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283【复社】

作品:《

       

若只说张溥,恐怕大家没什么印象。



       

《五人墓碑记》就大名鼎鼎了,张溥正是此文作者。



       

这个事儿吧,其实很简单。



       

党争而已。



       

苏松巡抚周起元(东林党),弹劾苏杭织造太监李实(阉党),指控李实横征暴敛、残害百姓。



       

因此得罪魏忠贤,周起元被削职为民,但阉党还要乘胜追击。



       

李实(阉党)继而弹劾周起元(东林党),指控周起元违抗圣旨,擅自减免袍叚数目,用袍叚银铸造假钱,操控袍价,中饱私囊,导致机户负债累累。



       

双方弹劾,全部属实。



       

东林党贪官,阉党贪官,上演狗咬狗的好戏。



       

期间还有各种细节,牵连双方诸多官员,周顺昌就是被牵连的东林党人之一。



       

由于阉党在当地民怨极深,因此在抓捕周顺昌时,酿成一个骚乱事件——没有闹大,连民乱都算不上。



       

大部分围观百姓,都是来看热闹的,属于吃瓜群众,阉党跟东林党斗争关他们屁事儿。



       

事后抓捕五人处斩,除了一人是周顺昌的家奴,其余四人都是管闲事的。有说这四人属于打行混混,纯属网友瞎编,根本找不到史料出处。



       

《五人墓碑记》,跟抗税没有半毛钱关系。



       

张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暗戳戳的讽刺士绅商贾。大概意思是,五位义民都敢站出来,那些士绅商贾却缩卵子了。



       

……



       

苏州,太仓。



       

张溥接到柳如是的书信,顺手就扔到一边。



       

此时他老母病重、妻子怀孕,复社也一堆烂事儿,哪有心情赴约去见名妓?



       

数日之后,家仆禀报:“老爷,又有人送信来。”



       

张溥拆信一看,还是柳如是的书信。这次的内容很短,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有义士相邀,请君至娄江议事。”



       

义士?



       

张溥立即明白过来,柳如是这个名妓,属于别人宴请他的掮客。



       

阳春三月。



       

张溥赴约来到娄江码头,立有婢女上前迎接:“西铭先生请登船。”



       

那是一艘客船,体积挺大的,载几十人都没问题。



       

张溥走进船舱,见柳如是正在看书,还有个青年士子在饮茶。



       

“铅山黄颖,见过西铭先生!”徐颖起身拱手。



       

柳如是刚站起来,就听张溥说道:“大同社黄颖?”



       

徐颖笑道:“些许薄名,能被先生挂怀,实乃三生有幸。”



       

“信不信我报官抓你?”张溥冷笑。



       

徐颖笑道:“先生能查禁《大同集》,自然能派兵抓捕晚生。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苏松常湖诸府,实乃先生之天下也。”



       

“诛心之言,吓得了我?”张溥没什么好脸色,“阁下三番五次求见,既然真个见面了,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徐颖慢悠悠坐下:“先生为何查禁《大同集》?”



       

张溥也进舱坐下:“官府查抄反贼书籍,关我一介布衣何事?”



       

“先生何必谦虚。”徐颖微笑道。



       

张溥虽然没有做官,但影响力非常恐怖。



       

远在北京,他可以控制会试阅卷,让试卷评判标准偏向于实学,偏向于复社中人。温体仁做首辅时,为了抵消张溥影响,只能使用作弊手段评判试卷。



       

近在江南,温体仁的弟弟想加入复社,遭到无情拒绝,于是编写诋毁复社。张溥一声令下,竟动用官府力量,把这本给查禁了。



       

《大同》系列丛书,在淮扬之地风行,在苏松常湖却遭查禁。



       

“就这一件事?”张溥问道。



       

徐颖反问:“先生可看过《大同集》?”



       

张溥冷笑:“反贼僭书,观之何益。”



       

“那就是没看过,”徐颖说道,“晚生却看过先生之书,先生持儒家正统,主张积极用世,摒弃空谈,主张实学。然否?”



       

张溥说道:“然也。”



       

徐颖又说:“先生主张致君泽民,以民为本。主张任贤去邪,兴利除弊。然否?”



       

“然也。”张溥说道。



       

徐颖再说:“先生主张尊重个人,提倡男女平等。然否?”



       

“然也。”张溥说道。



       

徐颖继续说:“先生主张尊经重史、复兴古道,同时又当与时俱进。先生主张分类治学,强本务根,主张压制佛道二教。然否?”



       

“然也。”张溥说道。



       

徐颖笑着说:“先生主张文以载道,居当今之世,为当今之言。然否?”



       

“然也。”张溥说道。



       

“哈哈哈哈!”



       

徐颖突然大笑:“这些东西,也是江西那位赵天王提倡的。”



       

张溥皱眉道:“一个反贼,懂些什么?”



       

徐颖问道:“你可知,江西赵先生,是个怎样出身?”



       

“一说秀才,一说家奴。”张溥说道。



       

徐颖解释道:“赵先生原为河北儒户子弟,天灾饥荒,家破人亡。流落乞讨之际,为一江西举人收为仆僮。年方十四,便提出格位之论,在含珠书院驳倒众人。江西督学蔡公,惊其才学,欲收为弟子,被赵先生所拒。这样的人,是寻常反贼吗?”



       

张溥认识蔡懋德,也了解蔡懋德的学识。



       

蔡懋德作为江西提学使,居然主动收徒,而且对方还是个十四岁的家奴。此事如果是真的,那江西赵贼,绝对称得上神童。



       

“听说江西强分地主之田,可是真的?”张溥问道。



       

徐颖详细讲解道:“江西田政,以水田为基准,每人可分四亩田。若名下全是贫瘠山地,每人可分二十亩地。这是基础分田,如果立下大功,还可获得田亩,以水田为基准,每人最多可有一百亩地。”



       

张溥求证道:“也就是说,如果分到我张家。我名下只能保留四亩水田,若是拥有一百亩水田,还要立功才能获得?”



       

“然也,”徐颖笑着说,“只计十二岁以上丁口,无论男女,超过十人,必须分家。”



       

张溥愤怒道:“强行分家,拆散骨肉,此枉顾人伦也!”



       

徐颖反问道:“真的罔顾人伦吗?恐怕分田到张家,许多张家庶出子,还要拍手称快呢。因为这些庶出子,不但可以每人分得四亩田,还能分得张家财产。先生也是庶出,若非天纵奇才,恐怕此时的日子不好过吧。”



       

张溥默然。



       

他是婢女生的,从小受尽白眼,还被家奴取外号“塌蒲屦儿”(贱人所生,没有出息)。



       

家奴都欺负他!



       

也是因为这种境遇,张溥发奋读书,最后考中了进士,成为张家的千里驹。



       

是啊,如果自己没有考上功名,如今怕是活得凄惨潦倒,恨不得赵贼过来帮着分家产。



       

张溥心惊不已,他能想象那种场面:赵贼带兵杀来太仓,无数张家的庶出、旁系,欢呼雀跃着迎接贼寇,热热闹闹把张家的产业瓜分。



       

“为何强行分家、强行分田,《大同集》里写得很清楚,先生可以自己去读。”



       

徐颖突然拍巴掌,一个背剑士子走出,捧来一套《大同》丛书。



       

张溥接过,没有翻阅。



       

徐颖问道:“天下局势,先生知之甚深,恐怕不用晚生赘述。最多两三年,江西兵就能攻占此地,先生以为然否?”



       

张溥难以回答。



       

“请先生早做打算,”徐颖笑道,“不求别的,只求先生莫要查禁《大同集》,莫要阻挠大同社在江南发展会员。若是惹怒赵先生,今年夏收之后,就直接发兵攻打南京!”



       

此言一出,把张溥吓了一跳。



       

如今已是崇祯十二年春,北方各省打得一塌糊涂。赵瀚如果发兵打南京,朝廷根本无兵调派,南京有极大概率会被攻占。



       

南京若失,张溥的老家也要没了。



       

张溥瞟了一眼送书的背剑士子:“这是我复社中人?”



       

“现在是大同会员。”徐颖笑道。



       

江南、两淮诸府,大部分热血士子,都已经加入复社。



       

徐颖想要发展,就必须挖复社的墙角。



       

小商人、小地主、自耕农出身的士子,在复社之中占比很高,轻轻松松就能挖过来。因为大同会,比复社更先进,更具操作性,能给这些底层士子带来更多好处!



       

张溥叹息:“容我把这些书读完再说。”



       

徐颖笑道:“先生请便。不过要尽快,我已决心在苏松常湖发展,不想跟复社中人再起冲突。”



       

在扬州就有过冲突,大同会员被复社成员群殴。



       

当时败得很惨,徐颖因此决心操练,请江西商帮打造铁剑。核心会员,人手一把,每月定期训练,还请了剑术高手做老师。



       

只训练月余,就打遍士子无敌手,从此走上以理服人的道路。



       

张溥回到家中,耗费半个月时间,终于把《大同》丛书看完,然后整个人都傻了。



       

赵瀚那边的理论,跟复社理论非常接近。



       

但是,赵瀚比复社更为激进。赵瀚是革命派,复社是改革派,但大致方向是差不多的。



       

保护商贾,男女平等,提倡务实,包括引入西方学问,这些都是复社倡导的东西。



       

双方的核心差异,就是分家、分田。



       

可赵瀚迟早要打来江南,到时候再不情愿,也得屈服于兵刀。



       

而且,事实证明,由上到下的改革,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复社前些年的目标,是打倒奸相温体仁,然后掌控朝堂进行改革。可温体仁下台之后,政治反而更加混乱,复社之人发现,他们最大的敌人居然是……崇祯皇帝。



       

因此,复社里的部分士子,开始提出“轻君”思想。



       

发展到后来,甚至搞出类似君主立宪的理论,并且复社开始走向政党化。复社的组织结构和理论口号,远超英国政党的雏形!



       

张溥手里捧着《大同集》,纠结许久,突然生出个想法。



       

既然崇祯扶不起来,无法进行朝堂改革,复社为什么不能倒向赵瀚?加入江西那边的政权,然后渐渐掌控朝堂,到时候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治国!



       

(这章查了好多资料,更新得慢,见谅。)




如果您觉得《朕》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4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