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30章 不骄不躁,两条腿走路

作品:《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短暂的失神之后,刘荣也算是明白了窦老太后,为何会有这般异常的反应。



       

——窦老太后对刘荣,原本是纯粹的长者对待晚辈、上位者对待下位者的姿态;



       

毕竟如今的老太后,可不是身份、地位与天子平齐的‘太后’,而是无论从法理,还是实际上,都稳压皇帝一头的太皇太后。



       

对刘荣这个孙辈,窦老太后就算再怎么骄横,也没人能挑出理来。



       

——谁家祖母不训孙子?



       

只是现如今,经过一场河套-马邑战役,刘荣早已今非昔比。



       

有皇帝武功傍身的刘荣,即便是贵为太皇太后的窦老太后,也已是不得不礼让三分。



       

而这,也正是窦老太后那无比别扭,好似在发牢骚,又隐隐有些抬举刘荣的原因所在。



       

——对于刘荣这个晚辈,一跃而从平平无常的少年天子,华丽转变为有武功傍身的实权皇帝,窦老太后有些抗拒,又有些无所适从;



       

偏偏又没有任何理由去遏制,或是掣肘刘荣——非但不能再在刘荣面前摆长辈、太皇太后的谱,反而还要给刘荣留足体面。



       

于是,理智让窦老太后重新调整对待刘荣的态度,感性却又让老太后不甘于就此和刘荣平起平坐,故而话里话外,便多少有了些牢骚、嘀咕的味道。



       

对于这一变化,刘荣很满意。



       

这,恰恰是‘帝王武功’四个字,能为刘荣带来的政治利益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东宫的尊重;



       

以及忌惮!



       

没错。



       

一场河套-马邑战役,为刘荣带来的武功,已经足以让东宫窦老太后,对刘荣生出一股忌惮。



       

而这忌惮的来源,无疑便是接下来,即将自河套-马邑战役,涌现出的一批武功侯。



       

——太尉曲周侯郦寄自不用说,作为本场战意的最高统帅,至少五千户的溢封食邑,是怎么都少不了的。



       

考虑到此战过后,郦寄已经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大概率也要和曾经的周亚夫那般,自此淡退出汉家军方,作为补偿,刘荣也不介意将郦寄的溢封,提高到七千户左右。



       

当然,前提是郦寄足够识趣,能认清现实,而不是像负面教材周亚夫那般,逼得刘荣只能展现天子之威。



       

从刘荣对郦寄的了解来看,这件事,问题不大。



       

也就是说此战过后,本就属于开国元勋之列,且初始食邑高达 5100户的曲周侯家族,将正式成为继酂侯(萧何)、留侯(张良)、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傲),以及条侯(周亚夫之后),汉家第六个万户侯家族。



       

且不同于五位前辈一万出头的食邑数,郦寄的曲周侯国,食邑很可能达到12000户以上!



       

曲周侯家族,将自此成为有汉以来,受封食邑数最高的第一大功侯家族!



       

对此,朝堂内外的舆论,或许会非常激烈。



       

但刘荣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因为再过几年,‘那两位’当中更年长的一個,便要开始展露自己的才华。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汉武大帝对那位长平烈侯的酬封,几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初战以车骑将军之衔,成为了汉军四路出塞大军中,唯一得胜的那一路,封了关内侯;



       

次战便为汉家夺取河套,封长平侯,食邑3800户!



       

第三战,仍以车骑将军之衔指挥了高阙奇袭战,拜为大将军,溢封6000户,食邑达到惊人的9800户,距离点亮万户侯成就,仅差最后的200户。



       

很难不说汉武大帝此举,不是为了压制卫青飞速增长的食邑,好给卫青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



       

只是毕竟是绝代双骄、帝国双臂;



       

这区区200户的食邑,非但没能成为卫青无法跨越的天堑,反而成为了卫青辉煌的一生当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小挑战。



       

第四战!



       

卫青以大将军,正式发动了汉家对草原幕南地区的大规模出塞作战!



       

这一战,卫青个人仅得赏赐千金,并没有再得到食邑溢封;



       

但卫青的三个儿子,却是悉数获封为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



       

卫青再三请辞,才总算是推掉了汉武大帝的美意;



       

却也间接促成了麾下将帅:公孙敖、公孙贺、公孙戎奴、李蔡、李朔、李沮、李息、韩说、赵不虞、豆如意等十人,悉数获封为侯爵。



       

此战最耀眼的,却并非‘推辞三子之封,以使麾下十人封侯’的大将军卫青,又或是获封为侯的十人当中的任何一个。



       

而是以区区八百剽姚骑掀翻龙城,直捣黄龙,深入草原大漠如入无人之境的剽姚校尉:冠军侯霍去病……



       

最终,长平烈侯卫青征战半生,总共为后世子孙,赚下了长平侯国足足16700户的食邑,以及三个独立于长平侯国外、总食邑高达5300户的彻侯封国。



       

在卫青最高光的人生阶段,往往是上一场战争的溢封食邑还没到手,卫青就又打赢了这一场战争;



       

等上上一场战争的溢封食邑终于敲定,下一场战争的胜利又已经到手。



       

以至于长安朝堂忙的脚不沾地,最终还是不得已,不顾卫青百般请辞,逮着长平侯府的嫡系男性子弟就封。



       

最夸张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卫青某个妻妾临盆时,宣诏郎官就侯在产房外;



       

待男婴的哭声响彻长平侯府上空,确定长平侯府有男丁降生的第一时间,就直接将襁褓中的新生儿敕封为侯的盛况……



       

在这个时间线,少年卫青被刘荣接进宫亲自培养,也有一段时间了。



       

对于卫青的脾性——无论是性格还是操守,刘荣都报以九成九的信任。



       

余下那零点一成,也不过是出于帝王的本能,而给自己留下的些许余地。



       

对未来的卫青,刘荣期望极高!



       

同时,刘荣也不太希望将来,自己会出于‘万户侯已经是天花板,再溢封就不好了’之类的考虑,而强行压制卫青的发展。



       

这场河套-马邑战役,算是为卫青,以及更往后的霍去病,赢得了相当充分的发育时间,以及相当乐观的外部战略条件。



       

刘荣自然也乐得通过此战,将曲周侯郦寄的食邑溢封至12000户,来提前为日后的长平侯、冠军侯开好先例。



       

——万户侯,不是汉家酬封功臣的天花板!



       

——食邑超过万户,且大幅超过万户,并不犯法!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曲周侯郦寄,也算是沾了还没闪耀华夏青史的帝国双臂:长平侯卫青、冠军侯霍去病舅甥二人的光。



       

说回眼下,河套-马邑战役结束之后,即将因功获封为侯的有功将士。



       

主帅郦寄溢封高达7000户,食邑达到惊人的12100户;



       

余下的将官,自然也能得到至少5000户以内的食邑溢封,或是食邑4000户以内的侯爵敕封。



       

如弓高侯韩颓当、榆侯郦寄二人,食邑便分别从2630户、1700户,溢封到了5130户、4700户。



       

马邑战场‘功过相抵’的博望侯程不识,也沾了汉家开疆拓土,占据河套的光,在刘荣力排众议之下溢封500户,食邑达到了1700户。



       

——毕竟是和刘荣的太子私苑,以及河套第一城:博望城共享爵号的当今第一侯;



       

再加上此战,程不识也算得上尽心尽力,在马邑战场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将河套之功分润给程不识一些,区区500户食邑敕封,倒也没引起朝堂内外的议论。



       

倒是此战,新封功侯的数量以及食邑规格,在朝堂内外,乃至于坊间引发了极为广泛的物论。



       

——程不识所在的马邑战场,唯独程不识一人的500户食邑溢封,以及苍鹰郅都获封关内侯,程不适麾下两位副将封为封君;



       

反观河套战场,单就是新封彻侯,便足有九人!



       

虽然总食邑不算多——九个彻侯封国加在一起,不超过15000户,但也还是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什么时候,汉家的彻侯爵位,竟这般不值钱了?



       

要知道先孝景皇帝时,一场吴楚之乱的平灭,才催生出了满共五家新封侯!



       

甚至就连这五家新封侯,都还包含了半功封、半恩封的外戚:魏其侯窦婴;



       

早就该因政治原因而封侯的义渠王子:公孙昆邪;



       

以及太尉周亚夫‘复爵’的第二侯国:绛侯。



       

其余二人:榆侯栾布、塞侯直不疑,也都是早有累功,离封侯就差临门一脚的老臣、老将。



       

反观此战?



       

——溢封食邑者,从统帅曲周侯郦寄,到河套、马邑两个战场的三位主将:弓高侯韩颓当、榆侯栾布,以及博望侯程不识;



       

再到率部参战,得以分润军功的当朝后戚:平阳侯曹寿,以及象征性参战的窦氏外戚代表:南皮侯窦彭祖。



       

等等。



       

得溢封者高达九人,总溢封食邑超过两万户!



       

若单只如此,倒也罢了。



       

毕竟再怎么说,谋夺河套,也大小是个开疆拓土之功;



       

汉家新得河套,除了已经敲定的朔方郡外,还有正在商措,即将敲定的五原郡。



       

——两郡之土,尤其还是河套这么一块战略意义极为特殊的沃土,溢封出去两万户食邑,也算是情有可原。



       

考虑到这是外战得胜——尤其还是在匈奴人身上拿到的胜利,更大幅改善了汉家的对外战略处境,在此基础上,依照吴楚之乱评定的规格,再封四到五家新侯,也勉强能够接受。



       

但刘荣要新封的彻侯,却和得到溢封食邑者的数量一致:同样高达九人!



       

这就多少有些过犹不及了。



       

在此战之初,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完成抢搭浮桥,为汉家马邑战场赢得先机的两部遂营,其主将,即两位都尉封侯,这没什么好说的。



       

就算不考虑到刘荣战前的个人承诺,单就是这二人的功劳,也足堪封侯。



       

但剩下的七人……



       

咳咳,怎么说呢……



       

外戚栗仓?



       

好吧,刘荣要扶持自己的母族外戚;



       

典客公孙混邪之子,平曲侯世子公孙贺?



       

也行吧,刘荣要给义渠王子家族一些扶持,来竖立‘厚待归附贵族’的贞洁牌坊。



       

剩下那些无名小卒,都是些什么鬼?



       

掌兵五百的队率司马封侯,也还则罢了;



       

怎么还有一个率兵十人的什长,因为率部招降了一个河套部族,而得封为侯的?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封赏事宜争议大,这就使得刘荣这段时间,多少有些‘公务缠身’。



       

主要是忙着和朝堂内外——主要是那些眼红的功侯贵戚,就此战的封赏事宜扯皮。



       

只是刘荣的注意力,却早已经从战后的封赏,转移到了汉家内部的一系列问题之上。



       

——河套-马邑战役,已经结束。



       

就算汉家在这两个战场投入的兵力,都还没有,且短时间内无法班师回朝,此战的结果,也已经尘埃落定。



       

坊间议论纷纷,朝堂内外物议沸腾;



       

但当刘荣从胜利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之后,第一时间看到的,却是摆在面前的一系列问题。



       

——孝景皇帝过早驾崩,导致汉家本该挟吴楚乱平之大势,迅速推动的《削藩策》,在一定程度上放缓甚至停滞;



       

刘荣新君继立,导致的朝堂核心决策层出现震动,乃至于地方郡县——尤其是关东郡国的震荡。



       

以及,刘荣今日与窦老太后说起的:因为文、景两位先帝在位年间的宽松政策,所导致的陵邑制度效能锐减。



       

等等等等。



       

刘荣当然不会和原时间线上的汉武大帝那般,天真的以为:只要仗打赢了,剩下的就都不是事儿。



       

诚然,对外战争的胜利,确实能解决许多内部问题。



       

但刘荣始终牢记:战争,仅仅只是政治的延伸。



       

如果说政治,是一个集内政、外交、战争、经济等诸多分支的一个大命题,那战争,仅仅只是‘政治’这个大命题下的一小部分。



       

战争的胜利,确实能为政权、文明,带来极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但若是只看重战争的胜利,却将其余事物尽数忽视,乃至于天真的认为:那些被战争胜利掩盖的内部矛盾,真的就此消失不见?



       

“穷兵黩武,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以为打赢了仗,就万事大吉了——老百姓就不用吃喝、不用穿衣,只要高喊‘万胜’,就能吃饱穿暖了……”



       

“——只是个开始啊~”



       

“一场战争的胜利,仅仅只是为朕,赢得了专心处理内部的时间、精力而已。”



       

“便是河套,想要好生经营,以为我汉家养马之地,也同样要朕费一番功夫……”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朕这一生,如履薄冰》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