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01章 求诊

作品:《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容嬷嬷一把剪刀卡察卡察使起来。



       

不用尺子量裁出的布条分毫不差。



       

闫玉一看,这可不行。



       

偷着拽了拽她的胳膊。



       

容嬷嬷低头看她。



       

闫玉的小嘴动了动,在嘴边都囔道:“不能都一样,有的脸大有的脸小。”



       

容嬷嬷明白了,再裁布的时候就飘忽许多,有的略大一些,有的略小一些。



       

闫老二一直在想他闺女问的那些话。



       

见口罩生产走上正轨,将李雪梅和闫玉拉到一边。



       

一家三口的小会又来了。



       

闫老二检讨道:“我之前勐的听到这事,都懵了,着急忙慌跑了回来,确实没有问清是什么情况。”



       

李雪梅这两天一直在看手抄书,对求医问药之事很敏感,遂问道:“你觉得虎踞城有没有治愈的把握?”



       

闫老二苦笑:“现在想想,情况真的糟糕透了。



       

那些得病的灾民就住在城外的草棚里,条件差不说,也没有将得病的没得病的分流,人员密集,最容易传染。



       

另外,我也没看到大夫的身影,听着守城衙役的话音,是从城里往外送药,他们帮着熬了,和分粥一样分下去。



       

大锅饭挺香,就不知道这大锅药效果好不好。”



       

李雪梅皱眉:“这怎么能行,不管是什么病症,最忌讳的就是交叉感染。



       

这些人里,有多少人是得了传染病,有多少人是因为自身抵抗力差,才起了病,总要一一分清,才好对症下药。



       

还有你说的呕吐病人,最需要隔离处置的就是他们,那些呕吐物也需要单独处理,避免空气传播。”



       

闫玉一直没有吭声,此时方开口道:“爹,娘,虎踞是边城,人口不多,我记得上回和爹逛虎踞城,当街的药铺没有几家,现在城封了,咱们试想一下,虎踞城内还有多少药?这些药里,又有多少能治疫病?



       

同理,药铺少,坐堂的大夫就少,驻军里应该会有军医,但我估计,他们更擅长治疗外伤、骨伤。”



       

闫老二立时醒悟:“所以城里缺医少药?”



       

一家三口静默无言。



       

如果老闫没有深陷其中,他们会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



       

不给朝廷添乱,就是小老百姓最大的贡献。



       

可事实是,他们无法袖手旁观。



       

“我去永宁请大夫回来。”周边镇子上的大夫怕是不行,只得往永宁去请。



       

闫玉摇头,古代大夫出诊都不是很远,跨城请大夫,他们得做好挨宰的准备。



       

她留恋的看了看已然晾干差不多的香胰子。



       

心里深深叹气。



       

家里能最快变现的,就只有它们了。



       

李雪梅也转头看过去,道:“现在这种情况,咱们需要大笔银钱在手应对各种状况,不能少量卖了,都带上,我和你们一道去永宁,多走几家,尽量分开卖。”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



       

“娘,你别去了,路上颠簸,不安全。”闫玉见她娘还想再说什么,忙又道:“再说家里也不能没个大人,大哥哥和大姐姐还当不起家。”



       

发生这么大的事,闫家得有人在村里坐镇。



       

稳定人心。



       

“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走。”闫老二当机立断。



       

闫玉没说的,父女两个立时将香胰子打包装上。



       

临走前,闫玉翻出了之前买的参末,在猫猫面前晃了晃。



       

小声对它说:“猫猫,这是参末,你去山里找一找,要是找到了,从土里刨出来的时候小心一些,别伤了人参。”



       

她又想了想,“两株,不用多,带回两株就行。”



       

猫猫点点头,矫健的身姿消失在视野中。



       

路上,闫玉和闫老二说起让猫猫去找人参的事。



       

“我没让它多找,就两株。



       

娘说一切账目都要经得住查,我记得的。”



       

闫老二还是很放心闫玉的,别看他闺女天天嘻嘻哈哈,心里有数着呢。



       

“我担心大夫不好找。”他说出自己的担忧。



       

闫玉心里也没底,不但要出远门,还是去疫病的发病区,会有大夫愿意出诊吗?



       

三宝带着他们一路飞奔,从石大桥到永宁这条直线路径都快被三宝跑成了路。



       

风尘仆仆的二人来到永宁城下。



       

闫老二一甩缰绳,自己跳了下去。



       

闫玉怕人起疑,自动自发的将缰绳拣起来,握在手中。



       

点头哈腰陪尽笑脸,言及家中有人生病,想进城请大夫出诊云云,偷偷塞了十五个铜板过去,父女两个被顺利放行。



       

守门的官差还好心指点他,城北惠民堂的安大夫仁心仁术,可以去求诊。



       

闫老二与人诚心道谢。



       

父女两个商量过后,决定先去惠民堂。



       

大夫肯不肯出诊虎踞比香胰子变现更重要。



       

城北住的都是平民小户,牛马行和人市也在这里,一往北城走,立时觉得置身于一片臭烘烘之中。



       

闫老二驾车驶来,有那胆子大的,直接上手就要拽住牛头。



       

被三宝灵活的躲过,不客气的拿头顶过去。



       

“好黄牛,脾气还挺大。”差点被撞的人毫不在意的哈哈笑着,上前招揽生意:“这位兄弟,有什么生意关照?是买卖牲畜呢,还是人?”



       

他上下打量着闫老二还有三宝这头黄牛。



       

暗暗评估着来人的财力。



       

至于车上的小子,穿着浆洗的干干净净的衣服,头脸都干净着,显然不是带出来卖的,便没兴趣再多看一眼。



       

“劳烦让让,家里有人生了急病,想去惠民堂问诊。”闫老二客气道。



       

那人的眼皮一下就耷拉下来,朝周围的几人喊道:“去惠民堂的,哥几个别过来了。”



       

听他这么一说,眼看要聚过来的几个眼神活泛的男子全都停步,继续扫视这街面上的人,见着面生的和面熟的都过去和人搭话,满街乱窜,忙碌的很。



       

“爹,这些是什么人?”闫玉小声问道。



       

闫老二:“都是街面的帮闲,上面都有相熟的中人,帮着牵牵线,介绍生意分些中人费。”



       

闫玉哦了一声,稀奇的看了这些人几眼。



       

来惠民堂求诊的人还不少,他们排了一会队才轮到。



       

坐堂的两个大夫,一个年老些,一个年轻些。




如果您觉得《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3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