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59章 五指成拳,开始屯田(求追读!)

作品:《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主公可还记得,翊此前向你举荐的太史子义吗?”



       

李翊知刘备近日手中事务繁多,一时忘却也正常,便提醒道:



       

“这位老妪便是太史慈之母,现已被子龙平安带回。”



       

刘备大喜,先表子龙之功,然后亲自去接见太史夫人。



       

以上宾之礼,盛情款待。



       

席间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刘备已是省一把手,却对平民关怀倍至。



       

这些太史夫人都看在眼里,她能教出太史慈这样使命必达的义士,自己当然也是个明事理的人。



       

前方刘备在平原时,就曾为大义,无偿救援北海百姓,这使太史夫人对刘备敬佩有加。



       

如今,又是刘备派人来,在两军交战之时,于乱军之中将她从泰山兵的刀锋中救下,这些敬佩之余更怀感激。



       

由于刘备只口不提太史慈一事,李翊知道由他说出来不好,便自己开口主动提:

记住网址m.qbyqxs.com

       

“久闻夫人膝下有一子,名慈字子义,向者正是此子来平原求于我主。”



       

“今我主在徐州大展宏图,身边正好缺少志同道合者共事。”



       

“夫人何不令子义来徐州,我当向使君作保,必有重用。”



       

太史夫人早有此意,说道:



       

“老身久闻刘使君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以仁义著称,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



       

“真当世之英雄也!”



       

“吾儿若能辅之,正得其主矣。”



       

“只是他前日受老友相邀,准备去往扬州,不过应该还未走远。”



       

“待我书信一封,将之唤回!”



       

汉朝推行孝道,父母的话语权很重,太史慈这样的孝子一旦收到母亲的书信必然回来。



       

何况他才没走两天,应该没过多久就能赶回来。



       

李翊当即命人取来白纸笔砚。



       

太史夫人提笔,李翊亲自为她磨墨。



       

“夫人,写的好字啊!”



       

李翊在一旁赞叹,暗道这位太史夫人果然不是普通人。



       

古代有句话,叫做穷文富武。



       

意思是读书人还能够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而练武的则是完全脱离了生产。



       

并且纸张在汉朝并未完全推广普及,学文的成本也非常高。



       

太史慈文武双全,连他的母亲还能够识文断字。



       

这家庭别的不说,至少祖上肯定阔过。



       

太史夫人很快写好了书信,交给李翊,李翊即命人派出四支小分队,星夜去追。



       

务必要将太史慈召来徐州相会。



       

刘备会心一笑,一切都在李翊的料算之中。



       

那边徐盛等人也已经洗完了澡,褪去了一身的疲惫,刘备这才邀请众人来客房吃晚饭,好酒好肉不断地被庖人呈上。



       

北海的文武大臣,与徐州的文武大臣坐在一起,大家相谈甚欢。



       

王脩虽为文人,但此次面对泰山寇,上马提刀砍人的事迹,也很快传开了。



       

不少武人都以好奇的姿态围过来跟他交流。



       

“……哈哈,先生叫叔治,我也叫叔至,你我大有缘分。”陈到坐在王脩身边笑道。



       

王脩倒不是寻常文人那般迂腐,开得起玩笑,很快便跟刘备这些武将打成一片。



       

李翊看在眼里,他有意让陈到这些人去跟王脩打好关系。



       

作为孔融严选,他算是北海为数不多的人才了。



       

孔融现在来徐州,王脩自然如同嫁妆一般一并归附到刘备麾下。



       

大家以后就是同事了,没必要太过拘谨。



       

刘备趁着席上大伙都在,为众人一一表功。



       

等到了徐盛时,便主动开口询问:



       

“不知文向有意文事还是武功?”



       

“若是文事,州内倒有诸多县乡缺少管事,公可自选一县,上去赴任。”



       

随着刘备地盘的不断扩大,人事越来越缺。



       

他也不好随便启用一些不熟悉的人才,只能让武人去顶,便当是培养他们的政治能力了。



       

就连赵云、田豫都有分配到县令的工作。



       

当然了,田豫是六边形人才,治理一郡都不在话下,何况一县?



       

而赵云作为未来蜀汉正厅……(级)干部,政治天赋肯定也不差。



       

刘备接着说道:



       

“如今徐州放定,兵马亟待整顿,军中正缺几个屯长,若是文向不嫌弃,明日也可去军中赴职。”



       

“待熬下一定资历,或者立了战功之后,再与文向升迁。”



       

屯长已经是中尉级高官了,徐盛此次参加青徐之战有功。



       

一下子从一个平头百姓,升迁为屯长,是合情合理的。



       

刘备赏罚分明,这个安排并无不妥。



       

从刘备的意愿来看,他明显更希望徐盛去掌管一县。



       

因为徐州太大,刘备真的太缺人事管理了。



       

只要徐盛掌文事,他就能直接成为全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妥妥的正……(处)级干部。



       

屯长相当于中尉,权力是远远比不上县令的。



       

徐盛为刘备的诚意所动,起身大礼参拜:



       

“盛本布衣,无甚恩德,竟得使君如此错爱,盛感激不尽。”



       

“盛不通经史,蒙使君不弃,盛愿在军中与诸位兄长一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从即日起,为使君爪牙,犯徐州疆土者,盛必击而破之!”



       

徐盛到底还是拒绝了文事。



       

从历史上看,徐盛绝对有能力胜任一县之长的能力。



       

兴许是他觉得这个位置于他目前的功绩而言还是太高了,屯长刚合适。



       

不想破坏刘备赏罚分明的法度。



       

……



       

第二日,刘备将手下有功之臣一一封赏之后,又将北海来的人一并安置了。



       

然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搞屯田。



       

徐州被老曹屠了之后,已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刘备本想上任之后,直接开始与民生息。



       

奈何李翊力劝老刘先一统徐州,然后再种田。



       

老刘最终顶住了各方的压力,成功将徐州五指握紧成拳,只待蓄足力量,将来有朝一日能够打出去。



       

很快,州府要屯田的命令开始在各县发放。



       

上到大员高官,下到一县小吏,统统要配合政府工作。



       

收拢流民,分配田地,采购种子农具。



       

以鲁肃为首的大户人家,地方豪强,则配合出耕牛工具。



       

至于有主的田地,则用糜竺、陈珪等世家的力量去协调。



       

田地被占了去的,由政府出钱补偿。



       

尽管中间也有极少数的人不配合政府工作,但在各方力量的协调下,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如果您觉得《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