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50章 官制变革,是皇帝强化皇权的一种手段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林澈也就是这么随便一说,没想到朱樉顿时将怒火发泄到,外出买吃的蓝玉身上。



       

他赶紧打断朱樉,继续自己之前的话题。



       

“皇帝对朝廷结构调节的第二点,那便是遏制官僚机构的腐化。”



       

“正如当今皇帝洪武帝,设置的官吏考核制度一样,就是为了防止官僚的腐化。”



       

“可是朝廷监察和考核百官的官员,也都是读儒家圣贤书的。”



       

“既然拜的都是同一个孔夫子,一般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对自己人下狠手?”



       

朱樉每次听到,林澈提起父皇。



       

都忍不住心脏狂跳,血压飙升。



       

每次提到有关大明话题,朱樉很少发表意见。



       

他不知道怎么说,也不太敢说。



       

林澈对此已经习惯了,所以他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如此一来,考核起不到作用,贪官污吏自然无所顾忌。”



       

“嫉恶如仇的洪武帝,当然无法容忍这些贪官,于是便定下贪污60两以上,枭首剥皮充草的刑罚。”



       

“这也属于调节的举措之一。”



       

简单说完一段话,林澈喝了口茶,继续道:



       

“要做到杜绝门阀和遏制贪官,皇帝手上必须要有绝对的权力。”



       

“正如洪武帝一步步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一样。”



       

“每个朝代的官制变革,也是皇帝强化皇权的一种手段。”



       

“正如西汉初期的尚书一样,最早不过是给皇帝处理私事的职务”



       

“可皇帝作为权力结构的核心。”



       

“最靠近他身边的机构,随着时间的发展,权力必然会逐渐变大!”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在西汉中期,尚书掌握的权力,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忽视了。”



       

“更别提到了东汉,尚书直接登堂入室,成为朝廷的主要命官!”



       

“这便是皇帝延伸皇权的一种手段。”



       

稍微给朱樉,讲了下汉朝尚书官职的发展史。



       

林澈呷了口茶,润润喉咙,接着道:



       

“你先理解了这些,咱们再说刚才的问题。”



       

“为什么皇帝干预了社会结构后,朝廷依旧会步入腐朽和衰亡。”



       

脱离了有关父皇的话题后。



       

朱樉也不在拘谨。



       

他连忙追问道:



       

“难道是因为那些皇帝水平不够?”



       

林澈闻言,忍不住想起。



       

大明史书上的一个志大才疏的皇帝,想要振兴王朝。



       

结果,反倒加速了王朝灭亡的‘勤勉皇帝’。



       

那便是大名鼎鼎,以天子守国门,最后吊死在煤山歪脖子上的崇祯皇帝。



       

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待这位悲情皇帝。



       

反正在林澈眼里。



       

崇祯除了骨气和节俭,可以夸几句的,剩下的地方简直一无是处。



       

毫不客气的说,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就是他自己水平太烂。



       

既没有治国之才,也没有识人之能,更没有容人之量。



       

结果。



       

他越是勤政,明朝就崩溃的越快。



       

林澈本想就崇祯的问题,给朱樉好好上一课。



       

又担心吓着这小子了,于是他便压着心中吐槽的冲动,回答道:



       

“皇帝能力不够,所以调节了社会结构,却没有起到正面作用的例子也有。”



       

“但则不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只要你熟读史书就会知道,每当朝廷试图推行新政,解决一个老问题的时候,往往引起一个出人意料的新问题!”



       

就比如洪武帝享用高压政策来杜绝贪污腐化。



       

可没想到,就算剥皮充草,都无法根除贪官的出现。



       

导致朱元璋死后,被压制了许久的官僚,开始报复性的贪腐。



       

很多什么常例银子,冰炭孝敬。



       

就算在朱元璋死后,渐渐形成的贪腐潜规则。



       

这便是想用新政解决问题,结果却引发更大的弊病的例子。



       

只可惜,朱樉没明白,林澈话中的深意。



       

反倒是提出质疑:



       

“先生,那根据您的意思,岂不是放任贪官贪钱,比用严令惩治他们要好?”



       

林澈刚将一口茶喝进嘴里,差点喷出。



       

这小子每次遇到,和皇室有牵扯的问题。



       

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思想上就容易钻牛角尖。



       

林澈将清茶咽下,抬手给朱樉来了一下:



       

“你小子到底来上课的,还是来抬杠的?”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放任贪官贪钱了?”



       

“我的意思是,用一个新政策,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政策本身就不对,非但不会减少贪腐,反而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林澈用食指敲着桌子,让朱樉别只顾着委屈。



       

继续讲课道:



       

“不止是新政的正确性问题,还有新政一层层往下实施的时候,也会引发诸多问题!”



       

“就比如,牧羊人让牧羊犬帮着看羊群。”



       

“为了避免牧羊犬偷懒,不能乱跑的羊赶回羊群,不能驱赶走想要吃羊的野狼,都会让自己小孩,拿着棍子监视牧羊犬。”



       

“问题是,牧羊犬被打也就算了。”



       

“可谁能保证孩童不会玩心大起,随意用棍子教训忠心的牧羊犬?”



       

顿了顿,林澈接着道:



       

“正如王安石的青苗法。”



       

“最早也是利国利民之策”。



       

“但负责‘牧羊’的贪官污吏们,很快就将其变成了敛财的工具。”



       

“王安石不是没有,派出过‘牧童’,来监视这些‘牧羊犬’。”



       

“可是负责监督的官员们,心里想的则是党争和升官。”



       

“于是乎,不管有没有借新政敛财。”



       

“甚至老老实实执行新政,造福一方的百姓的官员。”



       

“只要不是革新派的,统统都会被扣上贪赃枉法的帽子。”



       

“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新政,对百姓也没有半点益处。”



       

听到这,朱樉激动站起来,大声道:



       

“先生我明白了,以前的皇帝施行改革,大多都是因为新政,不符合实际情况,以至于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而即便是能革除弊病的政策,可如果朝堂上下党争不断,也只会变成恶政!”



       

“那么看来,这便是历代王朝,改革失败的最大问题了。”



       

一个简单的牧羊故事,和王安石变法结合起来。



       

朱樉这次领悟的特别快。



       

他将自己的领悟内容,急切的展露给林澈,希望得到林澈的肯定。



       

可…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6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