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345章:泼妇猛于虎!变法司众官员集体吃瘪

作品:《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十月初五。



       

变法司颁行《恩荫官改革条例六十四条》的第三日。



       

天气微寒。



       

汴京城外南郊鞠城的蹴鞠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随着各个地方的蹴鞠场修建完毕。



       

每隔半个月左右,便有外地的蹴鞠球队来南郊鞠城打比赛。



       

南郊鞠场,一票难求。



       

此等赛事,不但使得周边的百姓多了一项赚钱的差事,也使得各个地方的商人流动更加频繁。



       

为此,还有商人为当地衙门捐钱,修缮官道,极大地促进了大宋地方百姓的流动。



       

……



       

午后,变法司。



       

苏良等人正在商讨恩荫官改革条例引发的反应。



       

一名小吏快步走了过来。



       

“各位相公,仁寿郡太夫人闯进来了!”



       

“啊?”



       

听到这个名字,众人都是一愣。



       

富弼捋了捋胡须道:“没想到啊,她没有率先去找官家,反而来找咱们了,看来背后是有高人指点啊!”



       

当即,富弼等人全都站起身来,然后纷纷向门外走去。



       

这位仁寿郡太夫人的身份可不一般。



       

其夫名为李用和。



       

乃是章懿太后(赵祯生母李宸妃)的亲弟弟,即赵祯的亲娘舅。



       

李用和在去年去世,被赠太师、中书令、陇西郡王。



       

其妻王氏也于今年年初去世。



       

仁寿郡太夫人杨氏虽为李用和之妾,但当下却是陇西郡王府的当家主母。



       

她还有一個身份。



       

他的亲儿子李玮在庆历七年,已与赵祯的长女福康公主定下婚约。



       

从李用和的辈分来讲,她是赵祯的舅母;从福康公主的身份来讲,他与当今的皇帝皇后乃是亲家。



       

此等身份。



       

就算是汝南郡王赵允让也要避让她三分。



       

当下,李家的恩荫官甚多,子侄、子孙辈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多人。



       

大多平庸无能,只知享乐。



       

若施行《恩荫官改革条例六十四条》,估计有九成人都要丢官。



       

虽然这些人凭借着外戚的身份,靠着恩赏,早就吃喝无忧,且置下了偌大的产业。



       

但在他们眼里。



       

丢了官职就是丢了身份,会让列祖列宗蒙羞的。



       

杨氏突然来到变法司。



       

自然是要为她的这些子侄、子孙辈来反对恩荫官改革条例了。



       

苏良不由得皱起眉头。



       

当下,汴京城最适合站出来反对恩荫官改革条例的便是这位妇人。



       

其地位崇高,外加官家因对生母章懿太后有愧,对李家人甚是优待。



       

再则,她还是个女人。



       

她即使闹起来,官家也不会重惩。



       

一旦为她开了特例,那恩荫官们必然会闹起来,到那时就糟糕了。



       

富弼、范仲淹、王尧臣、苏良等人刚走到院子里,便见一名身穿锦绣、年约四十岁的美妇人带着数名婢女、家仆走了过来。



       

她正是仁寿郡太夫人杨氏。



       

杨氏与富弼、范仲淹、苏良等人虽未曾说过话,但在一些祭祀场合都是打过照面的。



       

彼此也都记得对方。



       

杨氏率先作揖。



       

还不待富弼、范仲淹等人还礼,杨氏便开口质问道:“诸位相公,你们是要将我李家朝着死路上逼呀!”



       

富弼一愣,笑着道:“郡太夫人,此话何意?我们与李家可并没有什么交集?”



       

富弼只能装糊涂。



       

“没什么交集?没什么交集,你们为何要毁了我李家儿郎的前程!”



       

“什么恩荫官改革条例,我这个妇人都能看得明白,你们就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不惜让官家薄恩寡情。当下的朝廷难道养不起几千名官员吗?再说,他们又不是不做事!”



       

“你们可知我李家对朝廷的贡献!当年章懿太后直到去世都未能与官家相认,官家都觉得亏欠我李家,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不但不为官家分忧,还让官家如此弃恩泽,行绝情之事,这是臣子所为吗?”



       

“你们落个好名声,但我李家这么多人以后该如何生活,百年之后,我见了章懿太后该如何向她交待,难道我去说,官家不仁,让我李家人都失了官职,成了平民,你们……你们是逼得官家不仁不孝啊!”



       

……



       

章懿太后乃是赵祯的软肋,且涉及着皇家内事。



       

外臣不适合评说。



       

富弼、范仲淹、王尧臣、苏良、王安石、司马光这些非常擅于言辞的人,只能面无表情地听着杨氏高声叱责叫骂。



       

约半刻钟后,富弼终于忍不住了。



       

趁着杨氏的一个话口。



       

富弼连忙道:“郡太夫人,此事其实是……”



       

富弼刚开口,便见杨氏不停摇头,然后捂着耳朵道:“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伱们这些牙尖嘴利的士大夫,满嘴谎话,就会合起来欺骗我这样一个妇人,若是我家老爷还活着,你们定然不敢如此嚣张!”



       

此话一落。



       

富弼、苏良等人都有些懵。



       

他们什么都没干,就已经被扣上恃强凌弱的帽子了。



       

杨氏接着道:“今日,你们必须给我一个交待,其他人我不管,我李家子侄不参加铨试,也不能被降职罢免!只要你们同意,给我立个字据,我就去找官家!”



       

说着说着。



       

杨氏还抽泣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一边哭泣。



       

一边讲述着官家如何亏欠章懿太后,以及她操持着李家有多么不容易!



       

这时。



       

一向好脾气的王尧臣终于忍不住了。



       

他冷着脸色,高声斥责道:“郡太夫人,够了!在官衙之中,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王尧臣意在吓住杨氏,迫使其离开。



       

但杨氏见过的场面太多了。



       

根本不惧。



       

“你……你竟然吼我?老爷呀,你走早了,不然三司使哪会吼我一个妇人,我……我要告知皇后,我……我要告知官家!”



       

杨氏哭得更厉害了。



       

王尧臣顿时无语。



       

谁家若娶了一个这样的女人,注定家里是鸡飞狗跳,永无宁日。



       

富弼一脸无奈,范仲淹也是无可奈何。



       

王安石和司马光气得脸色都黑了。



       

但让他们和一个妇人辩论,他们又觉得非君子之道。



       

苏良想了想,也未站出来说话。



       

与这个撒泼女人理论,根本无用,她也不会听。



       

随即。



       

杨氏让后面的婢女拉来一条凳子,直接坐在变法司的院内不打算走了。



       

还扬言:今日若不给我一个交待,谁都别想回家!



       

范仲淹等人无奈,只得重回到屋内。



       

朝廷的数位肱骨之臣被一名妇人逼成这样,也是颜面尽失。



       

……



       

议事厅内。



       

富弼将众人都召集在了一起。



       

富弼无奈道:“诸位,悍妇拦门,又不能令吏员驱赶,咱们要想个法子解决啊,不然到了放衙时,被她堵在衙门里,传出去,咱们就丢人了!”



       

富弼还是相当爱惜脸面的。



       

范仲淹看向苏良,道:“景明,你一向有奇策,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苏良捂住耳朵,学着杨氏刚才的模样,一边摇头,一边尖着嗓子道:“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众人又气又笑。



       

王尧臣拿起一本书砸在苏良的身上,道:“景明,当下不是玩笑的时候了!”



       

苏良恢复作正常模样。



       

“赶,赶不得,说,又说不得,咱们根本无能为力,还是等援救吧!”



       

“谁能救我们?”司马光问道,然后又道:“官家会来救我们?”



       

此刻。



       

官家定然已知晓仁寿郡太夫人闯入了变法司。



       

“当下,只有官家能解决此事,解决不了这位郡太夫人,《恩荫官改革条例六十四条》根本无法执行!”王安石道。



       

一旁,王尧臣撇了撇嘴。



       

“老夫……怎么感觉,官家若来,非但解决不了这位郡太夫人,反而会答应她的要求。”



       

听到此话,富弼和范仲淹都不由得认可地点了点头。



       

赵祯在生母死后才与其相认。



       

之后对李家甚好。



       

其亲舅李用和,除了老实,一无是处,但硬是在赵祯的提拔下,位列将相。



       

而今,李家后辈,都是赵祯的娘舅家人。



       

在他眼里,这是最亲的一脉。



       

苏良想了想道:“这确实是官家的软肋,但我相信官家能妥善解决此事,大义灭亲!”



       

(本章完)



       

.




如果您觉得《我在大宋做台谏官》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