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愤怒的长安百姓

作品:《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长安城的流言一下子就沸腾起来。



       

每个坊里的酒肆都在传。



       

说书先生这个行当目前在大唐还没有,到宋朝才发展起来。



       

因此流言的散步,一般就是酒肆。



       

大唐谷贱,因而酿酒者多,酒肆也多。



       

李承乾是懂得挑拨情绪的,反正是奔着夸大了来。



       

假不假的,不重要,只要影响大就行。



       

一人说,是假,百人说半假,千人万人,假亦成真。



       

“高丽使者大方狂言,我大唐应向他们俯首陈臣,磕首纳贡。”



       

“若不顺从,就要打进长安城,男子为奴,女子为婢。”



       

“高丽这么嚣张跋扈?不可能吧,不是北边小国吗。”



       

“那可不,隋炀帝三征高丽,百万大军都败在他们手下。”



       

“如此说来,高丽果然恐怖。”



       

“听说如果圣人不应,他们就要射瞎圣人一只眼。”



       

人心惶惶,四处都是高丽要打进长安城的谣言。



       

很多人原本是不信的,但一出门,到处都在说。



       

什么某某大商连夜跑路,胡商都要走了,躲避战乱,有鼻子有眼的。



       

原本应该制止流言的金吾卫,此刻却好似浑然不知,任由流言传播。



       

朝廷都不制止,这还不真?



       

还真有不少大户,筹谋着准备先行离开长安城避难。



       

“将军,这样不制止,真的好吗。”



       

“各坊都有些混乱了,打听消息的人很多,不少胡商真动了离开的心思。”



       

裴行俭有些担忧的对苏定方说道。



       

苏定方道:“这是太子的安排,按计划行事便是了。”



       

“这些想走的胡商,让他们走便是,出了长安城知晓情况后,自又回回来。”



       

“且让你知晓,此事可不仅仅在太子这边,除了咱们管辖的区域,便是其他地方,亦是如此。”



       

“左右金吾卫大将军,都在默认谣言的扩散。”



       

裴行俭下意识道:“将军,难道圣人也...”



       

苏定方摆摆手:“不可说。”



       

到了第二天,情况便发生了变化。



       

多少读书人放下书本,悬挂佩剑,以示要加入军中,为国而战。



       

听说高丽要把长安城内,高于车轮的男子全部杀掉。



       

那车轮还是平着放的。



       

这岂非是要屠城,连襁褓中的小孩都不放过。



       

血气方刚的年纪,哪里受得这般刺激。



       

不少青壮年纷纷闹着从军,誓死跟高丽血战。



       

街面坊间,要是不曾表达出这个意思,就是懦夫,被人所瞧不起。



       

第三日,谣言又变。



       

说高丽根本没有打过来,只是在吓唬大唐的百姓。



       

被欺骗的恼羞成怒,群情激奋,都在喊着要给高丽一个教训。



       

-----



       

早朝。



       

卢益中首先就站了出来上奏。



       

“贺兰楚石杀人案,现由大理寺负责,然贺兰楚石为东宫千牛,大理寺少卿为太子丈人,理应避嫌,不该担任副审,恐有包庇之嫌。”



       

在朝堂上,卢益中的底气就硬了很多。



       

总不能你太子还敢在朝堂上抽我马鞭吧。



       

当御史们吃干饭呢。



       

李世民转头就把此事抛给李承乾。



       

“太子,卢县令之言,你如何看。”



       

我怎么看?



       

我坐着看。



       

“陛下,卢县令此言荒谬绝伦,孤是太子,陛下是我的父皇。”



       

“若按此理,岂非是说陛下都要因为此案而避嫌吗。”



       

“再说主审是孙寺卿,卢县令这是连孙寺卿都不信任。”



       

说罢,李承乾转头看向卢益中道:



       

“卢县令担心苏少卿是孤的丈人,贺兰楚石的孤东宫千牛,会行包庇之事。”



       

“那好吧,也不用审了,直接给贺兰楚石定罪吧。”



       

“孤再请父皇,念在贺兰楚石多年的苦劳上,特赦吧。”



       

李承乾向陛下拱手作揖道:“请父皇应准。”



       

卢益中愕然,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李世民赦免死刑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贞观五年,李世民赐死大理寺丞张蕴古,认为张蕴古徇私舞弊,糊弄圣人。以至于大理寺人心惶惶,判决从严。



       

原本贞观四年大唐全国仅有死刑犯29人,顿时上涨到390人。



       

如此政绩,李世民急了,暗示大理寺别搞太严,然效果甚微。



       

于是李世民决定把监狱里所有的死囚都给放了,让他们回老家看看自己的家人,来年秋天再回来受刑。



       

朝堂上的群臣都惊呆了,觉得陛下不讲武德,这么搞很可能犯人就都跑了,心里都等着看陛下的笑话。



       

万万没想到,来年秋天所有犯人都没有跑路,而是全员回归。



       

于是,李世民一高兴,全部都赦免了。



       

开了这个头后,李世民偶尔翻看大理寺死刑犯的案件,只要不是罪大恶极者,动辄赦免。



       

如今太子请求赦免贺兰楚石这一招,还真管用。



       

好在魏征站了出来,说道:“赦免罪犯,是陛下的仁慈,但不经审查就直接定罪,此为大唐律法的缺失。”



       

“臣认为,无论是否赦免贺兰楚石,都要等调查定罪后再论,若贺兰楚石无罪,岂非是冤枉了好人,平白受了委屈。”



       

李承乾问道:“卢县令,现在还觉得孤需要包庇贺兰楚石吗。”



       

卢益中憋屈道:“自然不会。”



       

李承乾轻轻一笑。



       

这大唐,可是李家的大唐。



       

过后,便是日常听政了。



       

长安流言的事,闹得这般沸腾,朝廷群臣却好像没听到一样,无人上奏。



       

便是主战派的军中将领,也是缄默不语。



       

文臣不想打仗。



       

而武将是认为现在还不够。



       

散朝后。



       

李承乾返回东宫吃了午膳,便乘坐一普通马车离开。



       

金城坊。



       

别院门口。



       

随行的护卫立即把守大门。



       

马车直接驶进大院。



       

李承乾从马车上下来,侯君集立即迎了过来。



       

接太子上亭阁论事。



       

“早朝的事情,劳烦殿下为小婿说情了。”



       

“这混账东西,我这点脸面,都被他给丢光了。”



       

“若非怕小女守寡,我非但亲手打死他。”



       

侯君集的女儿很强势,毕竟有这么个父亲在,因此不准贺兰楚石纳妾。



       

平日里贺兰楚石也就只能偷摸寻欢作乐。



       

好色是本性,侯君集也没太在乎,但闹到朝堂上,伤了面子,可就不是小事了。



       

李承乾感叹道:“保其性命不难,孤只是担心,他受不住他人蛊惑,把咱们谋划的大事说出来,这可就坏事了。”



       

侯君集面色阴晴不定,道:“他当不会如此愚蠢吧。”



       

李承乾轻轻摇头:“这可不见得,孤在东宫,贺兰楚石之住所,发现了孤与侯尚书往来之信件。”



       

“信件的内容,想来侯尚书尚且记得罢,若传了出去,于孤与侯尚书,大不利也。”



       

“原本应该被销毁的信件,却还保留至今,候尚书的女婿,怕是有些小心思。”



       

侯君集闻言,顿时惊怒:“竟有此事。”



       

---



       

ps:断推了,新书榜也下了,曝光断崖式下跌。



       

求一手明天的追读行pk推荐之事,若成,当在下周上架。



       

辛苦诸位读者老爷。




如果您觉得《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