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38章 全村翻山之前(二合一章)

作品:《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闫玉从不将这些被冠名为童子军的孩子视为真正的孩童。



       

强将手下无弱兵。



       

她这么强,手下弱得了吗?



       

一群将训练视作日常,坚持练箭,作息规律,以保护村子为己任,敢于射杀北戎的孩子。



       

喊他们一声“狼崽子”似乎更为恰当。



       

当小狼崽子发现他们的牙齿尖了,爪子也利了,一定会忍不住呲呲牙亮亮爪子。



       

闫玉需要做的,就是震慑他们,必要的时候,用武力镇压他们!



       

让他们记着,到底谁才是老大,谁才是童子军真正的头儿!



       

她车上常备木棍,拿来一根,单手拎着一端,另一端虚点在地。



       

划重点:下巴一定要轻扬不超过三十度角,双眼一定不要看木棍,要扫视全场,眼神轻描澹写,身体看似放松,实则紧绷,站立如松,会有一种挺拔的美感……



       

木棍高举,势若雷霆,轰然落下。



       

一声脆响。



       

木棍应声而断。



       

闫玉觉得这个姿势必然很帅!



       

心里非常满意。



       

孩子们惊呼出声。



       

一窝蜂的跑过来,将她团团围住。



       

事实上,帅不帅孩子们没有感受到,大冬天大家都穿成一个团团,从一个圆滚滚身上能看出什么帅来,只觉得小二力气好大,好激动,这才是咱童子军的威风!



       

闫玉:……



       

闫玉很怂的跑了。



       

孩子们看她的眼神太过热切,她的第六感快要炸裂了。



       

他们要举起我,他们想给我扔高高!



       

……



       

闫玉小腿紧倒腾跑回屋,飞快的脱衣服脱鞋然后上炕,她知道自己从外面回来有点脏,乖乖的贴边蹲着。



       

李雪梅看着她这一系列的动作很是疑惑。



       

目光一直跟随。



       

闫小二用小手拍着自己胸口:“娘咧,以后不能搞这么帅,压力太大了!”



       

李雪梅:???



       

闫小二见没人追过来,安下心来,又重复刚刚的动作,连比划带用小嘴做声效……



       

“卡察!”



       

“娘,是不是挺帅?不,是超级无敌帅!孩子们一下就燃起来了,我感觉他们要扔我,赶紧跑了!”



       

李雪梅:……



       

总是在困惑,我究竟是怎么养出这样一个闺女的?!



       

容嬷嬷端水进来,给她放到炕上。



       

闫玉乖乖的洗脸洗手。



       

容嬷嬷将她脱下来的衣服收走。



       

闫玉想喊住她,嘴张了一半又闭上。



       

听着容嬷嬷走远,才小声叹气道:“娘,容嬷嬷是不是又要给我洗棉衣?”



       

她真心觉得里衣干净就行,外面的就那么着吧。



       

总是拆洗,村里的孩子都是差不多时间穿上的新棉衣,她的瞧着最旧,也不是旧,就是颜色快要掉光了。



       

问题更大的是,拆了洗,洗了拆的,那布它经不住啊!



       

“脏了肯定要洗,你要是不想洗这么勤,少往外跑。”李雪梅澹澹说道。



       

闫玉心说,那还是洗吧,大不了洗坏了打上补丁,她一点都不在意。



       

“娘,爹这两天就能回来。”闫玉赶紧汇报。



       

李雪梅唇角微扬,又不自在的抿了抿,眉眼温柔许多:“回来也就住下一晚,第二日就得走,来回道不近,折腾什么。”



       

闫玉嘿嘿一笑,没有挑破她娘的口是心非。



       

……



       

第二日一早,闫玉穿上了小号的羊皮衣。



       

是半大衣的款式,在她膝盖之上,走路跑步都不妨碍,很宽松留了一些富裕,里衬是她家已经洗破的布,一块块的拼着用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摸着十分柔软。



       

袖子有些长,闫玉往上挽了一大块。



       

心里感慨着,从一开始做合身的衣服,到现在做偏大一些,明显留出成长空间的冬衣,容嬷嬷也在“成长”啊!



       

小二的新衣服十分夺人眼球。



       

孩子们稀罕的上手摸,大人也瞧着眼热。



       

这是用绵羊毛做的。



       

“小二,你这羊毛袄暖和不?”



       

戚大娘子上手摸着薄厚,暗自点头。



       

“暖和,可挡风了。”闫玉答道。



       

崔娘子更实在,掀了点衣角看里头。



       

“哎幼,还缝里衬了,难怪摸着厚实,这里头夹棉了?怎么摸着不太对?”



       

闫玉老老实实道:“家里棉花不够,鸡毛鸭毛揉得细碎添里头的。”



       

崔娘子的脑筋开动起来。



       

“鸡毛鸭毛?单用估计不行,缝在里头加一层,倒是比不加强,还比棉花便宜。”



       

康老婆子也一眼一眼看,他们一家子都是南人,几个孙子孙女身子单薄,眼看着今年是个冷冬,保暖就是他们家的头等大事。



       

和戚家有了做亲的意思,戚家老姐姐很是关照,经常借着各种由头,让戚五往家里送木炭。



       

人,原本她没看上。



       

戚家的小子,太高壮了些。



       

反观她家大孙女……



       

可康老爷子坚持,大孙女眼瞧着也是乐意的,那戚五又是越看越本分的好孩子。



       

康老婆子心里就愿意了。



       

也更愿意在外面走动,不光是能在村里赚些米粮吃食,也想多和村里各家亲近。



       

家中小辈也是如此。



       

小安村要建学堂,已经说好了,让康老爷子去教书。



       

自家这几个小的也能去。



       

她想给几个小的做身棉衣,奈何棉花和布都不便宜,眼看着下了好几场雪,她的钱还是没攒够,急的不行,前阵子闫家小二从凤鸣带回羊皮衣,她就挺上心,想着村里头要是有人再去凤鸣,就让人给捎带回来两件,她都瞧了,那羊毛衣大,拿回来她改一改,差不多能改出几个小的来,可还不等村里人再张罗外出,闫家小二就和戚家的老四从山那头牵回了牛,还有羊。



       

大孙女昨日说,那两头羊的羊皮叫戚家老四得了,戚家正找人熟皮子,说处理好了就叫戚五给送来……



       

老头子愁得一夜没睡好,不为别的,他们原本藏在身上的银钱在采石场花的差不多了,戚家还没正式下聘,大孙女还算不得戚家的人,贸贸然拿人家的皮子,他们脸上臊得慌。



       

亲家之间,也讲究个礼尚往来,不好让男方看轻。



       

康老婆子看了一阵,就去找自家老头子。



       

康老爷子最近都在罗家这边。



       

小安村要建学堂,不是一拍脑门就能盖,得先量地,再画图,算算用多少料。



       

康老爷子有这方面的经验,就被罗村长请来商量这学堂到底盖成啥样。



       

他自然是兢兢业业,一丝不敢马虎,不但亲自跟着量地,还画了好几版图样。



       

最近这几日,小安村被牛羊搅合的无心他事。



       

康老爷子也闲下来,但他还是照样早早就过来。



       

想着再改改图,精益求精。



       

康老婆子小心翼翼的熘着边,找到人。



       

盯着自家老头子看了一会,细声道:“那闫家小二今日穿了一件羊毛衣,又暖和又好看,戚家要是来送羊皮,我想留下。”



       

她顿了顿,声音又低了几分:“给戚五做一件,给咱孙女做一件。”



       

这就是康老婆子想到的法子。



       

他们没什么可回的,只有做成冬衣,再送回去。



       

几个小的可以再等等,可大孙女真的等不得了。



       

总不好戚家来送聘,她家孙女连件像样的大衣服都没有。



       

康老爷子握着炭笔的手紧了紧。



       

老妻之意他已知晓。



       

“你莫急,我来想办法。”



       

……



       

村里人正一个挨一个排着队,和小二报名。



       

来的人太多,闫玉也只好先将人名都记下,等记完以后再看哪个不合适,用不用去掉。



       

她这边记着名字,罗村长带着村里数数学的好的几个孩子数方草。



       

又上戚家去看各家的推车改的怎么样。



       

闫玉这边字都快写飞了,好容易将来人的名字都写完。



       

看着满满三张纸发呆。



       

“小二记完啦?打发人给你爹送去吧。”胡大爷催促道。



       

宋老头也凑过来。



       

“够不够人?不够咱几个老家伙凑个数,你宋爷爷身板也行,硬实的很,旁的干不了,帮你们看看东西,牵着点牛羊这都能干。”



       

“人,有点多。”闫玉说道。



       

“多了好,那是不缺人了?”宋老头还挺遗憾。



       

闫玉琢磨了一下,人多也不是坏事。



       

昨天给童子军开会都说明白了,孩子们倒是听话,没有过来,今天全是各家的青壮,还有几位娘子来报名,她也记下了。



       

那几家她知道,老的老,小的小,家里的壮丁不是走失就是不在了。



       

天好的时候,这几位娘子往山里跑的最勤,天冷以后也是拾柴,在村里帮工,没有一日闲着。



       

上回北戎进村,她娘守着一塔,箭惊四座,拿到不少赏银。



       

村里的娘子们也上了心,几乎家家都立了草靶,闲了就练,据童子军可靠线报,不少娘子都练得不错,搭伴进山拾柴的时候,会带上竹弩,偶尔能射中山鸡兔子刺猬啥的……



       

孩子们说,刺猬肉特别少,都不够吃……



       

……



       

闫玉盘算着,罗三叔今日去虎踞给爹送信,爹再找薛总旗商量,最快,也得明天才有结果吧。



       

她便安心的在家等着,支上炕桌,铺上纸,将猫猫抱到怀里,凭着记忆和猫猫的不断纠正,尝试画出一条小安村翻山到北戎的地图。



       

小安村依旧是热闹的一天。



       

罗村长也觉得去的人太多了,他认为准备的吃食不够。



       

全村紧急备口粮,派人往西桥镇和东桥镇上去买麻绳,木炭一车车的从林子里往回拉,这些都得记账,前面的粮食和麻绳的钱村上先出,木炭等回头再给闫家和戚家会账。



       

……



       

转天晚上,闫玉果然等到了她爹。



       

闫老二一进村子,就发现了村里的变化。



       

好家伙,这准备工作做的也太充足了。



       

简直无他用武之地。



       

村里人看到闫老二回来,十分热情。



       

嘘寒问暖的,堵着他不舍得让他回家。



       

闫老二好脾气的和人东一句西一嘴的聊着,说着话就给该说的都说了。



       

薛总旗也是个急性子,等不了,边军四日后就会出关,而小安村要先行一步,明日一早就得动身。



       

他今晚回来,明早会和村里人一起行动。



       

一听闫老二要和他们一起走,村里人心里更有底了。



       

也不围着人了,赶忙都家去收拾。



       

闫玉终于将她爹迎进了家门。



       

“爹,快点,水都给你准备好了,赶紧洗,洗完咱屋里说话。”



       

大丫抿嘴笑着,将东西都摆好,退了出去。



       

还不等闫老二洗出来。



       

在箭塔值守的王大郎跑过来。



       

“小二,河里来了大船,瞧着在咱村子边上停下了,我来的时候,人还没下来呢,快去看看吧!”



       

他喊小二,纯粹是习惯了。



       

一时忘了闫老二在家这一茬。



       

闫玉赶紧穿衣服,踩着鞋,爬上驴,在驴子背上将鞋提上。



       

“去河边!”



       

驴子迈开步,小跑着出了院子,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它渐渐能从闫玉的语气中分辨出她是否急切。



       

闫玉是着急的。



       

她想,她大概猜到那船为啥靠在他们村子边上。



       

是大伯!



       

一定是大伯!



       

算算日子,从虎踞到谷丰借船,再从谷丰往临海府,买了粮食回来,差不多,就是这几天。



       

今夜月亮偷懒,没有出来,暗沉沉的。



       

好在驴子自动导航,不需要视野,一路跑得飞快。



       

她远远的就看到大船,船上船下点着好多火把,将那一片照得亮。



       

王大伯是没学清楚还是没看清楚啊?这哪是一条大船,是两条!



       

“大伯!”



       

她眯起眼睛,瞧着那中间一个穿长袍的身形特别像她大伯,管他呢,先喊就是了!



       

“小二莫急,天黑慢些!”



       

熟悉的声音在不远处回应。



       

近了,能看清了。



       

闫玉看清了大伯的脸,喜得嘴都合不拢。



       

冲到近前,翻身下驴,扑向大伯的脚步顿住,扫视一圈,呃,人有点多啊!



       

她清了清嗓子,理了理自己的羊皮衣,让它更贴服一些,端手行礼。



       

闫怀文眼中闪过笑意。



       

“家中可好?”



       

“都好,就是大伯离家许久,咱们日日都惦着。”闫玉笑弯了眼,“大伯可算回来啦,此行可顺利?”



       

闫怀文点点头,温和笑道:“小二再跑一趟,去村里喊些人手,船上的粮食先卸下,暂存村中,大伯还要返回谷丰,将两船送归。”



       

闫玉看了眼两条船的吃水,眼睛亮起来。



       

“我这就回村喊人,大伯你先别走,爹也回来了……”




如果您觉得《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3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