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四十章 周益民的提议

作品:《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听见周益民喊“过来”,在场所有人都猜到后续情节,就连那小家伙都明白,仰头看自己的娘。



       

“去吧!十六叔喊你。”妇女温柔道。



       

小家伙才忐忑地来到周益民身边,眼睛里全是期待。



       

周益民倒也没让人家失望,他裤兜里永远都有糖果之类。不要问,问就是有金手指。



       

他掏出一把大白兔奶糖:“双手拿,要分给哥哥姐姐一起吃。”



       

小家伙高兴极了,小鸡捉小米一样点头。



       

“益民,你这是大白兔奶糖,太贵了,也给太多啦!”周志高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作为老师,知道大白兔奶糖有多珍贵。



       

哪怕是城里的小孩,想吃也有点难。



       

大队长自然也见过,想给自己家孩子讨要两颗,但又不好意思开口。



       

大家心里感慨,不愧是益民呀!出手就是大方,也难怪村里的小孩都喜欢他,整天开口就是十六叔,闭口是十六爷爷。



       

“呵呵!是吗?朋友送的,我不太清楚。”周益民笑道。



       

其他人无语,没人相信这屁话。



       

作为在四九城长大的人,会不知道大白兔奶糖的珍贵?



       

小家伙双手捧着一大捧的大白兔奶糖,来到哥哥姐姐面前,开始你一颗我一颗地分,还挺公平。



       

老支书赶紧岔开话题:“志高,听说有人来提亲了?”



       

周志高顿时有些尴尬。



       

是有这么一回事,家里困难,小兰嫁出去,一方面是减少一张嘴吃饭,另一方面还能拿点彩礼钱,补贴一下家里,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来说亲的人家有点欺负人,彩礼钱只愿意给两元。



       

饶是周志高这种好脾气的人,也当场不高兴了。



       

“没成功。”周志高没说原因。



       

老支书等人也不追问,一看那表情,就知道谈得不太愉快。



       

“嗯!没成功也好,今天益民跟我们提起学校的事。我和大队长觉得,也是时候让村里的孩子重新上学。



       

你怎么想?”



       

还能怎么想?



       

周志高内心肯定是高兴的呀!教书才是他擅长的,让他去挑水种庄稼之类,他真的比不过其他人,赚的工分也就少。



       

“好事呀!我没问题,随时可以重新开课。”周志高连忙说道。



       

老支书微微点头,看向小兰:“我记得,小兰以前学习成绩也不错。来你家的时候,就跟益民聊了下。



       

益民建议,干脆小兰也到学校去教书,当个代课老师,村里给她计工分。”



       

周志高一家闻言,顿时激动起来。



       

这也是惊喜呀!



       

如此一来,小兰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能给家里赚点回来。



       

而小兰自己,也很乐意当老师。不管怎么说,当老师都没有去干苦力那么累,可能会比较劳心而已。



       

同样工分的条件下,她肯定更愿意去当老师啦!



       

此外,还不用嫁出去那么快。讲真,有人来提亲,她心里是有些彷徨的。这年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得不好,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没问题!多谢支书……”周志高一连谢了好几个人。



       

“不用谢我,这建议是益民提出来的,也是为了村里的孩子好,我们没道理不支持。”老支书说道。



       

周志高又一次感谢周益民,还拉上自己女儿小兰一起感谢。



       

周益民微微摇头:“咱们周家庄谢你才对,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读书、认字永远都是好事。



       

志高哥,学校还差点什么吗?我或许能帮上点忙。”



       

知道周益民有能力,周志高也不客气:“可以的话,粉笔、铅笔、学习本都帮我弄点回来。



       

你也知道,有些家庭的孩子是买不起学习本之类的。”



       

“嗯!明白,交给我。对了,咱们村有多少适龄儿童?尽可能都让他们去学校吧!”



       

这连老支书都有些为难了。



       

虽然学费不算高,但有些家庭本来就穷,孩子又多,哪能都送去读书?孩子虽然没什么劳动力,但帮家里干点活也没什么问题。



       

让孩子去读书,不仅要花钱,还损失了一点劳动力。



       

有些家庭,是不太愿意的,



       

“这怕是有点难哦!”大队长说道。



       

其实,不用大家解释,周益民也猜到原因。



       

“老支书,你们看能不能这样。”



       

大家目光随即都转移到周益民身上。



       

“有些家庭之所以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主要还是孩子上学的花销问题。如果这由村里来解决呢?”这算是后世一些地方的思路,周益民打算借鉴一下。



       

相当于村里出钱搞教育,村民只管将孩子送去学校就行。



       

学习好的孩子,甚至还有钱拿。



       

实际上,现在的大学不也是这样吗?不仅不用花钱,还有补贴拿回家。



       

老支书等人惊了。



       

村里解决?学费吗?还是伙食?又或者全部?



       

他们周家庄,恐怕没有这个实力呀!他们倒是想,奈何实力不允许。要不是你帮忙搞回来些红薯跟土豆,村集体连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大队长苦笑:“咱们周家庄哪有那么大的能耐?”



       

这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所以,村里得搞点额外的小创收,明白吗?”周益民说道。



       

讲到底,还是穷闹的。



       

现在,个人想搞创收有点难度,一不小心就会扯到投机倒把上面,但集体呢?其实,现在的农村就是集体经济的缩影,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学校那点支出,周益民完全可以自己掏钱。



       

但没必要,也最好不要那样做。



       

将全村人拉下水,这才是正确做法,风险小很多。



       

“搞创收?”



       

“不太好吧?村里的田地都是规划好的。”大队长提醒周益民。



       

你甚至不能乱种粮食,上面要你种小麦,你就不能种水稻。



       

“我也没打算动村里那些田地。”



       

打田地的主意,那有点作死。



       

“那咱们村也没有多余的土地去搞什么创收了呀!”大队长有点反应不过来。



       

总不能在家里那点菜园子搞吧?小打小闹,好像也没什么意义。



       

老支书知道周益民肯定有主意,于是开口道:“益民,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如果您觉得《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