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93章 动画片

作品:《 1979黄金时代

       

就在国内文艺界期盼金鸡百花到来的时候,欧洲三大之一的戛纳影展已经开幕了。



       

伊莎贝尔·阿佳妮拿下了影后桂冠,有两部作品同时参赛:《四重奏》和《着魔》!《着魔》推荐一下,里面有阿佳妮和魔鬼啪啪啪的镜头……



       

而以年初的柏林影展为起点,今年正式拉开了国产片出海的序幕,中国电影代表团同样第一次去了戛纳,带了《马路天使》《三毛流浪记》两部展映,展映,不是竞赛。



       

第一部参赛片,要等到明年的《阿Q正传》。



       

客观讲,在这个阶段西方人虽然想看中国电影,但究竟想看的是什么,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直到第五代的出现,他们完美填充了这个需求,以陈楷歌的《黄土地》,张艺某的《红高粱》为代表,那些老外一瞧,哟!对对对,我们就爱看这个,你们就拍这个!



       

拍什么呢?



       

民族的、野蛮的、落后的、有着变态封建礼教的社会、受压迫的男人和女人、觉醒者与保守者的抗争,如果能来点洪流背景,那就更受西方待见了。



       

最初的得奖,或许是偶然,比如《红高粱》。



       

之后的雷同,那就是故意往上凑了,比如《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



       

不讨论电影好坏啊,只是说这帮导演和海外投资方,都清楚拍这种片子在影展会受欢迎,拿奖几率高——是西方定义了中国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上赶着让人家定义。



       

到了90年代末,中国社会发展了,再拍封建礼教和洪流就太遥远了,于是第六代应运而生。



       

他们拍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国内的那些边缘群体,诶,西方人又找到新的G点。



       

第五代好歹还尝试过转型,第六代则是一头扎进去,早变成人家的形状了,一直持续到今天。比如娄烨,拍了部“反映”国内疫情的电影,去戛纳捧人家臭脚。



       

给一帮老外看破防了,中途纷纷离场,还给打了0分。



       

娄烨的原意是,批判国内各种不人道的霸权行为,但在老外看来,却是“虽然你们死爹死妈死孩子,运尸车跟长龙似的,但我们可是三个月无法点外卖啊!三个月不能出门啊!”



       

老外不会觉得他在讽刺中国,反而在讽刺自己。



       

时至今日,中国电影的话语权始终没跟上国力增长的话语权,一方面是不争气,一方面追根溯源,根子就在80年代呢。



       

……



       

话说回来,陈奇在杭州一边写剧本,一边等待颁奖,偶尔请何情小胖妞吃顿饭。



       

眨眼到了5月22日,典礼前夜。



       

仿佛全国有名有号的文艺工作者,一下子齐聚杭州。



       

北影厂出了一组人马,即王好为领衔的《庐山恋》。上影厂风头最劲,两部大热《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全是他们的,大名鼎鼎的谢晋导演也来了。



       

简单讲,本届典礼就是《庐山恋》单挑那两部电影。



       

余下都是陪跑。



       

这会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什么新闻发布会,明星见面会,走红毯通通没有,更像是文艺界大串联。一帮人平时见面不容易,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你来我这坐坐,我去伱那看看,互相串门。



       

陈奇撤出了之前的招待所,住进了组委会安排的宾馆。



       

他也有想拜访的人,不是明星大导,而是在文艺界非常非常冷门的一群人。



       

“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带《马路天使》《三毛流浪记》去参展,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作品了,法国人看了,人家以为我们还是旧社会呢!”



       

房间里,徐景达捧着一本业内杂志,也在谈论戛纳影展的事情。



       

马克宣笑道:“起码保险啊,带别的电影谁知道会不会出事?哎,老徐,看这意思,国内有意出击海外,我们要不要申请一下?”



       

“申请参展?”



       

“不,参赛!拍真人电影,我们不敢说话,拍动画片,呵呵,中国动画片没怕过谁!”



       

此二人,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参与或执导的作品包括:《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这次带来的作品是《三个和尚》。



       

“让《三个和尚》去海外?能行么?”



       

“绝对行,这片子的水准我们还不清楚么……”



       

“咚咚咚!”



       

俩人正聊着,外面有人敲门,徐景达过去开门,见是一个陌生的小伙子,自我介绍:“两位前辈好,我叫陈奇,专门来拜访!”



       

陈奇?!



       

徐景达和马克宣自然听说过他的名号,皆感莫名其妙,来找我们拍动画片的干什么?



       

“哦,快请进!快请进!”



       

“你这个拜访让我们很意外啊!”



       

“冒昧了,两位的作品我看过不下十遍,实在喜欢的很,知道你们在此下榻才跑过来打扰,见谅见谅。”



       

陈奇非常客气,俩人也不好赶人,笑道:“来了就坐坐,颁奖本就是文艺界大团圆,只是没想到你做真人电影的,还会喜欢动画片?”



       

“哎,动画片严重被低估啊,我一直觉得动画片老少皆宜,大有价值,某种意义上比真人电影更值得传播出去。”



       

陈奇一通猛吹,很快拉近了关系,仨人高谈阔论,聊了不少海内外动画产业的内容。



       

中国动画片从1961年《大闹天宫》开始,到《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阿凡提》《雪孩子》《九色鹿》《神笔马良》,再到长篇的《葫芦娃》《舒克贝塔》《魔方大厦》《邋遢大王》等等,真心出了一系列佳作。



       

动画电影在海外更是大受欢迎,拿过不少奖。



       

可惜在90年代末衰落,最后的绝唱就是《宝莲灯》了,时隔近20年,才又重新崛起……



       

陈奇是来套近乎的,动画片在他的计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天南海北的聊了一通,临走时才问了正事:“请教一下,如果做一部《哪吒闹海》那种长度、难度的电影,甚至要更难点,大概要多久?”



       

“我们是在78年5月筹备,79年8月完成,耗时一年零三个月。”徐景达道。



       

“这么快?哦,我的意思是,我以为要做好几年呢!”



       

“这要看具体的绘制难度,《哪吒闹海》的人物造型、衣着、背景、器物其实都挺简化的,《大闹天宫》才叫复杂呢,上下部光绘制就绘制了两年。”



       

“那成本要多少呢?”



       

“……”



       

徐景达和马克宣对视一眼,心中隐隐一动,没具体说,给了个虚数:“百万以上吧!”



       

“哦,这样……那好,今天打扰二位,我该走了!”



       

陈奇有了个概念,做一部动画片大概多久,成本多少,遂起身告辞。



       

他当然不是现在做,等公司攒点钱了再搞,趁着上美影这帮精英画师都在,多搞几部才对得起自己来一趟。




如果您觉得《1979黄金时代》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1566/ )