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四百章:大型科普现场

作品:《 锦衣

       

李文这番振振有词。



       

顿时引发了哄堂叫好。



       

这些日子,读书人们太憋屈了。



       

厂卫的风头越来越劲。



       

他们大肆抄家,四处拿人。



       

打着搜抄乱贼的名义,真是搅得家家都是血泪。



       

在归德……更不知多少人死于非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



       

隐隐之间,京城内部其实早已暗波涌动。



       

只是碍于厂卫的威势,大家不敢冒头而已。



       

可是十万个为什么,却一下子成了导火线。



       

太可怕了。

记住网址m.qbyqxs.com

       

拿这样坏人心术的书大肆售卖,甚至还添了皇帝的名号,这是想做什么?



       

这是要挖四书五经的根基吗?



       

读书人们愤怒了。



       

在这无比的愤怒之下。



       

杨文站了出来,他这率先冒出头,顿时引发了许多读书人的勇气。



       

午门外头,已不再是杨文的学生,许多的读书人闻讯之后,也纷纷涌来。



       

于是有人打出了铲除奸佞,捍卫名教的口号。



       

厂卫起初还要抓人,可是很快就发现,以往的那一套,已经没有用处了。



       

因为抓的人越来越多,而跑来的人更多。



       

这读书人……毕竟身份清贵,他们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这样简单。



       

一个读书人的后头,可能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里,可能有一个三四品的大臣,也可能有四五个举人,可能意味着数千甚至上万亩的良田,也可能是在地方州县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抓十个百个人还好,可真全部抓光?



       

抓了之后呢,要不要杀?



       

若是杀了……便可能引发更加不可测的后果。



       

可若是不杀,难免就失去了权威,反而让更多的读书人无视禁令。



       

除非……像当初对付东林党一样,直接痛下决心,来个一网打尽。



       

不过显然,即便是当初对付东林党,那也是经过无数次矛盾激化之后,最后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干的。



       

就现在,因为东林党的问题,还导致了许多后果没有清除呢。



       

何况读书人只是因为一部书被惹怒,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此时,魏忠贤正背着手,站在城楼上,看着下头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他紧绷着脸,眯着眼,杀气腾腾的样子,一旁的宦官,拜在他的脚下,忐忑不安地道:“奴婢万死……奴婢办事不利……只是……只是……”



       

“废物。”魏忠贤一声喝诉,而后冷冷地道:“他们这般骂这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骂皇上,这就是谋反。瞧一瞧人家新县是怎么干的?人家直接搜抄,该杀就杀,看看你们……”



       

这宦官乃是东厂的厂臣,心里说,这也怪得我?人家抄家,那是真谋逆,现在这个……也算谋逆,等到时……可别杀光了,转过头天下人愤怒难平,陛下为了平息民愤,拿我做替罪羊



       

倒是这时,有宦官脚步匆匆地跑来道:“九千岁,兵部尚书崔呈秀求见。”



       

魏忠贤脸色缓和一些:“叫来。”



       

这崔呈秀急匆匆地赶来,看着城楼下乌泱泱的人,不禁咋舌,而后才对魏忠贤道:“干爹……”



       

魏忠贤道:“宫里头的人……咱都问过了,不过咱有些拿捏不定主意,对此事,你怎么看待?”



       

“这……”崔呈秀主意挺多,和宫里的太监,还有田尔耕这些人不一样,所以听闻魏忠贤来询问自己的意见,崔呈秀道:“其实……还是放任为好。”



       

“放任?”魏忠贤眯着眼,眼里掠过杀机。



       

“干爹,放任一下,没什么不好的,一方面,这是新县侯惹出来的事,干爹没必要出头。”



       

“哼!”魏忠贤冷哼一声,背着手,一副不屑于顾的样子:“这是陛下的事,涉及到了陛下,咱就要管!”



       

崔呈秀则是压低了声音道:“这其二,才是至关重要!这两年,读书人已经很少闹事了,他们不闹,怎么显得干爹的重要呢?若现在只闹一闹,干爹就抓人的抓人,该杀的就杀了,不但要成为有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陛下心目中,也不会觉得干爹您的忠心啊。”



       

“与其如此,倒不如索性让这些读书人闹一闹便是,他们一闹,当初那些藏匿起来的东林们自然免不得要耐不住寂寞要出来声援,事情闹的越大,将来陛下对这些人越是忌惮!”



       

“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干爹您再出马,将这些东林和读书人彻底铲除,又有何不好呢?”



       

“引蛇出洞?”魏忠贤凝视着崔呈秀。



       

崔呈秀缓缓地点头道:“对,就是引蛇出洞,又或者说:这是郑伯克段于鄢。现如今………那东林又开始死灰复燃了,不只是在江南,还有这京城,甚至是朝中……不少人暗中都心向着他们,长此以往,不是办法,迟早是要下重手的,这一次,未必不是机会。”



       

“只是……眼下干爹您就动手,反而起不到震慑和一网打尽的作用,何不如……”



       

魏忠贤可谓是恨透了东林,这可是魏忠贤的宿敌,此时听了崔呈秀的话,他拂袖道:“好好回你的兵部去当值吧……”



       

说罢,直接下了城楼,往司礼监去了。



       

这城楼里的宦官和厂臣们没了魏忠贤,却好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再看下头乌压压的读书人,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连三日……聚在这里的读书人,已是多到数不清了。



       

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的;还有宣称张贼一日不除,他们便不吃饭的。



       

还有人带来了那十万个为什么,当众焚烧。



       

一提到这十万个为什么,许多人哄笑。



       

更远一些,则是一些百姓们远远的围看,也是议论纷纷。



       

寻常百姓,或多或少还是受了读书人的影响,至少在学问这方面,他们倒是真正对读书人们深信不疑的。



       

现在读书人说这十万个为什么坏人心术。



       

大家一听,哟,坏人心术的东西,好可怕……赶紧买一本回来瞧瞧。



       

结果,一打开,张静一你这个混账王八蛋,退钱!



       

说好了坏人心术呢,花了这么多钱,你就给我看这个?



       

好吧,买都买来了。



       

说实话,这书对简单认识一些字的百姓而言,还是很友好的,里面居然会有专门的标点,那么就降低了断句的难度,而且语言很朴实,读起来也不费劲。



       

只是里头的内容,就太扯淡了。



       

这简直就是妖孽啊,什么狗屁电荷、摩擦生热,云层,导电……



       

下雨是龙王爷生气了,打雷是雷公的事……



       

其实相对于读书人的天人感应学说而言,寻常百姓更觉得这荒谬。



       

因为毕竟读书人至少还讲一个敬鬼神而远之,百姓们就比较下三路了,什么神仙鬼怪都信……



       

当然,百姓们远远来看,其实更多是瞧热闹罢了,毕竟大家也没啥娱乐,权当个乐子看。



       

“听说那些读书人,还在骂皇帝老子呢!我亲耳听见有人骂……什么不学无术,是个草包……”



       

“嘘,小声一些,不过……这陛下是挺扯淡的,修撰出来的这书,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



       

就这么僵持了几日。



       

眼看着事态居然越来越大,分明已经开始有了拿这个来做文章的趋势了。



       

却在这一日……



       

天空的颜色一改蔚蓝的面目,天上乌云压顶,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一般。



       

天晴了这么久,居然终于要下暴雨了。



       

在这乌压压的乌云之下。



       

天上的巨大风筝,依旧还在飘荡。



       

一看到乌云压顶。



       

顿时,李文就精神百倍了,其实熬了这么多天,他的气色已经渐渐不太好了,不过却因为许多读书人的支持,让他精神还不错。



       

他李文也算是借着此事一举成名天下知了,现在士林之中,谁不知他的大名?



       

“来……将这铜线绑老夫的身上……”



       

原来这天上的风筝是早就放出去的,风筝很大,是真正的出于巧匠之手,而拉扯风筝的线上,却是铜丝缠绕,一直延伸到了地面,这铜线……花费也是不菲,不过……在这等大事面前,这点钱不算什么。



       

现在李文让人将铜线缠绕在他的身上。



       

这外头的读书人都炸开了锅,纷纷道:“我也来。”



       

“给我接一根。”



       

“今日就要让陛下看看,这十万个为什么,到底有多荒谬,不除奸贼,天下不宁。先生……给我也接一根。”



       

这末端的铜钱,几乎被读书人们争抢。



       

一时之间,竟是骚动起来。



       

李文此时容光焕发,看着这一幕人人争先的场景,他心里不禁激动,读书人的风骨,犹存啊。



       

于是,他含着热泪道:“诸君,历来国家大治,无不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才可使天下人人安居乐业。今有人竟要动摇名教之本,我等读书人,能够答应吗?”



       

“今日,我倒要看看,这陛下与新县侯所编撰的歪门邪道,是如何骗人的!”



       

说着,他毅然将铜丝在自己的身上缠绕两圈。



       

其余人纷纷有样学样,一个接一个,宛如接力一般。



       

有人禁不住热泪盈眶地大声:“读书人的风骨,又回来了!”




如果您觉得《锦衣》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2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