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扬帆远航(九)

作品:《 北颂

       

寇庆听到了陈大头的话,笑容不变,反而向前走了两步,凑到了陈大头身前,笑着道:“陈翁翁,您不是跟着我祖父吗?”



       

陈大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寇庆道:“怎么?怕你祖父就在附近?”



       

寇庆笑道:“我祖父做事向来有章法,他说近些年要经略南荒,那就一定会待在南荒。我只是奇怪,您为何不陪着我祖父在南荒带着,反而出现在了北荒。”



       

陈大头笑眯眯的道:“你倒是了解老皇爷。”



       

寇庆急忙道:“我可是他的亲孙子,当然了解他。”



       

陈大头笑着点点头,忽然开口道:“我要是说老太爷人就在临海督府呢?”



       

寇庆脸上笑容一僵。



       

一旁的赵杳脸色也不好看。



       

陈大头见此,哈哈大笑,“两个小家伙,不经吓……”



       

寇庆和赵杳闻言,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只能哭笑不得的看向陈大头。



       

陈大头笑着道:“你爹之前研究出了一个叫电报的东西,里面有一些问题,就派人送到了老皇爷手里。让老皇爷给看看,老皇爷闲暇之余,就收拾了一番。

记住网址m.qbyqxs.com

       

如今那个叫电报的东西,已经能用了。



       

只是要铺设什么线。



       

我也不懂。



       

老皇爷给了我一份文书,让我过来找临海督府的总督,先让临海督府试用,若是临海督府试用着没问题的话,那老皇爷就打算全力推广。”



       

“电报?”



       

寇庆一脸惊愕。



       

电报这东西他听过,也见到过他父亲研究。



       

电报的造法源于白石楼,据说是西方学问和大宋学问融合后衍生出的产物。



       

只是白石楼里存放的卷宗上,对此物的描述过于惊世骇俗。



       

他不太相信,所以没关注此物,没想到还真的研究出来了。



       

陈大头点着头笑道:“是的,电报……说起来,你爹当国主的这些年也没闲着,先是弄出了铁船,随后又弄出了铁车,后来还掌控了雷电,造出了能在夜间发光的灯。



       

如今又研究出了这种可以千里传信的电报。



       

老皇爷说了,你爹弄出的这些东西,那些外人最少得三四百年才能学会。”



       

说到此处,陈大头感叹了一下,“三四百年啊,我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寇庆还是不太敢相信,他疑问道:“真的是电报?”



       

陈大头瞪起了眼,“我还能骗你?”



       

寇庆干笑着道:“那肯定不会。就是电报那东西过于惊世骇俗。”



       

陈大头一脸感慨的道:“起初我也不信。可当老皇爷弄好了你爹送来的电报,让人铺设了足足十里多长的长线以后,真的将消息从线的一端传到了另一端。



       

赵皇爷看到了那东西以后,惊喜的不得了,说要在大宋各地都按上电报。



       

赵皇爷说了,有了电报,大宋各地的消息,就不用耽误许久才能送进京了。



       

说什么大宋对地方上的统治会加强,民间的疾苦,再也瞒不住朝廷。



       

发生了什么天灾人祸,朝廷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



       

寇庆沉声道:“真要是能达到千里传音的效果,我皇外祖说的倒也没错。”



       

陈大头嘿嘿一笑,“老皇爷可不这么认为。老皇爷说,大宋就不该要好东西,要了也没用。



       

十五年前,你爹弄出那个大铁船的时候,赵皇爷软磨硬泡的从老皇爷手里要走了锻造的法子,直到现在,大宋勉强才能锻造一些载人不过一千五的小船。



       

十三年前,你爹弄出了带轨的铁车的时候,赵皇爷又是软磨硬泡的要走了锻造的法子。



       

结果呢?大宋的官员说弄那个东西就是劳民伤财。



       

硬生生的把好东西塞进了龙图阁供着。



       

最后你爹在庆国铺设完了铁轨,弄好了铁车,让大宋那些官员亲眼看到了铁车的好处,他们还是犹犹豫豫的。



       

你祖母最后看不下去了,就跟你姑姑二人,合伙在大宋修筑铁轨。



       

修筑了一条从盛京城通往庆都的铁轨。



       

每日里运货、运人,日进斗金。



       

大宋那些官员看到了现钱,才看到了修筑铁轨的好处。



       

他们才动手修筑铁轨,还妄想用微薄的钱财拿走你祖母和你姑姑二人修筑的那条铁轨。



       

惹的你祖母和你姑姑差点没把那些人给砍了。



       

赵皇爷差点没气死。



       

去信让你姑父把督造部的那群蠢货全罢了。



       

范老头为此也丢了官。



       

五年前,你爹弄出了电灯,赵皇爷又厚着脸皮讨要,老皇爷狠狠的宰了大宋一笔,才把东西卖给他们。



       

赵皇爷原以为出了大价钱,大宋的官员就会重视。



       

却没想到,大宋官员一听要在全大宋铺设电线,又退缩了。



       

到现在,庆国几乎全部用上了电灯。



       

而大宋只有盛京城有电灯用。



       

赵皇爷此次讨要电报,老皇爷用此前的三桩事,好好的羞辱了一番赵皇爷。



       

赵皇爷气的差点领兵杀回去,想要把大宋朝堂上的那群酒囊饭袋全砍了。”



       

寇庆感叹了一声道:“昔日跟着我祖父革新的那群人老了,不仅人老了,脑子也老了。”



       

陈大头鄙夷的道:“我看他们就是一个个守财奴。昔日大宋没钱的时候,多大方?给辽国赔款,开口就是三百万贯。



       

如今国库、大宋钱庄钱财满仓,反道小气了起来。”



       

赵杳小声的替自己的父皇辩解了一句,“大宋不是小气,只是大宋太大了,许多地方还没有起来。盛京城虽然繁华,可许多边陲之地的百姓,勉强才学会说汉话而已。



       

大宋大部分的钱财,都要留着给边陲的百姓推行教化。”



       

陈大头不屑的道:“舍得花钱,才能赚钱。只进不出,只有抢劫。老皇爷这些年花在庆国上面的钱财,比大宋钱庄里的存钱还多。



       

庆国国库不仅没有干煸下去,每一岁的税收反而在翻倍的上涨。



       

以前庆国还有打补丁的人。



       

你现在去庆国看看,谁还穿打补丁的衣服?



       

庆国的百姓如今不穿一身体面的衣服,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赵杳翻了个白眼。



       

庆国小国寡民,自然好治理。



       

他外公十几万万贯砸下去,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再加上庆国很早以前就将罪籍扔到了北海府去充任矿工、苦力,随后又将庆国境内的那些懒汉,强制的扔到了北荒开荒。



       

不知道有多少人供养着庆国的国民,庆国的国民过的自然富足。



       

:。:m.x




如果您觉得《北颂》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5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