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89章 工匠新法,洪武会试【求追订】

作品:《 带着铁路到大明

       

《大明工匠等级划分及评定新法》颁布后,朝野的一些非议刘宽自然也听到了,但他并不是很在意。



       

如今是明初,是洪武年间,而不是大明中晚期。



       

他要做事,得到老朱的信任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朝野非议影响不了大局。



       

况且相关圣旨都发布了,这事便如同开弓之箭,已无法回头了。



       

他和天工院需要做的,是将这件事落实好,别出大的差错让他人借口攻击新政策。



       

工匠新法依旧是先在直隶范围内试行,待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办事官吏,再向其他行省推广。



       

天工院官吏也大都是实干之人,没谁在乎朝野非议,而是在刘宽的领导下,认认真真地落实起工匠新法来。



       

这件事本身最大的一个难关,便是对现有在籍工匠等级重新进行评定。



       

刘宽并不着急,本着稳妥起见,确定先在直隶范围内试行后,又将应天府当做重新评定工匠等级的第一个示范行政区···



       

应天工学。



       

这几天放假。



       

因为这里被指定为工匠评级地点,对应天府目前的住坐匠以及轮班匠进行等级评定。



       

洪大轩、王铁柱等杂造局匠人,也在上面官吏安排下,分批前来参与评定。



       

此时,洪大轩等人正在校内公示栏前听一个天工院吏员讲解考核之法。



       

“首先,匠徒是无需考核的,只需由拥有中匠及以上等级认证的师父领着到有司进行报备便是。”



       

“下匠、中匠、上匠的考核只看手艺——考核时,考官会让诸位在所属行业项目中抽取一项,然后在考核人员的监督下完成作品,再由诸位考官进行品评、打分。”



       

“待根据作品分数定下等级后,若有不服的,有一次上诉重考的机会——记住,仅有一次。”



       

“并且上诉的话,考核会以第二次的作品标准重定等级。也即是说,如果你第二次考的还没第一次好,有可能等级还会下调,因此上诉需慎重!”



       

这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忍不住问:“匠师等级怎么考核?”



       

“老丈莫急,我正要说这事呢。”吏员耐心分说,“匠师、大匠师、宗师、大宗师的考核都分成两场。一场是理论考核,又称文考;另一场则还是考察实际手艺水平的技艺考核,又称技考···”



       

吏员还没说完,那老匠人又急了,“文考?这文考是个啥?莫不是叫人写文章吧?”



       

虽然被打断,吏员并不恼怒,依旧耐心解释:“是要写文章,此外还需答题、画图等···”



       

听到这里,老匠人神色大变,随即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喃喃道:“完了,我从未进过学,当了一辈子木匠也不过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些数字和木工有关的字而已,如何写得文章?”



       

“这次重新评定,我岂不是要从大匠掉回上匠?丢人啊,丢人啊,呜呜···”



       

说着,这位老匠人竟痛哭起来。



       

旁边另一个年轻些的吏员见状忙过来扶起这老匠人,道:“老丈别急呀,且听我们把话讲完——咱们天工院充分考虑到了您老这种情况,因此有专门的规定。”



       

老匠人一听,暂时不哭了,问:“啥规定?”



       

年轻吏员道:“凡原先评定的大匠,可不参与文考,只需技考合格,便可平定为匠师;若原先被评定为宗匠的,也是只需技考合格,便可评定大匠师。”



       

“另外,看您老的年纪应该超过五十岁了吧?”



       

老匠人点头,“没错,我已经五十八了,咋了?该不会年纪大了,官府就不认我这个大匠了吧?”



       

说到后面,老匠人又担心起来。



       

他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匠人是靠手艺吃饭,而很多行业又需要力气、眼神、精力等,总之年纪大了后,技艺便极可能因身体素质的下降而下滑,进而被官府嫌弃。



       

几年前可是有不少老匠人因技艺下跌,而待遇降低的。有的最后只能靠儿子、徒弟养活,官府可不会管你。



       

所以,听了这老匠人的问话,周围年纪稍大的工匠都看过来,一脸关注。



       

年轻吏员大声道:“您老放心,咱大明就算是对寻常鳏寡孤老也会尽力赡养,何况您这样有本事的?”



       

“因此咱天工院新规中,凡年过五十的大匠、匠宗,只需评定这一次,以后便都按这次评定领补贴。”



       

“便是将来老得走不动了,只要人还在,这补贴就一直有。若是能评上匠宗、大匠宗,还有年俸哩,这年俸也会一直发到离世为止。”



       

老匠人愣了几息才反应过来,满脸不可置信地道:“你是说,就算我老得不能动了,朝廷也给补贴?”



       

“没错。”



       

老匠人疑惑道:“我都不能动了,必定不能给朝廷做工服役,朝廷竟还肯给补贴?”



       

年轻吏员笑道,“说是补贴,其实就是朝廷念您老为大明做事多年,发的养老钱。”



       

“官老爷,您没骗我吧?”



       

“我只是个普通小吏,不是官老爷。我刚才说的这些也确实是天工院出台的工匠新法,绝无虚假——陛下都发了圣旨哩,怎能有假?”



       

“皇上都写到圣旨里了?”老匠人先是一愣,随即便信了,然后仰头望天,双目垂泪地感慨道,“我们这些工匠不仅等来了大明天子,也等来了好日子,真是老天开眼呐!”



       

周围其他工匠听明白后也都兴奋的议论起来。



       

“朝廷真愿意给咱们补贴养老钱?”



       

“应该不假,不过至少得评上匠师才行,也就相当于之前的大匠——工匠这么多,能评上大匠的又有几个?”



       

“那也让咱多了些奔头啊。”



       

“是,比以前对咱们好太多了。”



       

“这匠师要文考,看来咱们以后得想办法识字读书才行。不然的话,明明有了匠师的技艺,却因文考不合格评不上,那就太可惜了。”



       

“咱们虽没过五十岁,却也一把年纪了,怎么读书识字?想学也找不到地方学啊。”



       

“···”



       

那宣讲的吏员听众工匠议论到了读书识字之事,便笑着道:“大伙儿有心识字读书是好事——科技伯都说了,工匠若能读书识字学算,于国用处更大,因此很支持此事。”



       

“待此番重新评定工匠等级后,天工院会在各地开办成年工匠识字班,免费教工匠识字学算绘图等。”



       

“所以,大伙完全不必为没地方读书操心,只要等着消息去报名就行。”



       

一听这话,工匠们再次兴奋了。



       

“竟有这等好事?”



       

“免费教我们识字读书?不会是骗人的吧?”



       

“科技伯说的话,应该不假。”



       

“自从科技伯来到京师,咱们工匠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



       

随后,在官吏的组织下,这些工匠便去报名参与等级评定。



       

在应天府的工匠等级评定于各地工学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大明朝第三次春闱也开始了(第一次在洪武四年)。



       

春闱即会试,有三场,分别于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日开始,每场持续三日,也就是说要一连考九天。



       

这对考生而言,不仅是学识的较量,也是身体素质、意志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验。



       

如果这些举子中有大明中晚期穿越来的人物,便会发现,此时的会试内容与大明中晚期多有不同。



       

一则,洪武年间的会试本就与后来的有些不同,比如说洪武年会试三场之后,还会考校骑、射、书、律。



       

也即是骑术、弓箭、书法以及律法,讲究选拔文武双全的实干之才。



       

另外,洪武年间会试第一场五经、四书义都只考一道,可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五经三道、四书义四道,可以说儒学经义份量大增。



       

二则,便是因刘宽到来而带来的诸多改变了。



       

譬如,如今第一场除了经义一篇(八股文),四书义增加到了三篇,另外还需在第三天做一张数学考卷!



       

第二场除了考判、诏、诰、表等各种公文写作外,还必考一张自然科学有关的卷子(洪武十六年的春闱是选考)。



       

第三场除了考时政策论三道外,还会考以农业、律法、工造(工业)、商贸等为内容的实务问答题。



       

三场之后,加试的“骑射书律”依旧存在。



       

如果说历史上的洪武朝科举选的是文武双全之才,那么如今的洪武朝科举则选的是文武理三全之才!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十七日下午。



       

太阳下山之前,贡院的大门终于打开。



       

考生们鱼贯而出,一些在贡院外等待的亲友、仆从则纷纷上前迎接、关问。



       

不问还好,一问不少考生直接哭了。



       

“今年的数学太难了,我好几题都解不出答案,最后只能胡写,呜呜呜~”



       

“自然科学题目也难,有两题我甚至看不懂题意,如何能作答?”



       

“唉,此番我必是考砸了,进士无望。”



       

“···”



       

第一更。




如果您觉得《带着铁路到大明》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