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272章:怼遍全场!大宋之柱苏景明显圣(上)

作品:《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三月十六日。



       

清晨,大庆殿内。



       

士农工商排位之辩,在参知政事宋庠的主持下继续进行。



       

士大夫官员们也都纷纷下场,参与到自由辩论之中。



       

以崇文院检讨朱舜为首的一批馆阁之官,表现得最是活跃。



       

“士者,上有平治天下之责,下有修己治人之能,师道、学统,非士而不可传,实应居四民之首。”



       

“今之商者,市廛之要角,货殖之纽带,于大宋江山,如水之于田,乃天下人之福祉,不可缺也,居于次位,当之无愧。”



       

……



       

一众馆阁之官见商人势大。



       

不与商争。



       

反而改变策略,要将商推到次位。



       

而商人阶层也开始争次位,与士配合起来。



       

一时间。



       

四派变成了两派,士商一体,农工一体。



       

农工阶层据理力争,但还是渐渐落了下成。



       

这些馆阁之官,论辩比不过台谏。



       

但与其他辩论者相比,水准无疑高上了好几个层次。



       

并且,他们擅于寻找言语上的漏洞。



       

对方只要有一丝词不达意的地方,他们便抓住缺陷,疯狂攻击。



       

不多时。



       

便将农工阶层们怼得哑口无言,难以反驳。



       

这时。



       

司马光站了出来。



       

“我反对商者居于次位!”



       

“农者,国之本也,民之生也。农事兴,则万事万物兴,百姓温饱,江山乃得稳固。商者虽能流通百货,然以逐利为主,易毁教化,易生奸诈,且侵蚀农事,非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之道也……”



       

司马光依然认为应按照士农工商排序。



       

随即,馆阁官员开始反驳起来。



       

辩论愈加激烈。



       

这一日。



       

大庆殿五百余人皆未曾吃饭休息,只是吃了桌子上的一些点心。



       

辩论一直持续到了黄昏。



       

期间。



       

王安石、吕诲、周元等人也都站了出来,他们的意见也不一致,但是只剩下两个答案。



       

一个是士农工商,一个是士商农工。



       

当下,工农已是一体,皆反对商人位居次席。



       

士大夫官员们的意见较为分裂,吵得如同菜市场叫卖一般,一直难有定论。



       

但是,士商农工之说,明显占上风。



       

赵祯见天色已黑。



       

当即让宋庠宣告今日之辩结束,明日继续。



       

明日乃是论辩的最后一日。



       

到时。



       

两府三司的相公、各個衙门的主官都将发言。



       

这一日。



       

也是决定士农工商排位最重要的一日。



       

……



       

很快。



       

大庆殿的辩论情况便传到了民间。



       

当工农阶层得知商人们很有可能将居于次位时,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工农阶层虽然不如士商权大有钱,但是胜在人多。



       

且甚是团结。



       

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导致一批批匠人、农人纷纷聚集在街头,抗议商人居于次位。



       

不多时。



       

州桥上下,竟聚集了一千多人。



       

州桥连接着御街和汴河,乃是汴京城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即使是晚上,车马行人也是络绎不绝。



       

农人、匠人们站在州桥上,纷纷高喊着:商不可重于农工!商不可重于农工!商不可重于农工!



       

声音响彻云霄。



       

汴京城还从来没有如此混乱过。



       

不多时。



       

皇城司的吏员来了,开封府的衙役来了,包拯也来到了州桥之上。



       

匠人、农人们见包拯来到州桥之上,更是兴奋。



       

在他们眼里。



       

包拯向来都是为他们主持公道的。



       

“包学士,商人之利,也是我们卖力气、卖手艺赚来的,他们何德何能排在次位?”



       

“包明公,商人自私重利,实乃剥削者,他们若只居于士之下,天下谁还愿意为农为工?”



       

“包学士,我们本就被商人欺负,再提升他们的地位,还不欺负死我们啊!商人若得势,必将民不聊生啊!”一个布衣老者,两眼含泪。



       

……



       

包拯听了片刻后,大步走到州桥最高处,干咳一声,道:“静一静!都静一静!”



       

顿时,周围渐渐安静了下来。



       

包拯瞪眼道:“此事尚未有定论,是谁许你们在这里胡闹的?”



       

“汴京城内,聚众闹事,已涉嫌违背大宋法令,在本官的眼里,没有法不责众之说!”



       

“明日,此事若成定论,你们有意见,大可前往开封府申诉,本官自会将你们的意见汇禀官家,但今日这样闹,实属暴民之举,一刻钟后,若不有序撤离,本官看到一个抓一个,严惩严办,绝不姑息!”



       

包拯这番话语还是非常有用的。



       

百姓们纷纷撤去。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辩论者的耳中,对他们的想法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



       

三月十七日,清晨。



       

大庆殿内,辩论继续。



       

众相公和各个衙门的主官分别开始发言。



       

“臣以为,当下大宋之商人,已非往昔之商人,商人居于末位,已不合时宜,理应进行更改……”



       

“商人居于次位,乃大势所趋,当下,商税已超田亩之税,国库增收,海外贸易,边境榷场,依赖的都是商人!”



       

……



       

一群秉持“士商农工”观点的官员们纷纷起身发表意见。



       

这时,欧阳修站了出来。



       

“历朝历代,商人处于末位,江山社稷皆稳固如常,且商贸该兴还是兴。诸位所言的当今商人已今非昔比,实属谬论。大宋今日商人之崛起,非商人之功,实乃全宋变法之功,莫将顺序搞反了!”



       

此话一落,大庆殿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有人欢喜,有人皱眉。



       

王安石激动地站起身,道:“欧阳学士所言甚有道理,商人居于高位,乃是来自朝廷的扶持,而他们却将朝廷的扶持,当作了自己的本领!”



       

苏良不由得也露出一抹笑容。



       

此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全宋变法之大势下,商人就属于站在风口的那一批人。



       

随即。



       

张方平站了出来。



       

“欧阳学士所言并无错,然当下我朝确实需要商人出力,需要商人开拓商贸市场,使得货物流通天下,臣依旧认为,商人有资格排在次位。”



       

张方平更侧重于不同行业对朝廷的贡献。



       

随即。



       

文彦博、宋庠、吴育也站了出来,都主张商人可排次位。



       

然后,富弼、曾公亮、范仲淹分别站了出来,更加认同维持士农工商原来的位次。



       

不过,理由也不太一样。



       

富弼和曾公亮是因昨晚农工在州桥聚集之事,认为农工数量太多,一旦反对朝廷的排序,非常容易生发动乱,故而坚持士农工商。



       

范仲淹则是因如今“变”并不能使得全宋变法变好,那“变”便不如不变。



       

坐在御座上的赵祯,认真聆听着诸官的意见。



       

期间,他还看了苏良几次。



       

但苏良大多数时间都低着头,并未有发言的打算。



       

眨眼间。



       

又到了午时。



       

群相公发表完意见后,不但没有缓和此次争端,反而使得辩论者们吵得更凶。



       

自由辩论,本应是:你方说罢,我方说。



       

但现在已变成了七嘴八舌,各执一词。



       

一百人都站起身来、混合在一起,完全乱了秩序。



       

整个大庆殿就像是一个喧闹的菜市场。



       

一些官员们也是吐沫翻飞,将袖子都折了起来,毫无士大夫官员的仪态。



       

也许是已讨论了近三日的缘故,大家都有些暴躁。



       

“哎呀!”



       

就在这时。



       

崇文院检讨朱舜突然捂着脑袋,惨叫一声,然后抬起头道:“官家,有……有人动手,用……用点心砸……!”



       

其还未曾说完。



       

也不知谁推了旁边人一下,一下子将他撞倒在地上。



       

一旁的茶水都洒了一地。



       

“立即各回各位,君前失仪,可知何罪?”宋庠站在大殿中央喊道。



       

“大庆殿是容得放肆的地方吗?”文彦博也高声道,其大手一挥,不远处的内侍禁军都快步走了过来。



       

辩论者们纷纷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坐在正前方的赵祯,面色阴沉。



       

士农工商排位之辩,他本想着可以使得让百姓感到更加公平,没想到大庆殿却变成了各自为利的竞技场。



       

稍倾。



       

大庆殿彻底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望向赵祯。



       

赵祯紧皱眉头,不知该如何解决这个现在已经被系成死结的问题。



       

这时,苏良缓缓站起身来。



       

苏良一起身。



       

赵祯瞬间兴奋起来,而众官员们也都充满期待。



       

大家都知晓。



       

苏良向来不走寻常路,且每一次提出的计策皆为令人意想不到的良策。



       

苏良走到大殿中,先是朝着赵祯拱了拱手,然后看向士之一方和商之一方。



       

“敢问诸位,若以士为首,以商次之,农工殿后,大宋日后会是什么情况?”



       

当即。



       

坐在最前排的一名士子站起身来。



       

他挺着胸膛说道:“以士为首,商次之,农工殿后,实为当下我大宋之真实情况,此等排序方为公平、公正,将会极大地调动士商的积极性,使得全宋变法更加……”



       

此名士子,叽哩咕嘟说了一大堆。



       

其实就两层意思。



       

其一:公平。其二,在全宋变法的进程中,士商的价值远高于农工。



       

苏良微微一笑,走到农之一方与工之一方。



       

“敢问诸位,若仍以士农工商排序,我大宋日后会是什么情况?”



       

当即,一名体态圆润的中年人站起身来。



       

“苏御史,若依士农工商排序,看似没变,实则大变。朝廷乃是告诫那些商人,必须以农工为先,此乃我大宋发展之根,也将使得百姓的竞争更加公平……”



       

他说了一堆。



       

其实和那名士子的意思大概一致。



       

其一:公平。其二,在全宋变法的进程中,农工的价值远高于商。



       

苏良问完,又走回了大殿中央。



       

当下,士农工商和士商农工的排序属于主流,其他排序都可以忽略不计。



       

苏良朝着赵祯拱手道:“官家,臣有个不情之请。”



       

“说!”赵祯干脆果断地说道。



       

“接下来,臣将会讲述自己的观点,在臣讲话期间,臣希望在座的诸位都不要打断臣,必须要听臣说完,包括官家和诸位相公也不能打断臣!”



       

“理由呢?”



       

“臣怕诸位打我!”苏良一脸真诚地说道。



       

赵祯想了想,道:“可以。”



       

殿内众人听到此话,都是一脸羡慕。



       

也就苏良这个宠臣有此特权,换作他人,没准儿直接就被赶出大殿了。



       

当即。



       

苏良长呼一口气,然后环视下方。



       

“诸位刚才所言,皆认为此等排序是为了公平,为了我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全宋变法更好的进行,都认为自身非常重要。”



       

“然而,我觉得,纯属放屁!”苏良骤然加强了语气。



       

“噗嗤!”



       

欧阳修刚喝一口茶,就喷了出来。



       

敢在大庆殿上说出脏话的,恐怕也只有苏良了。



       

苏良率先看向士之一方。



       

“士,对大宋很重要吗?我觉得一点都不重要。”



       

“我大宋有官员两万余人,能为国出良策者能有几人,不过寥寥几十人而已。其他官员,皆是平庸之辈,在他们自己心里,都觉得自己只是朝廷的打工人罢了,给俸禄,不一定做事,但不给俸禄,一定不做事!此外,每年都有一大批书生等着入仕,有多少官员是不可取代的,没有几个吧,所以,士不重要,国士才重要。”



       

听到此话,不但是士之一方,一旁的官员们都已经黑着脸了。



       

他们觉得苏良是在指桑骂槐,暗指除了两府三司的相公,变法司和重要衙门的主官,其他官员都是可有可无之人。



       

唰!



       

苏良转脸看向众士大夫坐下的地方,道:“诸位,当你怀疑我是不是在说你的时候,就是在说你!”



       

听到此话,崇文院检讨朱舜的脸都黑了,张开嘴欲反驳,才想起自己不能插嘴。



       

随即,苏良走到商之一方。



       

“商,对大宋很重要吗?我觉得一点都不重要。”



       

“你们仗着家底殷实,高喊着若大宋有战,必将捐钱捐物,并以此为傲。但伱们想过没有,你们在捐钱,而普通百姓家是在捐命,你们比他们更伟大吗?你们也不过是为了救自己而已。此外,若不是朝廷的三年之策,你们能在汴京城中比富斗财吗?”



       

商人们瞪着苏良,一脸不服气,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紧接着,苏良走到工之一方。



       

“工,对大宋很重要吗?我觉得一点都不重要。”



       

“你们当中,有几人能成为名匠?有多少人守着一个秘方传了三代都不愿告于天下,有多少人为抢一个秘法导致兄弟反目成仇,你们比起我百家学院的夫子,差远了!”



       

最后,苏良走到农之一方。



       

“农,对大宋重要吗?我觉得很重要,但在座的诸位,一点都不重要。”



       

“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重要,但他们没有表达的的权利,他们也不知该如何表达。昨晚,为何那么多工农齐聚州桥,为什么情绪那么激动,因为他们被欺负怕了!他们以为,作为同领域的你们至少能为他们说话,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



       

随即,苏良又扭脸看向士大夫官员们。



       

“诸位为何也沉迷于士农工商排位之争,我觉得,其一,是为了名利,为了此举能成一桩传世美谈;其二,人皆有私心,大家也想着巩固一番士的地位……”



       

“一个个,美其名曰,为了全宋变法,为了朝廷的未来,我真看不出,有哪里可助于全宋变法,此等排位之争,分明就是在拖全宋变法的后腿!”



       

大庆殿内,一片安静。



       

谁都没想到,苏良将全殿的官员和士农工商阶层的代表全都骂了一顿。



       

众人都在思考苏良接下来会怎么说。



       

如果将大宋比作一张餐桌的话,士农工商便是四盘大菜,本来讨论的是将哪盘菜放到中间,哪盘菜放到两边,但现在,苏良直接将桌子掀了,菜肴洒了一地。



       

但是,饭还是要吃的。



       

接下来,苏良必须要端上一桌令众人都满意的菜肴,不然他这样做就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此事过后,会被骂死的。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我在大宋做台谏官》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