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428章 回去

作品:《 重回1982小渔村

       

次日,叶耀东就开始给陈家年供一部分货,也没给多,就先供个5吨的货。



       

要知道,他现在十几条船在那里干活,40米跟30米的收鲜船隔天出去收一波货,就能有个三四百吨,5吨真的不算啥。



       

所以,他现在每天到处跑也是在找买家,他那么多量也就工厂能消化的快一些,又稳定。



       

而他这才十几条船,当地上万的渔船,每天的捕捞量得有多惊人,无时无刻也都在交易着,每天光交易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也难怪进入90年代,渔业资源就迅速枯竭了,等到1995年的时候,渤海跟东海就开始实行伏季休渔制度了。



       

这么大肆捕捞,沿海渔船都往几个渔场集中,能不枯竭吗?再多的资源也不够长期霍霍的。



       

他打算陈家年这边少少的先试着供货,后面逐渐增大量,让厂里习惯,顺便也能让陈家年类似给他当中介,帮忙跑其他厂的业务,也让他挣点差价。



       

这人出来从头开始闯,都还能拿下加工厂那么大的货,工厂能给欠那么多,也说明有点本事门道的。



       

不过,他琢磨着最好自己也有加工厂,这样自己捕捞的货,自己就能消化,免得一直靠别人,自己就能有一条龙,听说当前什么产业都好做。



       

本来他镇上的厂入股,也是为了消化自己的货,只是还不等厂开起来,他就越跑越远。



       

现在自己在这里背景也不大,也没什么渠道,这边竞争也激烈,也没有专业的人帮衬,倒也不敢下血本折腾。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去年跟这两个月折腾的也够多了,先缓冲一下。



       

叶耀东翻着日历本,看着今天4月5号的日期,也是巧了,刚好是从清明节开始供货。



       

上个月上来的时候是农历十七,3月3日,上来到现在也正好过去一个月多点。



       

照后面不断增加供货的数量,他计划在一个月内垫付完,5月1号劳动节左右。



       

相当于平均一天垫付个1000块左右,现在一天送个5吨,差不多五六百块钱,后面逐渐增加,也差不多能达到1000块这个数。



       

这个货越多是越不值钱,尤其是卖给厂里收购,还是在当地这种大港,货物的价格也很卷。



       

不过至少量大,而且收购也省事。



       

到时候从五一开始,陈家年那边就能有钱给他钱进了,估计也再有两个月,就能把厂里的款给还了,然后就剩下只欠他的了。



       

叶耀东在纸上勾勾划划的计算着,感觉自己越算越乱。



       

相当于他到后面稳定供应,不增加数量,他得给陈家年供三个月,陈家年才能还清厂里的欠款。



       

而他接下去给厂里供货就能拿到全部的货款了,不用再给陈家年垫付。



       

不过,等他开始拿厂里的全部货款,他也得给陈家年付一笔中介费。



       

这也是他们谈好的,毕竟这个厂也是陈家年的关系,后续给厂里供货也不能把人给撇掉了。



       

到时候,陈家年有能力把他的货更多的卖给厂里,也能拿得更多,更早的还清他的欠款。



       

叶耀东又出去把会计老尤给喊来,让老尤给他算多久回本。



       

不过钱没赚到手,只能估一个大概的。



       

陈家年七八万的货款想要那么轻易的还掉,没那么容易,估摸着靠着中介费,也得有个几年才能把他垫的钱还了,这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大概率还得发展其他的业务,干别的活。



       

但是有他答应给欠着,还能稳定的有一笔中介费,肯定轻松很多,也能有个盼头。



       

再不济,靠着中介费多还个几年也能还掉,不至于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



       

“老板,我觉得你这也划算,还能多一个厂子稳定供货,后面咱们多供一点货,也能多拿点钱。”



       

“七八万给人欠着还划算?靠着中介费还估计得还个几年,有这么个几年,我随随便便就能翻好几倍了。”



       

老尤讪笑,“好像也是。”



       

叶耀东摆摆手,“给他欠着吧,就当拉一把吧,也算是跟之前的不愉快说再见。按他的钻研劲,应该也能缓过来了,也能搞别的赚钱,也用不上几年就能还上了。”



       

他点头。



       

“忙你的去吧。”



       

叶耀东继续翻看着日历,要不了多久海带就能收了,他得交代明天出去的收鲜船喊他爹回来。



       

得让他爹留在岸上帮他送货了,送个十天半个月,他就得回家一趟了,把这活交给他爹,让陈宝兴辅助他爹计数,会计老尤记账。



       

去年他爹也跟他送过一段时间货,也都知道怎么弄,这两个人只是一个帮他记每家的货,一个帮他记货款,他跟去收钱就行。



       

这一个来月两人也都干熟了。



       

叶父知道他要回家一趟,次日被他喊回来时,倒是有些忐忑,都顾不得休息就问。



       

“你回去要多久?多久再上来啊?”



       

“快的话半个月?慢的话可能要一个月?我也不知道,没回去这叫我怎么说?反正事办完了,我就上来了。也不是多难的活,去年你不有跟着吗?简单的。”



       

他现在基本就只有收鲜船快回来了,然后再去码头接货,再安排送货,把所有的货送完了再处理剩余的,忙一晚上。



       

相当于只要隔天干活就行了,其他时间就自己到处转着。



       

厂里送的数量每天都有定量,商人那边反正把陈宝兴领过去谈一谈,他爹跟大家也都熟的,陈宝兴自然会帮忙记。



       

“不是……我是想说,我到时候也像你一样,领他们去按摩?”



       

叶耀东眉头一挑,“咱俩的关注点倒是不一样。”



       

他以为他爹担心自己干不来。



       

结果,他爹是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得像他一样,领着老板们按摩去?



       

“那我不是看你也挺频繁领着他们去的吗?”



       

“那你咋不问问自己是不是也要陪着打牌?”



       

“这个……就打牌也不是多要紧。”



       

“你随便,自己看着办,有时候我多请几次,毕竟在赚他们的钱,而他们基本都是自觉轮流。也没有三天两头的去,也是偶尔。”



       

“那我到时候看吧,你晚一点走,早点上来。”



       

“知道了。”



       

叶耀东又拿出日历翻看,叶父也伸过去脑袋,也跟着翻看,然后手指一点。



       

“这17,18,19号都适合出行,也是三月初二初三初四,时间也刚好,这个点回去,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回来。”



       

他来回翻看,“日期是没问题,就是回去的话,自己要没开船,那得搭货船,谁知道开船有经过我们那的时间有没有那么凑巧。”



       

“坐货船回去啊?那也是,自己没有开船回,坐货船倒是没那么方便。”



       

“明天出去码头附近的几个货船办事处问问看。”



       

坐车是不可能的,10个手指头可能都数不清得倒腾多少遍,哪有坐船直达方便。



       

说到这里他就想到了林集上。



       

这逼说是要上来在这边整一个办事处网点,也要在这里开通一条船运线路。



       

本来说好年后要跟着他一起上来,结果他出发了也没看到人,问他老婆只说有事走不开。



       

这年头想单方面联系一个人也没那么容易,还是出门在外的。



       

后面还是接到商会那边的留言,说是林集上留的,说有急事处理,当时走不开,等他下次回去再跟着一块过来。



       

他要是能在这边开通一条船运网点的线路,那肯定得往他们市里过。



       

他们要有回去的话,只要提前问好时间,就能安排打算,那别提多省事了,而且也能更放心。



       

等以后他们往返也能简单很多。



       

本来他也不太在意林集上有没有上来开一条海运网点的线路,现在倒是想让他赶紧开。



       

等这一趟回去,上来一定喊他,把人尽快的怂恿上来,以后往返回去的时候多着呢。



       

叶父眉头皱起来,“这也挺费事的。”



       

“交通不方便就是这样,不然怎么出远门的人,一年都回不了几次。不是不爱回,而是没办法频繁的回,没有通电话的村子,出去了也相当于失联了。”



       

“那就先这样吧,明天问过来再说,反正现在才5号。”



       

“你去洗澡休息吧。”



       

“嗯。”



       

叶耀东确定下来大概回去的时间后,第二天就开始找货船了。



       

就是没那么凑巧,他奔波跑了一天,对比了一下,基本十天半个月才可能有一条货船经过他们省城,想要到达他们市的还没有。



       

他也只能选一个符合的时间,4月20号一早出发的。



       

到时候可以先到省城,然后他再去找一下林集上,蹭一下他那边回市里货船。



       

据他所知,林集上往返的货船基本每个礼拜都有一两班,不方便的话,他顶多提前打电话让家里的拖拉机开过来接。



       

就是得这么折腾,这个还算是方便的,只要倒腾一次就能到家。



       

确定下来回家的日子后,他又准备挑两个后勤的工人跟着他一块回去。



       

一起有个照应,也相当于发福利,给大家回去的机会,不用担心一年到头都不能回家。



       

大家知道后都很踊跃的凑上来,想跟着他回去。



       

留守后勤的人也不多,就那五六个,他就优先选了两个家里近期有事,或者有老婆孩子的,需要他们回去看看。



       

也说了可以轮流,下次回去再带其他人。



       

大家倒是没有异议,比起单身汉,有老婆孩子的更需要回家看看。



       

而他也提前打电话回去,跟林秀清说好自己20号左右出发,中途货船会停靠多次,大约23号到省城,顶多24号就能到家了。



       

林秀清都惊喜坏了。



       

“太好了,一直都没有听你定下时间,还以为这个月回不来了。”



       

“说回去肯定要回去啊,之前陈书记就交代了,这个月底或者是下个月我得到家。前两天才接到他打的电话。”



       

“陈书记都还给你打电话?”她有些意外。



       

“是啊,我没接到,给我留言了,然后我就给他回打过去了。”



       

“那等你回来,还真的要给你做个采访啊?给你评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



       

说着她都有些激动了。



       

她男人又要上报纸了,这一回又能给全省人民看到。



       

“他是这么说的,说是5.4青年节县里开会的时候,让我一定要在场。说今年海上的海带长得很好,而且今年养殖又比去年扩大了3倍,让我月底前一定要安排回去。”



       

他也是定下回去的大概时间后,才接到陈书记的口信。



       

等会给她这边打完电话,还得给陈书记打个电话,说一下自己回去的时间。



       

陈书记当时说,即使没有海带收成的具体数量,他也可以提前估一个大概,多报一点,这个是集体的收入,反正多少都是他们村子的,虚报也不要紧,就说是估的。



       

而凭他手头那么多船,又给全村创造了几百个工作岗位,领着全村村民积极向上,让全村每户人家平均年收入超过2000,成为整一个县里都有名的富裕村,就已经值得那个荣誉了。



       

1988年,农村每户家庭收入一年能达到500就很不错了,相当于每个月有稳稳的四五十块钱,能达到1000算是富裕了。



       

农村吃喝压根就不花钱,大多都是能攒起来的。



       

他们村是家家户户都能做到每家年收入达到2000以上。



       

毕竟男人跟着叶耀东出来挣钱,老人在家里养海带,妇女杀鱼,全家都在劳动创造收入。



       

即使有个别家庭落后一点,叶耀东的身价都能直接拉高平均值。



       

陈书记打的报告还往保守了说,也担心说太多,害到叶耀东。



       

“那应该板上钉钉了,今年数量大,月中就准备开始收海带,月底就也差不多了。最近几天村里热火朝天,忙得很,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提前插竹子,打扫空地,准备工作都做的差不多,到时候也好晾晒海带,趁着天气好,晒得快一点。”



       

“嗯。”



       

接下去几天时间里,他就一直带着他爹送货,到处转,顺便跟手头的客户都交代一下,自己回老家办事几天,这里暂时交给他爹送几天货。



       

说忙也忙,说空也空。



       

在医院陪护了一天,9点才回来,人老了是真的脆弱,一个孩子真的忙不过来,万一子女还没空呢?我家是姐弟三个,姐姐在杭州没空,我还能跟我妈我弟轮流陪着照看。



       

手术全麻,早上8点进的手术室,12点才出来,说是很严重,鼻腔里面都是鼻窦还是息肉?挤满了鼻腔,还化脓发炎,鼻子中间有一根软骨,还被挤压出一个洞,很吓人。



       

从前一天晚上10点后就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只能家人弄一点温水给他润润唇,一直到下午5点半之后才可以进食。




如果您觉得《重回1982小渔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2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