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隔壁村送业务

作品:《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因为没有摇蜜桶,需要用原始的方法提取蜂蜜,稍微麻烦了一点。



       

后世,我们取蜜比较简单。



       

只要将巢框装进摇蜜机,通过快速摇动手柄,运用离心力作用,把蜂巢上的蜂蜜甩到摇蜜机的桶壁上,然后流到桶内。最后,通过过滤网将蜂蜜倒出来,就可食用。



       

实际上,摇蜜桶并不难制作,但摇蜜桶是为蜂箱的巢框设计的,并不适合这种野生的蜂巢取蜜。



       

没有摇蜜桶,周益民只好用传统的方法分离蜂蜜。



       

他将蜜脾放在下面安有盆子的干净纱布中,然后用小刀将蜜脾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等蜂巢中的蜂蜜基本流完,滴落到下方的盆中,再挤压几次。



       

一步到位,顺便过滤了。



       

“蜜脾”这个词,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其实,那就是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



       

这个词汇,唐代的时候就出现了。



       

在李商隐的《闺情》诗中,就有: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



       

分离、过滤好蜂蜜,周益民将其装到三个罐子里。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奶奶,这罐放家里,平时你跟我爷爷都喝点,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周益民将最大的那罐留在家里。



       

当然,周益民也知道,有些人是不能喝蜂蜜水的。



       

比如婴儿,因为蜂蜜在酿造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婴儿体内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完全,吃蜂蜜会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还有就是患有糖尿病和肝硬化的人。



       

周益民的爷爷、奶奶,并非那三类人,所以可以适当喝点,对身体确实有好处。



       

另外两罐,他打算给老丈人家送一罐,街道办李姨家也给一罐。



       

“好,奶奶晓得。”老太太和蔼地笑道。



       

就在这时候,有人跑来告诉他,上水村的王村长找来。



       

“找我的?”周益民有点意外。



       

自从那次换了红薯和土豆后,他跟上水村就再没有交集了。



       

周益民也听说,看到周家庄把干涸的河床利用起来,上水村也有样学样。都不知道他们村怎么搞来的种子,反正也种上了作物。



       

“十六叔,我看应该是好事,王村长跟支书有说有笑的。”



       

周益民点头:“那我去看看。”



       

说完,就朝村子中*央的位置赶去。



       

到了之后,果然看到王村长跟老支书谈笑风生,完全没有刚认识时的愁容。现在,不管是周家庄,还是上水村,情况都有所好转,起码没有再让村民饿肚子。



       

“益民,来了呀?坐这边。”老支书招手,然后指了指旁边的凳子。



       

王村长也笑着打招呼,扯出点“别来无恙”之类的词语来。



       

“王村长,这么有空来我们周家庄做客?”



       

老支书点破:“他呀!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求你来了。”



       

不过,那事对益民也有好处。



       

“哦?王村长,不妨直说,我们也算是熟人了。”周益民让其开门见山。



       

既然如此,王村长也就不兜弯子,说道:“我们上水村不是也种了点计划外的作物嘛!也想卖给钢铁厂。”



       

钢铁厂的采购,比供销社强不少,他们当然也想卖给钢铁厂。



       

反正是计划外的东西,没有硬性规定怎么处理,村里可以自由决定。那么,肯定是希望能卖高价点,或者说换多些东西。



       

周益民一听,这不是给他送业务嘛?



       

确实是好事呀!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可以,我这边统一采购,保证比供销社的收购价高。”



       

这看似跟供销社抢生意,但供销社不会有意见,甚至乐得清闲。供销社的员工才不管这些,反正工资照常拿,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供销社顾名思义,一方面是供,给农民供应盐、糖、布等生活物资,给城里供应原材料,农产品等等。



       

另一方面是销,把烟酒副食售给农村,把淡奶、水果售给城市居民,保证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是城乡流通还有商贸交易的一个重要桥梁。



       

“那得咧!谢谢啦!”王村长大喜。



       

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们就是冲着卖给钢铁厂价格高来的。



       

供销社的价低不说,收购态度也非常有问题,求着他们买一样,里面的员工,一个比一个拽。



       

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他们永远都是一副“爱买不买,爱卖不卖”的表情。



       

你们不买不卖,人家可能更加开心,不用忙。



       

“对了,你们村能进大车吗?不能进的话,你们只能将农产品抬到村口来装车。”周益民问道。



       

之前进去过一次上水村,进村的道路并不大,走货车是有点勉强的,就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善。



       

“可以进,我们村的道路也扩大了的,跟周家庄的一样宽。”王村长连忙说道。



       

货车进村去装车,那肯定最好不过呀!



       

他们村虽然没有周益民这样的能人,但他们有样学样,周家庄怎么做,他们也学。就像河床种作物和修路这两项。



       

当然,有些他们村学不来。



       

比如村里的学校,他们的学校还处于关停的状态,想要读书,就得去红星公社那边的学校。



       

再比如盖塑料薄膜,搞温室大棚。他们村没有这能力呀!



       

而有些措施,他们则是还不知道,比如养鸡、种蘑菇等。



       

“嗯!那就好,到时直接开车进村采购。”



       

物资自然是多多益善。



       

除了钢铁厂,周益民甚至可以让方便面厂、街道和科研所也参与进来,不怕吃不下。



       

实际上,别说周家庄和上水村,再来几个村子,以钢铁厂上万工人的规模,也完全可以消化。



       

周益民好奇:“都有些啥?”



       

“一些瓜菜,最多的就是豆角,最快下个月就能收获了。”王村长说道。



       

其实,还有玉米之类,但那些粮食,他们村不打算卖掉,留在手里更安心。



       

作为农村人,对粮食产量很敏感,他们预测,下半年,甚至明年都还还会不够吃,自然也就不会把粮食卖掉。



       

周益民微微点头,豆角的生长期比较短,一个半月左右就可以陆续采摘,所以他们周家庄也种了不少。




如果您觉得《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