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7章 又是朕出卖的你

作品:《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对方这事,压根就不是冲着挣钱去的。



       

毁掉五铢铸造小钱,其实根本无利可图。对方这么做的唯一目的,也只是阻挠贾诩的政令。



       

甚至,为了达成目的,对方不惜做赔本生意,将自家粮食拿出来换取五铢钱,以增加自己私铸小钱的原料……



       

按照对方的做法,五铢钱确实会越来越少,导致贾诩稳定市价的政令无法落实,并最终使得劣质小钱横行于市。



       

但是!



       

但是!



       

贾诩恢复五铢,罢黜小钱的目的是什么?



       

不还是为了稳定市价,以期关中的贸易行为恢复,能够将关东的粮食购买过来吗?



       

刘协自己现在都想笑!



       

你早说啊!



       

你怎么不早说啊!



       

你要是愿意用粮食换取钱币,那官府直接给你就是!何必苦哈哈的将小钱回收,重新铸成五铢让其流落到市面上?



       

对方这种行为,和董卓“多印钱”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钱,那根本就不值钱!



       

最值钱的,是粮食!是布匹!是生产力!



       

而且刘协知道,关中即将大旱,遭遇一到两年的粮食危机。



       

到了那个时候,关中的钱肯定还是要运往关东,从关东换取粮食。



       

一想到从关中到关东的运输成本,便是刘协都有些恐慌。



       

往往运过来七石粮食,路上就要消耗掉三石。



       

可现在,背后之人直接就将这钱省下来了?



       

这种为了国家不惜拿出自己府库来填补的行为,究竟是怎样的牺牲啊!



       

若不是现在董卓、吕布,还有一众不相干人士都在此地,刘协都要忍不住大笑几声。



       

可饶是拼命压制,刘协的语调还是能听出明显的轻快:“行了,朕知道了,你起来说话。”



       

刘协抬手,又换来张辽:“文远,你去将贾令君找来,就在此地,让他直接过来。”



       

张辽腿脚麻利,不过片刻就将贾诩从尚书台又唤了过来。



       

“臣见过陛下、太师。”



       

贾诩在来时听闻要来市肆,便猜到了是怎样一番结果。



       

如今亲眼看到那几箱小钱,也更加印证了他的想法。



       

只是贾诩不知,既然人赃并获,直接顺藤摸瓜把背后之人揪出来即刻,陛下何必要自己亲自来一趟市肆?



       

就在贾诩心中自个儿揣测刘协想法时,却听董卓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文和,这次做的不错!”



       

“亏伱能想到应当首查市肆,这一查果然就找出了端倪!”



       

我的主意?



       

贾诩不解,抬头望去,却发现刘协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没错,贾令君,又是朕出卖的你!



       

……



       

刘协收敛了自己脸上的笑容:“贾令君,朕想的是,这总归是你尚书台出的政令。现在出现纰漏,也应该想办法改进。”



       

随即,刘协就将对方玩的手段又全部复述一遍,告知贾诩。



       

用粮食……换小钱?



       

贾诩一听,只当陛下是在戏耍自己。



       

天下怎会有这么愚蠢的人?



       

和他们相比,把五铢钱铸成小钱的董卓都算聪明的!



       

贾诩虽不懂其中原理,但对底层的运行规则还是知晓的。



       

钱有什么用?



       

粮食才是王道!



       

贾诩昔日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时,看到买椟还珠的故事时总是觉得不甚理解。



       

但今日之事,却比买椟还珠还要匪夷所思!



       

随即,贾诩也立刻领悟到了刘协的意图!



       

还铸什么五铢钱啊!



       

直接用小钱买粮食他不香吗?



       

贾诩这几日已经开始在筹备种植蜀黍与菽。



       

实际考察之后,他发现关中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遭。



       

就算全部种植蜀黍与菽,等到秋收后,关中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百姓会饿肚子。



       

就算扛过今年的冬天,明年的大旱也会如期而至,致使关中灾情更甚!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贾诩睁眼想的是粮食,闭眼还想的是粮食,就连家中的妻妾,都已经成了粮食的形状。



       

但今日,却有人将粮食主动送到他的手中……



       

若非贾诩沉稳,怕是嘴角也早和刘协一样翘起来了。



       

“太师,臣有奏言!”



       

在理解此处发生的一切后,贾诩也明白了刘协将自己唤来此地的用意——



       

“臣以为,既然对方愿意用粮食购买五铢,倒不如直接顺水推舟,积蓄粮草!”



       

董卓面露不悦。



       

“为何!”



       

董卓从军多年,早已霸道惯了,不许他人与自己意见相左。



       

若非贾诩是自己刚提拔的尚书令,董卓怕是早就一句“聒噪”甩上去了。



       

贾诩见董卓似有动怒的迹象,却也并不畏惧,反而沉着应对,向董卓认真分析其中道理——



       

“臣听说,在春秋之时,有位楚国商人拿着宝珠前去郑国贩卖,并给这個宝珠配上了珍贵的木盒,想要将这宝珠卖的更加昂贵。”



       

“最后一个郑国人虽然购买了这个珍贵的木盒,却将里面盛放的宝珠还给了楚国商人,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眼下,有人用粮食购买五铢钱,不正好似那主次不分的郑国人吗?”



       

“太师您出身行伍,应当明白粮食的珍贵。”



       

“在战场上,可以没有财货激励士卒,却万万不能没有粮草供养士卒。”



       

“治理一个国家,与治理军队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百姓都没有粮食了,那还会有人在乎不能填饱肚子的钱财吗?”



       

贾诩并不与董卓讲大道理,讲政务,因为他晓得董卓对那些事并不娴熟。



       

但若是同样的事换到军队中,董卓立刻就能明白过来!



       

正如贾诩所言,一支军队可以没有财物,但绝对不能没有粮食。



       

现在敌人用粮食来换取自己手中的铜钱,可不就是愚不可及吗?



       

董卓抚掌大笑:“诚如文和所言!财货可以没有,但粮食却是万万不能没有的!”



       

“既然如此,自当顺水推舟,积蓄粮草!”



       

贾诩此刻也图穷匕见,开始恳求董卓——



       

“故此,还希望太师能够取用郿堡财物,趁机大肆收购粮草!”



       

董卓刚刚浮现出来笑容的面庞上顿时陷入凝固。



       

而贾诩也是偷偷幽怨的看了眼刘协:“陛下!”



       

“这得罪人的事,臣以后是真的不想再做了!”




如果您觉得《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8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