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止戈

作品:《 岳不群也要模拟人生

       

三十四岁。



       

岳不群,大都督元帅。



       

他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领精兵三万,讨贼南下。



       

只是他一路收敛散兵逃兵,抵达鲁国时,已经有兵马七万。



       

鲁国亦在东海沿岸,乃是先帝八位兄弟之一的封国。



       

这位在大皇子的一声声情义恳恳的皇叔,以及十万大军的三日包围下,鲁国投降。



       

望着墙高城深的鲁王城,岳不群吸了吸气。



       

他的老铠甲有些挤了。



       

“元帅,将士皆已准备好,就待您一声令下攻城了。”



       

王牛披坚执锐,行到跟前,抱拳问道。



       

王牛是岳不群点名要来的人,虽然他是禁军总教头的徒弟,可岳不群不止要了王牛,更将虎威营也一并要来。



       

禁军大多被辛冒真带走,但虎威营等五营因在边疆之故,未曾被带走,小皇帝恐惧京城被破,不顾朝臣反对,将镇守边疆的边军都给召回。



       

而为了小心岳不群如辛冒真一般挟兵叛走,只给了岳不群虎威营,其余四营留守京城,诸多百战之兵被留在身边。



       

至于王牛,他如今有求于岳不群,也只能应了岳不群这个要求。



       

“不急,让将士歇息,先埋锅造饭。”岳不群抬手否决道。



       

早年学了不少兵书,一直纸上谈兵,后来上了战场,还领了兵马,却一直蛮力破军,一路打下去,所向无敌。



       

而现如今,经过多年沉淀,常复盘推演后,自以为得了用兵真谛,一是速,二是兵,三是粮。



       

兵贵神速,兵强马壮,粮草先行。



       

此三点即为用兵真谛。



       

三点齐备,必能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百战百胜。



       

岳不群此刻的手下兵马并未集齐三点,仅有粮草充备这一项。



       

而叛军却是精兵良将,物资丰沛,而且连战连捷,士气正炽,两两相消下,他此番临阵受命怕是得……



       

想不得那么多。



       

他此战不为别的,只想止干戈。



       

至于如何止干戈,换和平,他早有预想。



       

只需一句话。



       

三刻后。



       

辛冒真派人前来,欲和。



       

岳不群应了。



       

然后领着一伙人,前往鲁王城中。



       

七日后。



       

一则消息传入京城。



       

新大都督元帅岳不群投敌叛国,如今已随军北上,一路顺风,无有一城抵抗。



       

皇帝震怒,满朝震惊。



       

随着这则消息传入京城的还有,大都督元帅岳不群看过了“伪帝”假诏,信以为真,传檄诸部将,后更以大都督元帅之名,骗取诸城开城迎贼。



       

不出半月,叛军就将直抵京城城下。



       

皇帝大怒之下,便要让人斩了岳不群满门,可抓捕的人前去时,整个岳家宅已然空空,人去楼空,连条狗都不剩。



       

一月后。



       

叛军合围京城全境,诸城被克。



       

皇帝急令边关守将回援。



       

然后就是音讯全无,半点回信都没有,连拒绝都没有。



       

再一月,京城内生乱象,有人投诚王师。



       

开城迎王师。



       

最终,皇帝被幽禁,一干人等或杀或贬,或论功行赏。



       

禁军总教头挂印而去,脱离了京城这是非之地,游历江湖。



       

一月后,新皇登临大宝,昭告天下。



       

世人皆知皇帝又改换了一位。



       

而此番北伐也被定名为靖难。



       

而后便是论功行赏。



       

新帝先将被旧帝谪贬到岭南的申佑平请回京城,并述此次靖难,文臣武将功劳最高者,便是申佑平与辛冒真。



       

将封申佑平为白玉公,封辛冒真为昌平公,皆世袭罔替。



       

而岳不群连克八城,也封了个武城侯,亦世袭罔替。



       

仅在两位公爵之下。



       

另还有封侯者三,封伯者十七,封子爵者三十八,封男爵者五十六。



       

一时间,爵位漫天,人人有功有赏,群臣皆称赞新帝厚待功臣。



       

除此外,新帝登基减免天下税负三成,并提前开办恩科,为朝廷遴选英才。



       

诸般大事记下来,岳不群最终却辞了官。



       

朝堂诸般纷扰,着实让人忧心忧恼。



       

一出又一出,没个完了,你方唱罢我登场。



       

他只求个人世和平,人人皆可安平喜乐。



       

他这番之所以会帮新帝北伐,其中原因只有三个,其一是申佑平劝说,他的那么多书信的背后,其实还暗藏了密信,密信通篇劝他反叛,大皇子之所以会造反,也是因为申佑平在背后唆使,并为其出谋划策,甚至上将军辛冒真也是申佑平为其游说来的。



       

也正因此,新帝才会称申佑平为文臣功劳第一。



       

其二原因是新帝北伐征讨下德阳后,对未做太多反抗的德阳秋毫无犯,且厚待了岳不群老父母,及一大家子人,这也是岳不群反水的原因。



       

第三,旧帝着实不智,竟然想勾结野蛮人,引野蛮人入关,这一事,为岳不群最不喜,岳不群查到这事后,更是下定决心,要投向新帝一方。



       

还有第四,那就是新帝对他并无太多礼遇,以前没想到他,关键时刻才想起他,正应了那句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而且要他讨逆,还给了诸多钳制,甚至还想扣押他的家人。



       

如此就更是与岳不群离心离德。



       

除此外,岳不群本就不是忠君之辈,他爱国爱民,但皇帝轮流换,与他有何干。



       

因此,为了使天下平定,他自然就投了,否则以他的武力,领军才能,与新帝之军再战几年还是可以的,到时生灵涂炭,实在非他所意。



       

至于现在的退出朝局,自然是他自己的意愿,着实不想再沉湎在这尔虞我诈的朝局上。



       

而且多年的修行,他与血功之境已然踏上巅峰,接下来只求个鱼跃而上。



       

可他总感觉天地有限,不许他再做突破。



       

他意图打破这重界限,这就需得一心一意,潜心修行,着实不该再费心思在朝政上。



       

对于岳不群的辞官,皇帝自然是百般挽留,奈何岳不群心意已决,皇帝最终只能在大笔封赏后,让他“告老还乡”。



       

而朝臣们对于岳不群的突然辞官,自然是各有表现,但想必大多都是惊喜。



       

毕竟朝堂上的位置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岳不群自愿退了,那自然是最好的。



       

然后,岳不群便开始“养老”生活,直到死。



       

…………




如果您觉得《岳不群也要模拟人生》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9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