       

哗啦!哗啦!



       

统一身穿灰蓝色长衫的小宦官们齐齐起身,然后朝着沈念磕头行礼。



       

“参见沈教习!”



       

唐宋之时,磕头只面向天、地、父母,现在则多了君与师。



       

“起!”沈念微微点头。



       

跪在最前面的两名学员,一人持戒尺,一人持茶水来到沈念面前。



       

此二人乃是小宦官们的学长。



       

虽也不过十一二岁,但却可掌控其余小宦官们的生死。



       

沈念接过戒尺,放在一旁,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开课!”



       

随着沈念这道清亮的声音,所有小宦官都正襟危坐,翻开《尚书》。



       

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家庭有过重大变故或是无籍子弟。



       

从小卑微,经常挨打受骂。



       

故而出奇地早熟、明白事理,当然也不乏有心理扭曲变态者。



       

依照惯例,沈念的讲课任务并不复杂。



       

他只需从《尚书》中抽出一篇文章,先朗诵三遍,令这些小宦官跟着念。



       

然后再解读一番意思,便可坐在一旁喝茶休息。



       

接下来的任务便是那两名学长领读,读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直到记住为止。



       

还会有人将沈念的解读之意抄录一遍,然后在私下将其熟背。



       

沈念无须操心他们学与不学。



       

小宦官们若完不成任务,两名学长便能用鞭子或戒尺将他们打伤打死。



       

内书堂死一名小太监。



       

就如同皇宫内死一条猫、一条狗一般,没人会怜惜他们。



       

这些小宦官在此等高压环境下,都非常努力。



       

无论懂与不懂,都会将教习的话语,一字不漏地全背下来。



       

今日,沈念准备换个讲法。



       

……



       

沈念双手往后一背,看向下方。



       

“今日,讲《尚书·商书》之《汤誓》,即商之开国君主讨伐夏桀之檄文。”



       

“王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



       

沈念朝着下方走去。



       

边走边诵。



       

不多时,便将整篇《汤誓》背诵了下来。



       

随即。



       

沈念高声道:“《汤誓》释文,吾已撰于本上,人人皆可抄录,便不再逐句解释了!”



       

听到此话,诸多小宦官的眼神里都闪现一抹愤恨之色。



       

就在昨日。



       

一名教习为了省事,领读一遍文章,粗略解释一遍后,便让他们自学了。



       

耗时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没想到这个教习更懒,竟然连解释都懒得解释了。



       

若不解释,小宦官们即使抄了注释也很难理解,不理解,背起来就非常困难。



       

《尚书》本就是诘屈聱牙之作。



       

教习省事,他们将费大功夫,甚至有人会因此送命。



       

沈念大眼一瞥,便能看出这些小宦官的心思。



       

他微微一笑。



       

“接下来,我将用一个时辰告诉你们,商汤是什么人,夏桀是什么人,以及商汤为何要讨伐夏桀,待听懂这些,你们若还觉得此文难背,不解其意,那就是本教习不会育人了!”



       

说罢。



       

沈念走在小宦官们的中间,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课。



       

“夏桀,本名为癸,据说长得甚是魁梧,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



       

“可惜,有才力而不为民,嗜酒好色,甚是残暴,筑倾宫,饰瑶台,殚天下之民力……”



       

“他曾自比太阳,将夏民比作月亮,认为只要日月在,夏王朝便在,你们可知夏民如何说?”



       

沈念突然提出一个问句。



       

然后环顾四周。



       

小宦官们听得入神,突然被问,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沈念手指上方,扬起脑袋,装出一副愤怒的表情。



       

“夏民指着太阳咒骂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此话之意为:夏民希望太阳立即灭亡,他们不惜与之同归于尽!”



       

此番解释一出。



       

外加沈念夸张的表情动作,使得小宦官们都兴奋起来,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他们最喜欢听的,就是这类底层百姓站起来反抗的故事。



       

紧接着。



       

沈念背着双手,边走边讲。



       

他讲了妺喜亡夏、商汤崛起、伐夏、建立商朝等一系列故事,最后又串到《汤誓》之上。



       

没有翻译《汤誓》。



       

但却将整个《汤誓》的精义都融入到了故事之中。



       

讲师的功夫,全在细节上。



       

语速、语调,眼神交流,肢体动作与表情的配合,自身情绪的感染力,对不同年龄段学子心理的揣摩等等,全需要经验和技巧。



       

而这些,恰好是沈念所擅长的。



       

二百多名小宦官们仰着脑袋,听得津津有味。



       

没想到,一位翰林竟能如此卖力气地为他们授课!



       

没想到,圣人经典竟能被解读得如此通俗易懂、诙谐有趣!



       

没想到,竟能听到如此声情并茂、别具一格的讲课方式!



       

没想到,上课竟能变成一种享受!



       

没想到,再看原文,其意已明白了七七八八!



       

……



       

眨眼间,一个多时辰过去了。



       

沈念走到讲台。



       

“今日便讲到这里了,若有疑惑,可相互答疑,三日后我再来上课,若仍有不通之处,可呈纸条问之!”



       

哗啦!哗啦!哗啦!



       

小宦官们同时站起,满眼感激地看向沈念,齐齐拱手,道:“沈教习慢走!”



       

沈念微微点头。



       

在走出内书堂的那一刻,他听到后面响起一道小宦官的声音:“咱……咱……遇贵人了!”



       

暂不论内容。



       

沈念卖力气地讲了一个多时辰,环环相扣,没有一丝停顿,这是内书堂其他教习没有做过,甚至无法做到的。



       

小宦官们想往上爬,最大的倚仗就是知识。



       

“呼!”



       

沈念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他讲得非常舒坦。



       

在后世,他这种“娓娓道来、寻因问果,肢体动作与表情丰富”的讲法算不得稀有。



       

但在“死记硬背,填鸭学习,棍棒教育”的当下,连万历小皇帝都要“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讲官随即进讲”的学习氛围下。



       

他这种讲法。



       

让小宦官们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巨大愉悦感。



       

沈念从这些小宦官的眼神里便能看出,他们对自己的讲课方式,甚是喜欢。



       

只要沈念坚持下去。



       

这些宫内的“小嘴巴”必会言沈念讲课之能,传到小皇帝耳中是迟早的事情。



       

沈念有自信。



       

论讲课技巧,特别是针对十六岁以下的学生,放眼整个大明朝,也就张居正这位两代帝王之师能和他掰一掰手腕,可能还掰不过他。



       

……



       

注:“皇上在东宫讲读《大学》《尚书》,今各于每日接叙讲学,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讲官随即进讲。”出处为张居正《日讲仪注》。




如果您觉得《我在万历修起居注》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