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097【发老婆】

作品:《

       

在明眼人看来,赵瀚已经造反了。



       

杀几个乡绅大族,只能算匪寇;不交田赋和辽饷,只能算抗税。



       

改镇设村,实属造反!



       

明代的镇和村,都只是聚落名称,不具备行政意义。



       

严格算来,只有镇上及周边,那三十余户算黄家镇,满打满算也就两三百人。因此黄家镇,只是一个小镇。



       

其余地方,按里甲制来算,约有30个里、300多个甲(官府报备没这么多,因为有大量隐藏户口)。按都图制来算,一共有2个都、24个图。



       

赵瀚直接更改朝廷的行政区划,废除了里甲制、都图制,将手里的地盘设为武兴镇,下设一个中心村、三个自然村。



       

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赵瀚乃是大明第一反贼!



       

赣南、闽西农民军连成一片,跟官府对峙好几年。陕西、山西农民军,已经攻入北直隶,马上就要流窜到四川、河南。



       

以上这些起义军,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也没见谁更改行政区划。



       

赵瀚跟各省的造反同行们,已表现出本质区别,算是农民军中的一股泥石流。



       

普通农户,陆陆续续散去,只留下五百多青壮。



       

“江大山!”赵瀚喊道。



       

“在!”



       

江大山出列。



       

赵瀚说道:“兹任命你为武兴村村长。”



       

江大山大喜称谢,武兴村属于中心村,是四村当中最重要的。



       

“黄幺,任命你为上黄村村长。”



       

“黄顺,任命你为下黄村村长。”



       

“李正,任命你为李家村村长。”



       

首批追随者,他们分到的土地,只比其他农户多一点点。官职便是给他们的补偿,村长每月可领两斗禄米!



       

(按《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石约为153.5明斤,两斗米就是30明斤。也有一石120斤的说法,可能是用小斗计算。)



       

另外,由于人才紧缺,这四人还兼有军职。



       

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小队,一百人一大队。



       

张铁牛、江大山、黄幺、黄顺、李正,都被任命为大队长。



       

其中,张铁牛统领百余人,划归为赵瀚直管的标兵。



       

从嘉靖中期到崇祯初年,大明军队的作战主力,其实是各省标兵,而非武将们的家丁。



       

标兵制脱胎于营兵制,由名臣翁万达首创。



       

即总督、巡抚、总兵、副总兵、参将,因为军队不堪使用,于是挑选标兵亲自训练和指挥,跟卫所制、营兵制是并行不悖的。标兵的后勤,也由这些主官亲自负责,标兵兵额少则数百,多的时候能有上万。



       

翁万达就统领过上万标兵,以文臣的身份,军事实力傲视九边。



       

就连南方诸多省份,总督(巡抚)也有标兵配额。



       

很有意思,放眼全国,唯独江西督抚和总兵,没有资格招募标兵,蝎子粑粑独一份……这也算赵瀚的优势。



       

隔壁的湖广也弱,湖广督抚和总兵,不得招募标兵,但勋阳巡抚有少量标兵配额。



       

崇祯二年底,各省军队进京勤王,主力便是各地标兵。



       

它们是大明军队的最后菁华,直接被折腾得垮掉大半,接下来打仗只能靠家丁卖力。



       

当然,标兵制还没彻底崩掉。



       

历史上,闯王高迎祥,就是被孙传庭的标兵俘获。



       

头两批跟着赵瀚起事的,也悉数被任命武职,都有格外的补偿。



       

赵瀚宣布说:“团勇没有粮饷可拿,但是,训练期间管饭,打仗期间有开拔费和行饷!”



       

因为害怕官府围剿,赵瀚暂时不搞思想工作,必须集中全力进行军事训练。



       

“小队长以上,光棍儿都站出来!”赵瀚说道。



       

立即站出十二个,包括江大山、李正、黄幺和黄顺,果然是没有牵挂才敢闹事啊。



       

赵瀚问道:“想不想讨媳妇?”



       

“想!”



       

稀稀拉拉回答。



       

赵瀚喝问道:“想不想讨媳妇,大声点!”



       

“想!”全体吼道。



       

赵瀚立即让陈茂生带人过来,都是大户家中的未婚丫鬟和寡妇。



       

赵瀚当场撕掉卖身契,对这些妇人说:“你们自由了,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留在我府上,我给你们重新签短契。不管是回家的,还是想留下做工的,都可以选个丈夫。当然,你们也可以不选。想要成亲的站出来!”



       

大姑娘、小寡妇们,都显得拘谨不安,竟无一人主动出列。



       

赵瀚又说:“想要成亲的,我当场送半石粮食做贺礼!”



       

“我……我……”



       

终于有个寡妇出声,吞吞吐吐道:“我还有个儿子,今年两岁了。”



       

这寡妇,是黄老爷心腹家奴的遗孀。



       

赵瀚问道:“谁愿养便宜儿子?”



       

九个单身汉互相看看,用眼神沟通之后,一个小队长出列:“我愿意。”



       

便宜儿子也姓黄,都不用改姓。



       

赵瀚又问寡妇:“你愿意嫁给他吗?”



       

寡妇看看小队长,虽然这人相貌难看,但也算比较壮实,于是红着脸点头不说话。



       

士绅大族才讲贞节,底层百姓哪管许多,能顺利讨到老婆,能吃上饱饭就知足了。



       

“好!”



       

赵瀚笑道:“你们便是一家人,过去领半石粮食做新婚贺礼。”



       

那小队长只是傻笑,将寡妇拖到自己身后,生怕被别人抢去一样。又喜滋滋带着老婆领粮食,浑身充满了干劲,官府若派兵来征讨,这厮为了土地、老婆和儿子,能豁出命去跟官兵拼了。



       

见他们组成新家庭,而且还有粮食可拿,其他男女都蠢蠢欲动。



       

赵瀚继续问丫鬟和寡妇:“谁还想要成亲?”



       

立即有二十多人站出,只剩少数还拉不下脸来。



       

黄幺突然说:“赵老爷,我能先选一个吗?”



       

赵瀚对黄幺非常器重,说道:“你选。”



       

黄幺对一个丫鬟说:“妹子,跟我过吧。”



       

那丫鬟哭着点头,越哭越大声。



       

赵瀚把江大山叫来,低声问:“怎么回事?”



       

江大山回答:“黄幺跟这人的姐姐是相好,都张罗着成亲了,被黄老……被黄遵道的儿子抢去做妾,后来又被正妻打死。黄幺的姐姐,也被黄老爷失手打死了。”



       

“唉,都是苦命人,”赵瀚叹息说,“你们且去领粮食。”



       

黄幺没急着领粮食,而是跪在地上磕头:“赵老爷,我黄幺这条贱命,以后就是老爷的。什么时候让我去死,尽管支会一声便是!”



       

“好兄弟,快起来!”赵瀚连忙把黄幺扶起。



       

黄幺眼眶湿润,忍住没有落泪,带着老婆领粮食去了。



       

赵瀚也不讲什么人人平等,对江大山、黄顺、李正说:“你们也去选媳妇。”



       

三人大喜,各自挑选一个。



       

张铁牛看得有些眼热,他都快三十岁了,至今也没有成家,忍不住说:“公子……我……”



       

赵瀚笑道:“你也去选。”



       

张铁牛心里早就有目标,也不选年轻好看的,直接挑中二十多岁的寡妇。



       

屁股大,好生养。



       

张铁牛不问寡妇是否愿意,而是开门见山道:“有孩子吗?”



       

“两个儿子。”寡妇有些害怕,因为张铁牛长得太凶了。



       

“我不嫌弃,今后都姓张。”张铁牛立即多了两个便宜儿子。



       

这寡妇的公公,正是黄三水,尸体还摆在那没收殓呢。她的丈夫也是心腹家奴,前些天被打死,坟头草刚刚长出来。



       

男女平等?



       

先放一边再说!



       

理论和实操,总有一个要妥协,而今的主要问题是应对官府围剿,必须尽快收获这些“军官”的忠心。



       

小队长以上,都分完老婆了,赵瀚又让什长选老婆。



       

小翠和小红,没人敢去选。



       

赵瀚问陈茂生:“你不选一个?”



       

陈茂生咧嘴道:“我年纪还小,以后再说。”



       

没分到老婆的“军官”,每人发两斗粮食做补偿,答应今后给他们物色妻子。



       

其他不是光棍的军官,每人也领到一斗粮食。



       

普通小兵,每人领半斗粮食,算是他们的入伍费。



       

老婆和粮食发出去,杂兵们立即就有劲了,不再想着开小差回家。



       

……



       

黄氏宗祠内。



       

庞春来佩剑盘坐于地,他面前是两个塾师,一个来自黄家私塾,一个来自李家私塾。



       

“你们也看出来,赵老爷是要造反的,”庞春来威胁道,“你们可以逃走,也可以去报官。但你们若敢离开此地,全家必然横死,家里的地也会被收走。今后,黄家宗祠改为武兴私塾,你们就跟着我教书吧。”



       

两个塾师面露苦色,都不敢出言拒绝。



       

“江西不愧文风鼎盛之地,”庞春来感慨道,“宣化乡许多村镇都很偏僻,居然出过一个状元、一个探花,还有十几个进士。难以想象啊。”



       

两个塾师还是不敢说话。



       

庞春来口中的状元,出自大山之中,即费映珙如今做土匪的地方。



       

正因为出了状元、探花和许多进士,才导致这些乡村土地兼并加剧,竟然找不出多少自耕农。要么是大地主,要么是分出来的小地主,普通农民全部沦为佃户!



       

黄家镇及周边村落,就那三黄和李氏,四家掌控90%的耕地,剩下10%也是他们的族人在占有。



       

人口拢共4000多一点,他们四家的青壮男仆,加起来就超过150人,随时可以转换成打手!



       

这不算什么,根据史料记载,明末的江南豪族,一家占有百万亩土地也不稀奇。在那种地方,你根本找不出异姓的自耕农,全他妈是大小地主和佃户。



       

犹如一个个肿瘤,切之不尽,将大明活生生拖垮。




如果您觉得《朕》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4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