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152章:鬼神之说,第一次攻城

作品:《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军营。



       

沙场内,一片阒静。



       

没有一名士兵卸下铠甲离开。



       

能站在这里的,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汉子,很多都有妻儿。



       

他们听到苏良这样羞辱自己,首先是愤怒,而后内心涌出深深的不甘。



       

不甘被骂作没种,废物。



       

不甘蹉跎度日,一事无成。



       

不甘空活二十余载,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保护。



       

不甘就这样堕落下去。



       

来世上一遭,谁愿意充当凑数的。



       

苏良一下子戳到了他们的痛处。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士兵们一个个红着眼睛,攥着拳头,心中俨然已燃起斗志。



       

一旁,文彦博也是听得心情激动。



       

往昔,他也在军营中鼓舞过士气,也曾痛骂过士兵无能。



       

但却始终无法像苏良这样,鞭辟入里,一下子便将士兵们的情绪燃起来。



       

王信、王凯、麦允言、田京四人,望着苏良,眼睛里满是倾佩。



       

他们对台谏官一直都有偏见,认为台谏升职太容易。



       

动动嘴,动动手,便可青云直上,得名得利。



       

而今,他们终于看到了台谏官的作用。



       

苏良这番话,这两万人的战斗力至少能翻一倍,而他们这些将官们也都受到影响,恨不得立即就去破贝州城。



       

这时,文彦博站了出来。



       

“诸位将士,此次有我文彦博亲自坐阵,没有人能够抢去你们的军功,没有人能掠夺你们的奖赏!”



       

“待破城之后,本官定为大家向官家请赏!”



       

“凡战死者,本官为其收敛遗骸,送灵柩归故里,其家眷,免三年徭役,父母老弱,无人顾看者,日给米三升,以终其身……”



       

苏良的话语,让将士有了斗志;文彦博之言,则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战后若能生还,加官加俸。



       

若不能生还,也能为父母妻儿谋得一份补给。



       

一些士兵们不由得低头看向身上的铠甲。



       

这份铠甲,是生计,是灾难,也是莫大的机遇。



       

这时,文彦博看向王信。



       

后者立即会意,站出来高声道:“将士们,破贝州,擒军贼!”



       

此声一出,将士们齐齐呼喊了起来。



       

“破贝州,擒军贼!”



       

“破贝州,擒军贼!”



       

“破贝州,擒军贼!”



       

……



       

一阵山呼海啸。



       

声势震天,可传数里。



       

很多士兵都将心中的不甘宣泄了出来。



       

而贝州城的军贼听到这道声音,城楼上立即乱了起来。



       

“敌军来攻城了,速速入战棚!速速入战棚!”



       

他们喊了片刻,发现前方军营并无动静,才渐渐消停了下来。



       

文彦博见士气已归,看向王信,道:“今日,肉食管够,正常训练,至于何时攻城,等待通知!”



       

“是。”王信当即拱手。



       

随后,士兵们便开始正常训练。



       

苏良猜测,今晚极有可能便会攻城,毕竟当下乃是士兵们最有斗志的时候。



       

……



       

一个时辰后。



       

文彦博、苏良、王信三人带着一众亲兵在贝州城外转了一番。



       

贝州城城墙,高近三丈,且城墙之上建有战棚。



       

所谓战棚。



       

即悬空在城墙外的活动板屋,类似木制碉堡。



       

战棚上糊着近三尺厚的泥土,中间留有射孔,士兵以垂钟板遮蔽身体,可从多个角度以弓箭射击。



       

军贼王则对城池防御这一套战略甚是清楚,且定然是看过曾公亮的《武经总要》。



       

战棚与垂钟板,乃是防止攻城的利器,《武经总要》上描述的甚是清楚。



       

他在夺取军资库后,第一步便搭建了战棚。



       

回途中。



       

文彦博朝着王信问道:“没有试过投石车吗?”



       

“有,不过是那种小型投石车,有十余辆,还有五六辆坏了!”王信有些底气不足地说道。



       

这种战棚,极为难缠,对攻城者的伤害非常大,但却惧怕中大型投石车。



       

若能调集来百辆,飞石如雨,不间断攻击,完全可以将战棚击溃。



       

文彦博无奈一笑,不再说话。



       

苏良也知晓其中的原因。



       

朝廷花钱,祭天祭地,大手大脚。



       

但军费都是抠抠索索地给的,恐怕只有澶州和西北才有这类大型投石车。



       

苏良越了解这些禁军,发现里面存在的问题越多。



       

……



       

午后,军帐中。



       

文彦博,苏良、王信三人围坐在一起。



       

文彦博在贝州城地图上研究了片刻后,道:“正面攻城,损耗太大,效率又低,实不可取!”



       

“准备三百名工兵,备好工具,今晚主力军在城北佯攻,这些人在城南开凿地道,预计连攻五夜,待地道打通,便能入城,切记,不可告知其他将士乃是佯攻……”



       

“下官明白。”



       

王信想了想,又说道:“文相公,待我们攻进城内,又将如何进攻?如今城内可是全民皆兵,白莲教信徒对王则尤为笃信,甚至愿意为其身死,我们……我们总不能屠城吧!”



       

文彦博微微皱眉,这是个大问题。



       

那些修炼邪术的白莲教信徒奉王则为领袖,对其唯命是从,甚至认为他是弥勒佛转世。



       

而这些人驱使着百姓作战,一旦在城内交上火,最先死掉的定然是百姓。



       

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降者杀,直到我们抓到王则为止。当下已不是贝州兵乱,若久攻不下,其他地方的白莲教信徒也会闹事。出了任何后果,我来承担!”



       

听到这话,王信心中顿时有了底。



       

同时也对文彦博也产生了倾佩之情,能如此担责的上官,并不多见。



       

这时。



       

苏良突然开口问道:“为何那群信徒如此崇拜一个军贼呢?”



       

文彦博也好奇地看向王信。



       

王信无奈长叹一口气。



       

“这个王则,很早就修习一些民间宗教秘经书,暗中宣扬‘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世’。”



       

“他在少年时,其母亲在其后背上刻了一个‘福’字,说来也奇怪,这个‘福’字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凸起在其背部,看上去如先天便有一般,他便自称是天命之人,再加上拥有一副好口才,便让很多信徒认为他是下世来救苦救难的。”



       

当下,连赵祯还祭祀天地,请求昊天上帝护佑呢!



       

百姓对这种鬼神之说,更是一听便信了。



       

文彦博感叹道:“若能让那些信徒信仰崩塌,不再相信王则,估计咱们进城便不用杀那么多人了!”



       

王信认可地点了点头。



       

苏良也将此事记在心里,想着如何才能搞垮那些信徒的信仰。



       

……



       

当日晚。



       

夜幕降临以后。



       

王信、田京率八千士兵,手持各种攻城工具、弓箭,对贝州城北城再次发起攻击。



       

象州团练使麦允言和资州团练使王凯则是负责去城南挖地道。



       

文彦博与苏良站于后方,有数十名亲兵护卫。



       

在明亮的篝火下,二人可以很清楚看到城头的战况,而在二人旁边,还有十余名士兵专门负责统计作战勇敢的士兵,以便对其进行奖赏。



       

这是苏良第一次近距离地见识攻城。



       

攻城战。



       

讲究的是士兵间的协同能力。



       

个人英雄根本没用,除非是一个可跳三丈高,且刀枪不入的侠客。



       

再厉害的高手遇到滚石、圆木、雨滴般密集的流箭,也只有受伤受死的份儿。



       

唰!唰!唰!



       

长箭齐飞,宛如一场暴雨,插在被州城城墙的墙头。



       

与此同时,禁军士兵们迅速靠近,而后开始持扶梯,砸战棚,与里面的敌军搏杀。



       

砰!砰!砰!



       

不多时,各种滚石、圆木从城墙上砸落下来,逼退了一众禁军士兵。



       

“结队,再攻!”田京扯着喉咙喊道。



       

攻城便是这样,必须一波接着一波,一刻都不能停,否则便前功尽弃了。



       

唰!唰!唰!



       

又一波箭雨袭去。



       

禁军士兵们叫喊着再次冲了过去,一手提盾牌,一手持长刀,如下山之猛虎。



       

一刻钟后,城墙之上。



       

一名身材壮硕,耳垂极大的青壮年望着前方的战况,紧皱眉头,喃喃道:“今日,怎么感觉这些人都像打了鸡血一般,攻击力竟然如此迅猛!”



       

此人便是军贼头目王则。



       

当下已自称东平郡王,人人见他,皆称之为:大王。



       

在军事作战上,他确实有些能耐。



       

不时命令属下调整方向进攻,竟与下面的禁军打的有来有回。



       

唰!唰!唰!



       

又是一波箭雨。



       

当下唯有箭雨能压住对方的势头,使得禁军士兵们前进。



       

然一到站棚下,便有些攻不动了。



       

对方不时有冷箭放出,士兵们只得一会儿进攻,一会儿撤退。



       

这一战,足足进行到了深夜,双方依然僵持不下,各有损耗。



       

“撤!”



       

这时,文彦博下令撤军。



       

禁军士兵们很快集结成队,然后朝着军营奔去。



       

王则长呼一口气,身上已满是冷汗,虽然他守住了,但士兵们今晚如此拼命却远在他的意料之外。



       

随即,挖地道的二百人也撤了。



       

文彦博没走多远,便命令后面的近千名兵士停了下来。



       

这些人手持火把,散落四处。



       

大部队则是灭掉火把,直直奔向军营。



       

此举,自然是为营造出大军未曾撤退的感觉,令叛军不敢休息。



       

在即将天亮时,这些人才会返营。



       

翌日一大早,天蒙蒙亮。



       

文彦博刚睡醒,苏良便手提一张白纸,无比激动地奔了过去。



       

苏良兴奋地说道:“文相,我知用何法可令城内信徒失去对王则的信仰了?”



       

感谢书友20180411000857234、洛非雪、偷遍天下书、命里注定的打赏,非常感谢!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我在大宋做台谏官》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