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布料稀缺

作品:《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周益民返回四合院,将自己老爹以前珍藏的那瓶茅台,以及一瓶汾酒给爷爷带上。



       

六十年代的汾酒,延续了五十年代末的包装。这款酒的酒标底图用粉红色标明了中国的版图,在地球的图案上印着“汾酒”大字。



       

跟茅台一样,汾酒也是当下八大名酒之一。



       

接着,周益民在商店购买了一卷(匹)布,花了30元,料子挺不错。这种面料,布店的价格跟周益民的商店差不多。



       

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布票。



       

要知道,现在布票和布都很难得,很多家庭是有钱都买不到布。



       

实际上,从建国以来,我国的棉布资源就非常紧张。



       

我国工农业基础薄弱,大家穿的全是棉布衣裤,而有限的土地顾得了吃(种粮食),就顾不了穿(种棉花),所以纺织品异常紧缺。



       

6年前,也就是1954年,全国就启动实施棉布计划定量供应,各地分期按人头发放布票,布料、成衣、床上用品统统凭票购买。



       

1956年,国内遭遇水灾,棉田减产,纺织品供应愈发吃紧,不得不强化“凭票买布”措施。



       

三年前,国家向全国人民发出“战胜困难精打细算节约棉布”的号召。



       

就连京城都宣布当年棉布供应计划,城市居民、大中学生,全年的布票定量由36市尺下调到24市尺。



       

24市尺是什么概念?



       

一件衬衫做下来要7尺5寸布、一身棉衣要16尺布……



       

布票不够,钱也不宽裕,穿衣必须精打细算、艰苦朴素。



       

再加上纯棉服装容易破损,穿打补丁的衣裤、戴保护衣袖的袖套,成了当下这个年代的标志。



       

一卷布有34米左右,能做不少衣服了。



       

现在大家买布都是多少尺、多少尺地买,哪有直接买一匹的?你也没那么多票,就算有票,也很难买得到那么多。



       

那么,平均下来就是1元左右1米布。



       

5袋奶粉,2斤红糖,20斤大米。



       

奶粉有营养,但就是不知道爷爷奶奶他们喝不喝。



       

准备充分后,周益民踩着自行车出发,努力追赶前面的周大福等人。



       

没多久,周益民便追上那些家伙,看到他们在路边休息,饿得有点没力气了。这些家伙从村里出来后,就没吃过东西。



       

周益民这才反应过来,假装在自行车后的采购篮拿出一袋东西。



       

袋里是大肉包子,周益民这两天吃早餐的时候特意多买的,放在商店背包里,还热着呢!



       

“都过来,每人拿两个。”



       

周大福等人一看是大肉包子,口水直咽,赶紧用衣服擦了擦手,小心翼翼地上前拿一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尝。



       

刚才还有人说呢!



       

怎么这次十六叔没有请他们吃面条、米饭之类。



       

谁曾想,十六叔没有忘记,而是给他们买个大肉包子,还热着。



       

“十六叔,我们吃一个就够了。”周大福表示。



       

“让你们拿就拿吧!废话什么?”



       

“谢十六叔!”



       

另外一个,大家都没吃,打算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尝过了肉包子,快要忘记啥味道了。



       

接着,周益民又给他们分一根烟。



       

快活似神仙!



       

回到周家庄,周大福他们拉着土豆,直奔食堂,找老支书去。并告诉周益民,那几块铁疙瘩,晚点就送过去。



       

老太太看到自己孙子回来,赶紧将手里的野菜扬了,生怕被孙子看到。



       

周益民只能配合,当没看见。



       

“奶奶!这么热的天,别出来晒呀!”



       

老太太笑道:“没晒,出来消消食,今天我跟你爷爷吃白面馒头,吃太饱了。”



       

周益民也不拆穿她。



       

然后,老太太朝屋内喊:“老头子,在里面躺什么?快出来帮益民抬东西,就知道吃睡拉。”



       

“奶奶,我自己来就行,又不重。”



       

说着,周益民将整个采购篮抱下来,往屋里走。



       

老太太已经看到采购篮里面的那卷布,很吃惊。



       

这么多?



       

周老爷子鞋子都没穿好,就跑出来,笑容满面。



       

只要是大孙子回来,他就开心。



       

“益民,城里的事忙完啦?来,爷爷给你搭把手。嚯!这么大一匹布?”老爷子看到那匹布,同样是惊讶不已。



       

布有多难得,他们农村是最了解的。



       

有些孩子甚至光着屁股,烂衣服都没得穿。



       

一些偏远点的地方,一家可能就那么三两套衣服,出去干活的人才有资格穿,待在家里的就只能光着身子,躺在床上。



       

“暂时忙完了,这次回来,应该能住两三天。这是人家纺织厂内部消化的产品,我花钱买下来,不用布票,不亏。”



       

老头老太太一听,大孙子要住两三天,都十分高兴。



       

“不亏,不亏!”两老连忙附和。



       

这种好布,只要能拿下,多花点钱也肯定是不亏的。



       

没有关系的人,有钱都还不一定能买到呢!



       

周益民将布抱出来,交给奶奶保管。



       

“让三婶给你们做两套天热穿的,来福他们也整一套,看剩下多少,到时再说。等天冷,我再跟朋友问问。”周益民说道。



       

老爷子开口:“应该先给你做两套。”



       

老太太点头:“没错!”



       

周益民摆手:“爷爷,奶奶!我有更好的,让裁缝铺做了中山装。”



       

因为领导都喜欢穿中山装,所以中山装也被称为领导装,深受年轻男子的喜爱,也是当前很流行的服装。只不过,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



       

周益民故意这么说,不然,两老肯定让三婶优先给他做衣服。



       

当然,周益民也不忽悠爷爷奶奶,他真的准备弄两套中山装穿一穿。



       

“中山装好,中山装好呀!”



       

这回,老头老太太不再勉强了。



       

老太太赶紧将布拿去放好,晚点叫旭强的婆娘过来。



       

“爷爷,这两瓶好酒给你。不要喝太多,喝太多对身体不好。”



       

老爷子看到是茅台和汾酒,爱不惜手。还是他大孙子孝顺,不像某个混账玩意,有好东西都不知道孝敬一下他们两老。



       

“好,我就喝一点,过过嘴瘾。”老爷子连忙保证。



       

而后,周益民又从采购篮拿出奶粉和红糖,交给刚放好布的奶奶。



       

“奶奶,这是奶粉,你跟我爷爷有空也喝点,给婶子家分一两袋,让来福他们补一补,都瘦成啥样了?”



       

又是布,又是酒,还有奶粉、红糖,都是农村很难得的好东西。



       

这怕不是将城里的家当都搬回来了吧?



       

“爷爷奶奶不喜欢喝这个,益民你带回城里去。”



       

周益民又推过去:“那边我还有,朋友有渠道,你们放心喝吧!



       

我还请人把城里那边的房子重新装修,等弄好后,再把你们孙媳妇娶回来,给你们生几个重孙带带。”




如果您觉得《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