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若不支,杀我!

作品:《 抗清

       

剃发,是投降的前提条件。



       

王五看到了辫子,意味着从前那位大顺军的果毅将军马腾云叛变了。



       

对于老顺军出身的麻思忠、许德义等人无疑一记重锤。



       

在此之前,虽有很多明军将领降清,但如马腾云这般曾在大顺为高级将领的人物却是一个没有。



       

这两年降过去的多是些挂印总兵、副将。



       

爵位最高的是富平伯贺道宁,此人是贺珍之子。



       

贺珍早年是明朝将领,后降李自成为汉中一带主将。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贺珍在汉中降清,并阻击过从陕北南下的李过、高一功部,也曾大败张献忠三万大军,为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仅过几个月,贺珍却又在汉中重新竖起抗清大旗,同刘体纯在陕南会师,之后一直坚持抗清,直到四年前病死于根据地大宁。



       

总之,贺珍是个很复杂的人物。



       

大概同那清军屠江南急先锋,一路兵马直取闽浙又于广东幡然悔悟毅然抗清,并最终殉国的李成栋差不多。



       

明清易代之际,此类复杂人物数不胜数。



       

贺道宁作为贺珍独子,缺了其父胆色,一见清军逼近大宁顿时吓得失魂丧魄,不加抵抗便向清四川总督李国英投降。



       

结果不仅让万余贺珍旧部成为降军,更让夔东明军失去了唯一的产盐地,使得这两年明军普遍缺盐。



       

袁宗第部将新化伯冯启凤也非老顺军出身,其是原先明朝制辅堵胤锡的部将,堵死后才跟随的袁宗第。



       

因此,马腾云这个从前大顺的果毅将军叛变,于老顺军乃至整个忠贞营而言,都是相当沉重的打击。



       

眼面前王五就看到不少老顺军出身的军官虽意志仍很坚定,眼神之中却也难免有些绝望,精气神明显不佳。



       

是打还是撤,成了坡上明军诸将必须马上决定的事。



       

因为,马腾云的部队也发现了前方这支停留不进的明军。



       

一支约十多人的侦察小队正沿山道向这边靠近,显是想弄清楚明军的人数、底细。



       

麻思忠一面让人将情况通知后队的张天望,一面看向将千里镜还给他的王五。



       

不等他开口,王五已然狠狠嘣出一个字来:“打!”



       

“好!”



       

麻思忠也是果断,不管马腾云过去什么身份,眼下他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明的敌人!



       

既是敌人,那只有刀枪见高低。



       

后队的张天望得知马腾云部叛变且堵在明军前方后,没有为之恐慌,而是让二弟张天放带了200余人赶到前方参加战斗。



       

这200余人是张天望部的精锐,可以说是其压箱底子的人马,装备也是张部最好,不仅有五十多杆火铳,还有三十多付弓箭。



       

披甲的士卒约占一半。



       

王五也在抽调人手参战,选了赵进忠和张鹏羽指挥的两队人,另外就是自己直接指挥的亲兵队。



       

加起来不到三百人。



       

为了确保能一战击败马腾云部,打开通往老木崆的道路,王五让哑巴朱三将从吴家垣子武库带出来的十几付铁甲,连同一百多付棉甲全配发下去。



       

自己领了付铁甲,在万四的帮助下穿戴好后提起大刀走了几步,感觉甲有些重,但并不妨碍身体活动。



       

手里拿的还是那柄刀刃中间卷了拇指长边的大刀。



       

看着有点瑕疵,还能用。



       

不是没有刀让王五替换,实是他对这柄大刀有些感情。



       

也用顺了手,所以不想换。



       

看到王五队伍竟有十几付铁甲,张天放不由有些眼馋,因为他们兄弟手中只有四付铁甲。



       

铁甲可以说是重器,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说法。



       

历来王朝及军队对铁甲都十分重视,原因铁甲不仅能保护披甲人不被箭矢、刀枪所伤,更能于战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数百铁甲兵可当数千乃至万余人!



       

如此杀伤力的原因再简单不过——我有甲,你砍不死我;你没甲,我一刀毙你命。



       

只可惜夔东地区的明军铁甲持有量极低,除了明末以来军备废驰原因外,就是因为二十年来清军对夔东明军的持续封锁,使得他们无法从外界获得铁甲补充,也难以在根据地内自行治造铁甲。



       

这个时代,打造铁甲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



       

王五没有将铁甲分给赵进忠、张鹏羽这些军官,而是将铁甲全部分给了自己直领的亲兵。



       

不是他厚此薄彼,而是铁甲数量有限,必须集中一起使用才能在关键时候取得突破性的力量。



       

倘若就这么分下去给军官一人一套,反而会让铁甲变得没有意义。



       

如此,自也不会矫情的将铁甲再让出几付给张天放他们。



       

被分到铁甲的亲兵们都知道,这是要搏命了。



       

谁也没有畏惧、抱怨,默默在同伴帮助下披甲,之后不断擦拭长刀。



       

哪怕长刀已经擦得锋亮,他们依旧机械的擦来擦去。



       

时不时的将长刀向着天空指去,看着上面的寒光不断闪现。



       

老顺军那边麻思忠全员出动,三方人马加一块只有千余人,却是这支明军队伍最能打的存在了。



       

余下人手做为预备队使用。



       

只是谁都清楚,无法在第一波击溃马腾云的部队,有没有预备队都不重要了。



       

因为,他们无路可退。



       

那支马部过来探察的小队在距离明军约两三百米的地方停下了,从他们停留藏身地便能看出这支小队也是精锐。



       

明军这边王五同张天放共推麻思忠为指挥,不是王五没有指挥能力,而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因为指挥权闹出什么话来,从而影响到几方的团结。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团结一心更重要的了!



       

于草创时期就想着争权夺利,那同蠢人没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有多少人吃了这种亏。



       

更休说眼下明军的处境堪称地狱局!



       

麻思忠一直在用千里镜观察马腾云部的调动情况。



       

在发现前方有一支明军出现后,马部也很快做出了军事部署,抢占了山道两侧的制高点,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一道简单防御线。



       

看起来,马腾云似乎无意主动发起进攻。



       

王五不认为是马腾云心有愧疚,觉得不好意思对昔日同袍下手,而是因为马腾云这会也摸不着底,弄不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等会我亲自带人攻马腾云的中军,王五兄弟同张千总分别攻他们两翼...”



       

麻思忠开始部署进攻方略,其以所部为中军负责主攻,以此吸引马部主力,这样就能给王五和张天放减轻压力。



       

若二人能够成功攻占两翼制高点,便可自上而下配合麻部夹击马腾云,从而大获全胜。



       

反之,则必败无疑。



       

“就这样吧。”



       

麻思忠抬头看向王五同张天放,到这份上也没什么话好说的。



       

二人不约而同点头,各自前往所部。



       

远处,有“呜呜”号角吹响,是马腾云的部队在吹号。



       

这让王五眉头不由一皱:难道此地还有另一支叛军不成?



       

心念之下,忽对自己的掌旗哑巴朱三低声道:“若我力有不逮,你便砍我头颅,不可使我为敌所俘。”




如果您觉得《抗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