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27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国?

作品:《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把刘舍召来,本打算联合当朝丞相,给天子荣一个下马威;



       

结果,显然是窦太后碰了一鼻子灰。



       

——一来,是刘舍这个丞相,身份实在是太过于特殊了些。



       

不同于汉家过往,那些个要么有武勋、要么有能力,又或是有资历的丞相——刘舍这个丞相,几乎完全就是凭借‘忠于天子’四個字,才做上汉家的相宰之位。



       

这么一个人,管你是太后还是太皇太后,让他帮你去对付汉家的天子?



       

若是少弱之君,桃侯家族或许还会审时度势,选择做一个识时务的俊杰。



       

但换做是刘荣——换做一个已经拥有三年实习经验的成年天子,桃侯家族,却绝不会在这样的原则性问题上犯错。



       

别说是犯错了;



       

就连含糊其辞、置身事外,都不大可能是桃侯家族会做出来的事。



       

二来,则是刘舍这个丞相,本身也还处于才刚交接权利、还并未完全在相府站稳脚跟的开局阶段。



       

虽然说不上‘新官上任三把火’之类,但刚上任不久的丞相刘舍,无疑会对这样的原则性问题更加敏感。



       

本就是站队专家:桃侯家族出身;



       

再加上才刚担任丞相,还没完全站稳脚跟,需要天子荣为自己提供一定的支持;



       

刘舍脑子冒泡才会跟窦太后胡闹!



       

更何况刘舍,是大行天子启钦定的‘托孤丞相’——是大行天子启自知寿数无多的前提下,专门为政权交接而任命的托孤大臣。



       

这么一个人,反过头来联合窦太后对付刘荣,且不说这个选择本身对不对、蠢不蠢;



       

单就是朝野内外,乃至天下人的唾骂,也能把刘舍喷个半身不遂。



       

——先帝托孤,你就是这么对先帝的继承人的?



       

——小人!



       

结合此间种种,刘舍严词拒绝与窦太后‘同流合污’,甚至不惜以下犯上,当面斥责窦太后,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事了。



       

对此,窦太后自然是很快便想明白了个中关节。



       

但在刘舍离开之后,止住哭声的馆陶公主刘嫖,却开始发动自己的终极技能。



       

禁奥义!



       

背后蛐蛐……



       

“瞧瞧瞧瞧!”



       

“阿启合眼这还没两个日头呢,我汉家上上下下,都快被太子给搅翻了天!”



       

“——刘舍一届佞臣,若非太祖高皇帝垂怜,就算桃侯一脉能苟延残喘至今,他刘舍也得叫‘项舍’!”



       

“当着母后——当着太皇太后的面,愣是一点体面都不给留?”



       

“若母后坐实,日后还不让他刘舍反了天了?!”



       

刘舍还在的时候,刘嫖只顾着一个劲儿的哭。



       

待刘舍走后,刘嫖也依旧象征性的哭了一会儿。



       

但在漫长的等待,却依旧没有等来母亲窦太后的安抚、劝慰后,刘嫖也终于露出了鸡脚。



       

却不料刘嫖义愤填膺的一番话,只惹来窦太后阴恻恻一声告诫。



       

“当今皇帝,还不曾有子嗣。”



       

“又何来太子?”



       

一听这话,刘嫖这才反应过来:在过去,自己又想亲近,又舍不下面子、弯不下腰杆主动亲近的太子,如今已经是汉家的皇帝了。



       

窦太后提醒的委婉,长乐宫又足够安全,刘嫖并不担心这话会传出去;



       

可若是换个地方,刘嫖唤当今天子荣为‘太子’,那可就是一件看似可大可小,实则却必定会被刘荣无限放大的把柄……



       

“女儿知错了……”



       

“女儿,这不也是关心则乱嘛?”



       

“皇…帝,实在是对母后太不恭敬了……”



       

知道自己的禁奥义砸偏了位置,刘嫖也不急着串联小技能,一边为自己小心开脱着,一边耐心的等待起了技能冷却。



       

同时,再也不忘观察起母亲的神情变化,看能不能找到其他机会。



       

对于刘嫖心中所想,窦太后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



       

更可能,是不愿意知道。



       

只是无论如何,窦太后此时的注意力,都已经不在刘嫖身上了。



       

“桃侯,是大行皇帝专门为皇帝留下的柱石重臣。”



       

“有今日这般反应,虽是过火了些,但毕竟是桃侯;”



       

“——做出这等事来,也实属寻常。”



       

“我现在担心的,是皇帝身边,究竟是只有一个刘舍如此,还是除了刘舍,还另有更多人……”



       

听闻窦太后这番话语,刘嫖顿时闻炫音而知雅意;



       

眼睛贼溜溜一转,旋即试探着开口道:“皇帝,还不曾行冠礼……”



       

“按祖宗定下的规矩,一日不行冠礼,便一日不算成人;”



       

“不曾成人,便不得临朝亲政?”



       

分明是一个客观事实,刘嫖说出口时,却反而带上了询问的语调。



       

——母后,是如此打算的吗?



       

却见窦太后闻言,先是轻轻一点头,旋即又唉声叹气着摇了摇头。



       

“按祖宗的规矩,确实如此。”



       

“——未行冠礼、不曾大婚,便不得临朝亲政。”



       

“而今皇帝,虽年已及冠,却并不曾行冠礼。”



       

“大行皇帝尚在之时,倒也曾定下章程:明岁开春,太子加冠大婚。”



       

“但眼下,大行皇帝宫车晏驾……”



       

···



       

“只是祖宗的规矩,不单是针对皇帝。”



       

“——便是太子储君,若未及冠,也是不得掌政监国的。”



       

“但皇帝,已经掌权监国三年;”



       

“要想让皇帝,把捂了三年的大权吐出来……”



       

听出母亲果然有此意图,刘嫖心下当即便是一喜!



       

顾不上擦去面上泪痕,只激动起身道:“母后懿旨一封,皇帝,莫还敢抗命不成?!”



       

与刘嫖的喜形于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窦太后那古井无波,又更像是无可奈何的淡定面容。



       

“我让皇帝交权,皇帝,大抵是不敢抗命的。”



       

“但皇帝让堂邑侯就国,我,又能说什么呢?”



       

“——若这只是皇帝的意思,我倒还能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好生压一压皇帝的气焰。”



       

“可这件事,分明是大行皇帝临终前的嘱托,甚至很可能留有遗诏……”



       

···



       

“更何况皇帝,以储君之身太子监国时,本就不曾及冠;”



       

“如今,若以皇帝年不及冠为由,让皇帝交出大权,朝野内外,只怕也会物议沸腾……”



       

听到这里,刘嫖这才从情绪的大起大落中冷静了下来。



       

是啊;



       

作为刘荣的祖母、大行天子启的母亲、太宗孝文皇帝的正室,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窦太后,确实可以懿旨一封,便让刘荣在未央宫捏泥巴到来年开春。



       

甚至即便到了明年,刘荣是否能顺利加冠大婚、临朝亲政,也得看窦太皇太后的意思。



       

在汉家的二元政体下,这么做合理合法,没人能挑出不对。



       

但反过来,刘荣也同样可以扯起‘大行皇帝遗诏’的虎皮,将堂邑侯陈午赶回关东的封国。



       

虽然是太宗皇帝的长公主、大行天子启一母同胞的长姊,在堂邑侯府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归根结底,刘嫖最主要的身份,依旧是堂邑侯夫人。



       

在长安,朝野内外给个面子——主要是给太宗皇帝,以及窦太皇太后面子,叫刘嫖一声馆陶主、长公主,自然是张口就来;



       

但倘若堂邑侯陈午,真的被刘荣一纸天子诏,甚至是先皇遗诏赶回关东,那作为堂邑侯夫人的刘嫖,自也只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着丈夫回关东。



       

这一去,可就不知道下一次再来长安,是何年何月了。



       

——诸侯王三年一朝长安,但彻侯,却并没有‘隔几年必须朝长安’的硬性规定;



       

理论上,只要刘荣扛得住压力,打死都不愿意召堂邑侯入朝觐见,那刘嫖此去关东,还真就是到死都不可能再回到长安!



       

当然,太皇太后硬要召自己的女儿入朝,天子荣也不大可能拦得住。



       

——过去,太后要见自己的儿子,尤其还是身份敏感的梁王,大行天子启不也是束手无策?



       

但很快,刘嫖便彻底明白了这一回合,刘荣与窦太后这一番交锋的真实场景。



       

窦太后:皇帝没加冠成人,这朝政大权,还是我这个太皇太后,替皇帝暂且掌着吧!



       

天子荣:堂邑侯眷恋不去,大行皇帝又临终有言,让堂邑侯就国;



       

皇祖母认为呢?



       

窦太后,当然无法在明面上,明目张胆的无视先皇遗诏。



       

莫说大行天子启,是窦太后怀胎九月,冒死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所生出来的亲儿子;



       

哪怕大行天子启,是窦太后的百世玄孙——窦太后,是汉家的皇太太后,凡华夏之民,都绝对没有悖逆任何一位先皇遗诏的道理。



       

没有例外!



       

当朝天子、太后,乃至太皇太后,也同样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



       

除了勒令堂邑侯陈午就国,顺带让馆陶公主刘嫖也滚去关东,大行天子启,是否还留了其他有关刘嫖的遗诏,或交代?



       

比如:若事尚可为,尽可能留刘嫖一命,让堂邑侯带妻儿老小就国;



       

若事不可为……



       

怎么想,这都是大行天子启——乃至汉家历代先皇,都能做出来的事。



       

类似这种‘能控制住就这么这么安排,控制不住则处理掉,再凭这封诏书脱身’的交代,也无疑是极具汉天子特色的临终遗言。



       

换而言之,此刻,天子荣和窦太皇太后之间的交锋,已经陷入僵持。



       

窦太后手里捏着2和A:太皇太后的身份,以及刘荣不曾及冠的客观事实;



       

但除了这两张打牌,窦太后手里,还有一个3和一个4。



       

3,是大行天子启临终之时,窦太皇太后闹脾气,没在大行天子启身边;



       

4,则是窦太后仅存于世的子女刘嫖,随时可能被刘荣掏出来一封‘先皇遗诏’……



       

“所以,母后今日召桃侯,是想探探朝堂上下的口风?”



       

见女儿终于智商归为,窦太后也随之长呼一口气,不知道是为女儿没有彻底变蠢感到庆幸,还是被刘荣这一连串预防措施,给防的喘不上气了。



       

“丞相站皇帝,我并不意外。”



       

“只是丞相如此大言不惭,甚至丝毫不担心我降罪——这,就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了。”



       

“刘舍,是万万没有这个胆子的。”



       

“至少一个‘未冠天子’,一个不具威仪的新君,是无法让刘舍这个连相府上下都还没认全的丞相,生出这么大的底气的……”



       

···



       

“皇帝,怕是已成气候啊……”



       

“过去这三年,皇帝看似是在太子监国,实则,却是在借着监国之便,顺带为自己编织羽翼。”



       

“虽然朝中,还不曾有皇帝安插的潜邸心腹,但即便是这些先帝朝,乃至太宗皇帝朝的老臣,也已经有大半归心于皇帝。”



       

“再加上大行皇帝,也不遗余力的‘揠苗助长’,非但没把皇帝揠坏,反倒还让皇帝,成了如今这般大势……”



       

说完这番话,窦太后便陷入了漫长的思虑之中。



       

从才刚即位的皇帝孙儿手里抢夺权力,并不是需要窦太后深思熟虑、做出决断的事。



       

——权力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天然厌恶真空。



       

任何权力,哪怕出现片刻真空,也会瞬间吸引无数方的争抢。



       

如今汉家的皇权,或许特殊些:除了太后,基本没什么人敢抢;



       

而对太后而言,要不要替‘还不懂事儿的皇帝儿子/孙儿’掌握一段时间大权,却是完全不需要思考的是。



       

往好的方面说:这种本能,正是汉家二元制度最强有力的支撑,以及太子少弱时,确保大权不会落到外人手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往坏的方面说:这是本能;



       

不需要任何人教,就能瞬间领悟的本能……



       

“若皇帝,能看顾好宗庙、社稷,我倒也乐得清闲。”



       

“但看皇帝如今这般模样——连自己的祖母、姑母都容不下,将来对上匈奴贼子,又如何能忍辱负重?”



       

“唯宗庙、社稷计,我都必须要好生管教着皇帝一些。”



       

“至不济,也起码要让皇帝,等到来年开春……”



       

听闻此言,刘嫖暗下,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却是不等刘嫖再有动作,窦太后低沉,而又直击灵魂深处的厚重语调,将刘嫖彻底惊得愣在了原地。



       

“绮兰殿那边,日后便莫再去了。”



       

“——只等大行皇帝入葬阳陵,绮兰殿,便要成了皇帝的后宫;”



       

“那位,也要去关东,做胶东王太后了……”



       

···



       

“皇帝不恭、于国事不够稳妥,却是不假。”



       

“但终归就要及冠,便断无另立的道理。”



       

“——死了那条心;”



       

“安生在我身边,再伺候几年。”



       

···



       

“阿启临终前,是为你费了些心思的~”



       

“若不然,怕是阿启前脚闭了眼,你堂邑侯府上下,后脚便要被皇帝的爪牙掳了去。”



       

“总归皇帝,是容不下你这桑窜下调的姑母的。”



       

“刻意不尊你为太长公主,便是皇帝的敲打。”



       

“——即是敲打你,也是敲打我。”



       

“阿启这份恩情,伱得认……”




如果您觉得《朕这一生,如履薄冰》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7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