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080 都在进步

作品:《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随着人员的齐备,杨小涛便将成立的小组放到机械厂研发科名下。



       

组长他兼任,副组长张得道。



       

学习办公场所就在研发科隔壁的小会议室,这是陈宫整理出来的,至于众人的住处,现在只能安排到工人宿舍里,几个人上下铺。



       

不过有暖气炉,有自来水,倒也比以前的生活差不了。



       

而实习场所安排到钢铁厂中,让管志勇安排众人的实习工作。



       

至于老道,本来林小涛想给他申请一辆自行车的,却被老道推辞。



       

用他的话来说,这点距离比从前上山下山好走多了。



       

安排好研究小组后,杨小涛便给研究小组下了第一个任务,研究钨合金。



       

这是杨小涛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现如今,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突破,大部分钨合金都是靠进口的,而且进口量有限。



       

就像上次制作启明星机床似的,偌大个一机部库房,竟然没有多余的钨合金给他们使用,要是钨合金跟钢铁一般多,哪会这般困难?



       

而且杨小涛也知道,国内并不是缺少钨矿,甚至在整个世界来说,国内钨矿储存都是名列前茅的。



       

而现在的情况是,钨矿有,但为什么做不出来钨合金?



       

既然要订个目标,干脆就订个大的。



       

众人得知国内合金的情况,虽然已经有工厂提炼出金属钨,沪上的钨丝灯泡也做出来了,但钨合金并不是这么简单。



       

所以,这是一座高峰,一座大山,一座还在攀爬攻克的大山。



       

知道这其中的困难,众人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是热情高涨,十分兴奋。



       

他们来这里,都是怀有建设祖国伟大梦想来的。



       

他们怕的的不是困难,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是困难。



       

看着被杨小涛三言两语带动起来的年青人,老道在心里暗暗嘀咕,“又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少年啊。”



       

不过,跟这些充满活力的年青人在一起,也不错。



       

任务安排下去,杨小涛也不可能随时关注,就将其交给老道,自己忙着发动机的设计工作。



       

对此,老道只是抱怨几句,却也没撂挑子不干。



       

随后更是带着七人从头开始计划一遍,甚至打听国内有哪些工厂企业制造钨合金,想多去学习,对此小涛表示全力支持。



       

回到机械厂,杨小涛查看双缸柴油机的研发进度。



       

看了会张冠宇他们的设计,思路上有些拘泥于单缸发动机的思路,这与杨小涛设计的有些出入。



       

在研发科讲解一番,指出其中的问题、不足后,杨小涛让众人重新按要求设计。



       

这时,刘怀民找来说是上面派人来学习的,到厂门口了。



       

杨小涛赶带着张冠宇出门迎接。



       

门口,明显分成两波人,一边是泉城的,边是三机部的。



       

杨小涛来到后,见了都是熟人。



       

泉城来的带队的技术主任,而



       

三机都送来的正是老郑。



       

几人见面也是客套一番,随后,杨小涛让张冠宇将几人带到研发科中,安排到各组里面,参与后续的设计工作。



       

杨小涛在办公室里招待两人。



       

其间,两人都说起四缸柴油发动机的事情,杨小涛还是坚持原先的原则,机械厂需要按步就班的来。



       

当然,他们若是有能力研发出四缸发动机,杨小涛只会恭喜祝贺。



       

三人聊了一会儿,也清楚设计到研制过程不短,便将人留下,自己返回。



       

至此,杨小涛手头上的工作,算是敲下来。



       

一个研究合金钢,这一时半会难说。



       

一个是双缸柴油发动机,不出意外的话,再有个几天就能完成。



       

至于研发科的人,在杨小涛的提点下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要等他们一点一点设计再到论证,估计年前能够成功就不错了。



       

厂长办公室,杨佑宁直腰起来,活动脖子和手腕。



       

自从杨小涛接管合金钢研究小组后,他的工作量就成倍增加。



       

甚至中午休息的时间都被压缩。



       

现在,吸烟的时间都喊了大半。



       

虽如此,烟抽的少了,身体却也没好多少。



       

每天来了一上午就在文件中渡过,有时候中午还得加班。



       

就像现在这样。



       

起身,走了两步出了办公室,来到刘怀民办公室,也不敲门,推门进去。



       

刘怀民同样埋头于文件堆中,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继续审批文件。



       

“老刘,咱们俩是不是亏了啊!”



       

杨佑宁也不在意,直接来到桌前,一屁股坐在旁边椅子上。



       

“你看这小子,自己找个人替他干活,自己倒是当起了甩手掌柜。”



       

“又不用处理乱七八糟的事,哪像咱们,起早贪黑的,最近我这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杨佑宁抱怨着。



       

他也没想到的杨小涛竟然这么滑头,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人。



       

关键刘怀民和他还不得不同意,因为人家在西北立过功的,查下背景,有几个身居高位的还是人家手下呢!



       

这就样的人,本来都退居二线荣养了,又被杨小涛拉出来,他们能拒绝吗?



       

至于杨小涛这家伙估计早就想到这点了,所以才会故意拿捏,让他们许下多般好处。



       

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杨小涛自己设计好的。



       

两人心里都是被算计后的深深怨念。



       

若是杨小涛知道他们这样想肯定会抱屈喊冤啊。



       

他真没那么深的谋划啊,不信可以问老道啊。



       

“算了,计不如人,说这些干嘛,徒增烦恼。”



       

刘怀民说了句,随后继续处理文件。



       

只是见杨佑宁没有离开的意思又问道:“对了,你那解放厂要的半自动铣床,处理好了?”



       

刘怀民问道,杨佑宁听了挑了挑眉头,“哪有那么快?”



       

说着坐在一旁椅子上,不时捶两下后背,“现在车间任务安排的满满当当,你不知道,那语气,想插队,也得看时候啊!”



       

却是三天前,上面转来解放汽车厂的任务要求。



       

言说需要一台半自动铣床,急用。



       

想让其尽快生产交付。



       

机械厂可不是当初的钢厂,现如今,机械厂的地位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生产品种不仅多,还在国内占有较高声望。



       

这种上来就命令式的任务,杨佑宁哪会放在心上。



       

尤其是还被杨小涛摆了一道后,整天被任务报告折磨的身心俱疲。



       

心里更是不舒服,怎么可能痛快答应?



       

于是就一直拖到现在,也没给个答复。



       

见杨佑宁如此说,刘怀民即变了脸色。



       

“老杨,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从刘主任那里听说,这台车自动铣床是汽车厂代为请购的!”



       

“代购?”



       

杨佑宁用力捏了一下后背,赶紧问道。



       

刘怀民看了眼门口,发现没人,杨佑手见了赶紧起来上前关上门。



       

“老刘,到底怎么回事!”



       

“你别急,我也是听小道消息,好像是北边枪械厂那边生产枪支遇到了困难。”



       

“你也知道那里是重要的武器生产工业基地,他们这次要给全国换装,就是那把63式。当初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国内的现状,有些部件对材料要求严格,但国内并没有充足的物料,只能寻找替代品。”



       

“然后,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才发现,有些部件设计出来,工厂无法大规模生产!”



       

“我估计着要这台机器,就是为了制造63式用的,你可不能不当回事,这可是件大事。”



       

刘怀民说着,心里有种莫名的光荣感。



       

杨佑宁更加糊涂了,“不是,既然需要那就大方方的发布任务,发批条就是了。用的着这么麻烦?”



       

“呵,老杨,你不知道北边的机床机械厂也拿了一份图纸吗?”



       

“你是说他们两厂之间…”



       

“没错,他们本身就是战略合作关系,只是这次,机床厂迟迟做不出来,他们又急着换装,估计等不及了吧!”



       

刘怀民说完,杨佑宁摇头冷笑一声,“这死要面子活受罪!”



       

然后立马往外走,“那这事得赶紧的,万一人家做出来了这机器再退了,可就赔本了。”



       

说着出门找常明杰安排去。



       

心里却是又盘算着,一定要尽快交货。



       

说不定,下次还来找呢!



       

那可是个大客户啊!



       

而杨佑宁不知道的是,在原历史上,这款63式4自动步枪,就因为设计与实际脱钩的原因,小批量生产还能满足,但大规模紧急生产后带来了一系列的诟病,以至于在多年后被迫撤装,成为一大遗憾。



       

这一世,却是因为杨小涛的出现,先是修好了高精度机床,又仿制出来了启明星机床,后面更是设计出半自动铣床,不断制造出来发完全国各地。



       

这些机床在基础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红星机械厂就像是一个机床母巢,为全国的建设供应着养分。



       

甚至有上级领导再次提出,单独建立机床厂的构想,只是都被黄老拒绝了。



       

其中原因自然有人的因素。



       

这次,枪械长求购机床也是打着试试的态度,若是效果不错,自然是个大单子。



       

要知道,那可是全国上下数百万条枪啊,遍布大江南北的枪械长也能让机械厂忙碌好长时间。



       

杨佑宁离开办公室,刘怀民自然了解他心里想的,但自己也是乐见其成,只要是对机械厂有益无害的,他都可以接受。



       

就像杨小涛那样,虽然被摆了一道,但只要双缸发动机做出来,对机械厂来说,就是好事。



       

心里想着,随即埋头,继续忙碌。



       

铃铃铃



       

桌上电话突然响起,刘怀民照常接过,开口询问,片刻后,面色立马凝重起来。



       

挂断电话后,对着门外秘书喊道,“派人立刻找杨小涛。”



       

随后自己站起来,出门找杨佑宁。




如果您觉得《四合院里的读书人》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2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