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124章:大宋版吕不韦,苏良闹市拦龙辇

作品:《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开封府府衙,大堂。



       

包拯坐于上方,端详着手中的龙凤刺绣抱肚。



       

此时,核实冷青的身份最重要。



       

至于苏良与冷青的矛盾,完全可先搁置在一旁。



       

苏良站在一旁,也并无惧色。



       

莫说此人还未确定是皇子。



       

即使是真的太子调戏了女子,他也敢揍。



       

他占着理呢!



       

稍倾。



       

包拯验罢龙凤刺绣抱肚不觉有假,但仍需交由内侍省确认。



       

他望向冷青。



       

“除此物外,你可还有证明自己是皇子的证据?”



       

冷青道:“天圣八年,我母亲王氏执役于宫禁,三月十五日得官家临幸,四月初八,禁中失火,我母亲被赶出宫,此事,禁中皆可查。”



       

“而后,我母亲回庐州嫁于医者冷绪,嫁后半月,母亲才知有了身孕,便让我随了冷姓。前年,冷绪身死,母亲告诉我真相,并教我皇家礼仪。今年年初,母亲去世,我卖掉家产,来汴京寻父。本来打算在汴京城积累一些仁名,让官家看到我的才能,没想到就被这个所谓的御史,乱了节奏……”



       

冷青说话的同时,包拯一直在观察他。



       

狱讼案情,讲究辨五声。



       

观其出言,观其脸色,观其气息,观其听聆,观其眸子。



       

包拯观察许久。



       

发现冷青言语间逻辑清晰,无任何错漏。



       

神情也并未有丝毫异样。



       

包拯又问询了几句后,道:“此事较为复杂,本官需上禀官家,将其先关押到府牢吧!”



       

“府牢?你竟敢将本皇子关入牢内,你就不怕……不怕我爹爹……当今官家震怒吗?”



       

包拯想了想,朝着差役们说道:“府牢,单间吧!”



       

说罢,冷青便被押了下去。



       

包拯看向一旁的方幼娘,道:“方小娘子,伱可以回去了,若有需要,本官会再命人召你。”



       

方幼娘朝着包拯拘了一礼,又朝着苏良微微点头,当即退了出去。



       

包拯望向苏良:“景明,你怎么看?”



       

苏良撇了撇嘴。



       

“他若是真皇子,实乃我大宋不幸!”



       

“咱们一起去见官家吧,此事必须要禀报官家了!”



       

苏良点了点头。



       

随即,包拯拿着龙凤刺绣抱肚和刚才冷青所言的供词,与苏良一起朝着门外走去。



       

……



       

垂拱殿内。



       

赵祯兴奋地站起身来。



       

“什么?朕有皇子遗落在民间?”赵祯看了一眼龙凤刺绣抱肚,然后开始认真看起了供词。



       

看完后,他挠了挠头。



       

“时间太久,朕也不记得了!”赵祯招手唤来一个小黄门,道:“速将此两物交给茂则,此事他最是清楚。”



       

赵祯年轻时,勤于耕田,播种甚广,宠幸的宫女足足有数百人。



       

但大多都是一夜之欢。



       

他连脸都记不住,更不要说名姓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



       

张茂则手拿一叠册子,快步走来。



       

“官家,经查,龙凤刺绣抱肚确为宫中之物,天圣八年,王氏乃掖庭宫女,三月十五日得官家临幸,四月初八离宫,此供词并无谬误。”



       

“真的?”



       

赵祯从御案后走了出来,来回踱步了两圈后,看向包拯,激动地说道:“包卿,你……你……务必要将此事调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若冷青真为朕骨肉,朕定将其以皇子待之。”



       

“景明,你主意多,也协助包卿调查此事。”



       

“臣,遵旨。”包拯与苏良同时拱手。



       

此刻,二人是了解赵祯心情的。



       

这些年,赵祯因无子遭受了太多委屈,日日夜夜都被官员和百姓戳脊梁骨。



       

曹皇后到底生男生女还未可知。



       

而今突然掉下了一个“儿子”,他自然甚是兴奋。



       

儿子,是他的腰杆,是他的底气。



       

有了儿子,他就敢御驾亲征,他就敢巡视西北和江南……



       

……



       

午后。



       

朝堂和汴京街头就炸开了。



       

人人都在讨论这个遗落在民间的“皇储”。



       

而冷青近日做的一些事情也都被百姓扒了出来。



       

“怪不得这位冷公子对贫困百姓出手如此阔气,能帮则帮,原来竟然是官家遗落在民间的皇子!”



       

“品评百官,句句独到,对官家的品评更是彰显了子对父的孝义与崇敬,这位冷公子,若真是皇子,日后也定是一位贤王,甚至是明君啊!”



       

“那日在樊楼,冷公子起身为我敬酒,酒杯放的比我的都低,此等礼贤下士的德才,日后必成贤君!”



       

“冷公子说话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原来是继承了官员的‘仁’啊!”



       

……



       

由于冷青前些日子做的好事颇多,民间对他的风评极佳。



       

而苏良听到这些话,不由得一阵头疼。



       

似乎只有他和方幼娘看出了冷青的真面目。



       

这时。



       

夏竦也不知从哪里得知,苏良殴打了冷青。



       

他上奏谏言,称包拯与苏良关系甚笃,理应避嫌,另外他弹劾包拯将冷青关押在府牢甚是不妥。



       

且此事涉及皇家宗室,应交由大理寺处理。



       

赵祯听后,觉得甚有道理。



       

当即令大理寺卿赵概全权接手了此事。



       

赵概断案虽不如包拯般雷厉风行,但却也甚是严谨。



       

他令内侍省再次取证,再次审问冷青,还派人去了庐州调查……



       

事事做得都甚是考究。



       

……



       

四月十八日,大理寺卿赵概提交了冷青事件的结果。



       

王氏是宫女无疑。



       

王氏被官家临幸的日子无疑。



       

龙凤刺绣抱肚无疑。



       

冷青的所有说辞与庐州的情况无疑。



       

……



       

大理寺的一些官员甚至在私下议论,冷青在眉眼间确实与官家有些相像。



       

且其谈吐甚是儒雅,颇具皇子风采。



       

当下,还未有科学的认亲之法,眼看着证据越来越偏向冷青就是赵祯之子。



       

御史台内。



       

苏良看到大理寺卿赵概的调查结果,觉得有些奇怪。



       

他不是质疑赵概的能力不行,而是发现此事的所有证据就好像摆在太阳下,弯腰就能捡到了。



       

有些过于顺利。



       

突然,苏良想到了那晚冷青和两个打手提到的一个名字:高爷。



       

“高爷是谁?”



       

苏良不由得来了兴致。



       

当即,他便奔向了开封府,欲让包拯好好查一查这个高爷。



       

那两个打手的身份皆已查明,都是退伍的禁军,是冷青花钱在汴京城雇佣的护卫。



       

查一查他们,没准儿能查到这个高爷。



       

包拯也觉得此事过于顺利,不由得在暗处查了起来。



       

不到两日。



       

包拯的线人便发现那两个打手去了汴河旁胡同的一座小院,而院内,住着一个道士,名为高继安。



       

高继安在州桥下,有一个卦摊。



       

据调查,他与冷青几乎同时来到汴京城。



       

很有可能,就是高爷。



       

与此同时。



       

苏良也有新发现。



       

他通过刘长耳发现,近日汴京城内流传的一些夸赞冷青的话语,乃是有人花钱雇人传播的。



       

苏良的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



       

……



       

这日,午后。



       

苏良手拿一册吕不韦编纂的《吕览》走到州桥下,不远处还站着数名便衣的开封府衙差。



       

此刻。



       

一个年约五十岁的长发道士,正在卦摊前打着瞌睡。



       

此道士,正是高继安。



       

苏良大步走了过去,坐在摊子前的小凳上。



       

高继安瞬间惊醒,而后化作笑脸,道:“这位公子,你要算些什么,是姻缘还是仕途?”



       

苏良微微一笑,将那册《吕览》放在摊子上。



       

“民间传言,秦庄襄王异人之所以能当上国君,全凭吕不韦广散钱财,不断用计,为其经营名声,我想测一测,当朝有没有吕不韦,有没有异人?”



       

高继安一愣。



       

“公子,你说笑了,这个我可算不出。”



       

苏良厉声道:“高继安,你可识得冷青?”



       

“不……不……不认识。”其眼神明显有些闪躲。



       

“不认识?他已经全招了!”苏良吓唬着说道。



       

听到此话,高继安转身就跑。



       

顿时,苏良觉得自己极有可能推断正确了。



       

而这时。



       

数名藏在两侧的开封府差衙差们,一拥而上,顷刻间,便抓住了他。



       

高继安大吼道:“你们……你们抓我干什么,我……我就是个算卦的道士。”



       

“待到了开封府,你便知为何抓你了!”一名衙差冷声说道。



       

……



       

片刻后。



       

苏良刚到开封府,包拯便告诉他,官家正准备去见冷青,去亲自看一看后者到底是不是他儿子。



       

“不能见,不能让官家见他。官家若突然封赐他一个爵位,那就糟糕了!”



       

君王出口,一言九鼎。



       

一旦赵祯许下诺言,此事就更乱了。



       

苏良看向包拯,道:“希仁兄,你先审着高继安,我去拦官家!”



       

说罢。



       

苏良骑上开封府前的马匹,朝着另外一个方向狂奔而去。



       

大约一刻钟后。



       

苏良看到了赵祯的车辇。



       

一旁,首相陈执中、枢密使夏竦、还有大理寺寺卿赵概,都骑着高头大马,行在车辇旁。



       

两侧还随行着十余名护卫。



       

苏良直接驱马向前,拦在了马车的前面。



       

“吁!”



       

陈执中、夏竦、赵概三人,没想到前面突然钻出一匹马,三人迅速拽紧缰绳。



       

马车也停了下来。



       

当看到来者乃是苏良时,三人的脸色都阴沉了下来。



       

“苏良,你竟敢在闹市中拦龙辇,谁给你的胆子!”夏竦低声呵斥道。



       

这时,赵祯打开车窗,望向苏良,道:“进来说话。”



       

温馨提示:方幼娘不会与苏良有暧昧,更不会被纳为妾,她只是个线索人物且与冷青案无关。本书属于朝堂吵架干仗流,哦不,是以言扶宋,不会跑偏的,更不可能发展成为后宫文,后面全宋变法还要干仗呢,开后宫多没意思。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我在大宋做台谏官》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