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八一章 这可是大明六边形战神,陛下你快别这样说。

作品:《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到底都发生了何事?谁干的!”



       

寿宁宫里,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森然寒意。



       

这样的一本旷世之作,中华之瑰宝,竟然被毁坏成了这个样子?



       

到了最后,竟然只流传下去了区区四百册?



       

从两万两千八百多册,变成了四百册啊!



       

不需要多说别的,仅仅只是看看这其中的,巨大数量差距,就能够知道,这部旷世之作被糟蹋成了什么样子!



       

真令人痛心!



       

“永乐大典在嘉靖时期,被抄录过一次,但后面原版去向成谜。



       

对此,历史学界有着诸多猜测。



       

其中一个比较深入人心的猜测,是随着嘉靖皇帝一起,被埋了。



       

永乐大典原本,给嘉奖皇帝做了殉葬。



       

因为当时嘉靖帝去世之后,并没有很快下葬,而是等待了很久。



       

那个时候,誊抄永乐大典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还没有结束。



       

因此上,有人认为这是在等着永乐大典的抄写工作结束。



       

只是到了后来,嘉靖抄本只留下了八千册,有人因此认为,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写完毕。



       

不过,我觉得没有抄写完毕这个推测,是不对的。



       

因为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嘉靖抄本还有足足八千册。



       

因为中间的时间跨度太大了,还经过了最为危险,十分混乱的明末大乱局。



       

而永乐大典又是用纸张做,不存不易,很容易就会损坏。



       

一开始就是八千册,结果一直到乾隆时期,还是完完整整的八千册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嘉靖真的这样做了?”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情绪多少有点激动。



       

韩成闻言摇头道:“只是一个最为有可能的一个推测,真实的情况具体如何,后世也没有记载。



       

反正从那之后,永乐大典的正本去处成迷。



       

嘉靖抄本一直有所流传,但正本却不曾现世。”



       

“砰!”



       

朱元璋气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狗屁玩意!真糟蹋好东西!”朱元璋气的出声大骂。



       

“多好的东西啊!多少人的心血啊!他竟然用来陪葬?



       

该死!



       

当真是该死!



       

他这是犯罪!



       

这样做,就不怕到了下面,被他的祖宗用刀将其的活劈了吗?”



       

朱元璋是真的有被气到。



       

这样的东西在他看来,就应该一直留在世上,传承下去。



       

如有可能,需让更多的人看到。



       

这样的话,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结果现在倒好,那什么嘉靖竟直接就这样的好东西给埋了!



       

人死了就是死了,尘归尘,土归土,死人会看个屁东西!



       

除了糟蹋东西之外,不会有其余任何的作用。



       

原来以为,这家伙组织人手,进行抄录永乐大典,是真的怕永乐大典损坏,才如此做的。



       

哪能想到,竟然是怀着这样的目的!



       

这家伙,真是混账玩意!!



       

朱元璋气的想要打人。



       

《兰亭序》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好东西,被酷爱王羲之书法的李世民,带入到了坟墓里。



       

结果现在,永乐大典竟也被他的后世子孙,有样学样的给弄到了坟墓里。



       

这事情,想想就让人觉得分外难受!



       

这倒霉玩意,怎么好的不学,偏偏要去学那些坏的?



       

“那剩下的八千册呢?怎么就硬生生糟蹋成了四百册?”



       

朱元璋平复了一下心情,望着韩成再次询问。



       

韩成道:“永乐大典,又一次遭遇浩劫,是清皇帝乾隆时期。



       

就是那个号称十全老人的。



       

他在位的时候,也修了类似的书籍,起名为四库全书。



       

不过,在四库全书馆的人,开始修书之前,先将他们所拥有的永乐大典进行了校刊辑佚。



       

通过这次的事情,确实恢复了不少重要文献。



       

但对于永乐大典来说,却也是一次浩劫。



       

因为乾隆在让人辑佚的时候,给出了指导思想。



       

那就是坚持儒学为正统,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戏曲,,佛道等东西,概不辑录。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牵涉违碍的言辞,也全都是毫不留情的,一概删除。



       

仅仅这些,就令得众多东西受损。



       

陛下你不知道,鞑子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残酷镇压华夏子民,都做出了多少变态举动。



       

其中有一项极其出名,叫做文字狱.



       

文字狱兴起时间非常长,从顺治就开始了,几乎伴随清朝的兴起与灭亡。



       

数量之多,超乎想象!牵连之广,前所未有。



       

有记载的文字狱,就达到了将近两百件。



       

比前面诸多朝代所发生的文字狱,加起来都要多!



       

严重禁锢思想,堵塞言路,妨碍科学进步和发展。



       

清朝之前,我华夏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各种的科学技术出现,给社会带来很多的积极影响。



       

各种科技,层出不穷。



       

有些朝廷纵然不会鼓励科技研发,但至少不会刻意的去打压。



       

但唯独到了清朝,各种官方压制。



       

采用各种的愚民政策。



       

科技停滞不前不说,甚至于还出现了极大倒退!



       

至于后面和洋人对战的时候,许多人还是采用刀枪等冷兵刃。



       

所拥有的那些火器,基本上都是老掉牙的东西。



       

火器水平,还达不到大明的水准。



       

这就是鞑子疯狂愚民,不断压制科技发挥的结果。



       

他们取得天下时,火器在其中发挥出来了重大的作用,后面却要一个劲说,他们是骑射获取了天下。



       

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让众多人去忽略火器,不重视火器。



       

这样的话,民间就算是有人造反,那么不动用火器,只靠冷兵刃,他们平叛也要容易的多。



       

清的那些统治者们,真的不知道科技的力量吗?



       

他们知道。



       

在疯狂愚民,禁锢科技发展的时候,他们自己却在疯狂的学习科技。



       

就比如康熙。



       

此人掌握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并精通微积分,还会解高等函数等。



       

在他后面的雍正,乾隆等人时,还会聘请传教士教授他们来自于欧洲的最新知识。



       

他们自己非常重视这些,却异常害怕这些东西,在广大底层间流通。



       

在他们自己,如饥似渴一般学习的时候,却对外不断宣传,这些都是奇技淫巧。



       

将科技这些,说的什么都不是。



       

他们这样做,严重阻碍了科技进步。



       

至于他们,掌握这东西意义不大。



       

因为他们只是掌握而已,并不会扩大规模,也不会让这些流传入民间,不会想着用它们增强实力。



       

这样的话,等于是空守着一座宝山而不用,没有什么意义。



       

不然的话,也不会导致的他们统治的时候,落后那样多。



       

并且,还让我们这边古代科技发展,在西方掌握了话语权之后,给说成了所谓的工匠技术。



       

各种的污蔑,贬低。



       

导致后世的许多人,都对我华夏的古代科技产生误解,不自觉的就觉得低人一等。



       

鞑子的文字狱,极其变态。



       

有人因为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讽刺清朝蛮夷而被杀,



       

有人因为文章里面出现了一句‘将明之才’,而被认为心思诡谲,而被斩首。



       

再比如,雍正时期,有人担任江西考官,出题时用了诗经中的一句‘维民所止’,然后有人说他是故意的,维止二字,就是要削去雍正二字的头……



       

文字狱达到如同变态的地步,可想而知,在他们辑佚的时候,篡改删除,和销毁了多少永乐大典之中的东西。”



       

还可以这样?



       

朱元璋的眼睛瞪的有些大。



       

有被清朝皇帝的操作给惊到。



       

就连他这种存在,都觉得这些家伙们是真变态,真能牵强附会。



       

这得心理自卑到什么程度,对他们自身蛮夷出身多在意,才会因为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杀人?



       

听到韩成说,鞑子皇帝疯狂禁制科技,自己却又疯狂学习的事情,朱元璋忍不住的撇撇嘴。



       

觉得这些人真虚伪,也是真的窝囊,心胸一点都不大。



       

在到韩成说,华夏的这些各种发明创造,被西方污蔑为工匠技术之后,也是胸膛为之起伏。



       

觉得这些狗贼好生不脸!



       

看来,自己确实要让大明早日打出去!



       

坚船利炮轰开他们的国门。



       

出海!



       

必须要出海!



       

“其实说起文字狱,不仅仅是清朝出名,就连岳父大人你也一样出名。”



       

韩成忽然间想起一些事情,望着朱元璋说道。



       

正胸膛起伏的朱元璋,闻言不由的一愣,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懵。



       

韩成说的啥玩意?



       

“咱啥时候兴起过文字狱了?咱咋不知道?”



       

韩成道:“陛下你确实没做,但却架不住有人想要你做啊,后面的人说你做了,你不就做了?



       

反正黑你是他们的一贯原则。



       

好像将陛下你说成也干过这事,然后那些清朝的皇帝,再做这事情的时候,就没有那样坏了一样。



       

比如说,陛下你微服私访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妇人,说起陛下你,左一个老头,又一个老头儿的称呼。



       

陛下你回到徐达家,越想越气,气的浑身直哆嗦,然后派人回去将那老妇人杀了。



       

还说陛下你因为做过和尚,所以听不得贼,秃,和尚等字眼,因此而杀了很多人……”



       

“入他娘!!”



       

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之余,忍不住出口骂了起来。



       

这些狗东西是真能瞎编啊!



       

“那……这些在后世流传的广不广?”



       

朱元璋问出这话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等于白问,肯定流传很广泛。



       

“广,提起清朝的文字狱,很多人都会想起陛下你做的这些事。



       

虽然已经有人,通过各种史书,证明了这些都是瞎编,但被误导的人还是非常多……”



       

“逑!这些逑东西,真不不干人事!!”



       

朱元璋气的出口大骂。



       

“乾隆时期,不仅仅修编了永乐大典剩下的东西,还修了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修建,是对华夏文化的汇总和保护,但同时又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被他们认为是有违伦理纲常,讽刺贬低他们先世,不符合义理名教,危及皇朝统治的书籍文献这些,全部都在禁毁的行列之中。



       

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



       

乾隆以辑佚的名义,破坏了很多永乐大典,是永乐大典在清朝遭受的一次大破坏。



       

后面还有更大的浩劫。



       

咸丰十年,西方强盗侵占北平,老太婆携带咸丰帝仓皇出逃,那样大一个京城,就这样丢给了别人。



       

翰林院遭受劫,丢失大量永乐大典。



       

光绪元年的时候,修缮翰林院建筑,经过清查,发现大典已经不足五千册,有很多职员监守自盗。



       

光绪二十年时,再次清查,发现仅剩八百册……”



       

说起这些事情,韩成就觉得无比憋闷,屈辱。



       

那个时期,华夏所丢失的东西,哪里只有这些?



       

无数中华瑰宝被破坏,被那些强盗给抢夺走。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那众多经卷,社会文书,刺绣,法器……被毁坏的圆明园……



       

诸多被掠夺走的中华瑰宝,被强盗堂而皇之的,列在他们的博物馆中……



       

“气人!真他娘的气人!!这些狗贼!!”



       

朱元璋气的直爆粗口,只觉得异常憋屈。



       

“算了,算了,韩成你再与我说说老四做出来的其余事情吧,别说这永乐大典了。”



       

朱元璋骂过之后,对着韩成无力的摆摆手,示意韩成不用再在永乐大典上多言。



       

原本以为,老四弄出来了永乐大典是一件非常好的好事,结果哪能想到,后面的事情竟然这样憋屈!



       

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韩成想了想,也不在这事情多言。



       

他沉思一下道:“除了这些之外,永乐帝在位的时候,还有一个令人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国土面积,达到了顶峰。”



       

听到韩成说起这个,朱元璋重新提起了精神。



       

既然大明的版图面积最大,自然是避免不了要对外进行扩张,大明必然打了很多的胜仗。



       

这事不用多说,就让人知道,必然是很爽快的。



       

“永乐帝在的时候,将大明版图往外扩张了很多,比如拿下了安南。



       

建文二年的时候,安南陈朝的权臣胡氏,发动政变,颠覆陈朝统治。



       

建立胡氏政权。



       

胡氏对安南境内,实行高压统治。



       

对外,则有明显扩张势头。



       

对于宗主国大明,胡氏封锁安南已经改朝换代消息。



       

当时大明则正值靖难期间,朱允炆,朱棣叔侄两个,正打的不可开交。



       

一时并未察觉。



       

安南这里,早在陛下你统治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



       

胡氏这样做,显然是不合规矩的。



       

严重损害了大明的威严。



       

后来,陈氏王族陈天平,向大明这个宗主国求援。



       

此时永乐帝已稳坐江山,听闻陈天平讲述胡氏所为,勃然大怒,马上遣军,护送陈天平回国上位。



       

这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大明威严,另外一方面,也有在南安那里,扶持一个听大明话的,王朝的意思。



       

但接下来的事情,是永乐帝没有想到的。



       

这胡氏胆大包天,竟敢设伏,并全歼护送的五千明军,杀害了陈天平!



       

永乐帝顿时就怒了!



       

那胡氏是什么东西?也敢骑在他头上拉屎?



       

马上就集结重兵,要平推了安南!



       

胡氏敢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经过分析,为大明刚刚经过一场大战,国内不稳,也需要休养生息。



       

面对他的这种行为,永乐帝会大怒,却不会真的和安南死磕。



       

他只要顶住住明军前几波报复,明朝就一定会撤军。



       

至于自己能不能守住……他非常有信心!



       

安南山高林密,且距离大明腹心之地又远。



       

明军长途跋涉而来,容易水土不服。



       

且长久用兵,后勤上也将会有大压力。



       

他这里是本土作战,明军再强大,到了他这里也得老实。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永乐帝此时已经决心要经营南洋了。



       

也同样高估他自己的战力,低估了明军的战力。



       

永乐帝用了三月时间,用来集结大军三十万。



       

调动粮草辎重,再加上负责后勤的民夫等人,动用超过了五十万人。



       

号称八十万。



       

让朱能挂帅,一路浩浩荡荡直奔安南。



       

朱能路上病死,永乐帝并不回师,改由张玉之子张辅,代替朱能挂帅,继续前行。



       

明军才打过靖难之役,可谓是兵精将猛,一个个都是虎狼之士。



       

来到安南这里之后,很快就将胡氏精心构建的防御,给打的土崩瓦解。



       

后面,仅仅只用了十个月,就横扫了安南,拿下了安南全境!



       

随后,永乐帝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三司,十五府……



       

交趾,南北二千八百里,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



       

其中顺民三百一十二万,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



       

获得交趾之后,大明版图一下子就得到了一个急速的增加。



       

只不过,后世许多人在说起永乐帝取安南的时候,都持着不看好的态度。



       

其中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违背了陛下你将安南列入不征之国的祖训——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元璋原本听得是正起劲,结果忽然间就从韩成口中冒出来了这样一句话,顿时令朱元璋觉得,宛若吃了苍蝇一般。



       

在没有从韩成口中,得知了诸多消息,知道世界有多大,多精彩之前,朱元璋在韩成这里得知自己在今后,会弄出来一个不征之国,还觉得挺有道理的。



       

可是现在,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这样多的事情,开眼看了世界之后,再从韩成口中听到,自己留下的‘不征之国’的祖训,就觉得有些刺耳了。



       

为自己在后来,做出的事情感到脸红。



       

自己当时以为的好策略,真的是太过于愚蠢了,可以用目光短浅来形容。



       

“韩成,那个……这不征之国的事,咱就别提了哈。



       

这不是历史上咱不知道海外竟如此重要吗。”



       

朱元璋冲着韩成摆摆手,竟然是罕见的老脸有些泛红。



       

露出些许尴尬色。



       

这看的韩成有些懵,。



       

自己看到了啥?朱元璋竟然还会尴尬???



       

朱元璋都这样说了,韩成自然不会抓住这个事情不放。



       

“岳父大人,我觉得吧,安南那里,对于我们这里很重要,今后有机会定然要将其拿下来,令其成为我大明本土。



       

大明今后是要开始大航海的,大航海的开启,仅仅只依靠强大水师还不成,一些关键的地方,也需要我在手中。



       

今后大明开启大航海,南洋,西洋这些地方肯定是重中之重。



       

安南那里,地形狭长,最重要的是,拥有非常长的海岸线。



       

有利于发展远洋贸易,并将大明的触手伸入中南半岛,用来震慑南洋,甚至于是西洋的众多小国。



       

令他们都变得老实。



       

而历史上,永乐帝拿下安南,也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好大喜功。



       

而是有着充足的考虑,和后面的郑和下西洋是一体的。



       

若无永乐帝先一步的拿下安南,将其变成大明的地方,郑和下西洋不会那样顺利,南洋西洋等地方,不会那样乖。



       

在我看来,这真是具有高瞻远瞩的一步棋。”



       

若是在以往,得知朱棣拿下安南,朱元璋一样是觉得不理解。



       

但是现在,想想韩成说的海外的那些事,再想一下地球仪上安南的位置,以及老四所弄出来的郑和下西洋,朱元璋顿时觉得,老四朱棣这一招确实高,看的远!



       

抛出掉老四当了皇帝之后,对朱允熥等人下死手的事情,朱元璋觉得朱棣这个皇帝真可以。



       

不愧是他朱元璋的种!



       

老四取代朱允炆,取代的好!



       

若不是老四奋起反抗,依旧是让朱允炆那个蠢货做皇帝,必然会将自己留下来的,铁打一样的江山,给糟蹋的不成样子!



       

“老四做的对!韩成你说的也对!



       

这安南确实有必要拿下来!



       

这里对于今后大明对外经营,实在是太重要了!”



       

朱元璋握着拳头说道。



       

并赶紧又在心里默念几遍,加深记忆,生怕自己将这事情给忘记了。



       

这就是朱元璋,没事了就喜欢前来找韩成聊天的一大重要原因。



       

通过韩成,他可以极大的扩宽自己的眼界,知道后世很多的东西,还能够不断的完善对外行动的计划。



       

“这安南如此重要,后世的人没有丢掉吧?”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说罢之后,又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多。



       

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同老四这样雄才大略,再加上安南那里地处偏远,时间久了,肯定会出乱子。



       

韩成也跟着摇头道:“丢掉了,很快就丢掉了。



       

宣德二年的时候就丢掉了。



       

因为诸多原因,主要是永乐帝的一些统治,严重损害的安南那些土豪家族的利益,所以这些人站出来进行反抗。



       

拿下安南之后,后面可以说这里一直在打仗。



       

又因为安南太远,大明在这里收上来的税收不够多。



       

兵马所需粮秣等东西,需要从大明运送,消耗很大。



       

一直让大明在这里,持续不断的投入。



       

这令的朝中文官体系,为之不满。



       

再加上北面还和鞑子作战,所以放弃这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当然,永乐帝在的时候,是没有人敢开这个口的。



       

但永乐帝一去世,许多人都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



       

呼吁放弃安南。



       

到了宣德二年的时候,一直犹豫不觉的宣德帝朱瞻基,终于下定决定,放弃安南。



       

当时的背景是,安南那里的叛军越来越强大。



       

宣德二年的时候,明军驻守安南的主力,又败了一场……



       

从那之后,华夏算是彻底的失去了安南。



       

也彻底的失去了,将地盘扩充到中南半岛,直面印度洋的机会……”



       

说到这里,韩成也忍不住的满心遗憾。



       

若是朱瞻基死挺着不撤退,后面能经略好安南,那对于后世的影响,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可惜啊!



       

他这一退,使得华夏再也没有机会进入这里。



       

失去了很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



       

朱元璋听到朱瞻基撤退,一样是觉得心有不甘。



       

真的太遗憾了!



       

至于为什么会是朱瞻基放弃安南,而不是他的老子朱高炽放弃安南,朱元璋倒也能理解。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一步步发展的。



       

老四经略安南多年,总不能他刚去世,这些政策就被废除吧?



       

中间经历一个皇帝,经历几年,甚至于是十几年,到朱瞻基这里再放弃,也能说的过去。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朱元璋显得有些气闷的说道。



       

“陛下,快别这样说,这宣德皇帝,可是号称大明六边形战神的存在。”



       

韩成连忙纠正朱元璋话中的错误。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的面皮忍不住的为之抽搐。



       

自从在韩成这里,听了卧龙凤雏,以及大明战神李景隆的事情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直视这两个词了。



       

尤其是战神这两个字。



       

韩成这家伙,又在这里说反话消遣自己!



       

“韩成,咱有话就好好说,别总把话反着说。”



       

朱元璋望着韩成提意见。



       

韩成闻言一愣,反应过来他这是李景隆的后遗症,当下就道:“陛下,你误会了,这是真的战神,不是反着用的。”



       

“真的?”朱元璋将信将疑。



       

“真的!”韩成用力点头:“我给你说说他的英勇事迹,你就明白了……”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