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二章:绝杀

作品:《 锦衣

       

宜阳郡王这般添油加醋,已是让百官们心里开始担忧起来。



       

真要这样……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没了士绅为官府分担,这县衙怎么维持得下去



       

士绅们也太惨了吧。



       

连功名都不考了?



       

收这样的重税,日子还怎么过?



       

还会将大明朝廷放在眼里吗?



       

其实不只百官有疑虑,便连几个听了宜阳郡王说话的宦官,也偷偷跑到天启皇帝的面前,说了一些县里的事。



       

天启皇帝只抿着唇默默听着,倒是没说啥。



       

他只想好好看看,封丘县这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到底是无法无天呢,就如这宜阳郡王所言的那样,要动摇大明的根基,甚至撼动皇权。

记住网址m.qbyqxs.com

       

还是能一改以往的气象,万象更新!



       

……



       

封丘县城里,却早已忙开了。



       

陛下要驾临封丘县,管邵宁是五天之前得到的消息,乃是恩师张静一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亲笔书信。



       

这书信之中,只一条,迎驾,给我往死里迎驾。



       

要将封丘县的新面貌,展现出来,若是办不好,这封地,张静一也不要了,要了也丢人。



       

这是恩师的最高指示,管邵宁自是立即将其当做了头等大事。



       

他当然清楚恩师的意思,他在这推行新政,早已让不少人怨声载道了。



       

封丘能有今日,就是靠着陛下的支持。



       

现在在这天下人的叫骂和争议声中,若是不能得到陛下的认可,那么就算陛下当初的话算数,绝不干涉封丘之事,可是……



       

对于管邵宁而言,他在乎的是一个县吗?



       

他要的是在将来,迟早向全天下推行这样的新政。



       

这就意味着,陛下不高兴,大家都得完蛋。



       

于是他立即召开了会议,县里各司各局的人都来了,不只如此,还有驻扎在此的第一和第二教导队。有负责专门治安的巡检司巡检,有主持县学的教谕,还有各村的农社社长。



       

足足一百多人,齐聚一堂,直接开始布置任务。



       

“此次迎驾,事关重大,务求竭尽全力,这不是玩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是要展现新面貌,要让陛下知道,本县增加了多少人,本县的动员组织,本县的钱粮情况,本县的风貌……还有本县士农工商的概貌。因此……这是一场盛会,直说了吧,大家各自报数,能调动多少人力物力。”



       

众人一听,顿时七嘴八舌起来。



       

而作为县令,管邵宁要做的,就是将全县的人动员起来。



       

要动员是很不容易的事,调动这么多人力,至少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除了灯会和庙会这等百姓们自发的行为之外,在这皇权不下县的时代,组织这么多人,而且还要他们规规矩矩,这本身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因而,县里必须提前做好规划。



       

管邵宁日夜不停地忙碌了好几日,到了今日清早,才勉强地忙碌完了。



       

那边已有快马来,说是銮驾在今儿正午之前就到。



       

管邵宁知道,自己该做的也已做了,现如今,就只等陛下入城。



       

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不过好在,就算出问题也问题不大。



       

他于是小憩片刻,做好最后的迎驾准备。



       

…………



       

此时此刻,县学里,七百多个大小不一的孩子已列队完毕。



       

教谕站在一旁,让教长出来,这些孩子,都穿着裁剪好的灰衣,一个个显得颇有精神,他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分为了五队。



       

此时,各班的主任招呼各班的学生们各自集结。



       

学生们都规规矩矩地挎着书包,一个个有序的排着队,认真地凝视着教长。



       

教长道:“待会儿就准备出发,出县学去,前两日彩排的,都记牢了吗?”



       

“记牢啦。”



       

“平日里的教诲,都记住了吗?”



       

孩子们轰然应诺:“记住了。”



       

“很好,到了地方,不要慌,也不要乱,咱们读书不易,能进学里来,学有用的东西,靠的是什么?”



       

孩子们道:“新政!”



       

教长又道:“新政是谁倡议的?”



       

“陛下!”



       

教长满意地点头,又吩咐各班的主任集结到一边去,认真地叮嘱了一番,尤其交代道:“待会儿送礼的环节,一定要注意好时辰,不要出乱子,挑选出来的孩子,要有精神,让他们别怕,不要慌。”



       

教长吩咐完了,又满头大汗地朝着县里的教谕而去。



       

紧接着,又开始反复的推演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发生状况之后,如何进行弥补。



       

孩子们却已在此时,在各自班主任和教员的带领之下,挎着书包,如长蛇一般,徐步走出了县学。



       

…………



       

东林军校。



       

此时,第一教导队与第二教导队的教官已是将生员们集结了起来。



       

七百人整齐划一,全副武装,此时伫立不动。



       

这两个教官,也是一身戎装,他们一个叫夏言冰,一个叫李涛,都是当初卢象升带出来的得意弟子。



       

此时二人不苟言笑,不过相对于县学的人而言,他们的表情还算是轻松的。



       

“目标城门以及钟鼓楼处,列队,一切听指挥!”



       

“遵命!”众生员齐声大呼回应。



       

声音如雷,排山倒海。



       

两个教官便各自按着腰间的刀柄,在旁说笑:“全城最清闲的便是我们东林军校了,看看其他人,焦头烂额的……”



       

“我听闻那巡检司里,那周巡检都急红眼睛了。”



       

“巡检司维持治安还成,可论起明令禁止,离我们还差得远。”



       

另一边,生员们已是整装待发。



       

随后,命令下达:“出发!”



       

…………



       

各处街巷里。



       

各村的农社社长和社员,以及邀来的农户们,已集结在县里的各处街巷缝隙里,他们并不会堵塞在大路上阻碍交通,进城来的时候,都是自备了自己的干粮来的。



       

这一条靠近市场的巷子,便是刘家庄的聚集点。



       

农社的社长以及几个委员穿着布衣,此时正和社员以及农户们说着笑,大家一起蹲在巷里,吃完了各自带来的干粮。



       

而后,社长便清一清嗓子:“咳咳……”



       

众人便很默契地纷纷安静了下来。



       

社长道:“乡亲们,要屙屎的赶紧去屙屎,要放水的也赶紧去放水,待会儿可千万别出岔子。”



       

见没人动。



       

这社长满意了,露出亲和的微笑继续道:“在隔壁宜阳县,一亩地几个钱?”



       

众人稀稀拉拉地答道:“三十两银子。”



       

“在咱们封丘县呢?”



       

“四两银子。”



       

“除了每年收你们一成粮,有苛捐杂税不?”



       

“没有!”



       

“这些日子,家里有了地的站出来。”



       

顿时,近半人都站了出来。



       

“知道为啥有地吗,是那财主们心善吗?”



       

“因为有新政。”



       

“近来有几个人新娶了媳妇?”



       

有七八个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被人推出来。



       

社长道:“为啥能娶媳妇?”



       

“因为家里有地,县里还给发红薯种和粮种,教咱们耕地,能活。”



       

“新政中不中?”社长歇斯底里地大吼。



       

众人沸腾起来,齐声道:“中!”



       

“新政是谁折腾的?”



       

“皇帝。”



       

也有人说:“新县侯。”



       

这次的回答不太一致,社长倒也不恼,而是耐心地道:“是皇帝教咱们新县侯办新政,新县侯再教管县令,管县令呢,再教了俺们!你们说说看吧,皇帝这鳖孙,他好不好?”



       

众人轰然道:“好!”



       

社长便扯下了头上的头巾,清清嗓子又道:“这就得了,待会儿,出了巷子,集合,咱们迎皇帝老子。”



       

众人大声道:“中!”



       

…………



       

各街巷的街长和巷长已开始领着人做最后的安排了。



       

街道需要清理。



       

沿途的杂草也需再清一清。



       

几个市场这边,也有差役过来通知。



       

不少小商贾倒是对此很乐意,纷纷出来。



       

城外的几个作坊,那些作坊主,显然是兴致最高的。



       

他们几乎是整个县里得利最大的群体,不只是因为税赋的问题,虽然要缴税,但是这税收很稳定,并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



       

除此之外,还是因为这封丘县现在热闹,不少百姓能吃饱,也相应的有了一丁点的购买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全,在河南这地方,想要安生过日子,甚至是生产,可不是容易的事。



       

他们早两日,便决定告假一天,让匠人和劳力们组织起来。



       

此时……时候到了。



       

整座封丘县城,却已万人空巷。



       

城门门洞之外,先是有几个骑马而来的斥候进来,他们踏马进来之后,直接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斥候缓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忙打马到了门洞两侧。



       

随后又有宦官打着仪仗顺着门洞进入,扯着嗓子:“陛下驾……”



       

念到了这里,这骑在马上的宦官却险些从马上摔下来。



       

这宦官显然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毕竟是宫里的人,什么样的大阵仗没有见过?



       

可在这小小的县城里,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却感受到了一股无以伦比的震撼。



       

………….......



       

第五章送到,太累了,今天痛风又犯了,膝盖稍稍碰一下就痛的要死,哎,早点去休息,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求月票,求订阅。




如果您觉得《锦衣》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2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