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684章:补上短板

作品:《 四合院:重生安逸生活从傻柱开始

       

标准化生产以及流水生产线,其实并不是一个说法。



       

标准化生产从古至今都有,



       

别的不说,古代筑钱用的钱范与模具,就属于标准化。



       

就是现在的轧钢厂生产,或者别的厂子,也是讲标准的。



       

而流水生产线这玩意,其实也不是太新奇的事情。



       

就像何雨柱的厨子一样,从洗菜,切墩,炒菜,还有添柴,上盘的,其实也可以视作一个流水生产线。



       

车间里也不能说造一辆汽车,就由哪个老师傅从头到位手搓起来。



       

必然有各个部门的配合。



       

所以老李同志能理解何雨柱说的这些,并不稀奇。



       

但他并不清楚何雨柱担忧是什么。



       

何雨柱苦笑着把他想象中的流水生产线跟李副厂长说了一次,其中包括各个配件的细化,以及各个流程的质检,何雨柱说道:“……这方面的优点,只要增加一定的考核以及奖励,配合流水生产线,那就能极大的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让产量大增。



       

这对于新扩建的玩具器械厂,熟练工人不足的问题,是个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问题也就在这里,



       

缺点一,不利于工人的技术成长,一个工人长期做一个流程,接触不到其他流程。



       

虽然能很快的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就等于把这个工人限制在这个岗位上了。



       

这样的话,以后工人的考级什么的,就会受影响。



       

而且如果工人如果有调动,他们是无法适应新的岗位的。



       

还有,就是怎么调用积极性的问题……”



       

事实上说,何雨柱虽然提出了这个意见,并且小雷同志也把手扶滑板以及辅助轮自行车的零件生产以及组装上面的细化给整了出来。



       

但对于推行这一套东西,仍旧没有信心。



       

说的大一点,那就不是人性化的东西。



       

后世鼓吹这些,但不可否认的一个前提是多劳多得以及罚款。



       

而这两个,在现在的集体里面,都是没办法执行的。



       

同样上班,干同样的工作,一个多做的拿了一百,另一少做的,只拿二十。



       

能让人家不闹情绪?



       

但如果没那两样东西做限制,只要有一个磨洋工,那么大家就会跟着学。



       

何雨柱愁眉苦脸的看向了老李同志,这就是他跨越不了的大山。



       

老李同志看到何雨柱这番模样,不由不道德的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都说轧钢厂食堂何副主任多聪明,原来不过如此啊?”老李讥讽的话语并没有让何雨柱脸红,反而让何雨柱眼前一亮。



       

何雨柱狗腿道:“领导,您有办法?”



       

老李伸手捋捋头发,也不知道这玩意怎么梳的,油光水滑,分毫不乱,就跟水洗过似的。



       

眼见何雨柱一脸期盼,老李同志这才矜持的说道:“要相信集体的力量,也要相信集体的荣誉感。



       

既然你说可以增加生产效率。



       

百闻不如一见,整一帮新工人,把他们培训出来,让他们跟老工人比一比生产效率。



       

事情做出来,让大家一起分辨。



       

我们的工人同志思想没你们想的那么不堪。



       

就算有个别老鼠屎,不用咱们说,车间工人们也会把他们排挤出去的。



       

不信你去下面车间看看,看那些平时不认真干活的。有什么正经人愿意跟他们成群结队?



       

实在不行,就搞两个车间,一个流水线生产,另一个就正常生产。



       

荣誉可以给集体,实惠也可以给集体嘛!”



       

何雨柱真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领导不愧是领导,真就是高。



       

两个相邻的工位,一个拿一百,一个拿二十,肯定不合适。但如果两个相邻的车间,一个拿四十,一个只拿三十,并且拿四十的车间还是模范车间。



       

那大家就不会嫉妒,而会想着怎样让自己变的优秀,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一员了。



       

也就是~铁打的生产线,流水的工人。



       

所以这就是老李同志说的集体的力量。



       

这就像轧钢厂执行的流动红旗一样,荣誉虽然代表不了什么,但每个车间都是想要。



       

至于何雨柱担心的不利于工人技术成长的问题,老李同志也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轮流以及夜校。



       

这些东西,都不是新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只是被老李同志拿来用了而已。



       

就像一个个模块一般,面对困难,老李这种正规管理者,总比何雨柱这种半吊子要专业许多。



       

何雨柱聊的兴起,直接拿着老李办公室的电话,把小雷同志给呼唤了过来。



       

也就等于开了个小的碰头会。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老李跟小雷同志的差距了。



       

论专业方面,小雷同志甩老李八条街,



       

说句不好听的,小雷同志闭着眼睛画个图形,也不是老李同志能画出来的。



       

但碰到问题,如何在规则的范围解决问题,这方面小雷同志就比不上老李同志了。



       

说白了,小雷同志只是个技术性管理人才。



       

而像是老李同志这样的,是那种比较全面的管理人才。



       

这还是老李,何雨柱都不敢想象,在轧钢厂一直压着老李的老杨同志又该多优秀。



       

老李同志谈性很浓,当交流完具体情况后。



       

老李同志拍着巴掌说道:“你们放心大胆的去做,只要能增效三成以上,我就敢跟上面给你们报功。



       

这上面,我会跟公会那边协调,让他们全面配合你们的整改生产流水生产线的工作。



       

如果有成果,那就比发明一个两个产品,贡献更大。”



       

老李说这个话的时候,老脸发光。



       

何雨柱觉得,如果给他后面挂上一个光圈,老李就可以上十字架了。



       

这方面,小雷同志对老李表示了感谢。



       

新工人的培训,一直就是技术科安排计划。



       

玩具器械厂那边时间段,新工人多,小雷同志正头疼这个。



       

不然他也不会拉着何雨柱,掏出何雨柱的半吊子主意了。



       

如今老李同志给他们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



       

这项工作的成功已经是必然的了。



       

至于能放出多大的卫星,那就看后续的配合了。



       

何雨柱出了李副厂长办公室,这种感觉很奇妙。



       

何雨柱发现自己就一直没看清这个好吃,好色的老领导。



       

感谢星逝,1yxw,shenke,品报小郎君,少邵爷,大华小马哥,小生名长生,拳打卧地牛,往昔无痕94,清河小粉丝,一醉解千愁,路上的行人的月票,谢谢厚爱,谢谢支持。



       

感谢尾号6358,0811-ac,5003,6802的月票,谢谢厚爱,谢谢支持。



       

感谢大家的订阅,推荐票,收藏,谢谢厚爱,谢谢支持。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四合院:重生安逸生活从傻柱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