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113章:僧尼经商,三司收钱,我佛慈悲

作品:《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正月十二日。



       

方幼娘的信息出现在苏良手中。



       

方幼娘,十九岁,钱塘人,尚未婚配。



       

去年三月来到汴京城,家世不详,据传是盼月楼(女子成衣铺)掌柜钱有容的外甥女。



       

现任盼月楼账房兼绣娘。



       

因相貌甚美,曾引得数名纨绔公子骚扰,但皆被钱有容赶走。



       

与汴京城官员商贾、宗室外戚,皆无交集。



       

……



       

苏良看到这些信息,喃喃道:“或许是我想多了,她只是一个擅长女红的普通女孩而已。”



       

……



       

正月十六日,天刚蒙蒙亮。



       

官员们便排队出现在了禁中。



       

往年节后首次朝会,一般都是君臣说说笑笑,对未来展望一番。



       

但这一次,重点定然是探讨是否禁止僧尼经商之事。



       

很多官员都已准备了腹稿,想好了说辞。



       

就连担当听众的官员们都提前朝着肚子里多塞了几块点心。



       

以防因站立时间过长,出现昏厥。



       

片刻后。



       

众臣齐聚大庆殿。



       

赵祯大步走向龙椅,还未完全坐下,便见包拯挺着胸膛大步走了出来。



       

赵祯无奈一笑。



       

他本想着先向群臣展望一下今年,聊一聊去年的成就及今年的规划。



       

现在看来,还是要先解决去年遗留的事情。



       

“包卿,你先说一说对僧尼经商的看法吧!”



       

包拯胸膛一挺,道:“臣思之再三,觉得实不应禁止僧尼经商!”



       

唰!



       

群臣都傻了眼。



       

夏竦不由得一愣,心中暗道:“莫非包阎王被哪个和尚或尼姑贿赂了?”



       

苏良的脸上,则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包拯接着说道:“当下,开封府足足有上百所寺院,这些寺院除日常消费外,还有诸多佛事活动、需接待皇室、朝臣、外使,另外寺院佛像的维修改造、印刻佛经以及各项慈善活动都需用钱。如今朝廷国库紧张,自然是不能令三司再拿出这笔钱。若禁止僧尼经商,便是将寺院这些功能全部废除,几乎可称得上是灭僧之举,实不应该!”



       

听到此话,三司使王尧臣不由得认可地点了点头。



       

不远处。



       

一名臣子咽下一口口水,一脸不敢置信。



       

包拯竟说出了他支持僧尼经商准备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祖宗家法不可逆,我等确实应遵太宗之志,隆兴佛教,而不是采取一刀切之策,令佛法佛事难以存续。”



       

“但是——”



       

这两个字,拉的声音极长。



       

“但是,臣在不禁僧尼经商、不罢崇佛之策、不违祖宗之法的前提下,仍想到了一种管理天下僧尼的方式。”



       

听到这个“但是”,官员们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包拯接着说道:“臣以为,僧尼经商仍可继续,在不欺民不违大宋法令的前提下,甚至可引入官招商之策,令官衙帮助寺院经商,但必须要设立一个能够掌管寺院钱财的监管衙门。”



       

“佛为普济天下苍生而生,众僧所得盈利,不应归于私人。”



       

“臣建议,在三司新设寺务总账官,寺院一切收入开支,皆入寺务库。另设数名僧官,作为经商主理者,其他僧人则是专心研究佛法、法事。寺院日常运营监管则交由当地州衙主管。寺院所得之钱,皆惠及于民,不作他用……”



       

包拯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大堆。



       

官员们也都陆陆续续听明白了。



       

僧尼可继续赚钱,但赚的钱都要进入三司寺务库,而非他们个人的口袋。



       

寺院经商盈利,需惠及于民,可赈灾,办学、印刻书籍等,不为得钱,只为彰显佛学普度众生的境界。



       

就像各个州县的州学、县学,乃是惠民之所、满足百姓所需的地方,而非赚钱自用之地。



       

简单来讲——



       

以前,僧尼们是在薅朝廷羊毛。



       

而现在僧尼们不但要为朝廷放羊,而且得到的所有羊毛都要上交,由朝廷统一处理。



       

如果不同意,那就取消僧籍,销毁度牒。



       

从此以后,再做僧尼,不会有那么舒服了。



       

那些本来准备与包拯杠一杠的官员都傻眼了。



       

他们发现自己竟然无法攻击包拯。



       

包拯这个策略,既没有违背祖宗家法,也没有诋毁僧尼的地位,只是新设官职,限制了僧人们的盈利乱象。



       

僧尼经商的目的,被迫变成:以佛法普度众生。



       

并且,只能有这么一个目的。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似乎要站出来。



       

但在他踏出半步后,不远处的众台谏官们齐齐回头。



       

唰!唰!唰!



       

台谏官的眼神里都带着一抹杀意,直直地看向那名官员。



       

那名官员顿时迟疑了!



       

他若不能自圆自说,这群台谏官将会将其怼得名声扫地,甚至成为笑料。



       

如今,台谏官的杀伤力甚是可怕,谁都不愿尝试。



       

此名官员干咳两声,又将迈出的腿收了回去,然后低着脑袋,就当作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而此刻。



       

赵祯的脸上,则是露出满意的笑容,



       

往昔,朝堂解决问题的方式基本都是:出现问题,官员推诿,中书/三司认错,强行摊派官员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赵祯和稀泥,被摊派的官员背锅外放……



       

但现在,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步骤,官员提出问题,官员给出解决之策。



       

此风气得益于苏良、欧阳修等人,在每次论辩奏对时都准备得甚是充足,从来不说大话空话。



       

当下,朝堂讨论任何事情,若某个官员没有做功课,但还是想凭借着祖宗家法、朝廷脸面、士大夫荣耀等压制别的官员,根本不可能。



       

但凡朝堂政事,若在不知情况下肆意说教,绝对能被台谏官们批评的体无完肤。



       

这一刻,官员们已经无话可说。



       

夏竦也是低着脑袋。



       

包拯这个解法令他很意外,他实不知该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三司使王尧臣露出了笑脸。



       

寺院僧尼所赚之钱,都将进入三司统一分配,他自然高兴。



       

比如:僧人卖度牒,不是不可以卖,但卖完后钱都是朝廷的,而这位和尚只是度化了一个有缘人。



       

僧尼经商,三司收钱,王尧臣怎能不喜。



       

顿时,王尧臣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包学士之策甚好,待官员介入寺院管理后,僧尼们的手里难以存放太多钱财,他们也就会专心礼佛了,像年前发生的那些丑事必将大大减少。修佛讲究敬佛而不敬僧,臣以为,此策正是敬佛之举!”



       

敬佛而不敬僧。



       

这一句话,将包拯这一策略又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数名官员大步走出,气势十足,纷纷附议。



       

“就依此策处理,中书协助开封府拟定详细的策略!”赵祯说道。



       

“臣,遵命!”众臣齐齐拱手。



       

紧接着。



       

赵祯便讲起了去年朝堂的变法与发展,从齐州变法到舒州乱象,从官招商法到南郊市集……



       

足足一个时辰。



       

赵祯讲得心潮澎湃,劲头十足。



       

夏竦、陈执中、吴育等老臣似乎看到了二十四岁的赵祯。



       

那一年。



       

赵祯刚刚亲政,意气风发。



       

他告诉身边近随,他要收复燕云,要亲征西夏,要打造一个堪比盛唐的大宋盛世……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我在大宋做台谏官》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