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12章 刘备:我就离开几天,先生便干出这么大的事来?(求追订!)

作品:《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李翊初次用兵,便大破海贼薛州。



       

荆州来的众官员见了无不惊叹。



       

尽管陈登一再安抚众人情绪,告诉大伙可以安心回去睡觉。



       

可城外就在打仗,他们怎么可能睡得着?



       

是以,个个趴着墙头,亲眼目睹了一场江上大战。



       

好个李子玉,雄姿英发,鹤氅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晚不到的时间,便将这纵横江海多年的海贼薛州给生擒了。



       

“现在公达可能信我之言了?”



       

许劭淡淡地说了一句。



       

在见识过李翊之才后,他反倒是众人之中情绪最为稳定的。

记住网址m.qbyqxs.com

       

荀攸啧啧赞叹:



       

“李子玉胆识过人,这般魄力,天下少有。”



       

“方才出水寨之时,但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断不能有此大胜!”



       

荀攸面上虽然依旧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喜怒不形于色,但内心实则不平。



       

那边李翊仍旧在表奏众人功绩,对于擒到的贼首薛州是看也不看。



       

只顾着赞叹众人的悍不畏死。



       

尤其甘宁,孤舟冒烟突火,生擒海贼薛州。



       

“兴霸勇猛骁锐,水中易舟,轻捷如飞,独舞船帆。”



       

“挺身陷阵,万人辟易,所向披靡,真乃当世之虎将也。”



       

“以兴霸之才,岂是一夫之雄?”



       

“来日当统帅千舟万军,驰骋大江,纵横汪洋。”



       

企业文化,先给新入职的员工画大饼。



       

好好干,将来你一定成就非凡。



       

李翊本身作为企业高管,深谙此道,描述之时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兴霸当以此为志,我也必以你为荣。”



       

甘宁听后果然受用,面红耳赤,憧憬无限。



       

他弃贼从正道,正是为了这个宏伟志向。



       

当即单膝拜道:



       

“蒙军师期许,宁当时时以此自砺,不敢松散懈怠。”



       

李翊闻言,顿时大喜:“善!”



       

即命人取来温酒,亲自斟给甘宁。



       

一壮其威,二彰其荣。



       

随后,众人又问这海贼薛州如何处置?



       

李翊这才直面薛州,面色如冰,冷冷说道:



       

“汝识我否?”



       

薛州惶恐答:



       

“从前不识,今日方知先生威名。”



       

他此前多少也听说过一点李翊的名声,当时只道是饭后谈资,听了也就过了。



       

直到今日交手,才知传言不虚。



       

自己只是试了一场,便输的一塌糊涂。



       

李翊淡淡问道:



       

“我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你比之曹操、袁术如何?”



       

薛州低头答:



       

“不如也。”



       

他现在锐气已失,只求活命,不敢出言忤逆李翊。



       

况见着李翊神采奕奕,威风八面之时,更是惊为天人。



       

暗道今晚实不该来。



       

众将又问:



       

“不知军师要如何处置这薛州?”



       

李翊不假思索:



       

“汝在江海作威作福多年,祸害一方百姓,是为不仁。”



       

“见我在此,还敢寇略,是为不智。”



       

“两军对垒,见我火船而不敢以死相拼,是为不勇。”



       

“今日兵败受缚,只乞活命,是为不义。”



       

“似汝这般样人,有何颜面见我?”



       

“我军中正缺少一福物祭旗,愿借汝首级一用。”



       

话落,即喝令武士推出去斩首。



       

众武士上前押解了薛州,推至江边,正欲斩首。



       

薛州忙大声叫道:



       

“万请李先生饶我性命,我愿将功折罪!”



       

李翊即命众武士停手,将之重新押解了过来。



       

“汝如何将功折罪?”



       

李翊淡淡问道。



       

薛州方从鬼门关走一遭回来,已是胆破魂散,不敢再有丝毫隐瞒。



       

“……我愿……我愿将这些年掳掠的赀财钱粮,一并上交。”



       

薛州当了这么多年的海贼,积累了不少财富。



       

“现在何处?”李翊问。



       

薛州脸色惨白,如实交代:



       

“我、我将之藏在了射阳、江乘、还有海外诸岛。”



       

“我愿带先生去取。”



       

李翊即命人取来地图,递给薛州,道:



       

“你在图上标好位置,我差人去取。”



       

薛州无可奈何,只得从命。



       

荀攸在一旁见着李翊审判薛州的手段,暗自佩服。



       

他一开始就没打算杀薛州。



       

从先头故意冷落,以慢其心。



       

再到威吓要将之斩首,吓破其胆。



       

一下子便把这位驰骋多年的海贼王给拿捏住了。



       

薛州被李翊这么一威吓,当即不敢有任何隐瞒,把自己这些年所积累的财富,如数上交。



       

“你如实上交赀财,可以将功折罪,饶你一死。”



       

“但你为害江海多年,断不能这般放你离去,只恐你再加祸于百姓。”



       

“我欲将你监禁在广陵,终身不得出。”



       

“你可有意见?”



       

李翊又问。



       

薛州闻言大惊,他当海贼多年,自由自在习惯了。



       

哪里受得了被终身监禁?



       

这简直比杀了他还痛苦。



       

“我、我愿归顺刘徐州!”



       

“恳请先生收容!”



       

薛州跪伏于地,磕头如捣。



       

请求李翊接纳他。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强忍住笑意,面上仍旧叱道:



       

“汝有何能,又能为我徐州做什么?”



       

薛州见李翊这般说,便知事有转机。



       

心知须抓住这个机会,莫要惹恼了他。



       

于是酝酿了一下情绪,暗自组织了一下言语,才道:



       

“我知刘徐州正在广陵训练水军。”



       

“我麾下聚众有万余人,皆是水中好手。”



       

“只要我发出号令,他们都会前来归附。”



       

“顺带还可以为刘徐州训练艄公水手。”



       

薛州出海自然不可能把麾下所有人都带来,每次至多至多也只带三分之一人众。



       

甘宁见状,在李翊耳边低声道:



       

“军师,这薛州麾下之人确实是水上好手。”



       

“眼下徐州正是用人之际,你看……”



       

甘宁倒也深明大义,愿意为了徐州大局向李翊求情。



       

李翊却并未着急作出决定,反倒作沉思之状。



       

似仍在考虑。



       

薛州见此,又接着道:



       

“刘徐州在荆州购置战船,想来是徐州缺船。”



       

“我在江海驰骋多年,倒也积累了不少战船。”



       

“楼船、艨艟、斗舰、赤马、露挠一应俱全。”



       

“愿全部献给刘徐州!”



       

唔……



       

居然还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下莫说荀攸,便是周围将领也都看出来李翊的用意了。



       

他在疯狂薅薛州的老底,看看能榨出多少油水来。



       

不得不说,李先生确实有手段。



       

把这个薛州榨得真是一干二净,一滴不剩。



       

尤其这薛州竟然还有楼船。



       

这种战船几乎是汉朝能拿出来的最大船只了。



       

排水量可达千吨以上,最高可承载三千名士兵。



       

这种船只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为工程量极大。



       

整个大汉就两个地方能够生产。



       

一个是丹阳的芜湖县,一个是庐江的枞阳县。



       

因为这两个地方是朝廷设置的造船司,规模宏大。



       

是唯一能够生产楼船的地方。



       

饶是李翊募集了船匠之后,在广陵设置了造船司,但工业体系并未成型。



       

只能生产中小型船只,楼船这种顶级大船是没办法生产的。



       

薛州当了这么多年海贼,这些楼船估计也是他抢来的。



       

这船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适合远航,是没办法出海的。



       

但却能够纵横江河,绝对是水中巨无霸。



       

“你有楼船多少?”李翊问出这个关键问题。



       

“五只!”



       

薛州赶忙应答。



       

这些都是抢的官府的,这下也算回归官府了。



       

五只楼船,能装载的士兵高达一万五千人。



       

“我在广陵设了造船司,正缺一管制官员。”



       

“你可愿担当此任?”



       

李翊又开口问。薛州先是一愣,旋即大喜,连连颔首。



       

“愿意愿意!”



       

“我和手下弟兄,都愿归顺刘徐州!”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恩威并施,好手段!



       

荀攸全程目睹李翊的御人之术,暗叹刘备有此人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先不管他是否要效忠刘备。



       

但如果将来他去投靠别的诸侯,就意味着将要与李翊为敌。



       

这样的对手,着实可怕。



       

想想许劭对他的品评,超世之杰,非本时代人物。



       

荀攸自问才智不如李翊,更别谈是他的对手了。



       

李翊又接着道:



       

“此前我与元龙商议过,广陵不适合大规模训练水军。”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反而是江都港,背靠长江,此地甚合事宜。”



       

“所以我与元龙决定,将广陵的造船司牵至江都港。”



       

“回头,你便去江都赴任吧!”



       

薛州连连叩首谢恩。



       

众人齐回广陵,陈登早已备好酒宴,为众人庆功。



       

李翊将自己打算把造船司牵至江都的决定与陈登说了。



       

陈登道:



       

“当初我等言说江都易受水贼侵扰。”



       

“如今这江海上最大的贼首已经归顺,由他在江上作保。”



       

“料江都无虞。”



       

李翊知这是陈登在夸耀他,拱手说道:



       

“全仗元龙虎威耳。”



       

陈登弯唇一笑:



       

“我在城上坐守,你于江上厮杀。”



       

“何言仗我虎威?”



       

李翊如实答道:



       

“元龙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



       

“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



       

“甚得江、淮间欢心。”



       

“若非如此,薛州怎肯轻易归顺?”



       

说起来,历史上的薛州还真就是主动归顺的陈登。



       

当时陈登把广陵治理的井井有条,又大力清缴水贼。



       

薛州为了明哲保身,主动带着麾下万余众投靠了陈登。



       

于是,陈登在广陵一下子实力大增。



       

史书叫:“登曰:此可用矣。於是有吞灭江南之志。”



       

陈登在广陵时,对孙吴采取了高压政策,数次重挫来犯吴寇。



       

使得孙吴在江南的发展严重受到限制。



       

奈何遇上个猪队友曹老板。



       

当时袁曹决裂,曹操觉得陈登与袁绍态度暧昧不清。



       

于是主动把他调离了广陵。



       

结果陈登一走,孙吴一下子挣脱了枷锁,没人能够按得住。



       

后来曹操肠子都悔青了,史书叫:



       

——“孙权遂跨有江外,太祖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



       

曹操后悔没采用陈登压制孙吴的政策,而让孙权这头大猪长出了锋利的牙齿。



       

所以,李翊虽然生擒薛州有功,但陈登在广陵的贡献也着实影响不小。



       

随后,打开广陵府库,重赏此次出战的军官。



       

甘宁此次生擒贼首,记首功,额外赏赐五万钱,绢百匹,金银各五十斤。



       

当然了,李翊此次最大的收获,还是得到了薛州的赀财。



       

虽然不少财货被藏着海外诸岛,取出需要时间。



       

但李翊等得起,徐州更等得起。



       

李翊先让薛州把海外的赀财数目,记下来,然后上交。



       

等财货取回来后,才进行核实。



       

经过统计,



       

薛州这些年积累的赀财,居然高达上亿钱。



       

而最重要的粮食,多达八十万斛。



       

即便除去路上损耗,保底也能得个五六十万斛。



       

这才是真正能壮大徐州的东西。



       

比起曹操的盗墓赚钱,李翊这正儿八经剿匪赚钱可上得了台面多了。



       

在安顿好众人之后,各自回房歇息。



       

次日,陈登送别荆州官员,返回荆州去。



       

又过几日,刘备从射阳湖检阅水军回来了。



       

这期间,他与李翊自然是有互通书信的。



       

也知道了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广陵发生了什么。



       

他回到广陵的第一件事,是来见荀攸。



       

荀攸慌忙与刘备相见,感激他的征辟之意。



       

刘备执其手,言辞诚恳地说道:



       

“久闻公达高名,如雷贯耳。”



       

“备只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



       

“今闻公达来广陵,专此回来一见。”



       

“倘蒙不弃,可到荒州暂歇片时。”



       

“以叙备渴仰之思,实为万幸。”



       

荀攸万没想到刘备诚恳至此,赶忙大礼参拜:



       

“不意方伯竟如此厚待,攸实在受之有愧。”



       

刘备却赶忙将之扶住,硬生生托起来。



       

“备天性驽钝,笨拙少谋,唯求智者开导教诲。”



       

“多有冒昧,还望先生海涵。”



       

荀攸见刘备情真意切,言辞中似有一种说不出的魔力。



       

能使人莫名的对他产生信任。



       

“方伯如此礼贤下士,我想天下俊杰闻说,定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



       

刘备大喜,即命人排筵款待荀攸。



       

李翊又将甘宁举荐给了刘备,并言说其生擒薛州之功。



       

刘备当即重赏甘宁。



       

甘宁见刘备赏罚有度,宽厚待人。



       

心里再无任何顾虑,可以彻底地放下心来了。



       

李翊再将薛州归附,已经安排他做造船司的事一并与刘备说了。



       

刘备颔首,道:



       

“我去射阳湖之时,将广陵大事交给你与元龙。”



       

“你二人有便宜行事之权。”



       

“既然子玉已经安排好了,备自无意见。”



       

随后,刘备将广陵众高级官员全部请来赴宴。



       

连带着甘宁、荀攸、许劭等也一并请来。



       

庖人开始上菜,主菜有炖肉、蒸蛋、蒸鱼等。



       

酒过半巡,菜过五味。



       

众人饱足酒食之后,李翊又单独找到刘备叙谈。



       

“如今既有了薛州、甘宁等人的归附,加之子敬从荆州购得战船回来。”



       

“水军建设一事,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有一件大事,仍需处理。”



       

“主公可知是何事吗?”



       

李翊循循善诱,问刘备道。



       

刘备颔首,捋着胡须思考。



       

如今对外,青州、兖州、豫州的局势暂时还算稳定。



       

袁术这一路兵马也被退却,暂时不敢再来进犯。



       

至于对内,水军建设一事已经提上了日程。



       

太史慈也已经出海去往辽东购置战马,交好公孙度,为未来建设骑兵部队做足准备。



       

薛州等人的归附,连带着其所积累的赀财,也似嫁妆一般入了徐州府库。



       

这些事都极大增强了徐州的硬实力。



       

这些事当然都算得上是好事。



       

不过这些好事,似乎都加剧了一个问题。



       

就是增加了口粮负担。



       

徐州有精盐贸易,钱有的是。



       

田地只有那么多,每年生产的粮食有限。



       

至于打仗缴获的粮食,毕竟属于旁门左道,算不得长久之计。



       

太史慈买得战马,大规模畜养需要耗费大量粮食。



       

薛州等人的归附,增加的人口,也需要粮食。



       

甚至打仗对外输出,也要耗费大量粮食。



       

几场战事下来,徐州去岁储备的粮食差不多也要见底了。



       

毕竟光赏赐将士,就耗费了大量钱粮。



       

如果不是中间有袁绍袁谭父子,包括薛州这边抄的家底回了口血。



       

谁家能够像刘备这样折腾?



       

不过每当徐州钱粮捉襟见肘时,李翊总是能想出办法给老刘兜底。



       

叫老刘好不欢喜。



       

如今随着粮食压力愈发增大,李翊便开始郑重和刘备讨论关于屯田的问题了。



       

徐州多平原,非常适合屯田的。



       

陶谦在任时,就已经证明了徐州的生产力绝对能够养的起大量人口,甚至大量战马。



       

去岁搞了一波屯田,已经初见成效。



       

李翊认为现在政治局势基本稳定,是时候全州郡的推广了。



       

这也有助于恢复徐州的生产力,弥补老曹打开的缺口。



       

“军师认为除下邳治所之外,应该重点在哪里屯田?”



       

刘备问出这个关键问题。



       

下邳是徐州治所自然要资源倾斜。



       

而徐州其他地方屯田,自然也得选一个适合的地方,进行资源倾斜。



       

这里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土壤是否肥沃,还要考虑当地的政治环境,人口是否足备,自然环境是否适宜等等问题。



       

“自然是广陵了。”



       

李翊首推广陵。



       

此地本身是平原,多河流湖泊,在适合种田不过。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