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0124【金丹要修,物理也要学】

作品:《 北宋穿越指南

       

薛道光千里迢迢而来,却啥消息都没打听到。



       

来都来了,住几天呗。



       

反正也不知该去哪儿,正好静下来编撰道经,把这些年的体悟都写成文字。



       

见朱家父子坐船走了,薛道光也不理会,溜达到大筒车下面看稀奇。



       

朱铭是去江边接收移民的,郑胖子递过来一个香囊:“拿着。”



       

“你送我?”朱铭感觉很别扭。



       

郑泓有些无语:“俺妹子送你的。”



       

朱铭犹豫一番,还是收下了,否则郑胖子会很尴尬。



       

那四十多个洋州贫民正在江边,或坐或立,忐忑不安。



       

见他们都带着些家当,有盆有桶的,朱国祥立即说:“排队发粮,一人一斗!”



       

郑家的船只,运了不少粮食来,都记在账上抵扣茶钱。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如今也不用搬进山了,每人先发一斗,剩下的堆放在江边农户家中。



       

这些贫民远道而来,粮食只发出几斗,他们就全部放心,知道自己不是被骗,开始服从朱国祥的安排。



       

朱国祥领着他们朝下游走,来到遇见聚宝盆的废茶山。朝茶山深处走了一阵,便是那些废弃的民房,当初父子俩还捡了个陶罐。



       

朱国祥吩咐道:“先把这十多处小院清理出来,你们就在院子里过夜。明天会给伱们送来工具,土墙全部推倒了重建,房梁能用的收起来,朽坏的当柴劈了烧。两个月内,你们自己把房子建好,然后就去清理废茶山。”



       

一个贫民男子说:“官人,俺在洋州是裱糊匠,不懂种地,也不懂伺候茶园。”



       

“不懂可以学,我会派人来教你们,”朱国祥说,“粮食不用担心,肯定不让你们饿着。等清理好茶山,还要学会怎么修剪打理茶树。若有空闲,可以在江边开荒。开出的荒地都归你们,三年免除赋税。如果不懂种地,我也会派人来教。”



       

这几十号人,虽然懂得耕种者寥寥,但听说开荒就能有自己的田产,一个个都变得兴奋憧憬起来。



       

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各自选择一处废弃的房屋。



       

先用五花八门的工具,清理农家小院的杂草,就连孩童也在帮忙捡拾杂物。再用泥巴和石块,在院里搭建临时小灶,家家户户都开始做饭。



       

这是他们的新家,劳动起来非常积极,仅有的两把斧头,被借来借去劈柴烧。



       

郑泓在旁边看着,猛然想起个事儿:“这些人在县衙造册了,全部归为朱相公名下的客户。县衙那边,让你们找时间去一趟,把户帖的客户人数改改。”



       

朱铭觉得不对劲:“你带他们去县衙了?”



       

郑泓说:“在洋州登船时,遇到西乡县新任主簿,叫什么张肃,年龄不大,可能还不满三十岁。看那样子,是个能主事的,你们今后要当心点。”



       

“不满三十岁的主簿,多半属于进士出身,是得小心伺候着。”朱铭点头道。



       

郑泓又说:“我带这些人去造册时,在旁边也听了一阵。那个张主簿的祖父叫张唐英,他的叔祖叫张商英,似乎颇有些来头。”



       

“何止是有来头,来头太大了。”朱铭嘀咕道。



       

张商英是蜀党领袖,是右宰相,是蔡京专权的最后一个阻碍。



       

干翻了张商英,蔡京才能真正掌控朝堂。



       

既然张商英的侄孙被扔来西乡县,那就意味着蔡京已经成功了,君臣二人今后可以尽情作死。



       

朱国祥把田三叫来:“你负责管理这些新人,明天给他们送来锄头、扁担、斧头、箩筐等工具。别让他们一盘散沙的建房子,要先商量好,先建谁的,再建谁的,这样速度才能快。石匠和木匠,需要的时候你也带过来。”



       

“俺晓得。”田三领命道。



       

此处距离大明村挺远的,算是一个新据点。



       

接下来的后续移民,会安置在废茶山与大明村之间,慢慢的建屋开荒连成一片。



       

安排好工作,朱国祥原路返回。



       

朱铭把新任主簿的事情说了一下:“得找时间去试探试探。”



       

朱国祥道:“一起去。不管他什么态度,都要尽量迎合,不能让他耽误了大明村的发展。”



       

朱铭笑道:“新来的主簿,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想要尽责做事,一种是躺平了摆烂。躺平的咱们不怕,想做事的就要防着点。不过嘛,他的敌人不是咱们,而是县衙那群胥吏。就算收拾了胥吏,还有向知县压着呢。”



       

郑泓也跟上来:“俺打算在大明村住几日。”



       

“住多久都行。”朱铭说道。



       

朱国祥问:“想不想去参观炒茶作坊?”



       

郑泓尴尬一笑:“有点想。”



       

朱国祥说:“你不用挖空心思,采摘秋茶的时候,郑家可以随便派人来观摩。”



       

“朱相公真是仁义!”郑泓感叹道。



       

既然早晚要泄露技术,还不如赚郑家一个人情,反正已经签了五年的期货合同。



       

收购价是定好了的,朱家横竖不亏,郑家自己看着办。



       

五年之后,大明村已经不缺钱了!



       

回山寨的路上,朱铭又碰见薛道光,这道士正在村里四处转悠。



       

薛道光也不把自己当外人,上来就问:“小友,山上可有屋子?我想借一处住下。”



       

朱铭随便往远处指去:“到处都是山,阁下随便寻个山头,便可结庐修道。粮食、食盐、蔬菜,都可以下山购买,只要道长出得起钱。”



       

薛道光说:“独自结庐太费时间,借间茅草屋就行。”



       

“修道不是应该在深山吗?”朱铭问。



       

薛道光说:“我这一脉不同,前几年我都在东京闹市修行。不在俗世滚几滚,哪能修出真道心?”



       

“随便你吧。”朱铭说道。



       

金丹南宗五祖,名气大得很,朱铭自然是知道的。



       

特别是薛道光的徒孙白玉蟾,跟朱熹属于同时代的人。



       

白玉蟾和朱熹,估计没有见过面,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彼此都想向对方请教道法和儒学。



       

白玉蟾听到朱熹病逝的消息,还专门写了些诗文,来表达惋惜和崇敬之情。



       

薛道光的徒弟、白玉蟾的师傅,便是那位陈箍桶。



       

至于这个薛道光,修道之前一直是和尚。



       

薛道光跟着父子俩攀爬上山,刚刚踏进山寨,就见一群读书人在大呼小叫。



       

“快测量秤砣的体积!”



       

“尺子呢?尺子拿过来!”



       

“快快研墨……”



       

薛道光指着那些读书人:“这是在作甚?”



       

“求道。”朱铭笑着说。



       

重力、摩擦力什么的,陈渊等人已经学了。



       

他们还自己制作出标准器……



       

薛道光凑过去看热闹,还没看明白呢,陈渊猛地蹦跶起来:“算出来了,算出这两个秤砣的密度了!都是铁秤砣,体积和密度却略有差异,应该是里面含了些杂质。”



       

“请问阁下,何为体积,何为密度?”薛道光抱拳说。



       

陈渊在地上画了个长方形:“道人若读过《九章算术》,便知矩形几何为广从(长宽)相乘。这几何,便是面积,因为它是一个面。”陈渊又握紧拳头,“吾之拳,就不是一个面,它占的地方便是体积。”



       

薛道光瞬间就懂了,因为他读过《九章算术》。



       

几何是“多少”的意思,在《九章算术》里,求面积、求重量都是问几何。



       

“积”则为聚集之意,“积步”、“积里”都是面积单位。



       

加减乘除、分子、分母、等数、积、幂、股、弦……这些数学术语,在《九章算术》里都有。



       

陈渊又说:“密度便是单位体积的事物重量,同样的事物密度相同。如果不同,要么测量不准,要么含有杂质。”



       

单位完全乱套了,宋代1寸等于3.7厘米,1分等于0.37厘米。



       

陈渊等人测量长度,都是用尺、寸、分,朱国祥不可能生造出米、分米、厘米来。



       

其实用惯了都差不多,历史上的国际单位,本来就是法国生造出来的。



       

重量和质量的含义,朱国祥也懒得去区别,反正暂时无法去月球搞研究。



       

薛道光问道:“测密度来作甚?”



       

“还没有想到用处,此为格物也,”陈渊说道,“已知密度与浮力有关,木浮于水,便是因木之密度小于水。阁下可知力乎?”



       

“知道,动则生力,静则蓄力。”薛道光说。



       

陈渊摇头:“不然。静为力之衡,动为力之偏。阁下站立不动,便是重力与支撑力平衡。阁下踱步前行,便是阁下施加之前进力,大于地面之摩擦阻力。”



       

陈渊的力学还有很多漏洞,但已经足以忽悠薛道光了。



       

薛道光有些迷惑,陈渊开始画力学示意图。



       

这位道长,少年时儒佛双修,青年时开始修道,现在被忽悠着掉进物理大坑。



       

而且,一扎进去就出不来。



       

两个怪物,一来二去,熟悉起来,互相忽悠。



       

早晨,陈渊跟着薛道光练习内丹法。



       

上午,薛道光跟着陈渊学习儒家经义。



       

下午,两人一起学习数学和物理。



       

晚上,两人一起探讨佛学。



       

父子俩看着那一儒一道,早晨结伴打坐修炼内丹,下午趴地上搞物理实验,总感觉这世界似乎有些荒谬。



       

朱铭忍不住吐槽:“他们能练成什么?物理金仙吗?”



       

“生平仅见,开眼界了。”朱国祥感叹。



       

(求月票。)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北宋穿越指南》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4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