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474章 贫穷限制了想象

作品:《 锦绣农女种田忙

       

最新章节!



       

晾晒完衣裳来娘家这边串门的时候,刚好遇到鲍素云。



       

“晴儿,快来尝尝你五婶做的黑米桂花糕,滋味当真不错。”



       

孙氏拿出一只盘子来,里面切成果冻大一小块一小块的黑色米糕,从外表看上去略有粗糙,但却很诱人。



       

杨若晴直接夹了一块塞到嘴里吃了起来,然后朝鲍素云竖起大拇指。



       

“嗯,不错不错,淡淡的甜味儿,饭后甜品非常的好。”她道。



       

鲍素云眯着眼睛笑,“你要是喜欢吃,下回我让你五叔回来的时候多带些黑米回来,这趟带少了,我就磨了半斤粉,不然还得多做一些。”



       

杨若晴擦拭了下嘴角,又把先前跟曹八妹那问的话,跟鲍素云这问了一遍。



       

鲍素云笑着道:“我前几天看到花花去跳舞去了,我就问过我家绵绵。”



       

“我说你要是也想去跳,娘就给你报名。”



       

“绵绵咋说的?”杨若晴问。



       

鲍素云笑着摇摇头道:“绵绵这丫头性子喜静,以前在郡里的时候,你五叔就想过送她去学弹琴,这丫头都懒得去。”



       

“她闲暇的时候就喜欢跟我一块儿做针线活计,这会子去念书,也是不想将来嫁人了睁眼瞎,”



       

“到时候账簿不会看,家书也不会写,啥都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才去念书识字明事理的,跳舞她不会去的。”



       

听完鲍素云的话,杨若晴没啥惊讶的。



       

绵绵这个小堂妹的性格,从小就是如此。



       

人如其名,绵绵的,柔柔的,文静秀气。



       

“绵绵今年也十岁了吧?”孙氏突然问。



       

鲍素云道:“是啊,三丫头香香,四丫头绵绵,孙女辈里的长孙女绣绣,这三个丫头都是差不多大,中间最多也就隔一岁的样子。”



       

孙氏感叹:“家里的这些孩子们,个赶个的都长大了啊,再过几年,就该轮到她们说婆家了,日子过得咋这么快呢!”



       

杨若晴也是一脸的感慨。



       

是啊,还记得当初刚穿越过来没多久,四婶怀孕了,怀的就是三丫头香香。



       

后来跟大伯杨华安打架早产了,三丫头瘦不拉几的,月子里面饿到哭不出来。



       

至于绵绵,杨若晴的印象就更深了。



       

绵绵生下来的时候,刚好赶上五婶娘家唯一的哥哥意外身亡。



       

五婶伤心过度奶水退回去了,绵绵也是饿得就剩一口气,米汤面汤灌不进。



       

五叔抱着孩子,汉子急得眼泪吧嗒吧嗒掉。



       

是棠伢子去山里逮住了一只刚刚丧失羊羔的母山羊回来,她直接牵到了五叔那儿,绵绵是喝羊奶长大的。



       

不管是香香还是绵绵,这两个女孩子都秉承了老杨家的优良基因,打小就生得标致。



       

绵绵出落得标致很正常,因为五叔和五婶都很标致,绵绵不管像谁都是小美人。



       

可是香香的容貌却是很侥幸的。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荷儿和菊儿长得都不咋地,菊儿是完完全全继承了四婶刘氏的容貌,一点都不好看。



       

菊儿则取了四叔跟四婶的中间数,长相普通。



       

但三丫头香香则是完全继承了四叔的基因,而且在四叔的基础上还有所改良和进化。



       

所以说,香香几乎就是四房的招牌。



       

这也难怪小娟宁愿拿出狗蛋的钱来贴补香香学舞蹈了,香香要是出生在那些王孙贵族之家,再包装包装,什么第一美女啥啥的,唾手可得。



       

“对了晴儿,这光顾着说我们的事儿了,你家宝宝呢?她去学吗?”鲍素云也问。



       

不待杨若晴回答,孙氏就率先笑了。



       

“我家那丫头,八成是不愿意去的,你让她去习武,估计她跑得比谁都快。”孙氏道。



       

杨若晴也笑着道:“还是嘎婆了解外孙女,我问过啦,她把头摇得跟什么似的。”



       

……



       

就这样,跳舞的事情确定下来了。



       

绣绣月底再去,目前就是花花和香香两个人去。



       

每隔三天去一回,每一回去练习半天。



       

有时候是上昼去,有时候是下昼去。



       

若是上昼去,那就是跟杨华明一块儿,顺路带去,上昼练完了跳舞,晌午去镇上的天香楼吃饭,等杨华明下昼回村的时候再一并捎带回来。



       

若是下昼去,那就是周生抽空送去镇上,然后下昼再跟杨华明一块儿回来。



       

亲爹和继父这一接一送,配合得极好,两孩子在飞燕坊学跳舞也跳得很是开心。



       

很快就到了月底,曹八妹家的绣绣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村里好多同龄小女孩都羡慕啊,跑回家去跟家里大人那吵着也要去学跳舞。



       

一听半年要二两银子的束脩,那些家长们顿时就打了退堂鼓。



       

“二两银子?有那二两银子你老子娘都能给你置办嫁妆了,去学那些劳什子,又当不得饭吃!”



       

家长们通常就是这样呵斥自家小孩的。



       

小孩们却不听:“花花,香香,绣绣她们三个跳得可好看了,我也要啊……”



       

“你也不看看人家爹妈,有本事,二两银子随便掏。”家长们忿忿道。



       

“你爹妈没本事,你就认命吧,爹妈要出去下地干活,你在家好生带着弟弟妹妹,晌午记得烧饭,喂猪喂鸡,不然剥了你的皮……”



       

爹妈扛着锄头戴着草帽下地去了,走出院子好远,都能听到身后院子里传来自家孩子的哭声。



       

做爹的愁眉紧锁,加快了步伐,做娘的也只能默默叹气。



       

嘴上训斥孩子嫁妆啥啥的,说学跳舞是劳什子没用啥啥的,



       

说白了,还是这做家长的无能啊!



       

要是有本事,即便是劳什子,只要孩子学的开心,去呗,无非就是掏二两银子的事,也不指望跳个啥名堂出来。



       

真正到了去较真每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的当口,说白了,还是贫穷啊。



       

贫穷限制了想象,贫穷限制了购买力,贫穷限制了一切,包括对子女的宠爱啊!



       

做娘的终究还是不忍心,小跑着追上去两步,扯了扯孩子爹的衣裳袖子。



       

压低声道:“娃她爹,娃哭得好惨,实在不行我去跟亲戚借点钱,好歹也送去让她见见世面?”



       

孩子爹愤怒的瞪了孩子娘一眼:“你就是妇人之仁,为了那些吃不得喝不得的东西去跟人借钱做啥?不准去!”



       

孩子娘无力的收回手,垂下头。



       

孩子爹走了几步,一个人自言自语道:“看看这季的庄稼收成咋样,要是还不错,到时候先卖掉一些,再把家里的鸡蛋啥的卖点凑合凑合,凑个二两银子差不多吧,到时候再看……”




如果您觉得《锦绣农女种田忙》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3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