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653章 惠民贷款

作品:《 大康搬砖记

       

金川钱庄成立没多久,金锋和九公主就被权贵设计引走了,庆鑫尧也被夺职。



       

商人们一看形势不妙,非但不敢再往里存钱,反而把之前存的钱全都取走了。



       

即便如此,金锋依旧写信让朱玲珑多开分店,还让周游达组织百姓去存钱。



       

刚开始周游达还非常不理解,因为百姓手里能有几个钱?



       

存进去还不够金川商会铺面租金和工作人员的工钱。



       

不过金锋要求了,朱玲珑又一直催促,周游达只能照办。



       

现在金川钱庄在西川城的驻点,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七个。



       

周游达不明白金锋的用意,朱玲珑却知道,金锋让她开办钱庄,就是为了锻炼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所以金锋不在的这段时间,朱玲珑和当初的唐小北一样,去牙行大量购买识字和机灵的奴仆,带回来训练。



       

朱玲珑和唐小北的区别就是,当初在广元,唐小北只买女奴仆。



       

因为那时候的金锋还没有钱,女奴仆便宜,随便花点钱就能买一群。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建设钱庄的时候,金锋已经不缺钱了,所以朱玲珑可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



       

知道金锋很快需要用到这些人才,不管男女,只要认字识数,她全都要。



       

周游达组织去存取钱的百姓,就是用来给这些未来钱庄掌柜练手的工具人。



       

现在,检验训练结果的时候到了。



       

“时间有点短,训练结果不是很理想,能勉强出去做掌柜,支起门头的,只有三十五人,剩下的两百多还要再培训。”朱玲珑答道。



       

“这么多?”金锋有些意外。



       

钱庄初开,业务很简单,基本就是简单的存取业务。



       

所以金锋对于掌柜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识字,会基本的数学计算便可以,但是朱玲珑能在这短时间内,培养出这么多人,还是让金锋很意外。



       

因为大康读书人基本都以考取功名为目标,女子也是为了识文断字,注重数学的人不多。



       

“如果光买识字的,比较难,所以我娘就帮忙想了另外一个办法。”



       

朱玲珑说道:“有很多小商小贩家里出来的孩子,虽然不识字,但是会算数,为人也机灵,我娘就让我把他们一起买过来,再教他们识字就行了。



       

今年是灾年,很多小商贩都活不下去了,卖儿女的很多,买他们不仅价格便宜,教起来也快。



       

后来有些小商贩听说了这件事,还专门把孩子送过来给我,只想让孩子有条活路。”



       

“还是嬢嬢办法多。”



       

金锋感慨道。



       

其实教人算数,有时候比教识字更难。



       

而且之前能读得起书的人,大多家里富裕,不如小商贩家出来的孩子能吃苦,也没有商贩的孩子机灵。



       

“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金锋继续问道。



       

“判断标准就是让他们去独自掌管一家钱庄,十天不出任何纰漏,就算优秀,七天不出问题,算是合格。”



       

“标准倒挺高,”金锋微微点头,问道:“如果把标准降低一些呢?比如五天不出问题的人,有多少?”



       

“五天不出问题的,有一百四十二人。”



       

朱玲珑也不看资料,张口便回答道:“剩下的全是三天不出问题的,如果连三天都坚持不了,直接被刷下去了。”



       

“他们平时需要处理哪些工作?”



       

“日常汇兑,钱庄管理之类的,就是一个钱庄平时的工作。”



       

“接下来需要交给他们去做的事情,比管理钱庄铺面简单多了,能三天不出问题,已经可以了。”



       

金锋抬头看向朱玲珑,眼神中满是欣慰和赞许:“辛苦了,最近忙坏了吧?等忙过这一阵,我给你放个长假,好好休息休息。”



       

金锋刚才都没注意,现在仔细一看才发现,朱玲珑比之前刚认识时更瘦一些。



       

那时候她才从牙行被解救出来,现在比那时候更瘦……



       

金锋不用问也知道,为了培养这些人,朱玲珑肯定付出了很多心力。



       

“不辛苦,都是分内的事。”



       

朱玲珑拢了拢头发,微笑着摇了摇头。



       

“先生,您别怪老身多嘴,老身能问问,您到底怎么打算的吗?”



       

朱陈氏见金锋和朱玲珑的对话告一段落,忍不住再次问道。



       

“我的打算很简单,就是下发一批惠民贷款!”金锋答道。



       

“惠民贷款?”朱陈氏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犹豫了一下,问道:“何为惠民贷款?”



       

“就是我先让钱庄借钱借粮给百姓,等他们过了今年这道难关,再连本带息的把钱粮还给钱庄。”金锋解释道。



       

“那先生要准备收多少利?”



       

“借贷时间不同,利息也不同。”



       

金锋从桌子上拿起一页白纸:“这是我根据时间长短,制定出来的利率,你们看一下是否合适?”



       

朱陈氏、阮彤洁赶紧把头凑过去。



       

朱玲珑也瞟了一眼,然后便不再看了。



       

这个利率是当初她和金锋一起制定的,她很清楚。



       

“先生,您……您这利息也太低了吧?”



       

朱陈氏不由瞪大了眼睛。



       

封建时期,地主借粮给佃户,不光小斗出大斗进,利息还高得吓人。



       

青黄不接的时候向地主借点粮食,等收获的季节,翻几倍都是地主良心。



       

有一些心狠的,利滚利算账,佃户这一季全家的口粮都给地主还不够。



       

而金锋制定的利率,比起地主来说,实在太低了。



       

“既然是惠民贷款,利息自然不能太高,否则不就成高利贷了吗?”金锋笑着回答。



       

“可是这也太低了,能裹住钱庄开支吗?”朱陈氏问道:“在商言商,没有利润的生意,长久不了。”



       

“娘,你就放心吧,这个利率是我和先生反复计算过的,不会赔钱。”



       

朱玲珑说道:“而且先生当初跟我说过,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不同,时期不同,利率是可以调节的。”



       

钱庄的这一套,都是金锋借鉴前世的银行照搬的,而且他制定的利率比前世银行高多了,还不用支付存钱利息,赔钱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真的连收支平衡都无法做到,他再重新制定利率就是了。




如果您觉得《大康搬砖记》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7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