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放长一点尺子

作品:《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看到西瓜,学生们根本没有心思学习,眼神都看向那一块块切好的西瓜。



       

不过,他们可不敢抢,现在的小兰老师可严厉了,已经不是曾经的小兰姐姐,打人很疼。



       

“叫到名字的上来拿,其他人坐在自己的位置。”小兰开口道。



       

开始点名,点到名字的就出列,上去领西瓜,接着回到自己座位吃,有条不紊,不仅不能乱动,甚至不能随便交头接耳地说话。



       

最后,西瓜皮不能乱丢,还得收起来。



       

到时候会处理一下,用来煲个汤。



       

另外,小兰老师还跟大家讲清楚,这西瓜,还有课本,大家用的铅笔、练习本等,都是谁提供的。



       

必须要让这些小家伙们记住。



       

周志高找到老支书,说了校服的事。



       

“这是好事呀!还得是益民。你回去教书,我来通知大家,我倒是要看看,谁连这点钱都不舍得掏。”老支书说道。



       

要知道,哪怕是用布票去供销社买布,都不一定能买得到布?更别说这么便宜,跟半买半送有什么区别?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如今布料很缺,供销社也不一定有货。



       

一家人囤了一年的布票,都买不到一套衣服的布。



       

如今,不用布票,价格还便宜,去哪里找这种便宜?也就只有益民才会为孩子们托纺织厂的朋友帮忙。



       

这里头,要说没有搭进去人情,谁都不信。



       

……



       

周益民回到家,来才和来芳就围过来。尤其看到那大西瓜,都想要帮忙。



       

“去打水。”周益民喊来才去干活。



       

可不敢让他们抱西瓜。



       

这二十多斤的大西瓜,一个抱不稳,摔地上,就算周益民无所谓,三婶也会将他们两兄妹抽一顿。



       

压水井的地下水是凉的,用它来泡一泡西瓜,不急着吃。



       

其实,最好是丢进井水里。但现在村里的水井都没什么水,只能用压水井的水降降温,以便能吃到点凉西瓜。



       

周志明他们正在挖化粪池,汗流浃背。



       

屋内,一群老头老太太正在听收音机。



       

他们看到周益民回来,而且还是带了两个大西瓜,都很识趣地起身,准备散场,明天再来听过。



       

周益民挽留,让他们继续听一会收音机,等下吃西瓜。



       

盛情难却,最后在周益民的奶奶开口后,他们才留下来,坐等吃西瓜。收音机插播了新闻,几则国内新闻,以及几则国际新闻。



       

央台的老传统,国内新闻基本上报喜不报忧。



       

新闻过后,又是大家喜欢的故事节目。



       

老头老太太们纷纷夸赞周益民孝顺、懂事……



       

总之,好话说尽。



       

周益民的爷爷、奶奶就爱听这些话,乐得吃了蜜蜂屎一样。



       

就在这时候,村里有孩子在学校读书的家长,都接到了通知,关于定做校服的事。他们一听,当即举双手同意,很多人立即就去学校交钱。



       

生怕慢了一步,学校后悔似的。



       

两块钱两套衣服,虽然只是小孩子的衣服,但也很划算。布料本身就很难得,尤其是在农村。



       

“谁做衣服的手艺好点?”老支书问。



       

要找几个妇女一起做,小兰开始给学生们一个个量好身高等尺寸。



       

“小兰,放长一点尺子呀!”有村妇恳求。



       

孩子长得比较快,不能完全按照现在的尺寸去做衣服,否则过一年都不合身了。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做大一点衣服。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碰到的。



       

“是呀!校服做大一点,我看这布料足够。”



       

还得是益民呀!能弄到那么多布。不用猜,肯定是跟布店,或者纺织厂有关系,才能拿到那么多。



       

小兰能理解家长们的想法,只好稍微把数据做大一些。



       

见还有家长想要占便宜,老支书瞪眼睛:“你们是老师,还是小兰是老师?既然益民交给小兰办这件事,就让小兰决定,你们都给我闭嘴。



       

再做大一点,是不是给伱们穿?”



       

老支书开喷,总算让那些村妇们安静下来,不敢再指手画脚了。



       

八名针线活比较好村妇被挑选出来,开始裁缝衣服,争取在这两天之内就把校服做好,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



       

此外,老支书还给大家打预防针。



       

“最后剩下的布,都别动。益民说了,剩下的布料留给志高和小兰。”



       

别到时候说人家两父女贪墨布料等等,传到益民耳里,那可就不怎么好,影响村子在益民心里的形象。



       

大家听了,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



       

学生有,老师有也应该。再说了,这是益民安排的,他们也不敢有异议呀!



       

围观的青年感慨,自己当年读书怎么就没有这待遇?吃得好不说,学校居然还会给衣服穿,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这一切,都是周益民带来的。



       

谁都能看出,周益民对村里的教育非常看重,前前后后操心了很多。



       

周大忠回家和他娘聊了一会,又匆匆赶回钢铁厂。他是几乎每天都要去厂里报道的,很珍惜这份工作,不像周益民,一个星期都没去三次。



       

周益民将浸凉爽的西瓜捞起来,在来才和来芳期盼的目光下,砍了一个西瓜,将其中一半拿过去给周志明他们。



       

“志明哥,让大家吃点西瓜,解解渴。”周益民喊道。



       

“行,先放那里吧!益民,谢谢呀!”周志明带头感谢。



       

从没有做过这么舒心的活,好吃好喝伺候着。



       

那西瓜,他们是不打算现在就吃的。等今天下工,他们分了拿回家去。他们也看到,那虽然是一半的西瓜,但很大,超过十斤。



       

他们也就五个人而已,每人可以分两三斤那么多。



       

周益民继续切,递给来芳和来才:“拿去给屋里的爷爷奶奶们。”



       

当然,有些可能是他的“老兄弟”而已。



       

有人吃着西瓜,心想这么好的西瓜,瓜子得留着,下一年洒在屋旁,说不定也能吃到这种瓜。



       

所以,地上一颗西瓜籽都没有,全让老头、老太太们装进口袋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都在吃无籽西瓜呢!



       

周益民则是钻进厨房,准备做晚饭。




如果您觉得《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