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政通人和

作品:《 明颂

       

弘治皇帝的圣驾到了昌平县。



       

昌平县县令率佐官们接驾。



       

因为一切从简,并没有安排太多的人来迎接。



       

弘治皇帝旨县中衙堂落座。



       

左右纷纷站立着百官,这一路,已病倒了十几人,其余人也不太好受,好在县衙里有炭盆,倒是暖和。



       

昌平县令杨平先行了大礼。



       

弘治皇帝朝他颔首点头“朕在京中,听百官对昌平多有美言,都说这昌平,是个好地方。朕在京中,听了这些,也是心向往之。”



       

昌平县令杨平顿时面上有光,立即道“臣惭愧的很。”



       

“朕听说,昌平县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吗?”



       

杨平抬头,看着一众大臣,个个欣赏的看着自己。



       

他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本还想谦虚几下。



       

可细细想来,昌平这几年,确实没出过什么乱子啊。



       

现在,自己竟蒙陛下和百官如此的看重,难道,自己发迹的时候到了。



       

他拜下,诚惶诚恐“臣惭愧的很,岂敢自政通人和,不过是赖士民协力,县中稍有安定,如此而已。”



       

弘治皇帝颔首,对杨平的回答,弘治皇帝颇为满意。



       

那都察院右都御史陈丰不禁站了出来,道“陛下,臣等一路而来,自进入了昌平县境,便见鸡犬相闻,百姓和睦,尤其是进入县城之后,路上不见流民和三教九流,这想来,都仰赖了毛纪先生的教化之功,陛下,圣人经典,自传世以来,历朝历代,都将其奉为至宝,何也,这是因为,汉人读四书,通五经,因此而知荣辱,晓大义。这也是汉人与蛮夷之间的区别,汉夷之别,尽在于此,陛下……”



       

众人纷纷点头,一副感慨万千的模样。



       

自己的书,没有白读啊。



       

弘治皇帝却是微笑,打断陈丰道“不知毛卿家,来了没有?”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陛下。”县令杨平道“毛纪先生,自在大杨山传道以来,历来不问俗物,臣此前,已去请过,可是……”



       

弘治皇帝点头“古之高士,尽都是如此,再去请吧,用朕的旨意。”



       

杨平点头。



       

弘治皇帝道乏了,屏退百官。



       

方继藩则留下来陪驾。



       

弘治皇帝看了方继藩一眼“继藩,你看这昌平如何?”



       

方继藩摇摇头“不知道呀。”



       

“嗯?”弘治皇帝道“朕看你有什么话要说。”



       

方继藩道“陛下,臣自进入昌平,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一个百姓,哪里知道,这昌平好不好,不过……如此一来,倒是清净,想来,百姓们过的还好吧,毛纪先生是何等人,人们都对他推崇备至,将他视为楷模,儿臣一向喜欢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这是因为,儿臣心里,也只存着仁义道德……”



       

弘治皇帝挥挥手“是了,是了,朕知道,不要老说你自己。”



       

方继藩汗颜,一脸幽怨的弘治皇帝,咳嗽一声“若是一个人这样说,儿臣不会相信。若是两个人、三个人,十个人这样说,儿臣很聪明,也不会轻易上当。可这京师里头,一千个一万个人,言之凿凿,且为之叫好的人,朝野内外,数之不尽,儿臣以为,便是古之圣贤,与这毛纪先生相比,也不过如此。”



       

方继藩顿了顿“有这样的圣人在,昌平县,岂有不好之理。”



       

弘治皇帝听着,若有所思,不由道“莫非朕真遇到了大圣人?如此,朕倒是更盼着见一见这位毛纪先生。”



       

“儿臣也很想见一见。“方继藩乐呵呵的道。



       

“不过……”弘治皇帝道“可是,你既说,这一路,不曾见到百姓,朕细细思来,倒也不放心,朕治天下,倒是有一件事,是极认同你们新学的主张的,叫做同理,人有了同理之心,方才能有良知。”



       

弘治皇帝站起来,背着手,若有所思“于朕而言,所谓的同理,不过是深入民间,体会民间疾苦而已。朕不见百姓,心里放心不下啊。”



       

方继藩跃跃欲试“这个好办,儿臣这就抓十个八个百姓到陛下面前便是。不,是儿臣请十个八个百姓。”



       

“你呀,糊涂。”弘治皇帝摇头,不禁责怪的看了方继藩一眼,这个家伙,还真是随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说话口无遮拦,难怪得罪了这么多人。“还记得朕在通州的事吗?”



       

方继藩乐呵呵的道“陛下……难道……”



       

弘治皇帝道“萧伴伴……”



       

萧敬在一旁,躬身道“奴婢在。”



       

弘治皇帝道“去做准备吧。”



       

若是从前,萧敬一定会惊讶的说一句,陛下,这不妥当吧。



       

可现在,他脸上木然,一句话脱口而出“奴婢遵旨。”



       

陛下变了。



       

自个儿也得变。



       

若是自己还不变,迟早回大漠去吃灰。



       

“奴婢一定会竭力安排。”



       

弘治皇帝颔首,转头看向方继藩“可惜,王守仁不在,朕身边没有几个得力之人。”



       

方继藩道“陛下,何不密诏太子殿下前来保护陛下呢?”



       

“他在军中,朕来之前,就让他在军中侯旨,朕来此,要先见这位毛纪先生。”



       

方继藩笑吟吟的点头。



       

现在,是骡子是马,该来遛一遛了。



       

这昌平县到底如何,所谓毛纪的教化,又让这昌平,变成了什么样子。自然是让陛下亲自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



       

傍晚的时候,弘治皇帝照常的召见了百官,赐宴。



       

百官总算有了舒服的住处,一个个满地原地复活,个个又变得精神奕奕起来。



       

“陛下。”随行的内阁大学士谢迁道“臣等奉旨,派人前去大杨山请毛纪先生出山,毛纪先生……推说身子不适,他希望,陛下能够见谅。”



       

没来……



       

弘治皇帝皱眉。



       

可这堂中,却有人啧啧的发出了赞叹声,显然,人们就爱吃这一套,这便是读书人们所言的风骨。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何等的气魄。



       

弘治皇帝随即一笑“再去请吧。”



       

“是。”



       

见陛下如此大度,许多人都笑了,这才是君明臣贤的典范,只此一事,足以传为佳话。



       

可宴会结束,弘治皇帝回到了后衙的廨舍里,背着手,却显得有些怒气“毛纪这是要做什么,朕召他不来,难道还要朕三顾茅庐么,哼!”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读书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而名士们,也都爱摆架子。



       

从前的弘治皇帝,很吃这一套。



       

可现在,却不禁反感起来。



       

和百官吃过了晚宴,便算是让他们放心了。



       

弘治皇帝随即开始换上了常服。



       

萧敬自然已经安排妥当了,挑选了数十个禁卫,趁着夜色,随即弘治皇帝带着方继藩,出了行在。



       

这是夜里,漫天雪花飘舞。



       

弘治皇帝看着这浓墨似得夜色,却突然感慨万千,他身边,只有方继藩。



       

于是,弘治皇帝看了一眼方继藩“继藩,你低着头,在想什么。”



       

“儿臣在想怎么样,才能让我大明四海升平。”方继藩意气风发的道。



       

弘治皇帝道“是吗?”



       

“是的。”方继藩认真的道。



       

弘治皇帝目光幽幽“知道朕在想什么吗?”



       

方继藩道“陛下如此圣明,一定和儿臣一样,在想着怎么样造福苍生。”



       

弘治皇帝摇摇头“你错了,朕在想,太子……朕年轻的时候,太子还小,朕就爱牵着他的手,在京里夜游。”



       

“陛下圣明哪……”方继藩感慨道“陛下日理万机,还能想到太子,此乃父母之爱,也是人之常情,陛下乃是九五至尊,上天之子,内心里,却还有如此充沛的感情,想来,陛下能够成为仁爱之君,绝非偶然,而是因为陛下常怀这充沛情感的缘故吧。”



       

萧敬站在后头,鬼鬼祟祟的从袖里取出了炭笔和竹片,刷刷刷的在竹片上记下‘仁爱之君’、‘父母之爱’、‘日理万机’等字眼。



       

弘治皇帝晒然道“朕也是父亲嘛,从前,精力充沛,夜里行走,并不觉得疲倦,可如今,才走几步,竟是有些乏了,继藩……”



       

“陛下……”



       

“伸出手来。”



       

方继藩伸出手。



       

弘治皇帝将方继藩的手牵住。



       

方继藩的手心里,带来了几分温热。



       

“……”



       

方继藩胡思乱想。



       

陛下将女儿嫁给我,难道是因为陛下看上了我?



       

弘治皇帝微笑,抬头看着天空“朕哪里是什么九五之尊,什么上天之子呢,朕是先皇帝的儿子,也是太子和你的父亲,那些神圣之事,不过是帝王统御之道而已,天下人可以信,太子和你,不可信。走吧,朕带你夜游这昌平县,且要看看,这政通人和,是什么模样?”



       

方继藩心里暖呵呵的,红着脸“陛下真是圣……啊,不说圣明了,陛下,请。”



       

萧敬跟在后头,本听到方继藩开口,又要偷偷掏出竹片来,可一听方继藩一句不说圣明了,他脸色变了,不说了呀?你这狗东西,你倒是继续说呀。



       

…………



       

搞定了,可以进入疯狗码字模式,开始还债了,老司机开车,大家坐好。




如果您觉得《明颂》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24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