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

作品:《 三国之谋伐

       

“孔俭,你说刘使君与那袁本初之间,谁才会取胜?”



       

本想过去看看,但陈暮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却忽然又停下了,站在离众人身后约数丈外,安静地立着。



       

问话的是和孔俭对弈的姚博,他一边在手中玩弄着一颗白色棋子,一边开口询问。



       

政学院的学子询问政务,讨论天下大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孔俭正在思索下一步棋,他知道这是姚博在干扰他思考,于是想也不想地回答道:“我等只是学子,此国家大事,不便过问。”



       

“孔俭,这就是你错了,我们是政学院的学生,正该多多讨论大事,陈师不也说过吗?政事者,便是天下事也。凡涉及民生、治理、军务,我等都不能轻视之。”



       

一旁的黄琦反而不敢苟同,他们之间并没有互称表字,因为他们没有表字。



       

这里年纪最大的黄琦才16岁,诸葛亮姚博孔俭则都是15岁,除了极少数例子比如孙策17岁取字以外,大多数人都是二十岁及冠才会取字。



       

“嗯。”



       

孔俭终于想到了一步妙棋,放下黑子之后,才随口问道:“你们觉得谁会取胜?”



       

姚博轻笑了一声:“我问得是你呀。”



       

“刘使君吧。”



       

孔俭想了想,道:“刘使君人望满天下,占据大河之南,又以天子之名奉诏讨贼,握有天时地利人和,必然能击破袁绍。”



       

“可是袁绍实力强大,刘使君兵马较少,还要依靠公孙使君。”



       

姚博摇摇头:“如果我是袁本初,想办法离间刘使君与公孙使君,让他们力量大减,则必然逐个破之!”



       

“你的意思是刘使君会败?”



       

黄琦反问。



       

“当然不是。”



       

姚博一边下了一子,一边说道:“我只是觉得,刘使君兵粮足备,明明可以继续扩军,加大实力,为什么一定要只维持不到十万的兵马,这样在兵力上岂不是处于绝对劣势?”



       

孔俭捏着黑子没有第一时间跟下,而是想了想说道:“这正是刘使君高明之处,利用公孙使君与他合兵,牵制袁绍,以二州之力,消耗他一州。哪怕冀州产粮无数,二十万大军,也总会被消耗一空,届时便可一战而定!”



       

“但袁绍也不是傻子,他若是离间公孙使君怎么办?到时候公孙使君退兵,以一家之力,恐怕不能与袁绍相敌。”



       

姚博说道:“我还是觉得刘使君应该大力扩兵才对,现在虽然青州藏富于民,但兵力严重不足,再是富庶,一旦被攻破,则有倾巢之危,当以阖州之力,配合公孙使君南北相击,尽快平定冀州方才是正道。”



       

“我倒是认为不妥。”



       

黄琦说道:“现在青州经过数年安定,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安稳,若是战的话,恐怕调动不了百姓情绪。刘使君兵力虽少,可遴选的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一者经验丰富,乃精锐之士,二者操练日久,配合默契,冒然征兵,反倒不好。”



       

“额,好像这话也对。”



       

姚博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看来青州高层这两年没怎么征兵,也许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陈暮在旁边听得倒是暗暗点头。



       

政学院的老师还是靠谱的,除了他以外,还有沮授、田丰、荀彧、华歆、简雍、孙乾、王朗、氏仪、孙邵、崔琰、国渊、公孙方、左继、刘谦、诸葛玄这些人偶尔会来上课。



       

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州地方官吏,像崔琰国渊公孙方他们都是第一批毕业生,早就在各地治理地方多年,经验丰富,回来任课,教授学生非常生动务实。



       

他们有一些人主讲政务治理,有一些主讲地方民生,还一些比如陈暮,在讲课时偶尔会谈一点国家大事,聊聊天下未来之变局。



       

虽然聊得不深,但对于这些十几岁的少年们来说,要想让他们去想明白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很难。



       

因此能让孔俭姚博黄琦这几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他们说到了一些点子上,发言很有建设性。



       

当然。



       

他们能有这样的见识,除了从小就跟着陈暮读书以外,最重要的,他们出身于大家族。



       

比如孔俭家族,就是鲁国孔家,黄琦则是江夏黄氏,姚博是吴兴姚氏,诸葛亮就不用多说,都是名门世家。



       

所以相比于很多农家出生的学生,这些大家族子弟天然就有优势。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参与话题的黄琦忽然转头看向诸葛亮说道:“阿亮,刚才见你一直沉默不语,怎么也没说点什么?”



       

“是啊阿亮,别老是等别人问你你才说,聊聊刘使君和袁绍的事吧。”



       

姚博也跟着说了一句。



       

诸葛亮想了想,微笑地说道:“我觉得刘使君必胜。”



       

“哦?”



       

众人不解,询问道:“你为何如此笃定?”



       

诸葛亮说道:“因为有陈师在。”



       

“吁!”



       

众人发出嘘声。



       

黄琦笑道:“你说这话就太狡猾了,说点务实的东西,为什么刘使君必胜?总有原因吧。”



       

诸葛亮两手一摊:“原因不是已经说过了吗?陈师必有取胜之法。”



       

“那是什么取胜之法?”



       

“我不知道。”



       

“你言之凿凿,又说不知道?”



       

“陈师之谋,如天空之云般谲诡,我又如何得知?”



       

“吁!”



       

众人又嘘了一声,碰上这么个陈暮头号粉丝,还真拿他没办法。



       

诸葛亮笑着道:“其实你们在这里想刘使君与袁绍谁能赢,还不如想想,袁绍用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



       

听到这句话,陈暮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诸葛亮确实比这些人要强不少,如果说政学院的学生都只是一般县令的才能,那么姚博黄琦孔俭这些人,就如崔钧、石韬、孟建这些人一样,有郡守的才能。



       

而诸葛亮的才能,就已经是治国大才了,能够在姚博黄琦孔俭这些人的基础上,看得更高,望得更远,已经学会了站在敌人的立场去想问题。



       

这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表现出来,足够令人惊艳。



       

很多人怕他没有在荆州得到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的教导,从而变得没那么厉害。



       

可问题是,陈暮比这些人弱吗?



       

论起谋略,论起见识,论起智慧,司马徽庞德公在某些方面,远远要比陈暮差到不知哪里去。



       

再加上诸葛亮本身就是天纵之才,他未来的成就只会比历史上只高不低!



       

“袁绍用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



       

听到诸葛亮的话,姚博黄琦孔俭几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孔俭作为孔家之人,深受利益制度思想熏陶,忽然眼睛一亮,说道:“我若是袁绍,必然废冀州之帝!”



       

“哦?”



       

黄琦姚博好奇道:“为何?”



       

孔俭微微一笑:“诸位想想,冀州之帝为何也?伪帝也,不得人心。刘使君便是以此为理由攻打,若是袁绍废帝,尊洛阳天子为上,愿意归根塑本,为避免生灵涂炭,以刘使君之仁义,必然不愿再攻之,如此公孙使君也不会再打他,届时联盟轻易被瓦解。”



       

“等到刘使君与公孙使君退兵,冀州压力骤减,以冀州之底蕴,再休养生息两年,实力强悍,兵粮足备,则以雷霆之势北上先攻公孙使君,公孙使君兵马远不及袁绍,必然无法力敌,平定后方之后,再南下图之,可谓之明操必胜也!”



       

废冀州之帝,尊洛阳天子?



       

黄琦姚博二人对视一眼,顿时感觉到毛骨悚然。



       

因为这个计策可行度非常高,如今为什么刘备公孙瓒一定要打袁绍呢?



       

最大的理由就是冀州有个伪帝,触动了洛阳天子刘虞的利益。



       

天无二日,更何况现在天下有三个皇帝?



       

所以冀州和益州,就是洛阳正统一定要打击的对象。



       

就如同历史上袁术称帝,瞬间众叛亲离,被四面八方攻打是一个道理。



       

只是益州离得太远,鞭长莫及,所以目前天下最大的火力输出点,就在冀州,四周压力全在挤压袁绍。



       

如果袁绍聪明点,学会低头,把冀州皇帝废掉,然后把一切罪责推给王芬,尊刘虞为皇帝。



       

刘虞性格极为爱护百姓,主张仁义治国,为了避免战争,生灵涂炭,很大概率会答应袁绍,同意袁绍归顺朝廷的要求。



       

到那个时候,以刘备向来尊朝廷诏令的性格,也必然会退兵,他一退,公孙瓒独木难支,也会退兵。



       

这样赢得宝贵的喘息机会,青州以二州之力,消耗冀州的战略,轻松就能瓦解。



       

而冀州本身人口多,耕地多,每年产粮也多,只要好好修养几年,以冀州的底子,要在短时间内击破公孙瓒,占领幽州还是不难。



       

毕竟幽州之地在汉朝属于苦寒之地,人口少,耕地少,正面对垒,公孙瓒绝不是袁绍的对手。



       

一旦公孙瓒被攻破,没有了后顾之忧,袁绍就可以专心对付刘备。



       

到那个时候,天下就真的危险了。



       

想到这里,姚博顿时站起来,棋也不下了,惊叫道:“必须马上把这件事情跟陈师去说,让他小心一些。”



       

“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此时,诸葛亮忽然放声大笑,爽朗的笑容之中,竟然有那么一丝丝的戏谑。



       

众人不解,黄琦问道:“阿亮何故发笑?”



       

诸葛亮笑眯眯地道:“我是笑如果袁本初真的如孔俭所说的一般废帝的话,那刘使君必胜矣,此等喜事,为何不能笑之?”



       

“什么?”



       

所有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孔俭不满道:“阿亮休要胡说,一旦袁绍废帝,则刘使君与公孙使君再无攻打之由,天子也会赦免他,到时候修养两年,还如何与冀州敌之?”



       

诸葛亮摇摇头,看着他们,一字一顿道:“废帝之举,取死之道!只是个中缘由,我说了你们也不会信。”



       

“那你倒是说说看呀。”



       

几人纷纷鼓噪。



       

便在这个时候,一旁的陈暮终于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



       

“陈师!”



       

众人回过头,这才发现身后居然一直站着陈暮,忙不迭起身行礼。



       

陈暮也不管他们,径直走到诸葛亮面前,看着诸葛亮对自己弯腰拱手行礼,赞赏地点点头:“阿亮,你很不错。”



       

说着,抬手就在他的脑门上敲了三下,仰天大笑转头就走了。



       

咚咚咚!



       

听着脑门上清脆的响声,诸葛亮一时有些莫名其妙。



       

其他人看着这一幕,也有些不解。



       

陈暮既然夸赞了诸葛亮很不错,似乎对他的见解表示赞赏,可是,为什么要敲他三下呢?



       

这三下,有什么意义?



       

一时间,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互相对视,眼中充满了疑惑。



       

唯有诸葛亮的眼睛,从最开始的不解,到慢慢的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再到最后,眼中竟是已经明亮了起来。



       

原来陈师是这个意思啊!




如果您觉得《三国之谋伐》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49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