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52章:李世民不敢诛清河崔氏九族

作品:《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那两个高丽贵族,也许可以做点文章。”



       

赵节跟李元昌一样,首先的想法,就是在这件事上,对魏王进行打击。



       

芙蓉园是魏王的芙蓉园,怎么也不可能脱开关系。



       

李承乾微微摇头:“不用,那两个高丽人,明日交到大理寺去,跟这次的刺杀案一起审就是了。”



       

“魏王那边不用管他,陛下自会定夺,这个时候干这些事情,平白落了下乘。”



       

污蔑魏王其实对李承乾来说意义不大。



       

就像是魏王要抓他谋反的实证一样,想要在刺杀事件上进行打击,也需要实证。



       

而且这个刺杀案,已经不是大理寺卿或少卿能处理的了。



       

二凤那边,肯定会直接指派主审。



       

且大概率不只是一个主审,包括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孙伏伽等重臣,进行联合审查,必定要把整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但凡任何跟这个案子相关的人,事,都会被多方审讯。



       

他们的供词,会经过多方比对,分析,取证。



       

想在这里头玩猫腻,其实是很愚蠢的事情。



       

若届时查不到任何跟魏王有关的线索,证据,那么反而容易起到反面效果。



       

在国家的层面,其实很难是有什么事情,能够进行隐瞒的。



       

区别在于,值得不值得这么去做。



       

要知道这些大臣,每天都在处理大量的政务,把精力抽出来,相当于不知道多少事务都要被停止,经常这么搞,很容易出问题。



       

李世民自己被刺杀,都没有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主要是这次的影响太恶劣了。



       

首先是众多皇子聚集,几乎如今算是有继承权的成年皇子,嫡子庶子全都在。



       

更别说还在长安城内,出现了数百强弩,要强杀太子。



       

这已经不只是太子的安危问题,还上升到了国际事务的层面。



       

各国使臣也在呢。



       

“就这么便宜他了?”李元昌有些不甘心。



       

在他看来,这是很好的机会。



       

赵节建议道:“也许可以安排些人,散播谣言,就说这次刺杀之事,跟魏王脱不了干系。”



       

“他刺杀殿下,是为了夺嫡。”



       

如果早些时间,李承乾会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



       

“扳倒魏王没用,即便是把现在的魏王扳倒了,陛下也能随时扶持起另一个魏王。”



       

“比如晋王。”



       

“先前陛下从未放开过兵权,魏王被如此偏爱,也未能掌控。”



       

“但是现在,晋王回长安,直接被封为右金吾卫大将军。”



       

李承乾的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小打小闹的,终究是上不了台面,要搞,就要搞大的。



       

赵节跟李元昌有些面面相觑。



       

虽说大家一直都是在干谋反的活,可如果说真要跟陛下对上,心里头还是很虚的。



       

太子终究是太子,更何况陛下也不是普通的皇帝。



       

弑兄杀弟囚父,稳坐皇位,纵观古往今来,史书上各个朝代,都是独一档了。



       

太子能压制魏王,但若与陛下对上,何尝又不是现在的魏王。



       

——



       

次日,太极宫。



       

清晨之际,皇帝内侍张阿难就来到了东宫,说陛下召见。



       

李承乾抵达两仪殿的时候,魏王已经到了。



       

但却没有进去,而是在殿外候着。



       

正月的天气虽有些回暖,但冷风依旧凛冽。



       

李承乾能看到,李泰脸上的肥肉都在抖,是被冻的。



       

很明显,这是陛下对魏王的惩罚。



       

也是做给太子看的。



       

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



       

也许朝廷重臣们去进行彻查,确实查不到跟魏王有关的线索,但真的与魏王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李世民心里,跟明镜似的。



       

包括先前,太子派刺客刺杀魏王的事,说辞是纥干承基受了阴弘智的挑拨。



       

真的就是阴弘智挑拨的刺杀吗。



       

纥干承基可是太子多年的心腹卫士。



       

可李世民到现在,都没有去见过阴弘智,询问都没有一声。



       

有些事情,不过是二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拜见大兄。”



       

李泰现在彻底老实了,也许是被冻的,也许是在二凤面前装的。



       

“一起进去吧。”李承乾淡淡道。



       

“谢大兄。”



       

看着太子迈进殿门,李泰哆嗦着跟上上去。



       

殿内的暖意,让他整个人都舒畅不少。



       

李世民看到两兄弟进来,面色不喜不悲。



       

“给太子赐座。”



       

“是,陛下。”



       

看太子坐下后,李世民这才开口,语气温和:“昨日在芙蓉园的事情,朕已经知晓了。”



       

“那些高丽人狗急跳墙,却是差点酿成大祸。”



       

“承乾,你临危不惧,力挽狂澜,朕甚是欣慰,还有青玉案元夕,朕看了,千古佳作。”



       

“这次刺杀的事情,朕已经让各个大臣联合办案,届时你也一同负责。”



       

李世民心中对太子的优秀,非常满意。



       

这就是他的长子,在关键时候,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抛开皇帝跟太子的天然矛盾不谈,现在的太子,已经表现出真正的独当一面。



       

“谢父皇夸奖。”



       

李承乾拱手作揖回道,没有多说什么。



       

随后,李世民看向站在那里的魏王。



       

冷哼一声,眼神锐利。



       

“青雀,芙蓉园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你就没有什么话想对朕说的吗。”



       

魏王李泰闻言,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浑身颤抖,脸上的肥肉也因恐惧而微微颤动着。



       

“父皇,青雀知错,芙蓉园之事,青雀难辞其咎。”



       

“青雀本应将芙蓉园管理得井井有条,确保各方安全,却不想竟出了如此大祸。”“当时,若非是大兄出手,诸兄弟危矣。”



       

“青雀愿自削王爵,贬为庶民,流放边关,为我大唐戍边守土,以赎已身之罪。”



       

听到这话,李世民原本沸腾的怒气,顿时就开始冷静起来。



       

李承乾心中冷笑。这魏王倒是擅长演戏,苦肉计对李世民来说,向来最为受用。果然,李世民的眼神平和了许多。



       

“我且问你,那些刺客之事,你事前可是知情。”



       

李泰哽咽道:“青雀自父皇去年二月将芙蓉园赏赐于我后,便着人修缮。青雀不忍征集徭役,便出资从长安招募工匠。”



       

“却未料到竟被高丽人钻了空子,那曲江池下的密道,想必就是在那时被偷偷建造。。”



       

“自父皇赏赐芙蓉园以来,青雀前往的次数屈指可数,且常常开放给长安百姓,供他们吟诗作对、游乐玩耍。”



       

“那些婢女仆从,也皆是从长安招工而来。青雀对此次刺客之事,确实毫不知情啊,之前也不知道杨妃会特意把元宵诗会定在芙蓉园。”



       

“因诗会盛况,芙蓉园内婢女仆从人手不足,青雀就让人再招了些,未曾想来了一堆刺客。”



       

“还请父皇明鉴。若青雀早知此事,定会提前防范,断不会让此等祸事发生。”



       

李泰是懂二凤心思的,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多年都被偏爱有加。



       

先是坦然认错,自请削爵,流放边关,他知道二凤肯定舍不得。



       

然后再详细解释,说明情况。



       

到了这个点上,二凤的怒气也渐渐的平息下来。



       

“承乾,你怎么看。”



       

李世民转而问道。



       

我怎么看?我坐着看。



       

李承乾瞧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泰,说道:“青雀应是遭小人蒙蔽,刺客的事情,大概是不知情的。”



       

“倒是这清河崔氏,嫌疑不小。”



       

李世民微微皱眉:“承乾详细说来。”



       

李承乾缓缓道:“先前我派人前往营州调查高丽之情况,手下人带了两个新罗贵族回来,两人所管辖之地,被高丽人强占,恰好得救,便随之返回长安。”



       

“因丢失城池之罪,两人也不敢回新罗,便就在万年县充当差役。”



       

“前些日子,两人在路上,恰好是预见了高丽王族,早些年他们曾见面过。”



       

“我得到消息后,便派人去鸿胪寺查明,这高丽王族,果然不曾报备,显然是偷渡而来。”



       

“如今我大唐与高丽大战在即,势若水火,高丽王族现身长安,必有蹊跷。”



       

“因而便让人将去抓捕审问,便是抓捕那夜,可能是泄露了消息,有人出钱,请了两个猎命郎君,对其暗杀。”



       

“好在手下得力,不仅是保全了两个高丽王族的性命,把那两个猎命郎君也一并抓了。”



       

“这两个高丽王族,跟刺杀之事,大致是脱不了干系,昨夜我已经让人把他们送至大理寺。”



       

李世民没想到还有这等事情,问道:“承乾可曾审问出,他们所来长安之目的。”



       

李承乾回道:“因在猎命郎君下逃得性命,两人倒是配合,交代此番来长安,一是为了刺探情报,二是为了发展细作。”



       

李世民沉声道:“细作,是谁。”



       

李承乾淡淡道:“清河崔氏,崔文圣。”



       

听到这个名字,匍匐在地的李泰,顿时一抖。



       

李世民的目光,也不由如刀剑一般,看向青雀。



       

崔文圣虽然是一介白衣,但在长安城的名头可不小,而且一直都是魏王党的核心骨干。



       

“他人可还在长安。”李世民继续问道。



       

李承乾道:“那夜抓了高丽王族后,崔文圣次日一早,就逃出长安了。”



       

李世民瞪了一眼李泰,质问道:“魏王难道不知晓这事?”



       

李泰很清楚,但这个时候,打死是不能认的。



       

不过崔文圣跟高丽人的事,他确实没参与。



       

“青雀不知,那崔文圣派人来告诉我,他老家有事,须回一趟。”



       

“崔文圣密谋高丽人充当细作之事,青雀全然不知,否则定要将他拿下问罪。”



       

“那崔文圣可恶至极,临走之时,还假意传信,说有两个朋友,被右金吾卫将军陆仝给抓了,请我去帮忙把人要回。”



       

“我不知情,就去找了稚奴帮忙,想以稚奴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身份,压迫陆仝交人。”



       

“后来才知道陆仝把人送去了东宫。”



       

“青雀若知那两人是高丽王族,且跟崔文圣密谋出卖我大唐,哪里又会去要人。”



       

李泰昨晚就已经跟柴令武,崔盛玉商量过。



       

对于那天找晋王去要人的事情,肯定是没办法瞒住的,况且太子也没可能帮他隐瞒。



       

与其被太子说出,还不如是自己主动交代。



       

听到这话,李世民虽气,却也觉得魏王还不至于这么蠢,明知是细作,还堂而皇之去要人,大概是被崔文圣给欺骗了。



       

“蠢货,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听到父皇训斥,李泰心中反而一松。



       

李承乾这时对李泰问道:“青雀,芙蓉园修缮之事,是崔文圣给你出的钱财吧。”



       

李泰苦涩道:“是。”



       

这个事情随便一查就能知道,他现在否认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头的关系,不是他想撇开就能撇开的。



       

李承乾继续道:“芙蓉园管辖之事,是否也是崔家在负责。”



       

李泰点点头:“是。”



       

问话到这里,事件就已经很清楚了。



       

李承乾转而对李世民道:“父皇,看来刺杀的事,跟清河崔氏脱不开干系。”



       

李世民面色阴沉,道:“朕会立即派人抓捕崔文圣归案,还有长安城内的崔氏族人,全都抓去交由大理寺审讯,但凡有嫌疑之人,绝不姑息。”



       

其实到这份上,清河崔氏参与刺杀案,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也许他们手段很干净,但嫌疑是洗不掉的。



       

真要追究起来,谋杀大唐太子,诸皇子,嫔妃,这等罪过,当诛九族。



       

然而李世民却不能诛清河崔氏九族。



       

清河崔氏,大唐第一世家,族人总计五十万左右,嫡系虽不与外人通婚,然庶出没这个规矩。



       

朝野上下,大唐各地官员,与崔家联姻者不知道几凡。



       

清河崔氏的清河,是指清河郡,也就是古之冀州。



       

在清河崔氏的治理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若李世民下一道诏敕,要诛杀清河崔氏九族,那么整个冀州都要反。



       

那就不只是五十万清河崔氏族众了,还有那些世代受清河崔氏恩惠的百姓,他们可是只认崔家,不认皇家的。



       

包括其他世代联姻的五姓七望其他六个世家。



       

整个大唐,都要彻底动荡起来。



       

ps:补更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