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98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痴

作品:《 万历明君

       

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痴



       

夕阳垂暮,余晖如织,一艘巨大官船停靠在码头处。



       

净水洒地,黄土铺道,卫队们手中的仪仗举得更高了些。



       

一阵喧嚣之声,过了好半晌,迎候的人才终于看到人影。



       

在三司官吏们探寻的目光中,官船上的钦差,终于从船上走了下来。



       

一行数十人,以当先三人为首。



       

但,出乎众多三司官吏意料之外。



       

与钦差一同下船的,除了属官、太监等人,竟然还有乌泱泱的佩刀带甲的营卫!



       

从船上鱼贯而出,眨眼之间就占据了整个码头!



       

三司官吏正迎上去,见此情状,不由纷纷变色。



       

此地迎候的官吏,不乏有中枢经历,眼尖的只看服饰便看出,这是京营五军营中人!



       

怎么把京营也拉过来了!?



       

他们是来迎候的,这是要干什么!



       

迎候的衙役、卫队,转瞬之间就被排挤到了看不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名如狼似虎的营卫。



       

三司长官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眼中看到了一丝忐忑不安。



       

陈瑞按捺住心中的惶恐,硬着头皮上前一步。



       

他当先拜下:“臣瑞,恭请圣安?”



       

钦差代表皇帝,见面第一礼自然少不了——问问皇帝身体好不好,是地方官少有能尽孝的方式。



       

“臣等恭请圣安?”都指挥使詹恩、按察使杜思稍慢一步,余者官吏紧随其后。



       

纷纷跪地问安。



       

“圣躬安。”



       

答话的正是宗正邬景和。



       

他作为驸马,也是钦差一行人里,最能代表皇帝的人。



       

詹恩见这位驸马态度还算和蔼,心里多少松了口气。



       

一番礼节之后,他才犹豫地看向四周围拢的兵丁,小心问道:“天使,这是……?”



       

这是查案还是平叛?



       

弄出这种架势!



       

邬景和并不答话,反而看向身旁的海瑞。



       

后者会意,上前一步。



       

海瑞走到三位三司长官面前,目不斜视地冷声吩咐道:“打落他三人的乌纱!”



       

面容严肃,声色冷冽,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詹恩神色一震,慌忙道:“天使!”



       

杜思也不可思议地看向海瑞:“海御史!我何罪耶!?”



       

只有陈瑞作为一省之长,境内发生火烧钦差的事,无论如何都有罪,心中自然早有准备。



       

此时只咬着牙紧闭双目,并未有多余的表示。



       

锦衣卫见海瑞并未再度开口,立刻上前,摘掉三位大员的乌纱。



       

杜思尤有不服,下意识要甩开锦衣卫,结果被两位架起双臂,粗暴地将乌纱帽一掌拍下,显出披头散发。



       

陈瑞、詹恩见状,也明白什么叫自取其辱,当即主动摘下乌纱帽,跪地请罪。



       

三司官吏见状,纷纷后退两步,面色惊疑不定。



       

海瑞迎上杜思赤红的双目,面无表情问道:“杜按察使不服?”



       

杜思昂着脖颈一言不发。



       

海瑞不再去看他,反而面朝一众三司官吏,眼神一一扫过,码头上氛围越发躁动不安了起来。



       

他缓缓开口道:“杜按察使问得好,他何罪耶!?”



       

“本官正要替圣上问一句,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的诸位……”



       

他面朝北方,一字一顿。



       

“朕将一省运转,军政刑狱,悉数交予了你们,却在湖广境内发生如此滔天大案!”



       

说到此处,语气已经带着森然寒意:“你们,知罪否?”



       

话音一落。



       

三司数十名官吏如同被按下开关一般,立马跪倒在地!



       

黑压压一片,异口同声:“臣等知罪!”



       

海瑞视线扫过众人,他当然明白这些人并非都与张楚城案有牵扯。



       

方才被他摘掉乌纱的三司长官,也未必都有罪。



       

但,下到地方办事,开门见山也好,敲山震虎也罢,这个威不得不立。



       

至于得罪人?



       

他如今已经是孤臣,得了皇帝十分的信任,哪里还会顾及是否会得罪人!



       

海瑞也不让官吏起身,只是示意太监孙隆宣旨。



       

孙隆连忙上前,唤人抬过香案。



       

又展开圣旨,一板一眼念道:“朕冲龄践祚,长居深宫之内,识略寡闻,不明天下疾苦;端坐九重之尊,天高旷远,弗悉海内实情。”



       

“特以督抚、巡按,周行省方,遍察民瘼,充朕之耳目,补朕之阙漏。”



       

“然,朕闻湖广有贼,行谋逆之举,胆敢驱使匪徒,攻伐县廨,火烧钦差!猖獗叛逆,肆行无忌!”



       

“岂非摧折朕之羽翼,壅蔽朕之聪听?”



       

“刀兵加于钦差,是何异于加于朕躬?是可忍孰不可忍!?”



       

“特命掌宗人府事邬景和、锦衣卫都指挥使朱希忠、佥都御史海瑞、都给事中栗在庭,巡按湖广,彻查此案!”



       

“经行省内,便宜行事!”



       

孙隆一气呵成,念完这道圣旨,便默默站回了一旁。



       

码头外间,是林立的营卫,杀气腾腾。



       

营卫包围着的众人,则是跪倒一片,大汗淋漓。



       

是可忍孰不可忍……果真是好激烈的措辞。



       

这是要是掀起谋逆大罪,瓜蔓牵连了啊!



       

尤其是钦差一行人,御史、给事中、勋贵、宗亲等四人,身份可谓全方位的覆盖。



       

几乎赤裸裸地宣告着——无论这次涉案的什么人,都在五行之中,一个也别想跑。



       

都做到这个地步了,不杀个人头滚滚怎么收场!?



       

跪伏听旨的三司官吏,无不惶恐震怖,不知所措。



       

甚至于某些有牵扯的官吏,更是忍不住颤抖起来。



       

便在这时,陈瑞突然起身,慌忙开口道:“天使!此事乃是岳阳王府,辅国中尉朱英琰所为!”



       

“我与巡抚赵贤、巡按御史舒鳌、都指挥使詹恩,亲自查明的此案!人证物证俱在,决无差错!”



       

“说与天使知道,也还请陛下息怒。”



       

由不得他不慌。



       

皇帝的态度,比他想象中的要暴戾多了!



       

钦差的规制,也比预料中的更为夸张!



       

怎会如此?



       

海瑞静静地盯着陈瑞,静待他说完。



       

而后才冷不丁吐出一句:“那藩台以为,朱英琰是主谋,还是从犯?”



       

他都懒得问人怎么死的了。



       

问题的关键,只在于,事情要不要到此结束。



       

陈瑞被这话噎住的时候,詹恩立刻开口道:“天使,据犯人供述,或许与巡抚赵贤有关!”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没必要顾及赵贤了,干脆直接将其拿出来顶上。



       

海瑞并没有理会他,只是点了点头,便略过了此事。



       

反而看向按察使杜思,开口道:“杜按察使,去岁,岳阳王府辅国中尉朱英琰,聚众抢夺杀人,你可知道?”



       

杜思面色不改。



       

装模作样想了想,疑惑不解道:“竟有此事?”



       

海瑞盯着杜思看了半晌,缓缓点头:“岳州府将案子上报到了按察司,彼时伱是按察副使。”



       

他顿了顿,补充道:“按孙一正所招供的,是你去与他说合,给了八百两银,然后你二人合力将此事压下来了。”



       

杜思终于按捺不住,面色微变。



       

他敏锐抓住了关键词——招供!?



       

孙一正堂堂小九卿,竟然就这样锒铛入狱了?



       

杜思心念百转,正在想方设法。



       

海瑞却已经不需要再看他表演,袖袍一挥,沉声吩咐道:“逮拿下狱!”



       

话音刚落,两名锦衣卫便直接大吼一声,扑向杜思。



       

陈瑞与詹恩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



       

这一幕,自然也落在了码头之外,乌乌泱泱围观百姓的眼中。



       

不少百姓拍手叫好——什么都听不见,但不管什么原因,有大官落马,总是值得叫好的事。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湖广今日连日大水,各个衙门无所作为,就已经有足够的怨念。



       

更别说一度以来所遭受的压迫,以及积累的不满。



       

当然,混杂其中的,除了百姓,自然也有想一探钦差虚实之人。



       

三三两两,站在人群之中,偶有交换眼色,兀自离开回府禀报的。



       

刺探是不可避免的。



       

钦差入城这个节点,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各府纷纷遣人出门打探消息,想看看这场风浪究竟有多大。



       

除了近看的,自然也不乏远观。



       

朱常汶特意选了一处,距离不远,能够眺望到码头的酒楼包间,静静倚靠在窗边,朝外窥伺。



       

他透过窗户,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钦差与湖广官吏在码头上照面,不肯漏过丝毫动静。



       

过了半晌,只见钦差队伍在三司官吏的簇拥下出了码头。



       

恰在这时,身后的包间房门被敲了三下,而后响起来了被推开的声音。



       

朱常汶头也不回,仍盯着看码头方向。



       

待到钦差一行登上马车,再看不到动作,他才皱眉问道:“方才码头上发生什么了?”



       

他隔得远,看得不是太分明,只能看到依稀有些骚动。



       

典簿,也就是方才进门之人,恭谨回道:“辅国将军,是三司长官都被钦差摘了乌纱,其中按察使杜思,更是被海瑞直接逮拿了。”



       

王府自然是有属官的,譬如典簿,便是九品官身。



       

朱常汶稍稍拨开窗户,看着码头上,又是一阵宣旨。



       

不知说了什么,徐学谟上前接旨的功夫,就取代了陈瑞,站在了布政司之首的位置。



       

典簿也看到了这一幕,猜测道:“这应当是立威之后的安抚,为驱使湖广官场上下。”



       

“徐学谟是张居正的人,不出差错的话,如今应当便接位布政使了。”



       

从四品的按察副使,一跃成为二品大员,果然还是得跟对人。



       

朱常汶不是当官的,没这么多感慨,只盯着码头,神色凝重,喃喃道:“宗正也来了。”



       

虽说本朝驸马向来没什么权势,但如今这个节骨眼,将宗正邬景和遣来,意味不言自明。



       

这是真的无法善了了!



       

朱常汶厌恶地冷哼一声。



       

一个给事中,一个布政使罢了,死了也就死了,竟然闹出这么大阵仗!



       

天底下还能缺得了文官?太祖当初不知道杀了多少!



       

况且岳阳王府还不够交代吗!



       

非要寻根究底?



       

甚至连兵丁都派来了,这是做给谁看?



       

典簿不知道主人家在想什么,在一旁解释道:“此次名义上是以邬景和为首,不过……”



       

“最后应当是海瑞为首,栗在庭办事,邬景和跟朱希忠,说到底还是为了压咱们的。”



       

跟文官一同巡按地方,还没有什么宗亲、勋贵能越俎代庖的。



       

朱常汶一怔,又仔细看了看。



       

半晌后才疑惑回头道:“朱希忠?怎么没看到下船?”



       

要真说起来,此一行最有权势的,还是那位要死的成国公。



       

那头病虎,终究是锦衣卫头头。



       

也是他足够克制,从来都与人为善,否则真要作威作福起来,当初权势熏天的陆炳,恐怕都未必比得上这位。



       

宗室殴打巡抚是常有发生的事,但还没有人敢去锦衣卫千户所闹事。



       

这种人物的行踪,想不重视都不行。



       

典簿摇了摇头:“只说此行钦差有这位成国公,但并未看到人影。”



       

朱常汶皱眉。



       

还是已经快不行了,船都下不了,干脆不露面?



       

又或者,是故意神出鬼没?



       

但,不论如何,他已经预感到了,这场搅动湖广的风波,恐怕不会轻易结束了。



       

见钦差队伍一行,缓缓出了码头,行经酒楼下方的街道,朱常汶才关上窗户。



       

他看向典簿:“周长史还没回来?”



       

最近王府几位爷,脾气都是一点就炸,典簿回话都不得不小心翼翼:“辅国将军耐心等等罢。”



       

“楚王府的情况复杂,想见到那位太妃也不容易。”



       

朱常汶不耐烦地叹了口气:“也是如今时机特殊,我不好轻易现身楚王府,否则我就亲自去了。”



       

说完这句,他也有些后悔当日作为。



       

当初张楚城在长沙查铸铜币的事,他与其略微发生了一点冲突。



       

被落了面子,自然胸有郁气。



       

恰好事后朱英琰上门,说要杀一杀张楚城的锐气,请他帮衬一二。



       

他自然乐见其成,随意搭了把手。



       

结果!



       

谁知朱英琰那个蠢货,就是这样杀锐气的!



       

竟然干出那种蠢事!



       

他惶恐不安到了如今,好坏并没有查到他头上。



       

但在钦差将至的关头,他也只能放下身段,求爹告奶,将当初的屁股擦干净点了。



       

朱常汶有些疲态地坐回了椅子上。



       

便在这时,房门再度被敲响。



       

一名身着长衫的儒雅男子推门而入。



       

“辅国将军。”他率先行礼。



       

朱常汶立刻站了起来,回礼道:“周长史,如何了?太妃怎么说?”



       

长史是五品官职,王府核心,哪怕是宗室,都不能失了礼数。



       

周长史摇了摇头:“我并未见到楚太妃。”



       

朱常汶脸色难以遏制地泛起失望之色。



       

楚王府是楚藩的源流,岳阳王府就是从楚王府分流出去的。



       

不止整个武昌府,可以说整个湖北,都在楚王府的关照之下。



       

当初他替岳阳王府搭把手的事,已经失控了。



       

如今想把屁股擦干净,也得放下面子求上门来。



       

楚王府现下没有亲王继位,以太妃最尊,自然是求见太妃。



       

可惜,实在难得一见。



       

他正要宽慰一番,另谋出路时,周长史喘了口气,再度开口道:“辅国将军,臣虽然未曾见到太妃,不过……”



       

“却见到了东安王,我什么都未曾与他说,但他却说,想见您一面。”



       

朱常汶一怔。



       

东安王?



       

这位也是楚藩的郡王,实力自然是有的,只是平日稍显低调。



       

不过平日都没有交集,他主动见自己作甚?



       

难道是猜出什么?



       

又或者朱英琰那个蠢货的事,跟这位东安王有关?



       

脑海中转了转,旋即又抛开。



       

事情都到这个份上了,无论什么缘故,他都万万没有拒绝的道理。



       

朱常汶点了点头,开口道:“正要见他一见!走罢,咱们路上说!”



       

说罢,就要动作,欲要出门。



       

周长史连忙拉住了他。



       

周长史苦笑道:“并非是现在。”



       

“他说,今日钦差驾临,正要为钦差们接风洗尘,届时晚宴,请您一块过去。”



       

朱常汶差点跳起来:“给钦差接风洗尘!?疯了吧!”




如果您觉得《万历明君》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