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8章 刨坟

作品:《 北派盗墓笔记

       

“兄弟,你不用你的洛阳铲?插这些管子做什么?”



       

“让你扶就扶,问这么多干嘛。”



       

“得,听你的。”



       

此刻月黑风高,萝卜地四周无人,老张扭头看了看,伸手帮忙扶正铜管儿。



       

我捡起一块儿石头,当锤子用。



       

“哒哒哒”,轻轻将空心铜管砸到地下。



       

不敢太用力,必须让铜管保持垂直,还要下到足够深度。



       

很快砸好第一个,留了个头在地表上,然后我用腿丈量距离,一米,两米....



       

走到六米,砸第二根铜管儿。



       

最后打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最中间也插着一根铜管儿。



       

老张看到后,显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兄弟,我弟弟在工地上干水电,有时也是这样搞的。”



       

“别废话,看着点儿人。”



       

找到一根干树枝,我递给他道:“你拿着棍子敲铜管口,我走那儿,你敲这个,就是你和我走对角,明白了吧?”



       

“然后记住,敲的时候既要有节奏,又要有力度,懂了没?”



       

“懂了,那现在开始?”



       

我点头,各就各位。



       

老张开始“邦邦邦”敲罐子,我不嫌地上土脏,直接趴到地上,耳朵凑近铜管子去听。



       

耳朵动了动,我抬头打了个手势,示意老张力度不够,他又加力。



       

听完这里,我又挨换别的位置,老张也走对角跟着敲。



       

眉头紧锁,我心想这不对啊,地下有古怪。



       

两个点儿位,传来的声音不一样,真怪了,原因除非是这地底下,有块直径长度超过六米的石头,阻音了。



       

看我高度认真,老张小心的咽了口吐沫,都不敢发出声音打扰我。



       

我不能确定,于是又让老张转着圈重敲了一遍。



       

结果,两次得出的结果一模一样,这里地下,绝对有阻音的东西存在。



       

我记得之前单独讲过“听雷”,别觉得扯淡,这是真的,那时候听雷最准的是内蒙姚师爷,他还能把听雷和观星相结合。用事实说话,看结果就知道,后来庭审时说了,他一年盗了近500座古墓,约等于一天两个。



       

我用的不是普通铜管子,我用的叫“鸣铜”。



       

是把头以前在北派里找“某位”高人做的。因为我和他现在也互相认识,就不说名字了。当时我们买来一根花了四千多,



       

鸣铜制造工艺几近失传,我这朋友,他祖上是明代吴邦左手下的配铜官,几百年前造出来的那一批九转风磨铜就是他负责,九转风磨铜比同重量的黄金牛比多了,秒杀黄金。



       

后来这位配铜官的重孙子,主持了明代大钱天启十一两的铸钱工作,也是他最早建议了将嘉靖十一两改范,成功促进了明代晚期通货膨胀的发展。



       

这种鸣铜工艺有实物传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就在昆明鸣凤山的山顶上,据传敲一下,29公里外都能听到钟声,后来有人去做了试验,结果是重敲一下,16公里外能听到。



       

“怎么样,是不是听出来什么了?”看我起来,老张忙问。



       

我点点头:“地下可能真的有东西,不过要想确定有什么,必须打探点儿。”



       

“我靠!你看我说什么!我就知道这里有古墓!”



       

“什么时候动手。”



       

我把鸣铜管儿拔出来收好,看了看天色,低声说:“今天行动,夜里十二点。”



       

老张啪的拍了下手,说那就定了。



       

这么着急是因为我只有两天时间,两天后要趁机离开石榴,到弥药山下和把头汇合。



       

时间过的快,很快到了半夜。



       

我带好手套,放下包,对着屋里镜子滋了滋牙,晚饭吃的韭菜饺子,牙缝里粘了韭菜。



       

这时,门外传来了几下轻微的敲门声。



       

打开门,是老张和他老婆,老张估计是想多分一份钱,还真把他老婆带上了。



       

对此我并未阻止,等下我和老张挖土,就让她在周围放风。



       

不过能明显看出来的,他老婆有点儿害怕,低着头不太敢跟我说话。



       

走夜路出村。



       

老张穿着劳保鞋,扛着铁锹小声说:“兄弟,我们两口子真是什么都不懂,不过我们都能下苦力。”



       

我点点头:“听我的就行,技术上的事儿我来做,你们不用操心。”



       

听了这话,老他脸上才露出一丝轻松。



       

我一直有注意路边儿有没有人,还好,村里人睡的早,一路上没碰到人,静悄悄。



       

到了菜地,我熟练的带上头灯,让老张老婆去地头放风,并且叮嘱她如果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什么动静,一定要提醒我们。



       

又交待老张两句注意事项。



       

“都懂了没?”



       

“懂了。”



       

“那开始吧。”



       

说完,我接起洛阳铲,对准白天规划好的位置,重重砸了下去。



       

很快提上来土层,我摆正头灯蹲下检查。



       

“是沙土?”



       

“奇怪.....活土里怎么带着沙土?这是什么时候的墓?”



       

我皱眉想了,搞不懂,就和老张开始向下挖盗洞。



       

老张往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抡起铁锹来特别卖力,一秒钟都不带停。



       

我摇摇头,心想果然还是门外汉,不能这么挖,要有自己的节奏,否则很快就会力竭,那样反而会拖慢整体速度。



       

黄土和小石头子,大量的被翻上来堆到一边儿,挖出来的土很快盖住了萝卜苗。



       

果然如我所料,老张很快便满头大汗,呼吸也开始急促。



       

我停下铲子,让他注意点,跟我的节奏来,要记得在洞墙上留豁口,要不然等下不好上来。



       

老张喘气说明白兄弟。



       

盗洞挖的深了,我让老张下去用桶装土,他装满后晃晃绳子,然后我来拔。



       

就这么一刻不停,干到三点半,老张在底下突然激动道:“兄弟!我看到砖了!”



       

“你快下来看看!真看到砖了!”



       

我让他小点声,别激动,叫什么叫。



       

大概目测了一下,这个埋藏深度,符合辽金元时期的特征,但有砖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同时期宋代的平民墓葬,也会有大量砖墓。



       

下去以后,我又发现不对劲了,不平!



       

踢开一些碎土,能看到脚下大块儿的老青砖,我们此刻,正站在一处拱形顶上。



       

我之前见过不少拱顶,但从未见过,弯曲弧度如此大的。



       

整个就像一个“字母C”,倒过来了。




如果您觉得《北派盗墓笔记》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8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