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05章 贾氏祖孙

作品:《 我父刘玄德

       

蔡琰是蔡邕中年得女,生蔡琰的时候,蔡邕都已经四十四岁了,可谓是老来得女。



       

蔡琰出嫁时只有十五岁,出嫁没多久,卫仲道就病逝,而无子的她也只能归宁于家。



       

刘封得知之后,立刻安排腾出州府后方一清净小院,让蔡琰居住。



       

同时,请出母亲田氏,以及小娘甘氏作陪,招待蔡琰。



       

而他本人,则去迎接贾习和贾逵祖孙。



       

对于刘封来说,他是极其重视贾习和贾逵祖孙的。



       

这是他整个蓝图中极其重要的一记拼图。



       

贾习擅长兵法,又熟悉州郡事务,是非常好的政务、军事老师,虽然年纪很大了,不太适合继续担任一线,可担任一个从事,辅佐刘封培养刘儿营里的孩童,可谓是恰到好处。



       

而贾逵这样能力强,品德好,而且还死忠主上的士族子弟,那就是刘封最珍贵的基本盘之一。



       

眼下,刘封在武力上的基本盘已经十分充裕,可在文治上的基本盘却还是薄弱的很。



       

诸葛兄弟只是刚刚开始,步骘、卫旌、陈矫、徐宣等人也才刚刚进入中下层官吏队伍,而且将来真能如贾逵一般全面的,除开武侯,恐怕也只有步骘一个人,诸葛瑾都在军事上差了一些。

记住网址m.qbyqxs.com

       

现在比较出头的心腹就是鲁肃、刘晔等人,可这两个人都是父子共用,甚至更大程度上还是刘备的,可不算是刘封私囊里的人才。



       

像贾逵这样将来能够独当一面,又忠心耿耿,上马统兵,下马治民,堪称是次品级别的小武侯,怎么能不让刘封用心拉拢栽培。



       

况且贾逵虽然能力,品德比起武侯来要逊色一些,可在愚忠上,却要比武侯更为死忠,也算是另类的补偿了。



       

以死忠基本盘为核心,然后套圈,最内层的一定得是高顺、贾逵、关羽、张飞、周泰这样哪怕利益发生冲突,都宁可牺牲自己,迎合主上的死忠派。



       

这类人极其少有,而且往往因为脾气性格,会导致淹没于众人之中。



       

要知道即便是以刘邦之强,终身也没能得到一個关、张这样的死忠。



       

汉初三杰,各有私心,就连老兄弟樊哙,精算师陈平,最后都变得那么的陌生,让刘邦几乎心死。



       

很多人都夸赞刘邦豁达,是帝王中最看淡生死的一位。



       

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病不治等死的外表下,何尝不是被一众老兄弟给伤透心了。



       

由此可见,死忠之人的难寻和珍贵。



       

可谁让刘封是挂壁呢。



       

其次,则是以甘宁、董袭、潘璋、步骘这类得恩遇,效死力的国士派,这类人属于有野心,但仅仅只有人臣野心,他们敬畏体制,想要融入体制。



       

只要愿意给这类人一个进入体制的机会,并且大致做到赏功罚过,这类人就和第一类死忠党没有任何区别,或者说他们就变成死忠党了。



       

这也是为什么甘宁后来会认真研读诸子百家的根本原因。



       

这些人极好安抚,这类人和第一类人最多的区别是利益的取舍,他们不像第一类那样,哪怕自身利益受到巨大侵犯时依旧能够保持忠诚不变。



       

这类人讲究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只要给足了他们想要的机会,他们就都会变成和第一类一样的死忠派了。



       

再外面一圈,是利益和主上始终保持一致的迎合派,典型人物就是鲁肃、周瑜。这类人的特征是他们会调节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利益始终和主君保持一致。



       

他们唯一的诉求就是主君的信任和人尽其用。



       

再外层,则是道德高于利益,能够为道义所感召,但也有自己思想的忠臣派,典型人物就是诸葛亮,太史慈、赵云、荀彧、荀攸等人也都在这个圈子里。



       

任何主君,有了这四层基本盘后,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是不用担心国家倾覆了。



       

所以当人主,最难的地方就是用人。



       

因为人都是会伪装的,哪怕鲁肃这样的迎合派,他也一样会伪装成死忠派。



       

而真正的死忠派,也会因为情商的缺乏而导致看起来像是个叛逆份子,典型人物就是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山岭蹦极达人邓某。



       

刘备这方面就非常厉害,虽然端水的手腕差了一些,但毕竟大家都是第一回,前面都没有可参考的对象,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可刘备在知人善用方面,确实是相当厉害的,不但身边一直有死忠党,还能越聚越多,人尽其用。



       

历史上,刘备完全就是把诸葛亮当下一任集团核心在培养。



       

因为刘备和儿子的年龄差太大了,而关羽和张飞的年纪是和自己一辈的,他必须要找一个靠得住的人来托孤,而诸葛亮,就是刘备选中培养的第一人选。



       

刘备是真心喜爱庞统和法正的,但注定托孤第一人选只能是诸葛亮。



       

贾习和贾逵知道刘封身份时,大惊失色。



       

祖孙二人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个言辞风趣,态度亲近,让人如沐春风的少年竟然是方伯家的长公子,更想不到这位长公子已经深入参与到了徐州政军两面了。



       

不过正因如此,贾习对刘封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认为刘备有子如此,本人定然更为出彩。



       

要不然也不会短短十几年,就从一介白身,成为了一州主宰。



       

况且这一路来,进了兖州之后,刘玄德之名就已经有所耳闻,到了豫州之后,更是频频为人所提及。



       

至于到了徐州之后,那更是如雷贯耳,甚至有不少百姓偷偷为刘备立了生祠。



       

就在今年,刘备接到鲁相求援北来,于南四湖之畔,一举全歼了豫州刺史郭贡亲率的攻鲁大军。



       

随后,让人意外之极的是,刘备竟然义释郭贡,连他手下的军队器械也一并奉还,就像是当真是来救援鲁国的一样。



       

贾习觉得其中必有奥秘,恐怕坊间流传是只知其外,而不知其内里。



       

对于祖父的这个判断,贾逵极为赞同,尤其是郭贡此后态度大改,完全倒向了刘备,这无疑要比当时直接鲸吞郭贡要更聪明许多。



       

“贾老和梁道远道而来,当休息调养一阵。”



       

刘封说到这里,顿了顿,一边观察贾习和贾逵的神情。



       

贾习当真是纹丝不动,如名士一般端正如一,倒是贾逵毕竟年轻气盛,眼中闪过一些焦急。



       

于是,刘封立刻话锋一转,神情诚恳的对着贾习道:“然州中百废待举,各种事务缺乏人手,更缺少如贾老和梁道这般的贤才。因此,封恳请二位能不辞辛劳,尽早就职。”



       

随后,刘封详细的介绍了给贾习准备的职务:“贾老,我父欲征辟你为军知从事,负责传授兵法。徐州已备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以及司马法等诸法,作为教材,若是贾老还有其他兵法愿意传授,州中也愿补偿贾佬。”



       

这个时代,知识可是相当昂贵的,书籍都是各家不传之秘。



       

别的不说,光是贾习传授给贾逵的那万字兵法,妥妥的价值千金。



       

再联系到贾习都离职多年了,还能把孙子活动到郡中担任长吏,可见老贾家还是挺有底蕴的。



       

贾习闻言,心头微震,看着刘封不经意所报出的兵法名著,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听公子之意,是想要将这些兵法传授给州中子弟?”



       

“正是!”



       

刘封点头道:“我观如今军队,皆无正规训练,想要培养一批士官人才,作为将领们的基层辅佐。贾佬可因材施教,无须传授过深的学识,只要他们能够完成基层伍长、什长、队长三级工作即可。”



       

贾习毕竟老于事务,一听就明白了刘封的想法,



       

对于军队来说,基层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却往往最容易被掌权者忽视。



       

老兵克制新兵,除了战斗经验丰富以外,也有基层组织远高于对方的因素在内。



       

如果新兵接受过训练和教学的话,那么这之间的差距就能拉小许多,等于是提高了己方的战斗力。



       

以贾习的眼光来看,刘封这一套还真具有不小的可行性。



       

因为基层不需要太深奥的的知识,甚至都不需要识字,所以人选上广度极大。



       

当然,这也是一次试验性质的实践,日后真正要培养的,还是心腹嫡系。



       

“可。”



       

贾习点点头,对此他心中也生出了不少兴趣,想要尝试看看:“老朽愿从公子之意。”



       

刘封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对着旁边跃跃欲试的贾逵道:“梁道是欲治政,还是从军?”



       

贾逵不着痕迹的瞄了眼自己的祖父,却发现对方竟然没有理会自己,不得不犹豫起来。



       

刘封倒是一点都不见怪,还跟他继续说道:“你若是欲治政,可选一县中就任主簿,如今徐州正在重建彭城,你若是有意,我可为你安排彭城县主簿之位。上至彭城糜府君,下至彭城臧县君,都与我乃是至交好友,梁道倒是不用担心被上官为难。”



       

主簿乃是一县主政的大吏,县令、县长一般会从本地直接征辟大族子弟担任,这样有利于完成朝廷下派的各种任务,以及秋收税赋等工作。



       

彭城县是彭城国的郡治所在,自然是资源最多,最容易立功的地方。



       

把他安排在那里,还有关系可以庇护对方,可见刘封对贾逵之重视和爱护。



       

“如若想从军的话,我徐州正在扩军,我可给你曲军候的职务,试守军司马职,扩军完成后可转正军司马。”



       

这一次,不但是贾逵心情激动了,就是旁边一直在故作旁观的贾习也很受震动。



       

在东汉军制中,曲军候就已经算彻底踏入中级军官队列了,辖制两百士卒。而更高一阶的军司马,那更是辖制四百士卒的实权军官,距离高阶军官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现在刘封竟然直接许诺给贾逵,这要不是在骗贾逵,就真的是把对方当心腹栽培了。



       

贾习甚至有种错觉,自家莫非跟刘使君家有过姻亲?



       

可即便是真有姻亲,对方也不应该如此舍得砸资源给贾逵啊。



       

贾逵频频目视祖父,却发现祖父竟然看都不看自己一眼,丝毫不理会自己的暗示。



       

无奈,贾逵只能自己抉择了。



       

犹豫再三,贾逵竟然没有选择从政,而是选择了从军。



       

“公子,逵愿从军。”



       

贾习对此早有预料,心里只是有些可惜,毕竟从政的条件太好了。



       

虽然从军起点更高,可武夫不出头,如何能和百里宰相比?



       

以刘封目前表现出来的态度,贾习可以肯定贾逵如果选择去彭城县当主簿,三年之内必能成一县之主。



       

不过哪怕是贾逵已经做出了选择,贾习依旧没有说话。



       

随后,刘封亲自摆宴,为贾习和贾逵祖孙接风洗尘,同时将他们也安顿在了州府中。



       

外出的刘备回城之后,听说了刘封的安排后,还亲自夜访了贾习和贾逵,询问他们可有疏漏。



       

这份真情实意的意外探访,让贾家祖孙既意外,又暖心。



       

至于蔡琰,主要是孔融有和刘备提起过,想让刘备把蔡琰从老家陈留接出来,不论是留在徐州,还是送去北海,都可以。



       

孔融和蔡邕是至交好友,历史上蔡邕的小女儿嫁给羊衜做续弦就是孔融牵线搭桥的。



       

因为羊衜第一任妻子就是孔融的女儿。



       

听说好友蔡邕在长安被王允杀死之后,孔融就很关心好友留下的遗孤。



       

作为孔融的知己,刘备显然被孔融叮嘱过,还特地留下了证明的书信。



       

这次前往河东时,刘封想起了此事,顺带也让使者找一下河东卫士,若是蔡琰愿意的话,就将她接来徐州。



       

毕竟蔡琰是蔡邕之女,是现世里有名的才女,不但精通文学,而且还擅长音乐、书法,堪称博学多才。



       

想到对方原时空里的凄惨命运,刘封觉得能拉一把也就拉一把吧。



       

况且这对于徐州也并非没有好处,光是请蔡琰将她背诵于胸的古籍经典默写出来,就已经赚的飞起了。



       

只是眼下蔡文姬却并不知道自己险些被胡人掳走,更在大漠生活了十二年之久。



       

因此,也不知道蔡琰对自家徐州有多少感激之情,能给徐州带来多少报答了。



       

话说两头,辛评返回河北后,次日就被袁绍召见。



       

等辛评到达州府时,发现州府之中人来的竟然还挺齐的,就连沮授,荀谌、审配、逢纪也都在场。



       

辛评坐下之后,和郭图小声沟通了一会儿,这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大阵仗了。



       

鞠义吃败仗了,被公孙瓒追杀了一路,几乎仅以身免,部曲十不存一。



       

袁绍军被公孙瓒军斩首数千,全是能征善战的老兵。



       

除此以外,为十万人规模供应的大车、驮马全部丢了个干净。



       

如此重大的损失,让袁绍极为心疼。



       

的确,他是对鞠义的骄纵不法而感到愤怒和痛恨,甚至心生杀意。



       

可袁绍那也只是想除掉鞠义一个人罢了,他甚至还想在除掉鞠义后妥善收编对方的部曲呢。



       

现在倒好了,几乎全部丢光,只有鞠义一个人逃了回来。



       

鞠义的部曲被消耗掉后,鞠义本人也就没了价值。



       

袁绍并不重视武将,或者说值得他重视的武夫并不多,也就颜良、文丑两个。



       

淳于琼是士族,不是武夫。



       

和刘备集团截然不同,袁绍麾下领兵的绝大部分都是士族。



       

演绎里沮授是谋士,郭图是谋士,审配还是谋士,逢纪依旧是谋士。



       

可实际上,这些人个个都是带兵的将领,沮授甚至一度拥有统领整个河北军的名义,后来被划出三分之二,平分给了淳于琼和郭图两个人。



       

在整个冀州集团中,主要的兵力分为三块,一块是鞠义所带的部曲,人数最多的时候膨胀到了数千人。



       

这部分几乎都是并、凉州人,比较抱团独立,对袁绍的命令不怎么遵从,只听鞠义的。



       

其次是各个部曲,比如审配,他家就是冀州有名的土豪大族,属于典型的又有钱又有粮还有人的超级大户。



       

因此,审配家的族兵数量可是相当吓人的。



       

后汉书记载: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



       

什么级别才够得上族大兵强?



       

这部分的兵马名义上也是属于河北军,但这些部曲实质上可是私军,最优先听取的肯定还是自己家家主的命令。



       

最后一部分则是广义上的河北军,理论上的领袖是袁绍本人,但实际指挥者却是沮授。



       

因为沮授被袁绍拜为监军、奋武将军,监护诸将。



       

理论上整个河北的兵马都得接受沮授的监督,包括族大兵强的审配。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河北派的势力稳稳的压着河南势力,袁绍也对此视若不见。



       

毕竟袁绍还需要河北派士人继续出钱出力,帮助他恢复元气,彻底击败公孙瓒。



       

辛评打量着对面的河北派士人,突然发现田丰,沮授等人竟然正在观察自己,心中顿吃一惊,赶忙冲着对面友善的笑了笑后,立刻收回了目光。



       

眼下河北派势强,他可不想和对方发生冲突。



       

很快,袁绍就从后堂走了出来,走到自己的席位上坐了下来,会议于是开始。




如果您觉得《我父刘玄德》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