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698章:来自朱英的反击

作品:《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朱英对于房贷这个事情,其实是深恶痛绝的。



       

尤其是前世的时候。



       

不过到了现在,最终还是把房贷这个口子给放出来了。



       

这并非是他想这样做,而是滚滚向前的高速经济在逼着他这样做。



       

在房贷开启前,辽东那边这边出了这么个刑事案件,惊动比较大,甚至是传到了京师来,连朱英和朱元璋都知道了。



       

犯案的是一名治安所的差役,名叫张雄。



       

本身是边关退役,因为年纪到了五十岁,接受调整就进行了治安所的安置。



       

其中还有一笔不菲的退役津贴。



       

按理说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非常不错,毕竟退役有钱拿还能吃官粮。



       

其下还有个独子,算是张雄的命根子。



       

独子二十余岁还未娶妻,这就让退役的张雄操足了心。



       

还好在经过数十次相亲的情况下,终于相到了个人家。



       

这也不怪其独子,因为张雄长期戍守边疆,这家里没男人自然要受到欺负,而一次意外,导致其独子半条腿瘸了。



       

不然以张雄现在的情况,当然不用担心找不到好人家。



       

只是女人提出,希望可以在府城买房,住在府城。



       

这可是府城,虽说是边疆,可因为近些大明的经济发展,加上你蒙古草原的威胁消失,价格涨得极为迅速。



       

还有很多蒙古贵族定局过来。



       

张雄只是小旗退役,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可为了儿子的事情,也没有办法。



       

最后只能是找了个钱庄借贷。



       

问题就出在这个钱庄这里。



       

这个钱庄只是个私人钱庄,其背后多是些曾经的走私商干的。



       

张雄又不识字,便就在签订契约的时候遭遇了陷阱。



       

借贷五万贯宝钞,可在一年不到后,钱庄就派人过来催收,要连本带利八十万贯宝钞。



       

八十万啊,张雄哪里来的这般多钱。



       

自家的房子卖了,田地卖了,依旧是杯水车薪。



       

在草原上干走私的,哪有什么正经人,最后要找到府城去寻其独子,如果不给钱,房子就要收走。



       

张雄就这么一个儿子,听着其威胁的话语,直接怒自心头起,恶从胆边生。



       

利用自己职位的关系,查清楚了钱庄的幕后之人。



       

本身就是常年待在边关,这辈子啥也不会就会杀人。



       

连夜投毒,而后将其一百八十余口尽数灭门。



       

这可是灭门惨案。



       

顿时就引起了极大关注。



       

本来到此也算是结束了,线索很清晰,抓捕逃走的张雄就行了。



       

然而没想到张雄去找了自己的老上峰。



       

曾经在一次跟蒙古人的对抗中,他算是救过自家总旗一命。



       

而那总旗,现在已然是千户所千户。



       

闻言自己的救命恩人造此劫难,当下带着数百士兵,直接去将那钱庄的人全给杀了。



       

哪怕是治安所,也没得办法,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那钱庄被烧毁。



       

这下子,问题就大条了。



       

府城知府直接过问,卫所那边丝毫不让,双方就此僵持下来。



       

而那千户,自然是有些人脉。



       

最后联合几个袍泽,直接把府城衙门都给围了,引发了不小的骚乱。



       

因为地方军队的***,事情就传到了京师这里。



       

说起来,还是因为买房借贷的关系。



       

在这个年代,借贷往往是极高的暴利,也很是黑暗。



       

听说了这个



       

案件的朱英,便就让人调查各地跟钱庄,买房有关的消息。



       

果然发现了大量类似的情况。



       

当然,一般都没有像是张雄这样的底子。



       

这也是发生在边关,大量走私商没得买卖做之后,就在找别的路子。



       

干习惯了违法买卖,洗白上岸是不可能的。



       

大量的帮派成立,全是黑的,灰的。



       

哪怕是贩卖人口这样的事情,自然给钱足够,也是说干就干。



       

朱英想着法子把外边的人迁徙进来,这些个畜生以骗,抢的手段,竟然将大明的人口贩卖出去,赚取巨额利益,简直是无法无天。



       

边关一带的乱象,其中参杂了很多因素,扫黑除恶的整顿是经常有,但根子很难拔掉。



       

对比起这些恶势力来,普通百姓哪里有什么反抗的余地。



       

可能当地官府还有充当保护伞角色的。



       

所以了解到这些后,朱英这才让皇家钱庄开启房贷业务。



       

至少皇家钱庄不会跟这些黑钱庄一样,逼得别人家破人亡。



       

从前而言,对于许多百姓来说,田地就是一切。



       

因为朱英现在不准许私自买卖田地,所以百姓们的重心,就到了房子这上头来。



       

现在,京师的这些钱庄掌柜,就是想通过将房价恶意抬高,从而使得逼迫朝廷。



       

.......



       

房价并不是官府或者朝廷来把控的,而是市场的自我调节。



       

人口越多的地方,自然对房子需求越大,房价当然就会上涨。



       

其实就现在来说,大明的房价并没有到普通百姓承受不了的地步,除了各大府城,像是京师,亦或是沿海经济繁荣地区略高一些,倒也没那么夸张。



       

如今大明的总人口,包括外来的流动人口在内,大致也就一万万出头。



       

像是京师这边,朱英不想让人口过多拥挤于南京城内,因此不断对郊外进行开发。



       

建造的房子多,自然价格不会算高。



       

至于南京城内,可谓是有价无市。



       

朱英就这么静静的等着,看那些钱庄掌柜们唱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月眨眼过去,洪武三十一年的秋天到来。



       

钱庄联合炒房的事情,也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动静。



       

京师这块天子脚下,这等囤货居奇的事情他们当然不敢干,况且也没这么多的资金来做这件事。



       

南京城这边的房价,已经是足够高了。



       

而目标便是那些其他府城。



       

朱英特意传出去的谣言,因为时间的关系,在朝堂没有动作的情况下,自然就慢慢的淡了下来,其中一批坚持不住的钱庄,最后也遭到了破产清算。



       

朱英自然是让皇家钱庄进行接手,换个牌子就能接着营业。



       

车马慢的时代,不可能说像是后世一样迅速演变,这需要个发酵的过程。



       

想要动手,自然就是在府城上,朱英已经让锦衣卫随时关注各地府城的房价变化。



       

这天,正在跟朱元璋一起遛娃的朱英,接到了蒋瓛的奏报。



       

「启禀陛下,殿下,锦衣卫衙门已经收到了各地传回来的奏报,目前已经各地府城的房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各地钱庄的带动下,不仅是钱庄这些人,包括很多大户,勋贵等,也加入到了囤积房屋的行列之中,想要以此谋取高额利润。」



       

「这股囤积房屋的风暴,正在向着我大明全境蔓延,包括最近京师的房子,都因为各地的事情从而导致上涨了约莫有两成之多。」



       

朱元璋看了眼面色平静的大孙,笑



       

着说道:「这些家伙果然是入了套,大孙且觉得什么时候开始收网了。」



       

「估摸着就这段时间,咱内帑的钱袋子又鼓涨了不少吧。」



       

房屋建造这块,从正阳大道的改造开始,最先入行的就是群英商会了。



       

群英商会化整为零后,建造这块被单独的拉了出来。



       

现如今的建造,当然是以水泥为主,摒弃了从前纯粹的木质结构,朱英拥有大明境内最多最大的水泥工厂。



       

没办法。



       

在鼓励民间开设工厂的情况下,因为限制了利润,保障工人工钱的关系,从而导致干水泥工厂的民营并不算多。



       

发展不能停滞,所以朱英就以商会的名义迅速在各地开设,自也包含了建造队伍。



       

朱元璋之所以说内帑的钱财又变多了,是因为朱英才是整个大明最大的房地产寡头。



       

可以说每个府城最大的建造商,就是朱英名下。



       

不是没有世家大户,甚至是勋贵想要加入到建造的行业里。



       

朱英为了不让后世的悲剧再现,工人的血汗钱无法保障,因此在建造这块,设置下了很多门槛。



       

比如工人工钱。



       

并非是由承包建筑的商人结算,而是要提前打足了保障金到当地官府这里。



       

工钱是由当地官府安排的人,在经过于建造商核对后,进行足额发放。



       

因为在律法的规定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即便是房子建造起来了,地契也是属于朝廷,所以当地官府自然也要介入其中。



       

其包括工程质量的把控,也是由当地官府这边的其他衙门负责。



       

转了弯来说,各地府城的房子,多数都是朱英在卖。



       

这些个钱庄掌柜囤货居奇,恶意哄抬房价,实则很多钱都进了内帑的口袋里。



       

朱英没有先行控制住钱庄掌柜做这个事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素。



       

简单点说,就是收走这些私人钱庄,世家大户的流动资金。



       

「各地的营收目前还没有报上来,不过按照他们这个力度,怕是少不到哪里去。」



       

「京师如此高昂的房价,都能被影响到上涨两成,其他府城估计多的已经翻上数番,甚至是十来番都不夸张。」朱英笑着回道。



       

朱元璋下意识问道:「那得是多少贯宝钞呢。」



       

朱英耸耸肩:「不知道,估摸着数万万起步吧,哪怕是十万万贯宝钞,都有可能。」



       

「这么多?」



       

朱元璋显然有些吃惊,随后很快就恢复过来。



       

最近这两年啊,当真是钱不如钱。



       

曾经上千万贯宝钞的赋税,都能让朱元璋兴奋好久。



       

可自从大孙来了后,动辄数万万,十万万,真是叫人麻木。



       

原本宝钞提举司还要压着印宝钞,怕引发宝钞贬值。



       

现在呢。



       

一贯宝钞跟一两白银已经来到了一比一的比例。



       

然而大量的白银不断用来兑换宝钞,导致一定程度上大明的宝钞竟然不够了。



       

国库的准备金比印刷的宝钞还要多。



       

只能是不断扩建宝钞提举司,十二个时辰连轴转的进行印刷。



       

同样,大量的黄金白银不断流入到国库之中。



       

「要不大孙咱们晚点再收网?」



       

钱来得太快,即便是朱元璋都有些心动了。



       

这可是要比抄家还要来得更多啊。



       

朱英摇摇头:「拖太久不好,现在入场的都是钱庄这些大户,包括勋贵这些有钱的人家。」



       

「若是拖得久了,必



       

然会有许多百姓也跟着入场,到时候收割起来,反而是坏了民心。」



       

「如今或许有些贪心之人,但数目很少,多数都在观望。」



       

现在不比后世,有网络传播,能够实时进行监控房价。



       

从京师的消息散布到全国,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稍微比较好的方面是这次事件主要集中在各地府城。



       

府城的官道都经过了改善,驿站的传播速度快,哪怕最慢的地区,一个月的时间消息也足够传过去了。



       

其中还有个时间差。



       

那就是各地负责潜伏的锦衣卫上报过程,同样也有这么久。



       

这个来回,可是上两个月了。



       

拖得越久,被套入的百姓自然就越多,人都是贪婪的,看到别人在大肆赚钱,哪怕知晓有一定的风险,可怎么会忍得住。



       

多数的百姓这才刚刚过上温饱线,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一种随便干什么事都能快速来钱的错觉。



       

很多人总能听到,某某同乡在哪里发了大财,衣锦还乡。



       

某某又赚了多少贯宝钞,在城里买了大房子。



       

谁家娶媳妇的时候,给的彩礼吓死个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房价急速上涨的时候,这跟后世的股票一样,许多韭菜不请自来。



       

尽快收割可以有力的打击这些钱庄,并且顺带削了一波大户,减少大明目前的贫富差距。



       

「好,既然大孙说了,那就开始吧。」



       

这大明都是咱的,就没必要去贪百姓的钱了。



       

朱元璋这般想着。



       

朱英点点头,对蒋瓛吩咐道:「传令邸报司,立即将准备好的邸报在明日一早进行发售。」



       

「同时传令六部给事中,将准备好的‘限售令,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由驿站通向各布政司。」



       

「要求各地布政司在接到‘限售令的第一时间,立马上登当地邸报,并严格检查各地牙行,责令当地衙门户房不得给予更改房契。」



       

限售令:



       

但凡购置新房亦或是旧房者,两年内不准许再进行买卖房契。



       

凭借户籍,自限售令发布起,于同一地区不得购置两套或两套以上房契。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如果您觉得《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8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