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700章 电影劳工(今天四更)

作品:《 1979黄金时代

       

在上海大木桥路,有一座上影新村。



       

顾名思义,是上影厂盖的住宅区,400多户,50平米二居室标准户型,这手笔比北影厂阔气多了。



       

历史上,龚雪拿了金鸡百花双影后,就在这里分到了一套带抽水马桶的房子。现如今,她在京城好好的,除了一部《庐山恋》对上影广也没引起什么蝴蝶效应。



       

张瑜依旧是上影厂力捧的头号金花,她已经结婚了,丈夫叫张健亚。



       

俩人在新房里刚刚吵完架。



       

因为张瑜想效仿陈冲出国留学、闯荡好莱坞,当丈夫的当然不同意了。



       

「你先别管我出不出国—」



       

「我怎么能不管呢!」



       

「这事今天先不谈好不好,你不要打岔。我问你,厂里与东方公司合作拍五部美国片,你到底去不去?」张瑜问。



       

「我不去!」



       

「我已经向领导推荐你了,你必须给我去!」

记住网址m.qbyqxs.com

       

「谁叫你自作主张的?你也不看看那都是什么破片子?妖魔鬼怪,血腥暴力,毫无格调,厂里人人避之不及,你还让我去?」



       

「你懂什么?你们每天有15港币的补贴,包食宿,还能在香港工作,拍的是美国片,这是多好的机会!」



       

「那你怎么不去演?」



       

「我是要闯荡好莱坞的,那几部片直接发行录像带,我才不去演!」



       

80年代出国热中,文艺界是主力军。张瑜没了《庐山恋》,却还是知名演员,也想出去一一她出国后与大部分人一样,很快与丈夫离婚,给人做保姆、当家教,混了十来年又回国发展了。



       

这个家庭女强男弱,张健亚不过她,只得答应看看。



       

两口子出了门,在同事邻居面前又是恩恩爱爱,骑着自行车赶到了漕溪北路的上影厂。张瑜带他去见领导,把事情敲定。



       

张健亚一脸郁闷。



       

他原本是上影厂的演员,78年考进了北电,与张艺某、陈楷歌是同学,毕业后又回到了上影厂做导演助理。后来也有些成绩,代表作《三毛从军记》《爱情呼叫转移》。



       

上影厂每年有十几部电影指标。



       

但可以做导演的有六七十人,根本不够分,张健亚才30多岁,40岁能独立执导就不错了。他特羡慕几个同学,陈楷歌拍了《黄土地》,张艺某哥几个跟着东厂混,一部接着一部。



       

「小张?」」



       

「哎,老刘!」



       

一个40多岁的摄影师凑过来,递了一根烟,小声问:「你答应了?」



       

「啊?哦,答应了!」



       

张健亚一愣,才反应过来问的是啥。老刘闻言一喜,道:「好,下午你来小会议室,我带你跟大家见见面,以后就是自己人了。



       

「不就去香港拍戏么,怎么还弄的跟小团体似的?」



       

「这叫什么话?大家一起去香港工作,人生地不熟,互相熟悉熟悉也好有个照应。」



       

「哦,这倒是。」



       

「明白就好,下午两点准时来啊!」



       

老刘闪了。张健亚挠挠头,不太想去,但琢磨琢磨还是去瞅瞅。



       

眨眼下午两点钟。



       

张健亚到了小会议室,吓一跳,里面几十个人。



       

老刘热心介绍,他粗略一看,全是30-40岁的职工。有做美术的,做录音的,



       

做剪辑的,做灯光的-—-——-无论什么岗位,都是助理或者副手。



       

换句话说,在厂里能正经拍戏的,都不想去香港。



       

「小张!来来,给你故事梗概,比前几版都要详细点。」



       

老刘拿了几页纸给他,还是手抄版。



       

这事整的挺神秘,只知道要拍五部戏,至今没看过完整剧本,据说是尺度太大,怕被当成「精神污染的文章」流传出去。



       

「我打听到一个消息,过几天那位陈奇同志会来上影厂,估计我们去香港的日子也快了。



       

这五部戏人家瞧不上,只有我们愿意做,但自己不能这么想,我们是去创汇的,挣的是港币,也叫为厂争光————”



       

老刘显然是发起人,巴拉巴拉的PUA大家。



       

张健亚一边听,一边看故事梗概,确实比之前了解的要详细一点,简直触目惊心。



       

比如《小甜心》,里面有勾引引成年人得描写。



       

哟!



       

张健亚连忙合上,觉得自己下一秒就被抓起来游街。



       

不过他知道,《小甜心》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为姐妹报仇,在一栋房子里设置机关,以自己为诱饵,把几个老变态全部干掉的故事。



       

主题偏偏还挺伸张正义,只是正义的尺度大了点。



       

「小张!」」



       

「哎!」



       

老刘忽然点了他的名,道:「你是科班出身,说不定有机会导几场戏呢!我们在厂里没活干,东方公司答应让我们用化名,出去干一个月回来,又能锻炼又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这话说到大家心里了,纷纷表态。



       

张健亚跟着喊了几嗓子,倒也不那么抵触了。



       

上影厂职工两千多,压力更大,也在贷款。



       

北影厂在80年代末连一个月一万块钱的取暖费都掏不起,上影厂也没好到哪儿去。但京沪两家的制片厂不可能倒嘛,国家都不允许。



       

相比北影厂并入中影,上影厂的命运还算好,后世变成了上影集团,依旧是一方大鳄。



       

新任厂长是吴怡弓,他接手就是一堆烂摊子,处处都要钱,头昏脑胀。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前几天东方公司从香港转来了30万港币。



       

这是说好的「借调费」。吴怡弓对陈奇印象大好,厂公仁义啊,活还没干,



       

钱先给了。



       

此刻他一直在办公室里等着,终有人报:「人到了!」



       

「吴厂长!」



       

「陈奇同志!快请坐请坐!」



       

陈奇露了面,跟吴怡弓没啥交情,握了握手,寒暄几句便道:「借调的事情,贵方准备的怎么样了?」



       

「刚好50人,都是厂里的业务骨干。



       

「年纪和身体怎么样?我们工作强度大,身体差可吃不消。」



       

「全是年轻力壮的!这是名单。」



       

陈奇瞧了眼,99%不认识,只有一个叫张健亚的有点印象,道:「分两批赴港,4月份开工,5月份回来,超出工期我给予一定补偿。我对大家没什么要求,



       

嘴严就行,别把戏的天下皆知。」



       

「你放心,谁不遵守纪律你直接踢回来,我来处理。」



       

「那就好!」



       

陈奇顿了顿,问:「吴厂长,关于这件事大家是怎么看的?不用客气,我想多了解一下。」



       

「呢.」



       

吴怡弓略显尴尬,委婉道:「部分同志认为此事并无必要,还有些觉得片子格调不高,但也有同志表示支持。厂里人太多,每年指标有限,他们想借此机会锻炼锻炼。」



       

「哦,有人支持就好,不然我就剃头挑子一头热了。」



       

「不会不会,我们也想长期合作的。」



       

老厂长徐桑楚把陈奇拉过来,吴怡弓继续交好,他其实不太懂对方为什么搞这个,但十分好奇这种「电影代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陈奇从京城过来,特意在上海停留一日,去看看龚雪父母,又去上美影转了转。



       

全国一盘棋。



       

各厂面临的问题大同小异,都处在改革的阵痛之中,上到厂领导下到职工,



       

全在为艺术与商业、旧制度与新局势而头疼。



       

他的策略说太多了,不再赘述,只想这五部片快点开拍。



       

因为他让鲍勃谢伊找了一个很棒的小姑娘。



       

(还有三章·—·.—·)




如果您觉得《1979黄金时代》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1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