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77章 待上浓妆,好戏开场(求首订!1/5)

作品:《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刘晔信誓旦旦地向刘备保证。



       

刘备尚未拍案决定,李翊便在旁帮他打了一剂预防针。



       

“子扬之言甚合事宜,郭贡此人志大而智小,兵多而分画不明。”



       

“诚不足虑也。”



       

“当今为患徐州者,淮南袁术耳。”



       

有了两大智囊的担保,刘备这才放宽心。



       

对着刘晔,点头感激道:



       

“善,既如此便用子扬之言。”



       

话落,即命简雍去征调徐璆过来。



       

虽然说刘备是徐州牧,徐璆是东海国相,单从权力角度讲,刘备是无权征调徐璆的。



       

但就现实而言,徐璆作为一个有名无实,没有实权的东海国相。



       

只要不犯傻作死,是不可能拒绝一州方伯的征调的。



       

刘晔又接着向刘备献策道:



       

“今袁术势大,徐州方定。”



       

“明公可先整顿军力,筹措粮秣,先由陈元龙在广陵牵制其主力,据淮河以阻其攻势。”



       

“待我徐州军备整齐之后,方可进兵。”



       

刘备连连颔首,认同刘晔的这个主张。



       

他面色虽然不变,可心中却是骇然。



       

这少年人比之子玉还要年轻,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立马思虑出对策。



       

并冷静地分析当前局势,着实令人惊叹。



       

难怪不得李翊会在自己面前,多次举荐他。



       

也不枉费自己一连三次轩车征辟。



       

李翊似看出刘备心中所想,在他身旁小声说道:



       

“子扬善奇策,其真正本事尚未显露,主公日后便会见着了。”



       

刘备微微一凛,笑道:



       

“子玉怎像是比子扬本人还要了解他?”



       

李翊只是笑而不语。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在谋略方面,刘晔是可以与程昱、郭嘉并列的。



       

而在战术方面,也不次于荀攸。



       

至于筹谋划策,见识广博,更是可与荀彧比肩。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了。



       

而正如李翊所言,刘晔最擅长的还是奇谋。



       

在曹操征汉中时,曾因为军中乏粮,打算撤军。



       

而刘晔却发现有部分军队误入张鲁军阵地,并没有跟随主力完全撤出。



       

于是刘晔对曹操说道:



       

“现在应该全军突入敌营。”



       

果然在曹军主力进入敌营后,发现张鲁军也如同曹军先前一样走散了。



       

于是曹军一举攻破阳平关,张鲁看大势已去,只得投降。



       

如此险招,是否很像曹营里的另外一位谋士?



       

没错,这个人就是号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郭嘉。



       

经常有人讨论一个问题,假如郭嘉没死,三国会是怎样一个走势?



       

其实,刘晔就是那个没死的郭嘉。



       

在曹营众谋士之中,刘晔与郭嘉的的行事风格十分相似。



       

这里不单止指谋略方面,就连生活方面都很像。



       

史书中,刘晔与郭嘉同卷,总评为:“虽清治德业。”



       

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指清廉自律,而是指不清廉不自律!



       

而在识人方面,刘晔与郭嘉也极其相似。



       

官渡之战中,郭嘉对袁绍集团中的每一个重要人物了如指掌,对江东孙策之死也在预料之中。



       

而刘晔也早已预料魏讽、孟达、公孙渊是必反之人。



       

如果非要说两人有什么区别的话。



       

那便是,在面对他们的“算无遗策”时。



       

郭嘉是说什么,曹操听什么。



       

而刘晔却是说什么,曹操、曹丕父子都不听。



       

“子扬一路劳累,先去歇息吧。”“待徐公赴下邳之后,你我可同去拜会。”



       

刘备随口关心了一句刘晔。



       

虽是小细节,但刘晔却发现这位主公确实与寻常人不同,对下属的关照可谓体贴入微。



       

“喏。”



       

刘晔躬身谢过。



       

……



       

平原国。



       

袁谭正大摆宴席,为诸将庆贺平定青州之功。



       

“大公子此次北排田楷,又不费半箭之功,驱走孔融,名动天下。”



       

“待袁公收到此次捷报后,定然倍加欢喜,必以大公子你为荣。”



       

郭图举着酒盏,笑呵呵地向袁谭道喜,脸上带着谄媚。



       

袁谭春风得意,嘴角翘起,哼哼道:



       

“公则,在军中请称职务。”



       

郭图眉梢一挑,脸色微变,但面上仍然带着笑,忙欠身赔礼道:



       

“是、是臣失言了。”



       

“……都督此次大败田楷,威震青州,袁公当以都督为荣。”



       

哈哈哈。



       

一声狂笑,袁谭仰头痛快的灌下一杯酒。



       

痛快,实在痛快。



       

袁绍宠爱幼子袁尚,便把他丢在了青州,让他自力更生。



       

甚至不惜把自己过继给了已经去世的叔叔,以此为袁尚升为嫡长子铺平道路。



       

袁谭便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想给老爹长长脸。



       

经过数场鏖战,总算将公孙瓒设立的青州刺史田楷,给赶走了。



       

而更令袁谭感到欣喜的是,就在他击败田楷后的不久。



       

北海相孔融竟主动放弃了北海,转投徐州去了。



       

莫不是知道自己在来年将陈兵北海,这腐儒怂了?



       

不管是哪个原因,孔融的不战自退,弃城而走,都极大提高了袁谭的自信心。



       

本来他为人就自负,接连的大胜,使得他一时狂的不知天地为何物。



       

这几日一直与众将开怀畅饮,纵情奢淫。



       

就在袁谭酒兴正酣之际,一名小吏匆匆入内,伏倒在地。



       

“启禀都督,兖州使者求见。”



       

兖州使者?



       

袁谭眉头微皱,“是曹操的人?”



       

郭图眼眸一动,在旁侧说道:



       

“近闻吕布袭取兖州,曹孟德困于内乱,一度想举家搬迁去邺城。”



       

“今遣使者来我平原,莫不是要引我青州兵为援?”



       

袁谭面色不豫,一把放下酒盏,大声道:



       

“我青州战事尚未平定,哪里有兵给他兖州?”



       

“给我将之速速赶走,不见!”



       

“休要坏我酒兴。”



       

话落,便要接着与众将饮酒作乐。



       

“且慢!”



       

一将站出来,出声阻止。



       

袁谭视之,乃军前校尉张郃也。



       

此人原为韩馥麾下军司马,韩馥败亡后,便归顺了袁绍。



       

袁绍将之派遣到青州来,辅佐袁谭对抗田楷,立下了不少战功。



       

袁谭看在眼里,念及张郃有功,便问道:



       

“儁乂有何话言?”



       

张郃拱手作揖,开口答道:



       

“今曹兖州乃主公从属,与主公亦是情深义重。”



       

“去岁主公已遣臧洪将军出征南征东郡,已有襄助兖州之意。”



       

“是以,末将以为都督还是见一见兖使为好。”



       

……



       

求首订啊兄弟们!!!今天爆更!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