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徐公子 第二章 世间再无张居正 第三章 苏州教父 第四章 吾妻王真人 第五章 驿夫 第六章 毁信灭口 第七章 此子必为乱臣贼子 第八章 闺房 第九章 大明捉刀人 第十章 鱼水 第十一章 我也说得姻缘 第十二章 潘道姑 第十三章 深入交流 第十四章 御史来了 第十五章朱翊钧读书 第十六章 居正当国 第十七章 后院起火 第十八章 吾侄女,雅好茶艺 第十九章 扎火囤的高级打开方式 第二十章 喝杯茶再走 第二十一章 潘道姑,是我外甥女 第二十二章 美人如茶 第二十三章 本公子给你两条路 第二十四章 海瑞复出 第二十五章 走大官人的路 第二十六章 公子别秀 第二十七章 纳妾 第二十八章 六人墓碑记 第二十九章 卫所官 转眼便到了万历二年三月,估算着日子,徐景来到大明已经半个月了,在他一番操作下,晚明历史开始有了细微变化,蝴蝶微微扇动翅膀,不知会引起怎样的风暴。 傅作舟回京有十几天了,京师还没什么动静,首辅张居正对苏州这群硕鼠,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徐景觉得有些忐忑不安。 不过神经只是紧绷了几天,他就把这事抛到脑后,每天左拥右抱,和潘真人金莲两个美人厮混一起。 过着他纨绔子弟的奢靡生活。 徐公子的日程,现在排的很满,除了陪两个女人,还要应酬府城一大帮官僚,在徐延裸和赵同知的引荐下,徐景每天和州衙官员们推杯换盏,喝得酩酊大醉。 三月三这天,徐公子在酒席上见到了苏州卫指挥使罗文斌。 说是指挥使,其实就是个地主,据说此人在苏州占据军田数万亩,徐景见他一身儒雅,三月天气,手中还握着纸扇,看上去不像武官,倒像是个秀才。 这次傅作舟来苏州巡查,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清丈亩,罗指挥使为此担惊受怕了好久,直到徐景出面赶走了傅御史。 罗指挥使对徐公子很是感激,刚一见面,便送徐景一张五百两银票,还有两盒虎丘茶叶。 徐景笑吟吟收下礼物,两人一番寒暄,徐景觉得和罗文斌说话投机,便随口提到说他想去卫所任职。 “卫所任职?徐公子说想做个百户?” “正是,若是卫所有百户的缺,还请指挥使留意。” 明朝的兵制,名为摹仿唐朝,实在亦是沿袭元朝的。 其制: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十二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每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诸卫或分属都司,或直属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都司则都属都督府。卫所的兵,平时都从事于屯田。有事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之兵用之。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兵各归其卫所。 于此点最和唐朝的府兵相像。而卫指挥使和千户、百户,大都世袭;都督、同知、佥事等,多用勋戚子孙,则是摹仿元朝的。 元朝以异族入居中国,这许多人,多半是他本族,所以要倚为腹心。明朝则事体不同,而还沿袭着他,实在很为无谓。凡勋戚,总是所谓世禄之家。骄奢淫佚惯了,哪里有什么勇气?明朝后来,军政的腐败,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按照洪武年的规定,民户有两丁人口,就能担任小吏,而军户要五丁,而且最多只能让一人为生员,上升通道颇为狭窄。其实军户也算良籍,可以参加科举。历代军户出身的内阁大佬不少,比如张居正、李东阳、高拱、赵志皋、王家屏等等。 三月初开始筹备徐景与王桂的婚事。 赵氏和徐延裸每日高兴的合不拢嘴,原本以为和太仓王家结亲无望,没想到徐景竟能说动王家,真是苍天开眼。 其实说动王焘贞的,不是徐景,而是为王焘贞传教授业解惑的潘真人。 潘真人一改常态,劝说王焘贞做个火居士,修行不必非要遁入空门,心中有真武神就够了,留在道观修玄,只是缘木求鱼······ 真人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好像真正的道士都应该立即结婚生子, 潘真人给王焘贞讲了几次姻缘,王桂渐渐断绝了出家修道的念想,每日又在王小姐耳边说徐公子的好处,王焘贞早已心动。 万历二年的苏州府城乡试,越来越近了,徐景对八股文已经很生疏了。 三初三日,王家派人来催促婚事,来人说,他家老爷快回来了, 王锡爵从京师回来,这对徐景来说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