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0013章:官家若怂,一怂怂一国

作品:《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翌日。



       

谏院蔡襄和孙甫再次呈递奏疏,列出了十余条陈执中不配为参知政事的理由。



       

言语甚是锋利。



       

赵祯大怒,气愤之下,直接绕开中书,命内侍带着诏敕赶赴青州,将任命直接传给了陈执中。



       

此行为,依照赵祯往常的性子来讲,做得略显任性了。



       

但诏敕已发,岂有朝令夕改之理!



       

蔡襄和孙甫知晓此消息后,也是相当犟,当即双双请辞,求罢为外官。



       

二人就是看不上陈执中。



       

这种和皇帝闹情绪的臣子,放在其他朝代即使不流三千里,也被贬谪到偏远之地为官了。



       

但这位皇帝是以“仁”著称的赵祯。



       

再加上新任首相杜衍为二人说好话,认为谏官无故外放,非仁君所为。

记住网址m.qbyqxs.com

       

赵祯只能生闷气,拒绝了二人的请求。



       

另一方面。



       

杜衍、贾昌朝、王拱辰等人还去劝解了蔡襄和孙甫。



       

不劝可能还没事儿。



       

一劝将大胡子蔡襄的脾气顶了起来。



       

蔡襄再次呈递奏疏,称双亲年迈,又不愿在汴京生活,他欲回家伺候双亲。



       

大宋历来重视孝道。



       

这个理由即使是赵祯都不知该用什么理由驳回。



       

赵祯被气得半死。



       

其将奏疏朝着旁边一扔,身着便服、坐着马车来到汴京城的大街上。



       

作为大宋的皇帝,他登基二十余年,还从未离开过汴京城。



       

想要实地了解民间,也只能在汴京城内走一走。



       

四年前。



       

宋与西夏起战事,他本想着效仿太宗(高梁河车神)御驾亲征,诏书都草拟好了,却被晏殊那一句“官家无子,不可离京”,无奈打消念头。



       

虽是官家,但他万事不自由。



       

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此时。



       

坐在马车上,听着喧闹的叫卖声,感受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和热闹的烟火气儿。



       

此刻,正值黄昏。



       

恰是街道上最热闹的时候。



       

不到片刻,他的烦闷便消了大半。



       

这种“溜街式消遣”对他来讲,弥足珍贵。



       

这时。



       

外面的张茂则敲了敲了车窗,小声道:“官家,前面便是曹婆婆肉饼了,要不要来一份?”



       

“要的要的!”赵祯兴奋地说道。



       

当即,他打开车窗,望向前方的曹婆婆肉饼。



       

一道浓郁的肉香传来,令人食欲大开。



       

就在这时。



       

赵祯突然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



       

“都排好队,女孩站前面,男孩站后面,每人一个,不准多拿!”



       

赵祯探头朝前望去,在曹婆婆肉饼的铺门前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



       

正是苏良。



       

此刻,苏良手拿一竹篮的肉饼,正在给一群小孩子分发肉饼。



       

这群孩子大多衣着破旧,一看就是穷人家的孩子。



       

每个小孩子拿到肉饼后,都会甜甜地喊上一句:谢谢苏哥哥!



       

而苏良高兴地应和着,笑容无比灿烂。



       

这时。



       

一個十岁左右的男孩在接过肉饼后,朝着苏良拱手,拉长了声音说道:“多谢苏员外!”



       

苏良一把将其拽过来,道:“不能喊我员外,叫哥哥,我才十八岁呢!”



       

“苏哥哥!”男孩喊完后,苏良才笑着将其放走了。



       

赵祯也不由得被逗笑了。



       

此刻的苏良。



       

可是与那个朝堂里一日三连疏、被私下唤作小炮仗的苏良苏景明完全不同。



       

赵祯不由得有些羡慕。



       

他也想在大街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但他的身份却不允许。



       

官家,看似高高在上,其实甚是孤独。



       

稍顷。



       

张茂则将肉饼递了过来,赵祯道:“等苏良发完肉饼,将他叫到马车上。”



       

“是。”张茂则点了点头。



       

片刻后。



       

苏良心怀忐忑地上了马车。



       

赵祯笑着说道:“这里不是宫内,无须拘束,坐吧!”



       

当即,苏良坐了下来,然后连忙解释道:“官家,臣本乞儿出身,在附近认识了这群孩子,有时吃肉饼时也会给他们都买一张,在街头……街头上做此事,不失仪态吧?”



       

赵祯笑着白了他一眼。



       

“你以为朕是寻你的错来了?朕碰巧看到你,便想着与你闲聊几句。”



       

听到此话,苏良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他还以为自己仪态有失,官家要责罚他呢。



       

“最近在御史台如何?那三项改进措施可还让你满意?”赵祯笑问道。



       

苏良尴尬一笑,挠了挠头,道:“满意,满意!”



       

天底下还从未有哪个皇帝说话如此随和。



       

这让苏良受宠若惊。



       

二人闲聊几句后,赵祯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要问苏良的事情。



       

“你觉得朕任用陈执中为参知政事有错吗?”



       

“实话实说,冒犯了朕也无妨!”赵祯看向苏良,一脸真诚。



       

苏良想了想,道:“臣以为,官家没错,蔡谏院和孙司谏也没有错。官家有官家的想法,他们也有他们的准则。但此事闹到这般地步,实在是……”



       

苏良欲言又止。



       

“唉!朕甚无奈,那蔡襄以照顾双亲为由,非要离朝,这……这不是与朕置气嘛!他将朕的脸面放在哪里了?”赵祯有些生气地说道。



       

“臣以为,有些解不开的疙瘩,放一放,没准儿就自动解开了。臣子请辞,官家能留则留,不能留,外放也无妨。”



       

“外放一段时间,官家若再想重用,召回即可。若陈副相入中书后政绩斐然,为官家赚了脸面,蔡谏院必然会向官家致歉。”



       

苏良见赵祯微微点头,似乎是听了进去,当即又说道:“官家,恕臣直言,若您要将每一件朝堂事都做得甚是公允,那就太累了,也是不可能的!”



       

“有些事情,您就装个糊涂或者霸道一些,无外乎一些官员会发牢骚说您不够体恤臣下、不喜纳谏,但那又如何?”



       

“您要做的,是证明您的决断是对的,而非被‘纳谏方为仁君之举’所裹挟!”



       

此话,一下子说到赵祯心坎里了。



       

其不由得喃喃道:“是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



       

苏良已经说得很委婉了。



       

直白来说,苏良是希望赵祯能够强硬起来。



       

前世,他便知赵祯仁善,在近期的相处中,苏良没想到这种仁善远远甚于常人。



       

这对一名帝王而讲,已不是仁,而是软。



       

性格软,耳根子软,决断力软。



       

这也是导致当下文官们敢于窝里斗的根本原因。



       

帝王若怂,一怂怂一国。



       

赵祯若不雄起,那大宋将会一直软弱可欺。



       

面对虎视眈眈的西夏和辽国,讲道理没用,唯有亮拳头。



       

苏良自知三言两语不可能让赵祯成为雄主,只盼着能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宋变得强硬一些。




如果您觉得《我在大宋做台谏官》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